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高考出题人要被“关”多久?

发布时间:2021年4月25日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高考命题人一旦签约参与命题,即从当年的五月初去机场接受安检,然后告别家人被送去一个郊外酒店开始命题工作,不得走出围墙,四周有武警24小时站岗,直到高考结束

今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突破1031万,茫茫赶考大军,挤在这条即将改变命运的赛道上。

高考试卷的来历始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试卷是怎么来的?谁命制的?什么时候命制的?又是怎么保密的?一直是社会大众心中的好奇。

命题时间

每年的4月底,5月初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

命题之前

? 确定命题人

高考卷命题专家主要有三个群体组成:教授、在职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三者的比例递减,即大学教授占得比例最大,一般命题组组长为大学教授。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连续性,几年才一大换,一般几年内换的不多。

为什么呢?

因为,高考选拔的对象,是要进入大学,说白了高考是为高等教育院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需贯彻到高考中,高考试卷的命题精神,指导、引导高中教学体系。显然,高中在职教师与市、区、县教研员对高校人才需求把握不到位。

高考命题人是如何选拔的呢?

简单描述为一优三非。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

三非:

1非:指的是教师不能是高三教师。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贯彻在他的教学中与命题中。

2非:指的是不能是该年高三考生的家长。

3非:指的是并未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的人

? 通知命题人

确定了候选人,省考试院会在4月中下旬征询意见,问询能否参加当年的高考命题。再得到口头同意后,考试院会在4月底,5月初将命题人集中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让大家签订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的保密协议,对外统一口径声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然后让大家乘坐指定的大巴,一般要到机场安检。

? 严苛的安检

基本上每个省的命题人都要集中到机场安检,安检非常严格,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携带。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衣服所有的夹带,U盘都被扣,所带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也不能有纸和笔。除了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所有老师的通讯设备都被临时“收缴”。”

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命题人就会被拉到已经安排好的命题地点,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世外桃源”生活。

命题之中

首先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但是生活上还是挺不错的,吃香的喝辣的,有电视,有娱乐,和度假无异。人身基本上没有自由可言,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

其次出题工作强度大。基本上从早上8点,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试卷。

? 命题原则

1.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

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

2.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3.“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4.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 测试:考前是有“小白鼠”的

题目确定好后,要进行试题测试。

对于命题者而言,某个考生得了多少分并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命制出来,平均分也就基本定了。每科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分布,客观题的得分率,等等,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客观来说,所谓高考试题“难一年,易一年”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对试题难度的判断精准到什么程度?用一位命题老师的原话说是:还没高考,平均分就已经定了。一个80分水平的考生,一定考不出90分。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命题者的水平高超,还要感谢提前高考的“小白鼠”。

“小白鼠”有两种,一种是命题完成后,会有当年的数十名考生提前考试,试考成绩就是他们当年高考的最终成绩。

这些考生的选拔标准其实很简单,一定是成绩中游、来自教学水平居中的高中。每个省最出名的几所顶尖高中的学生,是绝对不会被选上的。这些考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试做的是高考题,考完了也不能放出去,要一直等到高考结束才能回家,所以也相当郁闷。

另一种“小白鼠”是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教师,也到隔离区进行试考。当然,他们主要是为了给试卷挑出各种毛病。

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和试考老师的意见,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

? 交印试卷

这是最后一步,这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份。一般会有几个印刷厂在动用警力的情况下,彻夜工作,印刷出所有试卷,而且是正式和备用两套试卷。

命题之后

试卷交付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直到高考结束后方可回家。

? 两位高考命题人亲述经历

消 失

王建国(化名)老师记得,两年前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他一回到教室,班上的学生们就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已经和老师分别一个多月,至今都不知道,老师突然“消失”是去了一个“秘密”地点,参加高考命题。

“非常开心。”王老师如此总结长达一个月的封闭命题时光。在他看来,能有机会出高考题,是“无比荣幸的事”。能够看到高考试卷如何诞生,一直是这位中学老师的愿望。

然而,这份荣幸却始终不能分享,不能声张。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命题人的心情始终兴奋紧张交织。

张爱君(化名)老师也曾参与过高考命题。她说,被邀请去参与一份关乎数万考生命运的试卷命题工作,无疑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肯定。但是由于高考试卷属于国家机密,她出题前就被告知:“哪怕是无意识地"泄题’,就会进监狱。”

其实,被邀请参与命题的老师,如果不愿意,也可以拒绝。但一旦签了保密协议,就没有“回头路”。

命题老师的身份保密,是重中之重。除了学校校长,张老师只告诉了丈夫自己参与命题的事。其他人都不知情。女儿以为“妈妈回老家了”,亲戚以为她“出国了”。

临行前,命题人也只知道自己的“归期”。至于会被“关”在什么地方出题,和什么人在一起,都不清楚。

张老师说,保密协议还规定,“三年之内,命题人不许以"参与高考命题’的名义进行商业宣传,不能用于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

出 题

出题人不允许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张老师“消失”前,干脆就不带任何通讯设备,“这么做也是为了减少麻烦。因为到了命题驻地,身上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会被收走,直到高考结束才能归还。同样,高考结束回来时,命题期间所有写的、用的东西,也不能带走。”

人身限制也必不可少。张老师回忆说,命题的地方有武警站岗;电话有监听;办公楼里始终有电子干扰设备,“辐射是很大的”。命题人不许私自离开驻点;允许休息时间到院子里散步,但必须两个人以上。

为高考出题的人,工作强度很大,一般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午夜。张老师说,那真是“心无杂念”,每天就想一件事——出题。“有时回到房间,洗澡的时候,也在思考题目。”

一道题目的诞生源于集体智慧。再由高校老师、中学老师组成的命题团队中,所有的题目都要达成统一意见才能“面世”。

张老师说,她参加命题那年,所有的题目她都参与制定,并且与其他命题人一起商量、论证,反复试验、检查,直到全体意见统一,不再有分歧,题目才算完成。

出题过程复杂,要求命题人考虑全面、谨慎。这其中不仅有科学的考量,还有对试题语言以及考生理解力的判断。张老师说,有时候,命题组内部会出现“激烈的争辩”。

归 来

高考开始那一刻,也是命题老师“大考”的时候。他们生怕卷子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也怕试卷难住寒窗苦读的学生。这种紧张的心情延续到了考试后。一如一部电影问世,导演关心票房一样,命题人也格外在意考生的感受和同行的评价。

王建国老师“自由”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搜罗网上对高考试题的评价。“还不错,都说比较简单,没有特别偏,特别怪”。他说到这里,露出了笑脸,不是命题人的得意,倒是带了一点“讨好”考生的意味。

张爱君老师“被解放”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是拥抱她的老公和孩子,并高喊“自由了”。她至今还不能公开自己当年“消失”一个月是去做什么。但她说当年考题遭到考生抱怨,甚至“骂声”,说是“太难了”。

至今让她还耿耿于怀的是一些所谓专家的“误读”。高考结束,常有专家被邀请解读高考试题。而亲身参与一个多月命题的张老师却说,这些“局外人”的解读大多是“胡说八道”,他们并不了解命题人本身的意图,只是根据答案做的猜测。虽然觉得可笑,但也很无奈,因为按照协议,她不能做任何辩解。

消息来源:家有学子

    Hello,伙伴们

    海 南 自 贸 港 参 考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逃亡鳄鱼岛国语版
  • 2、唯恐天下不乱txt
  • 3、缘错
  • 4、重生再嫁军门
  • 5、爱你千万次国语版
  • 6、大主宰猪猪岛
  • 7、网游之七圣城
  • 8、安徽省烟草
  • 9、张政老婆
  • 10、yueb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