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新族谱引老藏家兴趣 超大版《邓氏宗谱》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周小树来源:新浪新闻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谢永辉 文/图

在看过今报关于柳州族谱收藏家郑节余研究《邓氏族谱》的报道后(详见第四页),柳州市民邓万喜通过记者联系上郑节余,咨询族谱问题。1月3日,他带着一套超大版的《南阳堂邓氏宗谱》专程来到郑节余家,上门请教其中的疑惑之处。这套宗谱迅速勾起了郑的兴趣。

柳州邓氏三代“寻根”

邓万喜的《南阳堂邓氏宗谱》是邓氏十八修宗谱(2020年修),由江西南昌、新建、安义、永修等地的族人联合编修。关于宗谱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邓万喜的老家在九江市永修县涂家埠邓家村。早在民国时期,邓万喜的爷爷和父亲就在铁路工作,父亲当时是火车司机。抗日战争时期,邓万喜的爷爷和父亲辗转来到柳州安定下来,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邓的爷爷解放初期曾回过一趟江西老家,父亲早年也曾回去过,后来还一直念叨着故乡。如今,两位老人已先后过世,而爷爷的兄弟早年去世时并未留下后人,邓万喜一家和老家也就断了联系。

2020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邓万喜和妻子前往江西“寻根”。“此前父亲告诉我,老家就在火车站边上,但当我们赶到当地时,找到的只有一个已经废弃的火车站,旁边并没有村落。”邓说,他们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只好一路走着一路打听。直到天黑的时候,他们才找到邓家村。该村一名姓邓的老村支书接待了他们。

由于邓万喜夫妇都听不懂当地方言,村支书找来了村里一名七八岁的小学生当“翻译”。可是因为孩子太小,无法将双方要表达的意思翻译到位,导致交流不是很顺畅。最后,村支书将他们带到一户村民家中,找出了一本1949年修的《邓氏族谱》,在里面,邓万喜找到了爷爷的名字。村中一些年长的族人也隐约记得,曾有邓氏族人去了柳州。至此,邓万喜终于得以认祖归宗,和老家建立起联系。2020年,老家族人重修族谱时,邓万喜兄弟及叔伯兄弟、后辈都得以收录其中。

不同版本族谱相互印证

这套《南阳堂邓氏宗谱》版本规格为A3版,可谓超大版。宗谱共5本,分为首卷一本,欧式、苏氏各两本(欧式为欧阳修所创谱例,表现形式为上下垂直世系图;苏氏创自苏轼的谱例,以图表方式记载家族左右横向联系,有详细个人信息)。郑节余介绍,清末、民国时期的族谱有一部分是超大本的,但后世新修族谱这么大的还是比较罕见。

郑节余最新收藏的那套清末的湖南宁远《邓氏族谱》中记载,邓氏祖先为东汉开国元勋、高密侯邓禹,与《南阳堂邓氏宗谱》里面是一致的。《南阳堂邓氏宗谱》中收录的《高密侯传》即为《后汉书·邓禹传》,当中的选段还曾作为前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古文题。郑节余发现,其中的“世述兼分支序”就明确记录:“汉末,兄弟避地南昌,邓自新野而豫章(即今江西南昌)矣……”这与湖南宁远邓氏始迁祖邓暮春本来在豫章相符,说明宁远邓氏是其中一个支系。

难能可贵的是,《南阳堂邓氏宗谱》收录了从明成化年间五修宗谱以来每次修谱的序,说明当地保存的老谱系资料相当完整。据介绍,邓万喜回老家时,见到族人将原来的老族谱供奉在神龛和祠堂内,都是棉纸材质,相信年代很久远了。郑节余说,自古以来,江浙、江西、湖南等地因文风鼎盛,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一直得以延续,因此,各种传世的谱系资料也保存较完善。而历史上广西民间修谱的风气并不兴盛,故广西族谱流传于世的数量远不如以上地区。

新发现引发研究兴趣

除了以上内容,《南阳堂邓氏宗谱》中还有很多东西让郑节余眼前为之一亮:宗谱内除始祖邓禹夫妇,还收录了明清各代邓氏达官贵人的画像,并配有相关的名人传记。从官服上看,多名邓氏先祖为官品级还不低。此外,当中还有很多先人碑刻、祠堂记、族规等资料,都是研究古代人文历史、名人考究的宝贵资料。

宗谱中还收录了“通族派名诗”和“通族行名诗”,各有8句,每句5个字。邓万喜发现,宗谱中的邓氏族人都按“派名诗”顺序来取名,但其个人信息中又有个“行名”,这让他看不明白。不过,研究各类族谱多年的郑节余很快为他解开了谜团。原来,“派名”是指辈分,而“行名”的“行”应该读“háng”,指的是排行。每一个“派名”都对应一个相同顺序的“行名”,同一辈分、相同“行名”的族人,还可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行一”、“行二”、“行三”等等。比如邓万喜的“万”是“派名”,根据“行名诗”,其对应的“行名”应该是“冬”。“像这样同时有‘派名’和‘行名’的族谱,现在非常少见。”这些发现让郑节余感到很兴奋。

郑节余还找出了自己收藏的好几本《邓氏族谱》,来进行参考、比照。据了解,邓在我国是个大姓,总人口730多万,在中国大姓中排在第29位。邓姓在广西很多地方都有,如来宾、柳城、鹿寨、全州等地都有不少,不过很多都是在明清时期从广东迁入,相当多的属客家人。首次见到这么完整、翔实的《邓氏宗谱》,在族谱专家郑节余眼中,可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宝贝”。除了帮忙答疑解惑,他还希望通过邓万喜联系上宗谱的主编人,以便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新闻回顾:

每个姓氏都是一个课题

柳州收藏家郑节余醉心族谱研究自学成才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谢永辉 文/图

柳州族谱收藏家郑节余收藏族谱500余种、1100余册,涉及100多个姓氏。不过,他并非简单的藏而存之,在族谱研究方面也花了不少心血,成了自学成才的专家。上个月,上海图书馆慕名找上门来,邀请他加入“中国少数民族家谱目录”的课题研究。多年来,他在族谱研究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新发现,都让他为之“着迷”。

神秘“消失”的姓氏

最近,郑节余从桂林买回了一套《邓氏族谱》,一共有齿录十二卷(总共有十三卷,缺了一卷)、垂丝四卷(“齿录”是指世系表,有详细的个人信息,而“垂丝”只是单纯的世系图)。郑经过研究发现,这套族谱是清末的木活字印刷本。

这套《邓氏族谱》是湖南宁远县的邓氏族人编修。据族谱记载,邓氏祖先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的邓禹,曾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邓氏的始迁祖(最初迁居之祖)邓暮春本来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元末时被选拔到湖南衡阳任教谕(学官名),全家人来到了衡阳。因喜欢当地的环境,邓暮春不做官后隐居在衡阳,几个儿子则相继迁往别处。其中次子邓遵先迁到宁远,三子邓守先远迁至全州(今广西全州县),这套族谱是邓遵先这一支的后人所修。

就在这套族谱里,郑发现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姓氏——“僜”。这个姓最早出现在邓遵先后的第三代,是一个孙辈妻子的姓氏,族谱记载其生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郑查了《中国姓氏大全》,当中并没有这个姓。接着,他又查收录姓氏2万个以上的《中华姓氏源流史》(何光岳著),同样查不到“僜氏”,只有一个“隥氏”,标注为“疑即藏滇之交的僜人之姓”。他在网上查询得知,僜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但这个只是族群名称,并非指姓氏。

郑节余发现,“僜氏”在这套《邓氏族谱》中出现极为频繁,在明清400多年间,邓家族人与“僜氏”婚配几乎没有间断过。根据当时的婚配习惯推测,“僜氏”应该是与邓氏居住在同一区域或是相邻区域。为此,郑联系了湖南省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主任寻霖,对方答复称没有听过这个姓,且据他了解,现在宁远县并没有这个姓氏。“这个姓氏到底去哪里了?何以会消失呢?”郑节余仍在研究、探索中。

“汉裔认同”未必不是真

在学术界,有一种壮族“汉裔认同”的说法,即壮族自认为“汉裔”。有学者认为是壮族攀附汉族、与汉族“攀宗”,这是一种“汉裔情结”,而非是真正的“汉裔”。但郑节余根据自己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提出,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认同“汉裔”,并非是攀附汉族,而是民族同化的结果。

郑收藏的《卢尚公宗支家谱》中记录,卢尚为明代进士,先任河南禹州知州,于明永乐年间调任广西思恩府临浦州(今宾阳县)刺史。清顺治年间,卢尚的八世孙卢映珍迁到卢村落户。如今,生活在卢村的卢映珍后裔有400余人,均为壮族,讲壮话。据分析,卢村周边二三十公里范围内,98%以上是壮族居住,卢映珍迁到此处已经300多年,入乡随俗,被壮族同化而演变成壮族。他收藏的《陆宗才公家史》、《黄一本堂宗谱》同样记载了祖先自中原入桂,原本应该是汉族,而现在的后人中很多已成为壮族。

郑节余收藏的各类族谱中,有约500册是广西族谱,其中又有近100册为广西少数民族族谱。

郑说,宗族体现在血缘关系,而民族则体现在地缘关系,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宗族群体流动性大,民族群体流动性小,受当地聚居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少数民族被同化为汉族,汉族被同化为少数民族的情况都会存在,这是一种心理认同。因此,同一宗族内的族人可能出现不同的民族。

稀有姓氏的前世今生

对郑节余来说,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研究课题,也是让他孜孜不倦为之探索的动力。

郑节余还收藏了一些少见姓氏的族谱,如以、庾、经、班、藤、翁、区(ōu)、羊、谌、容、苏张、计、冉、盛、况、喻等,其中有不少姓氏在柳州就能找到。这些族谱又引发了郑研究稀有姓氏的兴趣。

以姓是个回族姓氏,主要分布在桂林,现有2000多人。郑收藏的《桂林以氏族谱》对以姓的来历作出了说明:以姓先祖以卜拉欣为阿拉伯人,唐时由西域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定居陕西渭南。到了明代,统治者强迫外域人汉化,仿《百家姓》用谐音或以名为姓改用汉姓汉名。以氏先祖遂改复姓为单姓,取“以卜拉欣”首字“以”为姓。

根据桂林墓葬碑刻及《中国回族大辞典》记载,桂林以氏始祖以抚宸祖籍陕西渭南,为以卜拉欣后裔,是明朝武官。明嘉靖后期,以抚宸奉命领兵南征广西浔州(今桂平)、庆远(今宜州)有功,封“都指挥义宁协戍”(义宁为今临桂县五通镇),令其镇守桂北,遂以广西桂林为家,世代繁衍,迄今已历400余年,成为桂林回族望族。以姓已传十八代,如今已有部分族人移居外地。

盆姓是个罕见姓氏,目前盆姓在全国只有6000多人,而桂林的恭城、灌阳、全州一带是该姓的主要分布地。郑节余前往当地考察、调研,他确定广西的盆姓是从瑶族大姓盘姓改过来的。据《灌阳县志》载,盆姓始祖盘庚山郎,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迁入灌阳,因为当时瑶族规矩,同姓不能通婚,所以将盘改为盆。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yykk
  • 2、大龄皇后
  • 3、五洲御锦城
  • 4、亲嘴的图片
  • 5、弃绝下堂妇
  • 6、潜行狙击电影版
  • 7、珍妮花婚纱摄影
  • 8、香薰恋人txt下载
  • 9、我为宅狂
  • 10、比比琼斯种子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