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这些四川话常用字,大部分四川人都会说不会写

发布时间:2021年3月18日责任编辑:林小果来源:南方日报

  1917年11月,来自加拿大的启尔德医生(Omar

L. Kilborn)在成都创办华西医院之余,编写了

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

。那时的他估计无法想象,百年之后,这本教材里的许多汉字虽然仍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口语形式用于日常生活,但书面写法却让人颇感陌生。

  只会说不会写的一个后果体现在文字交流上:如果对象是外地人,那就寻找普通话里的替代表达;如果是同乡,就打同音别字。至于落笔成文,那些别字是万万不能用的,毕竟都是些拿不上台面、没有标准写法的“土话”。

  我自己以前就这样。

  后来读《水浒传》,描述“斜眼看”这一动作的“

”(suó)字多次出现。我查完读音,才意识到这是自己小时候常听到的话——“你睃啥子”——不管是从语言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看,西南袍哥如果说出这句话,都能完美匹配被东北大哥带火的“你瞅啥”。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如果碰上高年级的哥哥们叼着烟对我说一句“你睃啥子”,八成是要尿裤子的。“睃”,一个早期白话里常用的汉字,哪儿土了,雅得很。

  又刷网页,看人反映民生问题,说一到雨天,家门口就积成“水

”(d

à

ng)。我看这描述“坑里有水”的“凼”字还真有意思,咋读啊。一查发现也是自己打小听到的话——“不要去踩

水凼

凼”——虽然我知道,听到爸妈这么说,我多半还是要去踩一踩的,然后等着回家挨揍。“凼”也不土,多形象,还有个异体写法“凼”——粤港澳的同胞们可能更熟悉些,因为澳门有个凼仔岛。1999年澳门回归,还是小学生的我跟着老师蹭热点,觉得外边的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都可美好了,如今想来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那会儿哪知道普林斯顿(Princeton)直译就是王子屯呢,咱伟大首都的公主坟不遑多让;凼仔?咱家门口的水凼凼不知道比你高到哪里去了。

  再后来看《纸牌屋》,第二季里的华裔蹦出来一个词“调羹”(tiao-geng)。我一听这词就知道,自己小时候常说的“瓢根儿”(piao-ger)有源头了——无论是从t到p的辅音变化,还是去掉后鼻音的儿化(corruption),都是西南官话里常见的发音规则。有人望文生义,说“瓢根儿”的源头在“瓢”,这是不对的。瓢和勺,类似于盆和碗,尺寸差别巨大,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都界限分明,不会混的。

  大概就以这三件事为由头吧,我开始在读书写字的时候留意西南官话常见汉字的标准写法,并做一些记录和溯源工作。一百年前的加拿大医生都会说会写的西南官话,我不会写,面子上挂不住。网络时代,普通话愈加强势,西南官话里那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表达和因其独特环境保留下来的古汉语及早期白话也饱受冲击,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学不用,未来怕是真的要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读音:ān(在西南官话中读作二声)

  熟悉、记得之意,引申出估算、琢磨。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已完全书面化(熟谙、深谙此道),但在西南官话中仍活跃于口语表达,常用于“

我谙

……”等句式(I think/ guess…),例如“我谙要二十六七块钱才买得到”。

  左读:bā

  右读:bǎ

  左边的“粑”是各种米面点心的统称,比如糍粑、黄粑、猪儿粑。西南官话喜用叠音词,“粑粑”一词相当常见,比如“灰面粑粑”(并不是在卖萌),因此导致用拼音打字时容易与右边的“?”字混淆,虽然声调、写法都不同。

  右边的“?”字是幼儿用语,只能作叠音词使用,即“??”,对应英语里的poo-poo。

  读音:

  动词,跌倒、坠落之意。每个小孩跌跤之后起来都会被问一句话:“

跶痛

没有?”额外说一句,西南官话说“痛”不说“疼”,可能因为发音的缘故,说疼会感觉很矫情。这情况在北方似乎正好反过来,说疼正常,说痛矫情。

  读音:gào

  

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占卜工具。占卜者用一对外形像牛角的器物,两片合拢拿在手里,在神前投掷,观其俯仰组合,以占吉凶,也就是打卦。类似物件也有“珓/筊/茭”等写法。西南官话中将此名词作动词用。“筶一下”,也就是试一下的意思。

来嘛 筶一下 又不会怀孕

  读音:kā

  “?”在西南官话中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一是名词,指角落、缝隙,或狭窄偏僻之处,如“??角角”;二是动词,指夹、扎得很紧,如“遭?起了”(在西南官话中如果表示令人不悦的被动状态,“遭”完全取代“被”字)。

  读音:lǎo

  动词,抓取并扛上肩的一个动作(to

carry on the shoulder),对象可以是一袋米、一把锄头,或者一个熊孩子。“看他?起锄头就出去了”。

  读音:liāo

  动词,缝补之意。衣服破了,母亲会说,来,我帮你

一下。跟人干架了,父亲会说,去医院

两针就没事了。《尚书·费誓》中有“善敹乃甲胄”,也就是“好好缝补你们的盔甲”的意思。雅得很。

  左读:pā

  右读:pá

  左边的“火巴”字是形容词,形容食物熟透而软烂的状态,比如“这饭煮~了”。有个特色说法叫“~耳朵”,可以理解为“耳根子软”,但特指听老婆话的男人,看具体语境,可褒可贬。

  右边的“耙”是一种农具,其神装版本可以参考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因为“火巴”字很多字库并未收录,有时会用“耙”字来替代,比如我见过很多次“耙耙柑”……

不充钱是不会掉神装的

  读音:qìng

  形容清凉、寒冷。有个成语叫“冬温夏凊”,出自小戴礼记,指为人子女要尽孝道,使父母冬天温暖,夏天凉爽。西南官话里至今保留着“冷凊凊”的说法,特指令人不适的寒冷感,注意不要和“冷清”混淆,意思不同。

  读音:qiū

  动词,烟熏。百度百科解释说“强火烘烤”,这是不对的。“煪”和“烤”是两回事,“烤”是明火,“煪”更多强调烟熏。你可以说一个人被火堆扬起的烟尘给

到了或熏到了,但不会说被烤到了,多别扭啊。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会灌香肠,煪腊肉,如今在城里少见这光景了。

  读音:ruá

  动词,揉搓。

猫咪在线求挼

  读音:suō

  动词,原意为快速行走,衍生为从斜坡上快速滑落。两个意思在西南官话中都有使用。袍哥帮会里强调兄弟们要互相帮衬,遇事情不要“趖得快”“趖边边”(都有逃避之意,类似于“溜了”);第二层意思嘛,你猜我们管滑梯叫什么?趖趖板……

  读音:zǎn

  动词,表示移动。“麻烦您

一下位置”“桌子椅子要趱开来扫”。

  读音:zhǎ

  鲊,泛指用盐和米粉腌制的咸鱼,和日语中表示寿司的汉字“鮨”同源。因为腌鱼要用调料把鱼包裹在中间,因而有了“鲊起”这一衍生词,指支持、拥护——“我们给你

起!”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北美花和尚
  • 2、枭雄赋
  • 3、野性之声
  • 4、欧深
  • 5、厚实的肉块
  • 6、黄河鬼棺3
  • 7、muzee
  • 8、彪悍少年2百度影音
  • 9、无耻师尊
  • 10、马幼兴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