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做客座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从桂元路到广埠屯,从博雅园到沁园春,华师人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天的梧桐树下,是苍苍耄耋与热血青春的错身,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许平凡无奇,也许声名赫赫,他们交织在细碎的光影里,共同谱写着华师的精神。校园里的人物是暖色的,本栏目将用访谈的方式,走进华师人的生活。
-本期人物-
冯燕:江苏人,华中师范大学2020级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在读研究生、专业负责人。现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学生,所属部门是集成所环绕智能与多模态技术研究室,言语研究实验室&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
-科普一下-
环绕智能与多模态技术研究室,致力于研究以语音为中心的智能信息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大规模连续语音识别、语音可视化、言语生成计算建模、语言产生的脑机制等。实验室拥有fMRI、fNIRS、EMA、言语发声空气动力学系统、面部动作表情捕捉系统等先进设备。自2020年建立以来,承担了包括NSFC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研究室重视跨学科研究,除语言学外,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同学都有机会一展拳脚。
-访谈实录-
胸怀逸兴,壮志思飞
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华大研究生:据我们了解,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客座学生机会十分难得。可以为大家分享一下申请的具体流程吗?
冯燕:年前我有幸看到一位老师转发的中科院客座学生招聘信息,发现自己基本符合研究方向、雅思等方面的要求。我的导师一直很鼓励我出去看一看,增长见识,我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连夜修改简历就投了过去,但当时我一点都没想到能被录取。第二天,对方回信说只招一位客座学生,且已有上海交大、英国伦敦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在竞争。我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说不定对方都已经内定了。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丝转机。对方再次来信,希望我提供成绩单等详细信息。之后,我便接到了电话面试。很巧的是,老师提到了一篇关于CategoricalPerception的英文论文。这恰好是研一时,我在师门讨论会中做过报告的一篇论文,所以我对论文内容非常熟悉。因此,基于华师本科课程较为全面,且我的GPA较高,面试表现也不差,他们最后破格录取了我。
华大研究生:在申请过程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冯燕:这次的经历,让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没有他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每月一次的讨论会,我可能也没有机会被录取。从2020年开始,我在文学院待了5年半,深知我们院里的各位老师十分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次我能够顺利到中科院,离不开各位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所以我真心对文学院抱有极大的感激。其次,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一句老话——功夫积累在平时。完全不熟悉对方的套路、没有“面经”,你怎么办?平时的学习、积累就用在这种时候。世上没有捷径,勤奋苦干是最快的捷径。
华大研究生:目前在中科院的具体工作有哪些呢?
冯燕:谈到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所在的研究中心主攻人机交互和言语康复。实验室有很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设备,比如EMA、fNIRS、EGI、PAS等,在参与项目的实验研究前,我需要学习并熟练操作相关设备。且由于此前没有真正做过实验,所以通过参与实验,我在不断地学习如何设计实验,从各个细节着手减少实验的漏洞。例如上个月我参与了EMA的实验,借此机会了解了同类型设备的优缺点。武侠小说里常说,要练好剑法,必须先人剑合一。深入了解设备的特点之后,才能在实验设计和实施中发挥它的作用。目前全国只有两台EMA,一台在北京,一台在深圳。学习一些先进的设备,接触国内外前沿的实验研究方法,这些都使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
华大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发生过什么使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冯燕:这个月初,我参与了一项自闭症语音学习实验。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病因不明。面对这样一些“高冷”的孩子,起初我是有些害怕的。因为有的孩子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打人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一直保持心理距离是不可能做好实验的。因此我每次都抱以热情,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相处过程中接受我,用心和他们互动,即使自闭症孩子不爱说话、不配合实验,会回避与人互动。虽然这个实验是帮孩子学发音,但他们却也着实让我成长了。如果我的家中有个患自闭症的孩子怎么办?绝望?放弃?No! 自闭症的孩子也是痛苦的,他也不忍心看到妈妈落泪。从害怕到接受,我会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欢呼雀跃,开心一整天,即使这一点点进步付出的是比正常儿童多很多倍的努力和时间。
(图为自闭症儿童语音学习实验)
华大研究生:研究生期间还有哪些经历让你十分难忘?
冯燕:2020年11月开始我在公司实习,负责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工作。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每做一件事,能不能有收获,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细心地观察、思考问题。2020年我还参加了美国孟菲斯大学与文学院合作开办的暑期汉语培训班。从接机、教学、陪玩、陪看病,到最后送机,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亦师亦友,至今都保持着联系。甚至去年圣诞节,一位学生花了三百多美元快递费寄了礼物给我。这期间我的口语也突飞猛进。
华大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让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份工作是什么?
冯燕:2020年以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给孟菲斯大学的本科生教授汉语。起初,我属于对外汉语的门外汉,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打心眼儿里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一步步耐心教我,并给予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在教学上有了飞快的进步。而且,通过与美国学生的交流,我更加了解了美国的民生,因此不需要盲目地去羡慕另一个国家,我大中国也是不错的!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华大研究生:这么优秀的你,日常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在中科院的生活作息和在学校里有什么不一样?
冯燕: 其实我还不够优秀,谬赞啦。我的日常生活挺简单的,中科院的作息和学校也差不多,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生物钟固定,定点起床、休息,在图书馆或资料室或工位看书做事,看累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学习上的困惑。也有特别忙的时候,室友总说连约我一起逛生活超市都要先预约。whatever,忙碌并快乐着。
华大研究生:听说学姐还有一位感情稳定的男朋友,平时是怎么协调学习和感情的呢?
冯燕:可能我的感情观跟别人不太一样,所以少了很多麻烦。两个人都在武汉的时候,就是一周见一次;异地之后,3个月左右见一次。平时各忙各的,挤着空闲时间聊一聊日常所思,相互坦诚、相互信任、顺其自然。所以我好像没费什么力气去协调学习和感情。
我并不认为两个人绑在一起、天天粘在一起是最好的相处方式。放手给双方一点自由空间,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鼓励,是让我觉得比较舒服的方式。自我独立与相互依赖并不构成对立关系。比如本科毕业前夕,他纠结是去深圳闯一闯,还是留在武汉陪我。我很早就知道他想去深圳拼一拼,所以我坚持让他去深圳,圆他自己的梦想。即使在深圳不如意,我也会同他一起坚强地面对,没有什么风风雨雨是闯不过来的。
华大研究生:可以给有志立学的学弟学妹们一些经验建议吗?
冯燕: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踏踏实实用心做事,多思考。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不要怕苦,不要怕累,即使做错了也是一种进步。
第二,不断开阔视野,英语要学好。坚持学英语,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
第三,甘于寂寞,遵从本心。学术研究越往上走,同伴越少,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尽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不忘初心。
-采访手记-
整个采访过程中,冯燕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她认真和谦逊的态度。她那瘦削的身体里仿佛隐藏着不可估摸的能量。她很美,但没有妩媚夺目,也没有不可方物;她很优秀,却没有特立独行,也没有刻意张扬。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桂子山到中科院,她一直坚持着用辛勤浇灌梦想,用脚步丈量高山。脱颖而出从来没有捷径,踏踏实实才是人生真谛。
所谓智者,当如是。
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生报》1983 —
文案:赵苏维 潘若兰
责编:周灵 段宇翔
排版:李欣
投稿邮箱:hsyj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