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回访】2020建筑新人赛TOP2选手回访(二)——郑芷欣(天津大学)
2020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α
她是2020年东南·新人赛中的一匹“黑马”,
凭借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令评委老师们赞不绝口。
从TOP100中脱颖而出成为TOP16,
到现场答辩,
再到作为TOP2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新人赛,
她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她就是来自天津大学的郑芷欣。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她对于新人赛的一些感悟以及收获。
选手风采
郑芷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本科生,2020新人赛TOP2,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亚洲新人赛获第五名。有着原本因未入前八无缘答辩却因作品被评委相中而临时参加决赛答辩的传奇经历,生活中则是一位能逗会玩率性而为的帅气小姐姐。
(表演架子鼓)
采访·回顾
Q:请问你当初为何选这个作品参赛呢?
A: 一开始是从大三的作品里选出了两份,然后在老师的建议下选了“图书馆+x”,主要原因是这个作品的概念性更强。这两份作品中第一个主要考虑的是材质、空间品质等等,出发点是形式为主;而“图书馆+x”就是通过场地调研场地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的整个设计流程,出发点是人的使用。
Q:请结合具体的操作手法说说你是如何实现“图书馆+x”的概念的。
A: 当时“图书馆+x”任务书要求图书馆和附加功能对半,我当时决定的附加功能是手工作坊。调研之后发现这个社区的老人和小孩特别多,老人的生活比较无趣,经常能看到老人晒太阳晒一个下午的,这片区域有几个小学,小学生放学之后也只是被家长带到一个公寓楼底里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做作业。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通过一种活动,沟通起新老一辈的交流,让他们各自的生活都更有趣些。随后发现社区里的老人都比较喜欢运动,尤其是踢毽子和抖空竹。所以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用一个传统技艺手工作坊,让老人教,小孩学,来沟通起他们的交流。空竹和毽子的制作比较简易,大多数老人都会,同时天津市空竹队常年在此区练习,故有充足的资源。因此我就决定以空竹和毽子的制作作为活动,老人教起来简单,教人是一件极具满足感的事,老人们也不会觉得无聊,同时因为是传统手工艺,有助于传承,老人们教授技艺会让他们有一种使命感;手工制作也会让小孩子们充满兴趣,教与学的过程,也是老人与小孩交流的过程,因此决定以传统手工作坊作为x来吸引人们。前期调研发现场地喧闹嘈杂,而图书馆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所以我选择将作坊放在外围,图书馆放在内部,这样作坊既可以抵御场地喧嚣,也可以吸引人流。二者之间余下巷道和一个大的活动场地,作为二者的过渡。除此之外,图书馆内设院落,提供公共的活动场地,总的来说就是重点通过作坊来吸引人流,活动过程中做手工的人们和阅读的人们又相互吸引,希望人们多参与到自己平时比较少参与的活动中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根据与院落的距离可以把图书馆内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离院子最远,既无法看到也无法听到院子里的活动;第二类离院子不近不远,可以看到比较不能听到院子里的活动;第三类离院子很近,既能看到也能听到院子里的活动。这样,就能够多方面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以上是参加中国赛区新人赛时的方案深度,当时整个作业包含交图周一共就五周的时间,把概念初步实现的差不多了就没继续做了。后来参加亚洲新人赛又从三个方面对方案进行了深化:一是增设了内部的院落,由原来的两个院子改为了三个,这样在图书馆内部院落的分布就比较均匀一些,同时在院子的二层做了阅览阶梯,这样在一层就形成了灰空间,活动和阅览的人们所处的空间会更丰富些,阅读的环境选择也更多些,同时在每个院子四周都设置可以完全开敞的推拉门,这样就增强了图书馆与外界活动的相互融合渗透,阅读的人们的选择也更多;二是改原来的平屋顶为坡向院落的坡屋顶,增强了向心性与内向感,强调了三个院落;三是大量增加东南面的入口,应对场地的人流,增加吸引的可能性;四是在巷道做了几处凹入的处理,增强巷道趣味性,同时也可以供小孩进行小范围的活动。
(图纸和模型展示)
Q:请问你认为平时校内作业和比赛作品有什么异同?
A:相同点是都有目的性,想要改变些东西或者解决一些问题;不同点在于竞赛的脑洞可能更大一些,平时作业相对保守。
(天大作业选摘--转载自天大建筑学院官方公众号)
Q:请问去年新人赛你对谁的方案印象比较深刻?为什么?
A:杨梦姣的方案吧。很巧的是当时在展厅她的作业正好在我旁边的旁边,我第一眼看过去就感觉挺喜欢的。因为我自己比较喜欢简洁的东西,然后看她的图就觉得简洁又重点突出,营造的感觉也非常好。而且看她的方案觉得她对概念的完成度很高,最后效果很好。
(情谊之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梦姣)
Q:去年新人赛现场答辩环节中,原本错失答辩机会的你因为“豆浆叔”张永和老师相中你的方案失而复得这样的机会,最终作为一匹黑马杀出第二的佳绩,请问你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A:答辩那天不知道自己要答辩嘛,所以就比较轻松愉悦地坐在第一排,想认真听听选手答辩。最后一个选手答辩的时候有一个志愿者向我走来问我有没有做PPT,巧的是我真做了(笑)。因为去南京之前犹豫过要不要带电脑,想着如果到时候万一有机会答辩要做PPT现场做又很麻烦所以就提前做了。然后志愿者问完我这个问题之后就立刻拿走了我的U盘(没有给准备时间)二话不说让我上去答辩。之前因为知道自己不用答辩所以当时我其实完全不记得自己的PPT内容了,直到边讲边一张张放PPT我才慢慢想起来的。主线就是介绍任务书要求、作品概念和如何实现概念,其他的评委老师其实看图也就知道了。
当时最大的心理感受是很过瘾!因为没有知道自己要答辩,然后等待答辩那个煎熬的过程,所以如果再来一遍我还是选突然被叫上去答辩哈哈。(乐观的小姐姐)
Q:请问对比你之后参加的亚洲新人赛,与中国新人赛的区别在哪里呢?参加的心境有什么不同呢?
A:在中国新人赛答辩起来会比较方便,因为评委都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国情很了解,而在亚洲新人赛就要花费点精力介绍中国的背景,比如中国老人小孩的状态,从而解释我这么做的必要性。此外亚洲新人赛特别好玩,因为中国新人赛直到最后一天选手才见面,之后就散了,但是亚洲新人赛从第一天开始就和各国小伙伴一起玩,参加各种活动,而且在那里会看到不同国家的作品,大开眼界。
Q:请具体说说你眼中的中国作品与其他国家的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不同国家的作品分别具有怎样的特质呢?
A:大部分人的作品都是立足于国情而且特色分明的。举例来讲,有一个东南亚国家作品针对本国多发洪水这一现状设计了一个楼板、屋顶、墙体可以互相转换的建筑;一个印度作品是在一个遗址建了一个博物馆,因为当地有一个极具仪式感的“取水”的活动,那个博物馆就针对这项活动而建,非常具有神秘的印度特色;一个新加坡作品是立足于本国土地面积小、并且华人很多而设计的一幢中空的高楼,因为华人是需要在清明节烧钱祭祖的,中空部分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同时这种通高满足了烧钱时能够“撒钱”的动作需求。
Q:看到你最近在非常建筑实习,能谈谈你的感受么?
A: 感觉挺好的。在他们这里所有的方案还是都有概念,会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或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然后与学校方案相比深度增加了,因为这些项目最终都要落实建造,所以对构造、规范等等方面的考虑就更周到一些。总而言之,学校里的方案主要还是围绕概念展开,最终只要表达和实现了概念就终止了;但是实习的过程中,这些项目在实现概念表达的同时还会继续下去,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
Q:请问你想对今年新人赛的参赛者说些什么呢?
A: 放轻松。加油!(率真的小姐姐)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修行”中也不能随意懈怠。带着一双发现身边生活、探索身边文化的眼睛,带着一份兢兢业业、自我约束的态度,也许做出一个好作品便也没有那样困难。
本次新人赛全部的选手回访到此就要落下帷幕啦,感谢所有往届选手的热情配合,感谢新人赛志愿者小伙伴的努力以及感谢所有关注支持新人赛的老师与同学们!
策划 2020年建筑新人赛采访组 陈雪纯
采访|整理 2020年建筑新人赛采访组 黄予
编辑2020年建筑新人赛网络组吴晓璇
2020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α
以下是我们全新推出的新人赛微博平台,欢迎大家踊跃关注,分享新人赛一手资讯
获取更多2020中国建筑新人赛相关资讯,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扫码关注“建筑新人赛C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