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山西的十大悲情历史故事
导语:沧桑的山西,自从人类开始在黄河岸边徘徊,悲情的风暴便一次又一次席卷过这片土地。如今,当我们站在呼啸而过的历史风声中,盘点那些模糊的过往,更像是为历史点燃一盏遥祭的烛光。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悲情之一:赵氏孤儿
沧桑的山西,自从人类开始在黄河岸边徘徊,悲情的风暴便一次又一次席卷过
在山西历史中,赵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当然,赵家的举足轻重来自于当初跟着晋文公重耳四处流亡的赵衰。因为这份患难与共的情义,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后,赵衰也就成了大权在握的重臣。赵衰死后,这份炙手可热的权利世袭给了儿子赵盾,随后又世袭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
赵家的祸根得从重耳的孙子晋灵公说起。翻开晋国史,晋灵公来到这个世上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荒淫。而当时,辅助他的大臣正是赵盾。赵衰性子直,看不惯国君瞎闹,于是就经常劝谏。唠叨多了,晋灵公就嫌他麻烦。第一次派杀手没干掉赵盾,第二次干脆就撕破脸追杀赵盾。但是,晋灵公的人马还没追到赵盾,他就被赵盾的弟弟赵穿刺杀了。晋灵公一死,晋成公上位,这位国君是明白人,原谅了赵家弑君这件事,并且继续重用赵盾。但是,随着晋成公和赵盾相继离世,赵家的好日子突然就到了尽头。
晋成公的儿子晋静公并不像他老子那么厚道。一上任,就开始为他的爷爷晋灵公报仇。他的宠臣屠岸贾当时主管司法,顺理成章就成了这件案子的负责人。屠岸贾很明白国君的心思,即使赵朔当时权倾朝野,但也无法阻挡赵家被血洗的厄运。
在韩厥、公孙杵臼及程婴的拼死保护下,赵朔的遗腹子赵武才留住一条小命。为了赵家的这缕香火,公孙杵臼惨死在屠岸贾的手下,同他一起遭难的,还有程婴刚出生就顶替赵武死去的儿子。而后,在程婴的陪伴下,赵武在藏山一藏就是15年。后来,晋景公继位之后,在韩厥的劝说下,开始为赵家的冤案昭雪,赵氏孤儿赵武这才得以重见天日。当然,屠岸贾的家族同样遭到灭门之罪。从赵武开始,复苏的赵家再次成为晋国的风云家族,并最终成为三家分晋的一支庞大力量。至今,在山西的襄汾县,还有一个叫做“三公村”的村落。据说,就是当年这三位义士商量保护赵氏孤儿的地方。故人远去,但忠义的云朵依旧飘拂。
悲情故事二:介之推绵山被焚
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绵山。绵山的风景的确不错,但如果没有介之推,绵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头而已。而因为介之推的缘故,绵山有了灵魂。
事情还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因为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代表着山西历史上难得的风光时代。因此,凡是与他沾边的人和事,很容易被后人念念不忘。 重耳流亡了19年,辗转流离之中,身边始终跟着五个死忠的随从。介之推就是其中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重耳,因为宫廷内乱被迫亡命天涯。第一站跑到卫国,没吃顿饱饭就被胆小怕事的卫国国君送出边境,无奈之下,只好饥肠辘辘继续向齐国的方向流浪。半路上,手下人看重耳饿的脸色发绿,煮了点野菜为他充饥。重耳尝了一口,就大皱眉头难以下咽。介之推看在眼里,转身找了个僻静处,挥刀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很快熬成肉汤捧给重耳。重耳大喜过望,风卷残云一般就喝了个底朝天。然后一边拍着肚子,一边问肉的来源。起初,介之推撒谎说是逮的麻雀,但最终一瘸一拐的伤腿还是出卖了真相。可想而知,重耳当时有多么感动。握住介之推的手,在热泪盈眶中做出承诺,将来一定重重报答兄弟的这份深情。
能把大腿肉奉献给前途渺茫的重耳,介之推的确忠心耿耿到了让日月变色的地步。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在阔别19年后,终于成为晋国国君。但是,得到天下的重耳却遗忘了当初流亡途中的誓言。在他的封赏之中,唯独遗漏了介之推。或许,介之推的才能平庸,除了这次惊天动地的“割股奉君”的举动外,大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沉默的随从。目睹他人的加官进爵,深受刺激的介之推选择了无言隐退。这一退,却是他与重耳的永别。
介之推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之后,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重耳终于想起了这位随自己飘荡四方的忠臣。但是,面对他的宣召,介之推始终都不肯走下绵山。情急之下,晋文公竟然采纳了三面烧山逼出介之推的馊主意,熊熊大火燃烧了七天七夜,但就是不见介之推和母亲的身影。烈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介之推和母亲早已被烧死在一颗大树下。一代忠臣孝子,转眼已成灰烬。
为了表示这份懊悔之情,晋文公下令从此之后在介之推祭日时,全国都不得烧火煮饭,后世熟知的寒食节就这样带着一缕苦涩从历史中漫卷而来。
悲情故事三:董安于血溅晋阳城
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但是,很多并不知道,如今的太原城历史只有1500年。那么,前面的1000年在哪里呢?答案是:晋阳古城。令人惋惜的是,这座世界军事史上最为坚固的古城,在抵抗了千年的风雨后,最终毁灭在宋朝赵光义的手里。
晋阳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发家的资本。但是,建筑这座古城的却是一个叫董安于的人。董安于这个人名头不大,但提起他的前辈董狐却是赫赫有名。当初赵盾的兄弟赵穿刺杀晋灵公之后,作为史官的董狐当即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找他笔下留情,一再辩解这是兄弟干的事,与自己无关。但在董狐看来,国君虽然不是你赵盾亲手所杀,但你作为执政大臣却没有追究此事,与凶手没有什么区别。赵盾无奈董狐,从此就背上了弑君的名声。
但是,赵家和董家还就没结下什么梁子。赵家到了赵简子当政的时候,董家的后代董狐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当时,衰弱的晋国被六卿把持朝政,国君越来越像个摆设。深谋远虑的董安于知道六卿迟早会内讧,于是劝赵简子早早为赵家规划一块根据地。几经考察,赵家的根据地选择在了如今太原的龙山与汾河之间。当然,建筑晋阳城的重任也就落在了董安于的身上。
至今,我们都必须佩服董安于的高瞻远瞩。董安于建筑的晋阳城,以坚厚的夯土为城墙,以粗大的铜柱支撑宫廷,又以山木作为围墙的木骨。后来,赵家被智伯等三家逼退到晋阳城时,赵家的后代依靠坚实的城墙和铜柱冶炼出的兵器,这才逃过灭族之灾。
当初,赵简子率军攻打卫国的时候,曾经俘获了500个卫国奴隶。当时,赵简子把这些奴隶存放在邯郸的亲戚家中。现在,晋阳城建造完毕,赵简子开始移民。于是向亲戚索取这些奴隶。没想到,亲戚翻脸不认账,并且拉拢六卿中的亲戚联合将赵简子围困在晋阳城中。危急关头,怕落下乱臣贼子名声的赵简子有点缩手缩脚,倒是董安于挺身而出,经过一番大战,最终平息了这场骚乱。
但这件事还是让赵简子的政敌握住了把柄。引发这场骚乱的邯郸赵家以及六卿中的范氏及中行氏被惩罚之后,赵简子的政敌以董安于也是骚乱的罪魁祸首为由,让赵简子交出董安于。当时,赵家的势力在六卿中属于中游,政敌一旦联手,赵家危在旦夕。但是,董安于又是赵家的有功之臣,赵简子说什么也不肯把他交给政敌。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董安于又一次挺身而出。他说:我这条命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我的死能让赵家远离祸患、国家停止动荡,我也是死得其所了。说完,董安于自杀身亡。赵简子悲痛之余,将董安于的尸体横放街头,政敌闻讯,也就打消攻打赵家的念头。
无论是建造晋阳城,还是以死平息灾难。董安于用他的悲壮,换取了赵家日后的雄起。如今,无论是晋阳城还是战国七雄的赵国,都已是纷乱历史中的灰烬。但董安于的名字,在2500年之后,依旧鲜活。
悲情故事四:刺客豫让
说豫让的故事,还得借着董安于的话茬。董安于的死,让赵家躲过一难。但是,这份仇恨并没有在赵家的心头熄灭。时间过的很快,赵简子死后,他的私生子赵襄子接班。因为出身低贱,再加上性格平和,赵襄子没少让以智伯为首的晋国其他家族欺负。但是,赵襄子总能面不改色地化解这种侮辱。他的忍让,让智伯越来越不把他当盘菜。
当初晋国骚乱的时候,中行氏及范氏遭到毁灭打击。他们的门客树倒猢狲散,纷纷寻找新的主子。其中一位叫豫让的人,投靠在智伯的门下。智伯这个人在外面虽然霸道,但对待门客却是彬彬有礼,嘘寒问暖无微不至。领导的关怀,让曾经饱受寄人篱下冷落的豫让,无数次感动到泪眼朦胧。
但是,霸道的智伯最终却栽倒在赵襄子的脚下。原本他是带着韩、魏两家攻打赵襄子,没想到反过来三家里应外合把他做了。智伯一死,晋国便进入了赵韩魏三足鼎立的时代。赵襄子杀死智伯之后,为了解气,用智伯的头骨做了一把酒壶。(也有说做成尿壶的)。没想到,他的举动,激怒了逃亡的豫让。
士为知己者死。豫让一边回想智伯生前对他的好处,一边开始了他的刺杀计划。但是,豫让的运气实在太差。第一次,豫让冒充民工到晋阳宫中修厕所,好不容易等赵襄子入厕,还没等动手,就被有心灵感应的赵襄子发现了。了解到豫让刺杀的原因后,赵襄子很赞赏豫让的这份忠义,当场就释放了他。
为了保证下一次刺杀的成功,豫让残忍地选择了毁容。他全身涂满树漆,让皮肤溃烂不堪。怕被人听出口音,豫让索性吞下炭火,嗓子顿时变得嘶哑。改头换面的豫让,故意和妻子擦肩而过,居然没被发现。他感觉这一次刺杀有望。手持利刃的豫让躲在赵襄子经过的一座桥下,等待这报仇的时刻来临。赵襄子倒是来了,但正准备上桥时,他的坐骑却发出惊叫。赵襄子当时就明白,有人要行刺。很快,桥下的豫让便被士兵捉住了。仔细分辨之下,赵襄子震惊地发现这个形如乞丐的刺客竟然是豫让。为报仇,把自己毁坏到这种地步,赵襄子明白豫让已经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死敌。从赵襄子的叹息声中,豫让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他恳求赵襄子脱下外套,然后挥剑连刺三下,大吼一声“智伯,我为你报仇了”,转身割喉自尽。
我们如今的人,已经很难理解豫让狂热的复仇举动。按照豫让的条件,只要他愿意,同样可以在赵襄子那里谋到一份差事,甚至会有一个很光明的前程。但是,智伯给予他的尊重与温暖,早已侵透他单纯的灵魂,再也无法替代。或许,在豫让看来,他人生最大的灿烂,只是不让自己苟且。
悲情传说五:长平之战
随着赵韩魏三家分晋,历史的河流顿然由春秋转入战国时代。三家之中,无论是地盘还是国力,赵国都是绝对的老大。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再加上蔺相如廉颇这样能臣武将的'打理,到赵孝成王时,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如果自称老二,几乎没人敢称老大。
但老大终究还是来了。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突飞猛进。终于,野心勃勃的秦国开始向中原伸出了他们的虎狼之爪。一山不容二虎,秦赵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公元前262年,秦国率先攻打韩国,并且很快占领了韩国的边界城池。胆怯的韩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出乎意料的是,上党的军民却主动投靠了赵国。毕竟,作为晋国的分支,赵韩之间是那种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为了保卫上党,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带着四十五万军队前去增援。随后,秦赵两军在长平(今高平市长平村)形成对峙。
秦军的首领白起是战国时期令各国闻风丧胆的冷血人物。廉颇和白起第一次交手就吃败仗,从此老将高挂免战牌,硬是和白起耗了三年。时间一久,秦军几十万人马的粮草供应就有点跟不上趟了。白起很清楚,再这样耗下去,秦军的结果只能是不战自败。正在他犯难之际,秦国当时的国相范睢使出了反间计。很快,赵国的都城邯郸就流言四起。说廉颇已经老了,不是秦军的对手。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
赵括是谁?我们现在都知道一句成语“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著名将领,生前和儿子讨论兵法,经常会被反驳到哑口无言。赵奢临死前祝福妻子,以后赵国有了战争,可千万别让赵括领军,这小子看起来懂兵法,其实就是夸夸其谈,真正打仗就用不上了。秦国的反间计很奏效,赵王很快就宣赵括进宫,命他去长平指挥赵军。赵括的母亲知道之后,赶忙阻止,说儿子不是领军带兵的料。赵王心意已决,无论老太太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到了最后,老太太只好向赵王求了一道旨,将来赵括如果打了败仗,不会株连家族。
春风得意的赵括走马上任之后,立刻向秦军发起进攻。这下正中白起下怀,一边撤退一边把赵军一分为二,收尾不能相连。乱作一团的赵军渐渐困入白起早就布置好的口袋中,四十多天后,饥饿的赵军中已经发生人吃人的事件。殊死一搏的赵括带头突围,却惨死在秦军的乱箭之下。
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的斗志也随之瓦解,很快就投降了秦军。面对如此庞大的降军,白起知道,无论是留还是放,迟早都是祸患。最终,冷酷的白起释放了二百来位未成年兵卒回去报信,其余人马全部被坑杀在长平深深的壕沟里。
自此之后,失去精锐部队的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军抗衡。对秦国来说,能够打败最强的对手赵国,统一六国的梦想越来越成为可能。顺便提一句,那位坑杀赵军的白起将军,长平之战后选择告老还乡,并且再不肯带兵打仗。最终,因为抵抗秦王的命令,落了一个赐剑自尽的结局。
在战国七雄之中,能够统一天下的,当初只有赵国和秦国有这样的实力。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后悔药可吃,2000年前的一步之差,让赵国错失了成为历史主角的机会。这份错失之痛,连同四十万飘荡的冤魂,至今依然是历史的后背抹不去的伤痕。
悲情故事六:满门忠烈杨家将
因为出过15个大大小小皇帝,山西太原被冠之以“龙城”的外号。在这15个皇帝中,最后一个是北汉的末代皇帝刘继元。刘继元手下有位叫杨业的大将,为人忠勇,武艺高强,江湖人称“杨无敌”。但是,无敌的杨业终究挡不住历史潮流,就在刘继元献出晋阳城向宋朝称臣之后,杨业依旧在残破的街巷中与宋军肉搏。直到刘继元排出亲信来劝降,杨业大哭之后这才放下武器。
如今的山西代县城里,有一座醒目的钟鼓楼。钟鼓楼上悬挂着两块沧桑的牌匾,一块是“威震三关”,一块是“声闻四达”,说的就是杨家将的事儿。杨业归顺宋朝之后,很受当时的皇帝赵光义的重用,被任命为山西防御契丹的边关大将。杨业一上任,马上在契丹出入的路口修起六个兵寨,并在随后对契丹的战斗中大破敌军。从此,只要杨业镇守,契丹只有望关兴叹,不敢靠近半步。
但皇帝赵光义并不满足。杨业的屡次大胜,让皇帝有了彻底解决契丹的想法。公元?986年,宋朝兵分东、西、中三路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 很不幸,东路军刚刚出兵就遭到契丹主力军的迎头痛击,惨败而归。噩耗传到中路军那里,当时就乱了阵脚,??掉头就往回撤。只有杨业和潘美所率领的西路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不少失地。但是,随着其他两路军的失利,契丹集中起所有兵马向杨业展开凶猛反扑。敌众我寡之际,为了保护边境居民内撤,杨业与当时的主帅潘美及监军王诜发生了争执。按照杨业的主意,一边派骑兵保护百姓,一边派弓箭手埋伏在契丹必经之地陈家谷,安全撤退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监军王诜否定了他的意见。在王诜看来,你杨业不是号称无敌吗,怎么就不敢和契丹决一死战,是不是有什么小算盘呢。杨业被逼之下,只好率兵出击。临行之前,深知此仗必败的杨业留着眼泪恳求主帅潘美,一定要在陈家谷埋伏弓箭手,一旦兵败,也好在这里射退契丹兵马。但是,杨业万万没有想到,他前脚刚走,潘美就在王诜的威逼下,撤走了埋伏在谷口的弓箭手。
军事力量的悬殊,让杨业苦战之后还是难以挽回败势,只好便打边退,到陈家谷时,疲惫不堪的杨业惊讶地发现,谷口空荡荡毫无一人。又是一番苦战之后,杨业受伤坠马,被契丹军擒获。契丹国王一心想收复这位令他既欣赏又恨之入骨的将军,无奈杨业誓死不降,绝食七日后悲壮去世,时年60岁。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sucai/lishidiangu/202205/289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