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报道我校发挥优势服务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做法
天津农学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农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服务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学校将劳动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使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劳动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有两周的生产实践(含劳动教育),例如在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中设置了60学时的《农事操作》,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从播种到收获全部由学生亲自操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体力。目前,学校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2个,创新实践基地15个,校外产学研联合体94个。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唱响主旋律,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开展了“爱党、爱国、爱农、爱校”四爱教育,思源奋进。开展了百团百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数千学生下到田间地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决胜战,树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积势蓄能聚力 服务我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产学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农为特色,挖掘潜力,为大中小学生学农劳动教育精准提供服务供给。在市教育两委的指导帮助下,已承接多次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9月22日,承接了由市教委主办的“劳动美 丰收乐"——2020年天津市中小学生丰收节劳动日活动,来自市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的400多名学生参加活动;暑假开学后,承接了天津中学300多名师生参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劳动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短期学农劳动教育,深刻理解了“粮食生产关系国之大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并立志投身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将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达到了预期效果。
创新学农劳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
学校秉持“一次学农,影响一生”的教育理念,把握学农劳动育人导向,根据中小学生特点,构建相应的学农课程,做到接生活、接地气、接课本,促进学生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课程安排上精心规划,按照农事季节,与农事农时紧密结合,实行“项目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入“工位”操作方式,以岗位轮动操作模式按照农产品加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个人、小组内以及小组之间的任务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坚持思想引领,将学农课程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新契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设计上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将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使劳动育人开花结果。
加强学农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经过前期建设,学校学农劳动教育培训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目前拥有蓟州校区和西校区两个学农劳动教育基地,可以成建制地承接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
蓟州校区毗邻于桥水库,依丘陵而建,植物多样性保持好,农田覆盖、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拥有60余种果木,200余种中草药植物,生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校区位于西青区大柳滩,建有智能温室、水产养殖基地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的需要。
来源:天津教育报
制作:朱海琳
责编:苟 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