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八路军主要将领简历(9)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南方日报

甘一飞,1910年8月1日出生在陕西华县下庙北甘家村(今康甘)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九岁时过继给伯父。1921年至1925年先后到康家堡和西岳庙小学受国民教育。1925年夏往华县教育会高级小学接受新文化教育,1926年至1927年投身于华县学生运动,当选为总务(总负责人)。1927年7月加入共青团并升入咸林中学。1930年7月到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读书。1932年暑假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3班。1935年5月参加民族武装自卫会,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积极参与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1月任中共中国大学支部书记,3月任中共北平西区区委宣传委员。7月奉命到天津一带做地下党的工作,任中共天津市委组织特派员,化名王子政。1937年10月受党组织派遣奔赴山西抗日战场。任汾西游击队政治主任。1938年2月初到北方局训练班学习,任中共晋西区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3月任中共中阳县委书记。1939年初任汾孝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8月任中共晋西南工委宣传部长,1944年至1945年9月代理工委书记。1945年9月任晋绥七分区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46年2月任八分区地委任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8年8月中旬先后任晋中区委民运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兼二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9年3月任华北天津职工干部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1949年12月随贺龙进军西北。1950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常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陕西日报》、《群众日报》社社长,统战部代部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中苏友好协会副理事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西北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甘一飞因反对将渭(南)华(县)50多名反贪污、反腐败的党员干部打成反革命(内称《渭华问题》)而横遭打击排挤和降职等不公正待遇。甘一飞向中共中央提出申诉。1957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陕西省委1954年“对渭南问题和华县问题的结论”和“陕西省委宣传部不团结问题的结论”座谈纪要》,渭华问题才得以解决,渭华一批党员干部才免遭迫害。1955年12月调中央建筑部工作,5月奉命筹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6年2月任西安冶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57年整风和反“右”中受到打击;1963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降两级,留党察看两年,下放基层劳动锻炼”。后任十三冶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残酷斗争。1978年12月获解放,任山西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离职休养。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论文及诗词,如《雪泥脚印》、《东流曲》、《人口手脑论》、《寓公留言》等,并出任山西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等职。1998年3月12日下午7时15分病逝于山西太原,享年89岁。许光达,1908年11月生。原名许德华。生于湖南长沙东山市萝卜冲。1925年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攻习炮兵。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任第11军25师73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起义军在潮(安)汕(头)地区失败后,于1928年1月到安徽寿县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29年7月,入中共中央军委举办的训练班学习,9月被派往洪湖苏区。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红6军参谋长及红2军团第17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巩固洪湖苏区的斗争和红2军团南征中的津市、澧州、松滋等战斗。1931年3月红2军团改编为红3军,任红3军第8师22团团长,后参加荆(门)当(阳)(安)远地区作战。5月国民党军10个团围攻马良坪,他率部坚守,激战后与主力之间被隔断,果断决定攀登悬崖突围,在深山老林里坚持战斗两月余,保存了骨干力量。7月率部到达房县与主力会合,参与开辟鄂西北苏区,后任红8师师长。9月率部返回洪湖苏区,参加襄河以北地区的作战。1932年初战斗中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同年6月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1936年一度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举办的汽车训练班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后任教育长。1939年7月任抗大第3分校校长,培养军政干部,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研究。曾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等文章。1941年1月,调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1942年春调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把敌人挤出去"的斗争方针,组织强有力的武工队,与主力部队相配合,深入晋中平原交城、文水等地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肃清汉奸特务、摧毁日伪军据点和"维持会",恢复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挫败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10月奉命组成许光达、孙志远纵队,协同晋察冀野战军进行绥远战役。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部转战晋中、晋北地区,保卫晋绥解放区。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建制,转战陕北,先后参加了高家堡、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瓦(子街)、澄郃、荔北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3军军长,6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郿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对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装甲兵各级指挥机关和整编坦克部队。1951年1月组织坦克部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4月亲赴朝鲜战场实地考察,总结经验,提出坦克部队作战指导思想。1957年兼任装甲兵学院院长。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根据装甲兵的特点,强调掌握技术的重要意义,带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坦克技术,并在装甲兵部队积极实行经由院校培养生长干部的制度。重视军事学术研究,主持编写和审定装甲兵战斗条令、教程、教范;并撰写了《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等多篇论文,对装甲兵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1985)。(军事百科研究部提供)朱明1903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原名朱良玉。1928年参加农民协会,曾任乡农会主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兴国县农民暴动队分队长、县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兼雇农工会委员长。1931春年参加开辟上犹、崇义根据地的斗争,后任中共上犹、崇义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局科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被派到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团,随部参加长征。后任红9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58旅兼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陈庄战斗、百团大战和晋西北地区反日军“扫荡”等战役战斗。1944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共雁门区委会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晋绥第二地委书记兼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参加榆林、宜川、荔北等战役。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陕中、扶眉、兰州等战役。后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部主任。1950年9月任人民解放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至1963年任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孙超群,1906年9月生,安徽省阜南县白果乡孙庄(今属阜南县苗集区)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贫苦农民家庭出身。读书3年后辍学务农。1926年冬到国民革命军第九混成旅当兵,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8月在闽西投奔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第一班战士。1930年春调闽西红军学校第一分校任通讯员、通讯班班长。8月调任红二十六军军部通信排排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被编入临时护卫连,护送左权等到红四军,任班长兼党支部组织委员。任务完成后留江西军区永丰独立营工作。1931年春任永丰独立营第二连副连长、连指导员。同年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永丰县委书记。1932年春至7月任江西军区独立第五师第二团政治委员。7月至10月任红二十二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师党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至1933年春任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师长、党委委员。1933年春后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团第三营营长。同年夏任红一方面军瑞金教导团团长。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中央警卫师代理师长。1934年2月至11月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通讯营营长。12月调红三军团司令部任战科参谋。同年冬任红四方面军党校教员、教务主任。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党校改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仍任教务主任。1936年冬到陕北保安。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同年夏任陕北红军独立第二师副师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工兵营副营长。同年冬任八路军第一二○师警备第六团副团长。1938年初至1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警备第六团团长。1940年11月至1942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西北军区决死第四纵队(山西新军一部)副司令员,1941年任第四纵队军政委员会成员。1942年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兼第四军分区代司令员。1942年10月至1944年1月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任司令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6年5月、1946年11月至1948年6月任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9月至1946年11月任中共雁门区委委员。1946年5月至11月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7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11月任解放军第七军副军长、党委常委。其间,1949年12月至1950年5月任西北军区独立第三军副军长。1950年6月至1951年1月任甘肃军区天水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50年11月至1952年夏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党委常委。1950年12月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1952年7月后担任防空高射炮兵学校校长。1954年3月至1957年5月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1958年到1960年7月任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一班学员。1960年8月至196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60年12月至1963年5月任工程兵党委常委。1961年2月至1963年1月兼任工程兵学院院长,1961年12月至1964年7月任工程兵学院党委书记。1960年12月至1963年5月任工程兵党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5月25日因病逝世。王定一,原名杨贵德,生于1908年8月,江西省万载县白水乡永新村故寺土段人。王定一参加革命前,在家种田兼做裁缝。1928年6月在白水秘密参加农民协会,同年8月参加赤卫队、少年先锋队,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万载县三区共青团区委巡视员、书记、县总工会青工部长。1931年参加红军,任湘鄂赣独立第一师青年干事。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任红军十八军宣传干事、连指导员、组织干事、红二方面第四师组织科长,十二团代理政委,红二方面军第六师组织科长。抗日期间,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组织股长、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长、警备第六团政委。1942年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被选为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同年9月任晋西北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党委副秘书长、川西七县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主任,川西行署委员兼行署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四川省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供销合作总社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商业厅副厅长兼党委副书记,省物资厅厅长、党组书记,省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党组书记兼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一、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三届四川省委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91年5月19日7时35分因患心脏病抢救无效,在成都逝世,终年83岁。李文清,1910年生,湖北省松滋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连、营长,龙桑县独立团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团长,晋绥军区分区参谋长、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纵队参谋长。参加了齐会战斗、百团大战和延清、宜川等战役。建国后,任川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四川军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7月13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0岁。刘华香,1913年生,江西吉安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6军第2纵队学员,红6军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队长,机炮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第8师24团副政委、政委,红9军团第3师7团团长、科长,红32军第94师参谋长,第96师团长。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雁北第6支队支队长,第5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绥蒙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绥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萨县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蒙绥军区副司令员、蒙绥军区副司令员兼兵役局局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离休(副大军区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王赤军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16年5月生,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王能寿,曾用名王赤兴。贫苦农民家庭出身。8岁起在本村小学读书,10岁因家贫辍学务农。1927年参加儿童团任团长。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湘赣独立第一师政治部宣传员、宣传队队长。1932年任红十七师第五十团党总支书记。1934年任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后任连长。同年7月任红六军团侦察科科长。1935年任红六军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同年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36年7月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1936年7月至10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8月至1938年4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队队长、第九队队长、第一大队政治协理员。1938年4月至1939年6月任抗大第一大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7月至1940年4月任抗大总校第二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4月起任抗大总校第二团政治委员。被选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5月奉命返回延安。因会议延期,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9月至1942年2月任中央军委第三局副局长。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直属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至1944年11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第一团政治委员。发现第三连排长马仁义爱兵的事迹,总结出带兵经验,总政治部将马仁义树立为“爱兵模范”,教育了部队干部,推动了部队团结。1944年12月至1945年6月任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七大结束后,同年9月至1946年11月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东路纵队司令员。1946年11月至12月任绥蒙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同年11月至1949年2月任晋绥军区野战纵队(1947年7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政治委员。1949年2月至7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第九师政治委员。后因病疗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9月至1953年1月任公安部第六局副局长。1953年2月至1954年9月任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10月至1955年9月任公安部交通保卫局局长。1955年10月至1957年10月任交通部政治部主任。1958年1月至195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政治委员兼通信兵学校政治委员(至1960年1月),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任通信兵学校党委书记。1959年4月至1961年2月任总参通信兵部副政治委员兼通信兵学校政治委员(至1962年1月)。1960年1月至1961年2月任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党委常务委员。1961年2月至196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务委员(至1962年4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1975年平反昭雪。1983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著有《论领导方法》一书。李登瀛,1914年生,陕西神木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秋参加红军。任红二十六军师经理处处长,西北红军干校经济部主任,中央党校总务处处长。1938年春任雁北六支队三团政委。1939年5月任右山怀县委书记,朔县县委书记,晋察冀边区5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建国后,任川北区委组织部部长,西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4年任中央农村工作部副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第7办公室副主任。1960年底任西北局委员,西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文革”期间遭诬陷迫害。后任渭南地委书记。1977年4月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4月任甘肃省委书记。1979年12月兼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1年2月任甘肃省委书记,省长。1983年5月任甘肃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甘肃省委党校名誉校长。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四大代表,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96年3月17日在北京逝世。黄立清,1914年生,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四方面军组织部副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团政治处主任,一二○师团政委,晋绥军区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师长兼政委、军区副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北、察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1954年3月到1955年5月西南军区干部部部长,1955年9月到1957年5月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十二届中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因病于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张毅忱,1911年生,曾用名张国旗、王大宏、刘晓春。陕西吴堡人。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 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后任陕北游击队第 2、第 3、第 5支队政治委员,陕北省苏维埃秘书处秘书,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指挥部政治部科长,红 15 军团政治部科长,军委后方办事处政治部科长,红15 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科长。参加了陕北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 115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 4 支队第 11 大队政治委员,第 7 支队政治 部主任,冀中军区第 2 支队政治委员,第 1军分区、南进支队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第 11 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绥南地委书记,解放军绥蒙军区第 11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宝鸡市委书记、陕西省工业厅厅长、财办主任,陕西省、青海省副省长、中共中央西北局财贸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逝世。姚喆原名姚秩章。1906年8月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今为市)横塘冲村。1925年参加乡农民协会,曾任主席。1928年入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同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连长,红3军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月,在攻打福建沙县战斗中,他带领仅有50余人的一个连队从西门实施爆破,首先突入城内,并与反扑之敌展开激烈巷战和白刃格斗,战斗中他的头部和脸部被敌砍成重伤,仍顽强坚持指挥,后来他的面部留下终身伤疤。为表彰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同年8月1日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中央红军长征中,他被调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总队长,后任红3军团第10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78师参谋长,陕甘宁独立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1937年春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参谋长、第715团代理团长,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等战斗。1938年8月,与李井泉率领以第358旅715团、独立第4支队和第120师骑兵营一部共2300余人组成的大青山支队,执行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后经4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开辟出归绥至武川公路以西之绥西、归绥至武川公路以东之绥中,以及平绥铁路以南以蛮汗山为中心的3块游击根据地,为绥远和山西的抗日游击战争紧密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1940年5月起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后参加百团大战和领导大青山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1943年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起任绥蒙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大同集宁等战役。1948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8军军长兼绥蒙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8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副司令员,同年底回国。195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起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校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9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高克林,1906年生,原名高文敏,又名高子谦、王子和。陕西华县人。1924年在西安成德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1925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国民军,在第三军第三混成旅军事政治学校工作,后任国民联军第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中共总支书记。1927年秋在陕军新编第三旅(即许权中旅)任中共总支书记、党委书记。1928年5月,参与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委员、总司令部参谋主任。后到榆林、清涧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秋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1930年秋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秘书、天津市委军委书记。1932年春到河北邢台任中共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后任中共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等1职。1936年秋到陕甘宁边区,在驻东华池县的东北军中任工委书记。1937年春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科科长、秘书长。1938年秋任中共洛川工委书记、特委书记。1941年冬任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1942年10月起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兼塞北军分区政委。1945年2月任绥蒙区党委书记,7月调任雁门区党委书记兼雁门军区政委。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绥蒙区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政委。1949年5月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兼绥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政委。1951年春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委,同年9月与司令员董其武率二十三兵团参加抗美援朝,11月回国。1952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53年8月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195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其时任工作秘书:张意修。1955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2月被选为全回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1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张达志,1911年农历3月生,陕西省葭县(今佳县)人,原名张锦瑞,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毕业,中将军衔。1927年至1930年在陕西省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并任共青团支部组织委员,任陕西省葭县小学教员并秘密发展党团组织任支部书记,任葭县店头镇区委组织委员。1930年至1932年被派往国民党军第86师做兵运工作。1932年起任中共葭县区委委员。1933年起任中共神木特委特派员,到神府整顿和健全党团组织。1933年5月起任中共葭县县委书记。同年7月被选为中共陕北特别区委委员。1934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陕北红28军84师政治委员兼1团政治委员。1935年9月红27军与陕甘红26军会师陕北,成立前敌总指挥部,任指挥部党委书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5年9月红15军团成立后任红15军团81师政治委员、红27军第78师政治委员(师长杨棋),红15军团政治部民运工作部部长。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后,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一科学习。1937年1月起任陕北红军独立1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9月任中共陕北延长东分区委书记。1937年9月起任晋西北八路军第120师警备第6团政治委员(团长王兆相),在山西雁北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6月起任绥远骑兵支队(八路军第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驻绥远办事处主任姚喆)。1942年10月起任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5年2月至1947年1月任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共绥蒙区党委书记,中共绥蒙区路北工委书记,参与创建雁北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7年1月起任绥德军分区司令员、绥德区党委书记,6月起任陕甘宁晋绥五省游击队司令员。1948年4月起任陕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晋中、太原战役。1949年6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4军军长,参加兰州战役和进军甘肃河西走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夏至1953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1月至1955年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1955年5月至196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历任兰州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三书记。【1955年3月至1961年5月曾兼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3月至1961年5月曾兼任甘肃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至1964年8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1969年4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11月至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炮兵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7年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81年12月增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增补),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邓家泰,1914年生,湖北省荆门市人。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毕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部宣传员、第二十四团政治处宣传组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司令部文书、作战参谋。参加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司令部通信参谋、通信股长,大青山骑兵支队作战科长、支队副参谋长兼作战科长,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参谋长,绥蒙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队长,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到装甲兵部工作,历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任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樊哲祥,1909年6月生,湖北省公安县蔡家湾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在私塾读书6年,其间曾在家务农。1926年9月任公安县第六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童子军副团长,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27年5月任第六区农民代表会会员。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任第六区秘密党支部小组长。1928年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打入当地保安团从事侦察情报工作。1929年5月被捕入狱,保守党的秘密。7月被释放出狱。1930年1月任公安县第六区乡苏维埃副主席。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文书。1931年9月任红三军第九师政治部文印股股长。1932年10月任红三军第九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宣传科科长。1933年3月任红三军司令部参谋。1934年11月任红三军团司令部参谋。1936年4月任红二方面军司令部第二科代理科长。参加了湘鄂西、鄂西北、襄北、湘鄂川黔等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和长征。长征中担任侦察工作。1937年任红二方面军司令部党支部委员。同年1月到红二方面军教导团参训队学习。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司令部参谋,11月任师部秘书主任。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参谋长、团党委委员。1941年11月任晋绥军区司令部第一科科长。1943年12月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8月在晋绥军区被选为七大代表。参加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百团大战,在作战中负伤坚持不下火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绥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中共七大。8月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参谋长。1946年3月至1948年7月任绥蒙军区参谋长。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十一旅副旅长、旅党委副书记。1949年2月至5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八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师党委副书记。5月至9月任华北军区绥远军区独立第二十二师师长、师党委副书记。率部参加绥包、绥东等战役战斗。1951年2月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任防空军第二副参谋长、党委委员(至1953年2月),1953年2月任党委常委。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防空军副参谋长兼军训处处长,组织指挥了保卫清川江大桥等战斗。1954年12月至1956年4月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56年4月任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校长、校党委委员,1959年1月任副书记。1958年12月任武汉军区空军党委委员。1963年2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党委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6月平反,恢复名誉。1976年10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参与编写红二方面军战史。1981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9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饶兴,1910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曾任第八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第二方面军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晋西北新军一师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绥蒙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副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川北区委常委兼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上游工程局副局长,水利部部长助理,中央气象局副局长、局长、政委。张升初,1904年生。原名张启暹,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人。1927年在党的领导下湘西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店员工会,张升初曾多次参加罢工罢市。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财政科科员,1935年3月调至龙桑县革命委员会任财政部长。8月在红军18师供给部任副部长。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6年在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任出纳员,总支委员。7月调红二方面军卫生部任供给主任,新兵团主任。1937年任八路军120师卫生部供给主任。1940年6月在120师供给科帮助兵站工作。12月上大青山,抗日战争时期始终战斗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最前线。先后任大青山骑兵支队供给部长,支部委员;雁北五分区供给部长。1945年8月任绥蒙军区供给部部长,党委书记。1948年7月任第八纵队后勤部部长,8月任绥远军区供给部部长,党委书记。1949年6月—1950年11月,任绥远军区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抗美援朝时期赴朝参战,1951年1月任23兵团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1952年10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营管部副部长,1956年4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营管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军级。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因病离职休养。1969年4月在北京牺牲。被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康健民,1916年12月生,甘肃定西人。原名康廷文,曾用名亚东。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陕甘苏区红二十六军骑兵连班长、排长,1933年6月起任红二十六军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4月起任骑兵团代团长、团长。1935年11月起任陕北瓦窑堡上级干部队学员。1936年7月起任甘肃曲子镇军事学校骑兵科连长。1937年1月起任红一军团骑兵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起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1938年6月起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三队副队长、队长。1938年9月起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1939年3月起为延安军政研究班学员。1940年1月起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1942年2月起兼骑兵团政治委员。1942年10月至1945年7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旅长。1945年2月起任绥蒙区党委委员,4月起任绥远省绥中军分区司令员,7月起任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至1948年9月任绥蒙军区骑兵旅旅长。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绥蒙军区骑兵第一旅旅长。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骑兵第一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至1951年9月任陆军第三十六军政治委员。1951年9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六军政治委员。1951年12月至1952年秋任陆军第三十六军军长。1952年秋至1955年为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二期学员。1955年3月至1959年5月任陆军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59年5月至1961年5月任陆军副军长。1961年夏至1962年12月任陆军军长,其间:1961年9月起兼任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1962年12月至1977年1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8年1月起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委会筹备小组组长。1968年4月至1977年1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其间:1970年3月至1971年8月任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至1977年1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任职至1977年1月)。1977年1月18日在银川逝世。王再兴,1914年生,陕西米脂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横山县委书记,陕北绥德红军游击支队政委,红28军1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雁北支队营教导员、支队政委、绥德保安4团政委、绥中地委书记兼绥蒙军区骑兵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集宁小组代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蒙骑兵旅政委,陇东军分区政委、甘肃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甘肃军区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政委、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2岁。李佐玉,1914年生,江西省兴国县人。1928年参加赣西南农民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保卫局侦察部侦察员,第一师一团副特派员,红军学校政治部副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四后方医院特派员,中央军委通信学校特派员,八路军一二○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三团代政治委员,晋绥军区骑兵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绥远军区骑兵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远军区骑兵旅政治委员,骑兵第一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8月4日逝世,终年78岁。刘伯承,1892年12月生,重庆开县人。原名刘明昭。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元帅军衔。早年在四川省万县参加学生军,响应辛亥革命。1912年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学习。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入党后曾任中共重庆地委军委委员。1926年12月参与发动和领导沪州、顺庆起义,任起义军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夏回国后任苏维埃区域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12月到上海,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1931年1月至1934年12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1931年11月起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反对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教条主义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调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1934年12月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会议后曾兼任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1936年12月起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兼任红军大学副校长、第二校长。1937年2月起任红军援西军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委员,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1943年9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淮海、渡江战役总前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临时党委书记、党委书记。1954年起历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党委书记,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临时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9年4月、1965年1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相继当选为第二届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8月辞去所担任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66年1月增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副主席(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副主席。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四川广安人。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18年由四川省广安县高小毕业,考入广安县中学学习。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夏任共青团旅欧总部领导成员、中共组织里昂区特派员,参与编辑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杂志。1926年初离开法国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回国,任冯玉祥部所属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校中共组织书记。1927年夏到湖北汉口,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改名邓小平。1928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12月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第7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又发动龙州起义,建立红8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任红7军、红8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遭到“左”倾的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的打击,被撤销职务。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负责主编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遵义会议后任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第129师政委。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1945年6月任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1书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政委。1948年11月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政委。3月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1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1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1956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任中共第8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批判,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3年8月任中共第10届中央委员。1973年1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后,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1976年4月受“四人帮”诬陷,再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恢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1981年6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2年9月-1987年11月任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0年3月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第1-3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2-5、7、8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1、2届常委,第5届主席。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林育英,1897年2月生,湖北省黄冈县林家染铺湾人。字祚培,又名林毓英,林仲桶,林仲丹,化名林武,张浩,张志山,陈子贞,李福生。父林焱臣,母张氏。1910年秋私塾读书。1912年回龙山东乡小学学习。1915年辍学,跟父从事布业生产。1920年春创办浚新小学。1921年春末上海隆化公司染织厂做工。夏回老家。夏武昌办利群毛巾厂。1921年7月为“共存社”工作委员。1922年2月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入党。任利群毛巾厂经理,党内交通。1922年6月任港窑湖党支部书记。1923年春末任长沙望麓园织布厂技师,党支部书记。5月3日任长沙人力车工人游行示威总指挥。6月任安源地委委员兼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主任,党支部书记。1924年5月1日任安源路矿工人游行示威总指挥。5月初从上海乘苏联轮船到达海参崴。10月从海参崴乘火车到西伯利亚等地。月底到达莫斯科。不久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7月奉调回国,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12月游行,重伤,宝生路济生医院治疗抢救,脱离危险。成通缉首犯。1926年1月回老家黄冈养伤,留下很重的后遗症。2月中旬返上海。4月任上海区委委员,第1部委(杨树浦部委)书记。7月任曹家渡部委书记。9月任小沙渡部委宣传部部长,不久任组织部部长。参加上海工人第1次武装起义。1927年初任汉口市委书记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官,特务队长。9月任鄂东特委委员,秋收暴动。失败回汉口,任武昌区委书记。12月任湖北省委委员,汉阳县委书记。1928年3月上海。4月到湘潭。5月任湖南省委常委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0月隐居慈云寺,法名明持。1929年1月沿途乞讨返回上海,任沪西区委书记。5月30日被捕。10月营救出狱。11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中华全国诲员总工会特派员,去广东香港巡视工作。1930年1月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赴东北指导工运。4月到哈尔滨,任满洲省委常委兼职工运动委虽会书记。5月任满洲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8月任满洲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全满铁总”主任。9月任中共6届3中中央候补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常委,满洲省委常委,职工委员会书记。11月专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满洲特派员,抚顺工运。12月被捕,判刑5年。1932年1月营救出狱。上海任全国总工会常委,海关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933年春赴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和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5年秋参加共产国际7大。1935年10奉命回国。11月到延安,任西北局白区工作作部部长。1936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1月任中央地方工作委员会委员。2月任山西地方工作委员会主任。7月任中央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1937年2月任红军援西军政委。6月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负责人。193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华北军分会委员,八路军129师政训处主任。10月任129师政委。1938年1月因病被调回延安。3月任抗日军政大学职工大队大队长。4月任陕甘宁总工会执委。11月任中共6届6中中央委员,中央职工委员会副书记。1939年5月兼工人学校校长。1940年2月兼《中国工人》主编。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延安中央医院逝世。薄一波,1908年2月生,山西定襄人。原名薄书存。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大革命时期任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山西太原地方执委会北部地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中共太原地委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0月任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委员。1927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委员会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军委秘书。1930年被捕。1930年9月出狱。1931年3月任中共顺直省委军委常委。1931年6月再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任中共支部书记。1936年8月经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组织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任山西新军第1纵队政委。1940年任八路军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副主任。1941年1月兼太岳军区司令员、政委。7月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中共太岳区委书记。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1947年7月主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1948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2书记、第1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华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兼任平津卫戍司令部政委、绥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1书记(-1954年8月)。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53年9月)。1954年11月-1959年6月任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1954年11月-1956年8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56年5月-11月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59年4月-“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59年6月-1961年4月兼任国务院工交办公室副主任。1961年4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国务院工交办公室主任。1962年10月-“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63年2月任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成员)。“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9年受迫害被关押。1979年3月-1981年3月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79年7月-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5月-1983年6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第1副主任、党组书记。1983年10月-1987年夏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3年12月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名誉主任(1986年6月改称名誉会长)。1986年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理事会名誉主任、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名誉会长。中共第7届中央委员,第8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11届(4中)中央委员,12、13大中顾委副主任。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王宏坤原名王宏春。1909年1月22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乘马岗区石槽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作为农民义勇队队员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起任红1军军部教导队排长、第1师1团1营1连连长,曾参加攻克霍山、英山、罗田、光山等战斗。同年10月在攻打坚固设防的罗山县城时,率1连和军部手枪队担任主攻南门的任务。发起攻击前,登云梯打灭安放在城墙垛口上的九盏油灯,为所部完成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后任营长,随部东进皖西,参加攻克金家寨、麻埠、独山、叶家集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任第10师30团团长,参加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黄安、商潢战役后,任第10师师长,率部参加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参加创建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1933年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随后率部参加营渠、宣达战役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5年在参加广昭、陕南、嘉陵江等战役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曾任方面军副参谋长、川康省军事部指挥长、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1936年复任红4军军长,后为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军政委员会委员、第385旅旅长,率旅部和第770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38年12月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冀南地区平原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巩固和发展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正太、平汉铁路破击战。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冀南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在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中,统一指挥5个分区的部队,于成安、临漳、安阳地区发动攻势。同年8月在晋冀鲁豫军区大反攻中,指挥北路军攻克平乡、冀县、临清等20余座县城。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6纵队司令员,曾参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中,先后参与指挥路西军和北集团部队的作战。随后率部参加峭河、白晋、安(阳)北等地的作战。1947年9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率部越过平汉铁路开辟桐柏解放区,兼任桐柏军区司令员。1948年1月指挥邓县战役,全歼国民党守军约7000人,为巩固、扩大桐柏解放区奠定了基础,并配合了大别山区的反“围攻”斗争。5月率部参加宛西战役。7月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和中原军区所属桐柏、陕南军区部队发起襄樊战役,攻克樊城、襄阳两城,歼国民党军2.1万余人,俘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切断了华中、西北国民党军的联系。1949年春起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2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忆我的红军生涯》、《再忆征战生涯》。倪志亮1900年10月生于北京。1917年入皖系部队当兵。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曾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遭反动当局监禁,广州起义时获释,参加了起义行动。后随起义军向东江地区转移途中因病掉队,遂辗转到豫东南,后经中共潢川特委介绍到鄂东北,先后任鄂东北红军游击队队长,红11军31师大队长、支队长,红1军第1师第3团团长。参加创建柴山保根据地,并参与指挥粉碎“罗李”、“鄂豫”、“徐夏”三次“会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任红4军第10、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4次进攻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一、二、四次反“围剿”。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入川。1933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彭杨学校校长,协助徐向前总指挥运用“收紧阵地,诱敌深入,伺机反攻”的作战方针,指挥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等战役。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后参加长征。同年6月任红军大学校长。9月随军南下转战川康边,任右路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936年4月后,任金川省军区司令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7月在甘孜与红2、6军团会师后,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校长。长征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参谋长,起晋冀豫边区领导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主持建立晋冀豫军区,任军区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领导边区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起先后入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调任中央军委第4局副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先后任辽北、嫩南、嫩江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副司令员。后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7月任驻朝鲜大使,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奉调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李达原名李德三。1905年4月19日生于陕西省郿县(今眉县)横渠区崖下村。11岁时,家里借债供他读了5年私塾。1922年初考入西安私立东道中学,后转入省立师范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毕业返乡,在横渠区当小学教员。1926年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1927年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任排长、连长、旅部参谋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所部被编入第26路军。1931年随部到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2月追随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参加宁都起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任连长。1932年到湘赣苏区,任红军独立第1师参谋长兼3团代理团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起任红8军参谋处处长、红17师参谋长兼50团团长,参与指挥抗击国民党军对湘赣苏区的进攻,并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1933年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7月随红6军团西征,8月任军团参谋长。10月率部在贵州印江地区与贺龙率领的红2军团会合后,调任红2军团参谋长,协助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发起湘西攻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指挥反“围剿”作战。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初任援西军参谋长,组织接应突围的西路军人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参谋处处长,随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参与组织实施了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太行区反“六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8年12月任第129师参谋长。重视司令部业务建设,强调组织严密的战前侦察,经常深入前沿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并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晋铁路破击战等战役战斗和百团大战,并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8月受命统一指挥太行、冀南军区各一部和冀中警备旅等部发起林南战役,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10月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领导太行区军民反击日军“扫荡”,同时进行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5年在晋冀鲁豫边区春夏攻势作战中,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进行了道清战役、安阳战役和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敌人,收复大片国土。1945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9月兼任太行纵队司令员,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的上党战役,有力地配合了重庆停战谈判。邯郸战役发起时,曾冒险越过火线,与国民党军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协商该部起义事宜。1946年6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等战役。1947年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发起豫北攻势和鲁西南战役后,战胜敌多次追堵,向大别山进军。1948年5月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宛东、襄樊、郑州等战役。淮海战役后,于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和进军西南。1950年2月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主持西南军区日常工作,参与领导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夏季反击战役。回国后于1954年11月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批判,调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对开展军事体育事业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非法关押4年。1972年10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曾兼任解放军体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解决基层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参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规划工作。1980-198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回忆百团大战》等。蔡树藩。1905年11月生,湖北省汉阳县人。字子焕。1922年9月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曾任工人代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任矿区团委委员。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起任中共汉口口区区委委员兼劳动童子团团长。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被逮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28年7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同年起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初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宣传部部长,后任组织部部长。1931年冬至1932年7月、1933年春至6月任红二十二军政治委员。1932年12月至1933年6月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1月至1934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党委委员。1933年6月至8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同年10月至1935年3月任红九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兼任红九军团第三师师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3月至同年夏任中央军委纵队第一梯队政治委员,6月至8月任中央军委纵队政治委员,9月至11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三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1935年9月至1936年任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成员。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起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司法内务部部长(至1937年5月)。1936年4月、同年秋至1937年任红三十军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第二作战区政治委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6月至1940年6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6月至1943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兼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兼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9月至1948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5年9月至11月任中共张家口市委委员。1946年2月任晋察冀区行政委员会复员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5月至1949年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西南局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12月起)。1950年6月至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劳动部部长。1950年7月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主任。1953年1月至1954年1月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5月至1957年12月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1954年11月至1958年10月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1月至1958年10月任党组副书记。1955年12月起任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8年10月17日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在苏联卡纳什遇难。王新亭又名王兴庭。1908年12月23日生于湖北省孝感县(今孝感市)王家岗村一个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7岁在本村读私塾,后上小学。12岁起开始干农活,当过学徒和店员。1926年起在本县参加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教习(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姚家集、黄安、谢店、新洲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1931年1月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红4军后,任第10师30团团部书记、政治处主任,参加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以及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参加创建以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为中心的川陕苏区。1933年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任第12师政治部主任。不久,该师扩编为红9军,任军政治部主任,曾策划出版该军小报《不胜不休》。同年参加仪南、营渠、宣达等战役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5年嘉陵江战役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根据学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亲自动手写讲课提纲,为学员讲授政治课。1936年7月在甘孜与红2、红6军团会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1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386旅政治委员兼太岳军区政治委员、太岳纵队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曾多次率八路军工作团和部队到太南和冀南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先后参与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战斗。8月下旬起与陈再道指挥发起漳南战役,后与杨得志统一指挥漳南兵团继续向豫北挺进。在近1个月的连续作战中,基本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南北近50公里地区内的伪军、土匪和反动武装,在安阳、内黄、汤阴、浚县、滑县等地区开辟了抗日根据地。曾于1942年初率南进支队赴中条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配合主力部队实施上党、白晋、闻夏、同蒲、临浮、吕梁、汾孝、晋南等战役。1947年7月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在围攻运城失利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于12月采取坑道爆破、多路突击战法终于攻克运城,歼敌1.3万余人。1948年3月率部参加临汾战役,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主攻方向和作战部署,并再次成功采用坑道爆破法,于5月拿下临汾,歼敌2.7万人,拔除了国民党军在晋南的最后一个据点,所部第23旅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临汾旅”。继又率部参加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均出色完成任务。1949年任第18兵团第6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18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参加扶郿、兰州、秦岭、成都等战役。1950年起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后协助刘伯承、贺龙、邓小平等贯彻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针,参与组织部队先后在川西、川北、川东,川南、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自治区)、云南、贵州等地剿灭大量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并协助邓小平组织部队进军西藏。1955年4月任济南军区代理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并任该系主任兼中共支部书记。同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协助叶剑英筹建军事科学院。1963年起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2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75年8月任军事科学院顾问。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11日在北京病逝。著有《王新亭回忆录》。徐立清原名徐映清。1910年4月5日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吴店区申家湾(今属安徽省金寨县)。7岁起入私塾,断断续续读书三年半。1929年4月参加当地农民自卫军,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任红4军1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2团政治处主任、第12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艰苦转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带领千余名伤病员在祁连山坚持游击斗争,后辗转找到援西军,任该部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兼骑兵团政治处主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8年调任冀南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兼第5支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冀南区反“扫荡”。次年5月,复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0年赴延安,先后入军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党校二部组教科科长。1944年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政治委员,次年7月在爷台山反击战中,与旅长王近山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会同358旅等部一举歼敌,为粉碎国民党军企图控制爷台山进而夺取关中,保卫陕甘宁边区做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6军政治委员、第2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解放西北的一系列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政治委员,与司令员王震奉命率部进军新疆,兼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卓有成效地进行政治工作,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为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1950年10月,调任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后改为总干部部)副部长,分管全军干部任免和组织调配工作。曾参加领导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草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任免暂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为规范全军干部管理,建立统一的干部工作制度做了大量工作。1960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3年底恢复工作,先后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卜盛光,1906年生,江西南康人。曾用名卜盛抗。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参加领导仁凤矿工起义,随后参加红军。1933年任粤赣军区独立第3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长期在中央苏区南线坚持斗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7月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独立旅参谋长,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锄奸保卫部部长,保卫部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副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社会部部长,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中南检察分署检察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1984年5月9日逝世。吴实,1913年11月生,湖南平江人。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1月参加平江南区游击队。任红5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秘书处处长、团总支书记兼代政治处主任,中共地下支部书记。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总校军事队政治干事、支部书记、政治部部长、总校军政委员,八路军129师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太行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2野战军第5兵团16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建国后,历任贵州省公安厅厅长兼省社会部长、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贵州省委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建委主任、经委主任、贵州省委政法小组组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第6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公安部咨询委员。中共8大代表。第3、6-8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8月22日在贵阳逝世,享年85岁。张南生原名张履勋。1905年8月24日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乡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新泉镇东山楼小学,16岁考入连城旧制中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替人管帐,帮助父母维持家庭生计。1929年4月参加本村农民协会和自卫队。当年6月,连城县新泉乡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开辟闽西苏区的斗争中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选为乡政府委员。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乡党支部书记。同年5月调入闽西红12军,任第2纵队103团3连政治委员。后任红4军第3纵队7支队21大队政治委员、第12师34团3连政治委员。1931年12月调入宁都起义组成的红5军团,先后任连政治委员,第13军39师116团政治委员、代理团长,红13师39团政治处主任。1934年2月曾被红5军团选为优秀政工干部代表,参加了在瑞金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会后任红13师37团政治委员,国家保卫局保卫总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文家市、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初期,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团政治委员。遵义会议后部队整编,撤销保卫团,调回红5军团13师37团任政治处主任。1935年9月随军编入红四方面军,后任红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长征中曾三过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历尽艰辛,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副主任、386旅77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生口、七亘村等战斗。1938年1月调任晋冀豫军区先遣支队政治委员兼冀西地委军事部长,后任第129师后方司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太行太岳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1943年10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45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翌年升任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上党、晋中等战役。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金城战役和朝鲜停战后的恢复与建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7年8月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75年任北京军区顾问,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是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三届北京市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章。1989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张香山,1914年生,浙江宁波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天津中日学院肄业。1932年参加“左联”。1933年任天津左联书记。次年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曾参加东京左联分盟的活动。1937年回国,1937年秋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太行军区敌工部、晋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处副处长、新华社负责人。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1分院教务处处长,王稼祥政治秘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秘书长、副部长,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外交部顾问,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顾问,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记协主席。中共11、12大代表。第5-7届全国政协常委。2020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邱积成,1910年生,江西省瑞金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任红四军团政治委员,后调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任科长、部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锄奸部部长。1939年4月22日,在河南涉县堡村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陈宦。八路军将领。曾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项立本。八路军将领。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卫生部政委。秦武山,1913年生,原名刘百成,陕西省合阳县独店乡秦城村人。八路军将领。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红军。1933年至1937年任陕甘苏区特委委员、书记及红一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地方工作部群众科科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41年至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盐务局副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陕甘宁边区联防三五八旅政治部副主任、联防军警三旅五团政委、黄龙及大荔军分区副政委、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0年后,曾任渭南军分区副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迫害,1971年含冤而死。1979年平反昭雪。刘义,1909年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本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代理部长,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红五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营长,三八五旅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晋冀鲁豫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南京宏图三胞
  • 2、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
  • 3、樱桃利口酒
  • 4、徐圣贤
  • 5、变形记李鑫
  • 6、良人夺心
  • 7、嗨色网
  • 8、茶花女txt下载
  • 9、初犬动漫全集
  • 10、尤物军师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