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颜值”,是如何影响学科成绩的?
从2020年上海和浙江实施高考新政以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三门高考学科,表面上是学生选择高考学科,事实上是学生选择了哪个学科的教师去教他们。一个现象由此产生,有的学科教师多了,有的学科教师少了。可是,学生选择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呢,一项调查的结果很有意思:哪位教师能够帮我们考得好,我们就选择哪位教师;哪位教师长得更顺眼,我们就选择哪位教师;哪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我们就选哪位教师。
那么,新高考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选择高考学科,也是选老师
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但专业发展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在这些内容中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似乎并没有一个定论,也似乎并不需要这个定论。
事实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就是对教师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学科知识上当然是学得越深刻越好,在教学方法上当然是越丰富越好,在德性养成上当然是标准越高越好,在生活品味上当然是越高雅越好。
也就是说,在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上,只要在原有内容上做加法,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而且往往是加得越多,大家觉得越有道理;但对原有内容在时间上区分个先后,或者在重要性上排个主次,大家一定对此予以讨伐。
可是,就连对学生的成长,我们也希望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能够个性成长;如果我们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既担心大家在限的时间里做不到,又担心大家过于全面了所以反而不够专业。于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更多是一种要求,而不是一个明确的方向,更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教师毕竟是一个职业,职业就有属于自己的职责,那么专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为了更好地、更优质地完成职责。
一个更有能力的教师,一个更有爱心的教师,一个更有担当的教师,当然更有利于教学职责的完成。
只有对教学职责的研究越具体,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越透彻,对学生学习需要把握得越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才更有针对性,专业发展的成果才更有有效性。
可是,在学生眼中,究竟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他们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哪些教师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虽然不能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但至少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从2020年上海和浙江实施高考新政以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三门高考学科,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表面上是学生选择高考学科,事实上是学生选择了高考学科,那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哪个学科的教师去教他们。
学校也因为赋予了学生的选择权,导致有的学科教师多了,有的学科教师少了,于是我们也尝试着让学生在选择高考学科之后,继续选择学科教师,从而把学生选择教师的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让获得成绩的方法更科学,才是去除应试教育的捷径
哪位教师能够帮我们考得好,我们就选择哪位教师。
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得到的第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让我们很意外,似乎在学生眼中,自己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会把考试成绩作为第一呢?
在个别学生的访谈中,他们回答到,大家都知道高中三年是辛苦的,不管这三年有多辛苦,大家在思想上都有这个准备,但越是辛苦就越希望有成绩出来,能够辛苦出一个好的结果。
他们讲的也挺有道理,但这个标准不但挑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似乎更是对教师专业价值观的挑战。
可是,是不是帮助学生考得更好,就一定是应试教育;教师发展这个方面的能力,就是对应试教育的附和或者顺从呢?于是,我去问教师,有多少人知道学生的考试成绩究竟从何而来?教师的哪些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经这么追问,才发现还真是一个大问题,看起来都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却非常不够。
仔细一想,那些把课上得好的教师,那些教学非常认真的教师,虽然取得好成绩的概率比别人更大,但课上得好,教学非常认真,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来。
之所以大家把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视为对应试教育的顺从,可能并不是考出好成绩有多么不好,而是因为我们对如何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并没有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总是把好成绩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相捆绑。
可是,到了高中之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发现成绩是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弄不出来的,于是大家都期待着用更有教育含量、更有科学成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成绩具有可持续性。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家把帮助学生取得成绩作为应试教育,自然就不会去研究取得成绩的方法;可是,大家越不去研究取得成绩的方法,取得成绩这个过程应试化程度就越大。
就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尽管不能完全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但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如何用科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那些不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就会被广泛使用;与之相应,如果教师能够用科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那获得考试成绩的过程就更能顺应学生成长规律的过程,并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了更好的生活形象,就有了更好的专业形象
哪位教师长得更顺眼,我们就选择哪位教师。
这个标准不如上一个标准那么意外,但多少还是让我们有点震撼,难道教师“颜值”就真的那么重要?
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提到,虽然不能说教师就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但教师自己的生活形象与专业形象是很难分开的,而专业形象与学科形象又是很难分开的。
所以,当教师的“颜值”更高时,不仅仅学生的课堂感受更好,关键是大家对这个学科的印象也会变得更好。之所以让我们对这个标准感到意外,是因为在教育行业中,似乎大家更注重教师的内涵,对于教师的外在形象却并不在意。
其实,从教师形象建设的角度来说,这个过程肯定是由内而外的,等到内涵变得丰富起来了,“颜值”自然也就高起来了;但是,从欣赏教师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肯定是由外而内的,总是希望从外在形象的欣赏与评判,来领略教师形象的内涵与品质。
要说到教师形象,看起来也是一件挺肤浅的事情,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道理人人都很明白。可是,如果我们从貌相升格为形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在三十岁之前,主要是看貌相如何,而貌相往往是由父母遗传决定的,自己能够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可当人进入三十岁以后,貌相就由形象代替了,而形象却是由教师自己的性格、观念、气质和修养等因素综合而成。
看一个人的貌相,可以想见他的父母有什么样的貌相;但看一个人的形象,可以想见他前几十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他前几十年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所教的学科。
记得有一位家长告诉我,说有教师在课堂上说学校的坏话,我说这很正常呀,学校的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这位家长却说,学校做得到位还是不到位,这是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事情,当教师在班上批评学校,就变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了,这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失去信心,最终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原来教师对待学校的态度,也成了一种专业形象,这是不是也让我们觉得很意外呢!
把课上得精彩与否,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哪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我们就选那位教师。
如果说前两个标准都让我们意外,第三个标准也仍然如此,只不过前两个标准是因为排得太前而意外,而这个标准是因为排得太后而意外。
在大家心目中,课上得好不好,不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更是一位好教师的保证,可为什么在学生的眼中,却被排在了最后面呢?
当我们问学生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也很让我们意外,他们说课上得精彩还是不精彩,和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教师上课的时候绞尽脑汁,希望大家更喜欢他的课,但学生天天都在上他的课,早就已经失去了欣赏这些教学技能技巧的心情,打心底说只要不厌倦就已经不错了。
原来我们非常关心的教学设计,我们非常重视的教学技能技巧,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些做秀的行为,我们天天都努力去做秀,而学生似乎早就看出了我们在做秀,只是为了让我们感觉好点,所以始终在配合着欣赏我们,但骨子里早就看透了这个“把戏”。
看来课堂的精彩与否,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真正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并不是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以及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影响和引领。
正如一个人的长相一样,刚开始看时,貌相肯定是最重要的;但当大家变得熟悉起来时,最重要的就不是貌相,而是让人是不是看得顺眼了,这大概就是形象了。如果一味想通过教学技能技巧来装饰我们的课堂,最终不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而是让学生们更容易看到我们教育智慧和学科素养的缺失。
高考新政给我们最大的变化,就是赋予了学生在教育上的选择权,原本被教育选择的学生,一旦拥有了选择教育的权利,就会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他们真实的学习需要,其中就包括他们对教师的专业期待。
加强对他们学习过程的帮助,对他们学习需要的满足,对他们学习方向的引领,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考虑用什么方法与技巧,还需要教师更高的专业素养,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更乐观的人生态度。
来源:文汇教育
作者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