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的议论文论据
李嘉诚先生的精神世界
——拥有财富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当人们问及李嘉诚在名成利就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忘我地工作时,李嘉诚不假思索地说:
“这样说吧,以一个富有的人来说,正常生活所需要用的钱只是占很少的比例,一生没法用得完。譬如,我以二三十年前的财产,就算由那时开始不做事,钱一生也花不完,不用说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一向是尽本分去赚钱,将赚到的钱,部分帮助社会上需要的人,在医疗教育上出力,我尽我的能力去做好这些,再加上从来不与世上任何人去比较财产的多少,所以在这种心理下赚钱只有少许的压力。
“我对现在的情形怡然自得,当我没有应酬的时候,我的菜式跟一个普通的‘打工仔’的家常便饭一样,我不觉得吃大鱼大肉是一种享受。”
诺贝尔的贡献
——财富贡献于社会将获得更大意义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没有结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科学事业上,冒着巨大的危险从事炸药的研究。他一生艰苦创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并没有把这笔财富据为己有,也没有留给亲属,而是用他的全部财产(约920万美元)建立了一项科学文化基金,将其每年的利息(约20万美元)用于奖励当年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迄今已有400多人从中受惠,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袁隆平看淡千亿身价
——知识财富胜于巨额金钱
1998年6月25日,湖南长沙爆出了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1008.9亿元的特大新闻,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余波未平。对此袁隆平泰然面对:“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69米高,60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够了!”
爱因斯坦不慕金钱
——不慕金钱是高贵的人生品质
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36岁就有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科学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14个科学巨人之一。电台敬慕他的声誉,愿以每分钟1000美元的报酬约他讲话,但他回答说:“我不需要金钱,更不愿为了钱浪费时间。”拒绝了电台的聘请,可是他却同意将1905年发表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的600多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节俭的银行家约翰·邦德
——节俭是积累巨额财富的秘诀之一
汇丰银行是当今世界上经营最出色的银行,该银行去年纯收入高达600亿美元,而且每1美元收入的成本仅为54美分,连续5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0%。
从19世纪初创到今天,汇丰银行在技术更新上一点也不比其他银行慢,但有一条重要原则似乎没有多大改变,那就是节俭。董事长约翰·邦德爵士说:“在伦敦,点亮我们银行10座主要大楼的灯泡一年开销就是70万美元,所以我每离开房间都会随手关灯。”这位掌管着2000亿财富的财神每天上班都坚持乘地铁,出差也都是坐经济舱。但该花的钱邦德绝不吝啬,2000年汇丰将投入20亿美元改进存款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数码电视等直接进入自己的汇丰银行账号。
爱书不爱钱的钱钟书
——不为金钱放弃独立高贵的人格
钱钟书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他爱书如命,淡泊名利。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开价16万美元,邀请他去讲学半年,食宿全包,可偕夫人前往,而且该大学只要求他一周授课一次,每次40分钟,半年只讲12次即可。如此优厚待遇,几乎令人咋舌,可钱钟书却不为所动。法国政府要授予钱钟书勋章以表彰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也被他坚决推辞了。国外出版商给他稿酬,他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一大串书单子,要求对方以实物支付。
《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稿酬,钱钟书执意不收。国内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被列入第一批36人之中,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告诉他,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钱钟书莞尔一笑,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作家浩然的文人脾气
——在金钱面前保持真我本色
浩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就出自他的手。广州一家饮料厂的老板喜欢文学,尤其喜欢《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因为,是这两本书伴随他长大的。于是,他通过朋友找到了浩然,提出要请浩然拍一条关于饮料的广告,广告词是:“喝了这饮料,还可再写一部《艳阳天》。”酬金是100万元,浩然不答应,于是,老板又换了一条广告词:“要早喝这饮料,会比那本《艳阳天》写得更好。”而浩然则再次明确表示:“我不给任何人、任何企业做广告。”老板劝浩然“解放思想”、“跟上形势”,并又动员浩然的老伴及同事做他的思想工作,也有人劝他,有了这80万元(除去缴20万元税款外)这辈子就不愁吃,不愁穿了,还写什么书。浩然严肃地说:“我不为钱写作。我甘愿一辈子清贫,也得坚持写下去。我要这么多钱没有用。”
富豪后代做码头工人
——生活的磨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美国纽约港繁忙的曼哈顿码头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上身赤裸的年轻人,他一边用毛巾擦去汗水,一边开动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这位年轻人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管理系高才生哈里。
他的祖父老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财团董事长。他的父亲是曼哈顿集团公司经理。哈里说:“洛克菲勒家族有个家规:人长到18岁以后,经济上自立。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他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他从不伸手要钱,因为这是家规。”
制衣大亨巨额馈赠他人
——拥有财富不能失去爱心
美国纽约制衣业大亨米尔顿·皮特里是俄国移民的后代,拥有1700多家商店,财产总值达9.4亿美元。他以92岁高龄病逝。他在世时已写好遗嘱,从他财产中划出9000万美元,赠给他不相识的陌生人。受他馈赠的共有383人,大部分是他从纽约出版的小报上见到姓名的,其中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事例:玛丽亚·汉森是模特儿,脸部被房东雇佣的恶棍砍伤,每年享受2万美金赠金;史蒂文·麦克唐纳是警察,1986年遭枪击而瘫痪,接受生活与医疗赠金;贝蒂·泰勒一次离家外出买牛奶,炉子上的蒸锅爆炸,炸死她的5个孩子,她因此得到每年1.2万美元补助;格雷戈里·康道卢西是皮特里网球俱乐部捡球员,长期患关节炎,他将接受9999.96美元补助金……
放弃金钱追求科学的法拉第
——为科学献身比单纯追求金钱更有意义
法拉第由于多年的实验室工作,已经逐渐地成为一个实验大师。特别在化学方面他做了许多工作。1823年他发现了氯气的液化。1825年他又发现了苯。就在这时,资本的竞争,渗入到他的实验室之中。许多厂主和商人竞相给高额的酬金,求他解决化学制造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甚至使他变成资本家所依靠的专家。这样确实可以赚很多钱,但却消耗了他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法拉第开始犹豫了,一方面是钱,每年可以收入几千英镑,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嫁妆的科学。他最后决定放弃前者,因而每年的收入也就马上由几千英镑减少到二百英镑。
福克纳被金钱羁绊
——追求金钱常使人背离真正的自我
1950年,以《喧哗与骚动》闻名世界的美国作家福克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此时的他早已被金钱铸就的合约拖累得失去了创作的能力。福克纳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不得不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签约,为他们编写剧本。福克纳自始至终都没有适应好莱坞的生活,他的剧本多次遭到导演的否决。在1935年刚刚涉足好莱坞的时候,他就哀伤地说:“搞电影不只是浪费我的时间,问题是回来以后的恢复,重新投入自己的创作,太费时间了。我已经37岁了,不像以前那么容易适应,容易集中了。”他与华纳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
被金钱断送的科学家
——贪图财富酿悲剧
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又在政府中充当包税官。他敲诈勒索、贪污腐败、反对革命,终于在他51岁那年被送上了断头台。
英国科学家韦尔斯和杰克逊,对1864年莫顿发明乙醚麻醉技术曾给予指导。当莫顿因此获得10万美金奖赏时,这3人因奖金分配问题打了20年的官司。结果杰克逊患了精神病,韦尔斯自杀,莫顿因脑溢血丧生。
陈嘉庚投巨资办教育
——拥有财富不忘回馈社会
1913年陈嘉庚兴办了集美小学。1916年,陈嘉庚又决定创办师范和中学。规定“中学生只交膳费,学宿费均免。师范生膳费亦免。各生不拘师、中,所需被席蚊帐,概由校中供备,以资一律。”到1925年,又陆续办起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师、女师、幼师和航海、商科、农村等专科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幼儿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和教育推广部。
1921年,经过反复勘察,他选择了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演武场旧址,创立了厦门大学。1922年,经陈嘉庚捐出100万元修建的厦门大学校舍落成。
陈嘉庚倾资办学,竭尽了毕生精力。他一生捐献的教育经费,相当于他企业全盛时的全部不动产,折合今天的人民币一亿五六千万元。
化学家开文迪不知金钱为何物
——金钱面前依然保持真我本色
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金钱对开文迪毫无吸引力。他虽是百万富翁,却不知道一万英镑究竟是多大一笔财产,也不知道钱可以派什么用场。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病了,开文迪就给了他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使这个仆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钱可通神”的来历
——贪财惧祸是卑劣的品格
唐人张延赏奉命审理一个案件,接手之后,即命令部下从速侦破。第二天早晨,他却在自己书桌上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张大怒,立刻将此条撕碎丢了,重申要加紧破案。可是第三天早晨,他的书桌上又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十万贯”。张延常踌躇一阵,终于决定停止追查。且说“钱十万,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成语“钱可通神”据说就是这么来的。
苏秦的故事
——势利者总是嫌贫爱富
战国时代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苏秦,他游说秦国失败,“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嫂不给煮饭,父母不同说话。后来苏秦当了赵国的宰相,被一伙“乔男女”簇拥着路过家门口时,父母郊迎30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这时苏秦“位尊而多金”,他们顶礼膜拜的不是苏秦,而是苏秦的地位和黄金。
石崇聚财惹祸
——财富处置不当便会成祸患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石崇,官职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致财无数,生活极其奢侈。以烛代薪,作锦障50里,国舅王恺虽富也比不过他。真可谓富甲天下,侈极四海。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了他的家财,把他杀了。刑前石崇后悔说:“是财多而导致杀害啊!”赵王伦则直言相告:“知财多而遭杀,为什么不早一点分发给大家呢?”石崇说:“晚了!”
疏广疏财为子孙
——眼光长远的财富观
疏广为后汉饱学之士,曾被朝廷征召为太子太傅。他辞官还乡后,将朝廷送与的薪俸,尽情花用,家中经常宾客盈门。他的一些好友见状颇为担心,以为“如此子孙无一文”,劝他多置田产,好留给后世儿孙。疏广颇不以为然,他说:“留给子孙过多的财产,无疑是告诉他们可以怠惰。贤而财多,则损其志;愚而财多,则益其过。而且富者易招人怨,我不希望我的子孙犯错误或得罪他人。”
疏广终享尽天年而逝,他的儿孙也平安一生。后人提及他对待后世儿孙的态度,都非常佩服。
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品德重于金钱
60年代,郭兰英以一曲《南泥湾》唱红了大江南北。然而“文革”中,她也未免于灾难,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非人的折磨。1982年郭兰英得到平反昭雪,组织上补发她3万元工资,但郭兰英毫不犹豫地把这3万元全部作为党费上交党组织。1983年,她又变卖家产,凑足7万元,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为振兴民族文化艺术无私地培养下一代。近几年来,她带领她的学生“艺术团”,先后到老少边地区义演600多场,从未收过一分钱。1993年,郭兰英接到中央电视台邀请,请她到壶口瀑布拍摄《黄河神韵》演唱镜头,她不顾劳累,不怕危险,站在咆哮如雷的黄河壶口瀑布前,反复认真演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而当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将1000元酬金送给她时,她愤怒了,生气地说:“我郭兰英就值1000元?我是冲着弘扬民族精神、冲着宣传壶口瀑布才来的,要为钱,我根本不会来!”人民艺术家郭兰英与那些善于钻营走穴,张口就要几十万的所谓“星们”相比,不是显得更加巍峨高大,她的德艺双馨的伟大形象不是更加让人崇敬吗?
莫扎特以舞曲济贫
——才华就是财富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一次外出时,碰到了一个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乞丐,恳求音乐家解囊相助。莫扎特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毫无分文。他想了想,立即从衣袋里抽出一卷纸来,在上面作了一段舞曲,叫乞丐拿去。乞丐苦笑道:“这能充饥吗?”莫扎特点了点头,又写了一张便条递给他,说:“你去交给出版商。”出版商看到了莫扎特所写的舞曲,立刻给了乞丐一捧金币。
节俭的王永庆
——拥有财富仍不忘节俭
王永庆是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的台湾大企业家。他经营庞大的台塑公司,有丰厚的资产。然而,王永庆十分节俭,他告诉秘书买两头尖的牙签,可以两边使用,又便宜。王永庆的节俭源于他儿时的贫困。他童年的生活中很少有饱食的一天,他时常因为肚子饿而去摘路旁的石榴吃,一直吃到肚子痛为止。后来,他虽然发迹了但没有忘本。
知识就是财富
——苏格拉底谈知识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各地的年轻人慕名拜师,纷至沓来。他居住并兼做讲堂的小屋便显得格外狭小了。破旧不堪的小屋年久失修,苏格拉底决定翻盖一下。亲友们闻讯,好心地劝他说:“你有这么多学生,应该盖得大一些,讲究些。”苏格拉底摇了摇头,客气地说:“这小屋尽够我放简朴的家私了。我主要的财富是学识。我每天增长一点智慧,装在我的心里,心灵是永远不会满溢的。那些来求学的年轻人,追逐时尚的是多数,真正能坚持到底的毕竟有限。对于他们,我的小屋是绰绰有余了关于财富的议论文论据。”
推荐阅读:
读后感、观后感作文专题
标签:议论文论据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sucai/shishilunju/26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