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事实论据素材

有关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泉子心中有个大目标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爱国

有一部电视剧叫《大青椒红苹果》,是按真人真事改编的。主人公泉子的生活原型,是北京大钟寺农贸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何德泉。何德泉本来是个地道的农民,年轻力壮,曾经像很多菜农一样,每天蹬着平板三轮车进城卖菜。

后来,他在改革开放中长了见识,增了胆量。看到北京市民吃菜难,他带着伙伴们在大钟寺建起了农贸市场,满足北京市民吃菜的需求。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建每一个设施,打开每一条销售渠道,增设每一个服务项目,操心、跑腿、磨嘴,连家也顾不上。他做买卖讲求公平,坚决不做坑人骗人的事,所以赢得了客户信任,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市场每天客流十几万人,成交额几亿元,许多外国商人也闻讯而来。何德泉从一个农民成了“大老板”,手里掌握着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呢!他的心气更高,说:“我要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首都,难道不应该有个领头的、能反映国家经济规模、现代化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大市场吗?我的目标,就是干这个,值得我干一辈子。至于个人的进退得失,无足轻重。”

何德泉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心中的大目标迈进,为祖国的富强奋斗一辈子。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祖国利益高于自己的物质利益

1947年,年仅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不但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而且它也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之所以如此器重钱学森,是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他们提出了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1949年,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马上准备回国,并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消息,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极大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如果把专业技术带回中国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发展。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通知他,不准他离开美国,把他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在钱学森的同事和同学们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丝毫的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

尽管这样,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他时刻盼望着能够尽快地回国,就连租房子也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同时家里还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着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美国政府终于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钱学森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随即,他就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之中。在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的同时,他倾其所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伟大的爱国者肖邦

——让音乐成为祖国的骄傲

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诞生之际,正是俄国极力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用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了起来。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人、老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一直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因为爱国心使他想留下;而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也预感到:一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离开华沙不久后,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国与波兰人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父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要求他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一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一个波兰人能保持平静。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而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自己,成为你的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是留了下来。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中,肖邦在音乐上大为精进,心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终于成了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了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的祖国的泥土,撒在了肖邦的棺木上,而他的心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这个举动非常符合这位钢琴诗人的愿望,因为十九年如一日,他的心一直都在祖国。

徐悲鸿发愤学习

——为了民族的尊严

1919年,徐悲鸿为了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到欧洲留学。

那个时候,中国由于积贫积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有一次,一个洋学生对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迎上前去,大声说道:“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艺术学校之后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进校的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的好评,并在多次竞赛里面拿到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由于把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在展出时震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那个看不起中国人的洋学生自惭形秽,再也不敢小视中国人了。

苏武牧羊

——爱国是应尽的责任

汉朝时候,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借此拉拢彼此之间的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苏武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

单于想借机劝他投降,就派人去游说,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但是苏武断然回绝了。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逼他投降。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过了十几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他战败投降了匈奴。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只剩可怜的九个人。苏武的气节,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也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敬。

张伯苓创办新式学校

——以科学素质强国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在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日军击沉,这对他触动非常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的威海军事港口,占领威海的日军在英国的压力下撤出了港口。张伯苓在军舰上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在第二天就降下来了。他感到中国的强大不是光靠军事力量的增长就能达到的,关键还是要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于是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堂。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天津南开学校。他任校长4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志存高远的孙中山

——彻底革命以使民族进步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目睹了清朝末年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及各种黑暗现象,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便开始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强烈不满。对于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他特别崇敬,不仅尊他为“反清第一英雄”,而且还常常自诩为“洪秀全第二”。1878年5月,年仅12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乘船到达美国檀香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从此,志向远大的孙中山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胸怀和眼界,也更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1911年,他发起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国奉献,死而无憾

1950年春,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庭的幸福中。但是,当时的祖国正面临着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了开拓祖国核事业的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茫茫的大戈壁中。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包括自己的妻子在内,他的亲戚、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20多个春秋过去之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砂砾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经年过花甲,他自己也由于试验中受到核辐射而患上了癌症。他光辉的生命已经燃烧到了尽头,他默默地为我国的两弹事业奉献了一生。临终以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弦高退秦兵

——一介草民的救国之计

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个卖牛的商人,名叫弦高。有一天,他赶着一群牛到秦国去卖,在路上,他看见大队的秦国兵马,气势汹汹的向郑国开来。他觉得不妙,暗地里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秦国要偷偷进攻郑国。弦高知道以后,大吃一惊。他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拿了四张牛皮,牵了十二头肥牛,来见秦国的大将,说:“我国的君王听到贵国军队路过我国的消息,特地派我来迎接,并送一点点薄礼慰劳军队。如果你们要在我国境内暂时停留,我国已经预备了一天的粮食来接待;如果你们不停留,我国即刻派大军前来护送。”秦国的大将一听,以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就下令退兵回国。弦高只是一个商人,在当时从事着并不受尊重的职业。他能够在国家危急的时候,慷慨拿出钱和物资,用计退掉秦国的军队,这种爱国精神真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敲开“师夷长技以制夷”之门

容闳是中国最早留美的学生。他出生在澳门,小时候在一所美国教会学校读书,聪明好学,更得到老师布朗(SamuelRobbinsBrown)的喜爱。后来布朗就带他到美国去留学。容闳到了美国以后,起初进入中学读书。因为成绩很好,被送进耶鲁大学继续深造。在美国的先进文化知识感染下,容闳一直在考虑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毕业时,他曾这样说:“我既然接受了这种现代的教育,也希望其他的中国人能够得到同样的机会,出来看一看。大家一起来学习西方科技的长处,使中国能够达到文明富强的境地。”所以他后来回到祖国,就向清政府建议选派幼童到美国留学。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清政府最后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选派幼童到美国留学。中国最早一代的现代科学各领域的专家,有很多都是这个时候派出的留学生,为我国输入了新鲜的学术血液。

詹天佑临危受命

——造出中国自己的工程

1903年,当时的清政府决定修筑一条新铁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既要翻山越岭,又要开凿隧道,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消息传出,英国、俄国争着要派出自己的人当总工程师——这样不但能从工程中大捞油水,更能间接控制中国的铁路资源。清政府当然不愿出让设计权,而英、俄双方僵持不下,便声言:中国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铁路,他们就不过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临危受命,被推上总工程师的位置。面对外国专家的讥笑,他坚定地说:“一定要筑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他精心设计,艰苦工作,并创造性的发明了“人”字形铁路。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国外的专家也不得不佩服中国人了。

孙中山、宋庆龄的小故事

——爱情在爱国中体现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军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领导护法运动。但是,革命阵营中出现了叛徒,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发动叛乱。叛军攻击总统府,在烈火和枪弹声中,卫士长为了孙中山夫妇的安全,劝他们及早撤走。宋庆龄认为孙中山身负重任,应该先走。如果两人同走,引人注目,行动太慢。孙中山不忍心宋庆龄留下,因为随时都会有危险,何况宋庆龄已经有了身孕。宋庆龄坚决拒绝,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你!”听到这句话,孙中山感觉沉甸甸的,不能拒绝,于是扮成中医逃离总统府。孙中山走后一段时间,宋庆龄才扮成女工的样子逃出。

“必须悬挂中国国旗”

——海外学子捍卫民族尊严

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有一年元旦,学校庆祝新年,到处挂着各国国旗。吴玉章兴冲冲的寻找中国的国旗,却竟然不见影子。吴玉章愤怒了,在这有关民族尊严的重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悬挂中国国旗,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以罢课和绝食相抗议!”学校当局无可奈何,最终在中国学生的强大压力下承认了错误。

鲁迅弃医从文

——个人的理想常常与时代相关联

青年时期的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寻找中国的出路。起初他由“东亚病夫”的蔑称而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人民体弱多病,日本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人民体质强健,于是他东渡去日本的仙台医专学习医学。有一次,学校放映关于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即将被砍头,但是其余的中国人只是麻木的看着。这些人体格都很强壮,但是精神上的麻木更为可怕!鲁迅深受震动,他认识到医学并不是中国疾病的根本,思想愚昧麻木的老中国子民,体格再强壮,又有什么用呢?只能被示众或者当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鼓手。

陈天华讴歌中华

——用精神力量鼓舞国民

为了拯救祖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们开始了推翻清朝的革命。这些志士中,有个叫陈天华的,是位杰出的革命宣传家。

陈天华是个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听说俄国企图侵占我国东北,就咬破手指,写了几十幅血书寄回国内,号召开展反侵略斗争。他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践踏,文明古国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国人丧失了信心,就奋笔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用长长的诗句,歌颂我们的山河、人民和历史。

他写道:“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论物产,真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他又非常愤恨地写了外国侵略者占我国土杀我人民的罪行。最后他呼唤人们赶快觉醒:“睡猛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才是我,大国民,气吐眉扬。”

陈天华写的小册子,对宣传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许多人就是读了他的书,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后来为了唤醒民众,不惜投海自尽,用生命报效祖国。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尽匹夫之力维护国家尊严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我离不开我的祖国”

——对祖国的爱是无条件的

我国有个大翻译家叫傅雷,才华超群,把许多外国名著译成了中文。他为人正直,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可是在1957年,他被错误地划成了“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迫害,含冤离世了。他的儿子傅聪是个钢琴家,后来到了国外。这也成了傅家的一条“罪状”。

受到父兄问题的影响,傅雷的小儿子傅敏,一直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在北京七中当英语教员。“文革”结束后,1979年,傅敏自费到英国探亲、留学。有人就议论说:“他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有亲戚在国外,这些年在国内不舒畅,这次出国,肯定会在国外找个工作,不回来了。”

可是一年多以后,傅敏不但回来了,而且继续在北京七中当英语教员。他带回的东西很多,可没有什么高级消费品,而是书籍和资料,作为教学时的参考。有人问他的想法,他说:“我从没有不回来的念头。我父亲是爱国者,对我有很大影响。国外条件虽然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祖国,在那里像个浮萍。我一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我的学生就急着想回来。这里有些条件虽然不如国外,可有我的事业。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他们需要我。”

少数民族爱国英雄

——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美国殖民者早就想侵占我国的台湾。清朝的时候,他们多次派人偷偷上岛侦察。

1867年,一艘美国战船擅自在台湾靠岸,登陆以后向当地高山族人民挑衅。高山族民众在首领卓其笃的领导下,打退了敌人。美国人不得不要求谈判,卓其笃对他们说:“你们想和平,我们可以谈判;如果你们想打仗,我们奉陪到底!”他要求美国人的船只今后靠岸前,必须先挂起红旗,等岸上有红旗回答,得到允许后,才得上岸,不得违犯。美国人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答应。

清朝末年的时候,在中越边境的扣林山下,居住着苗族民众。他们的首领项从周年轻有为,武艺高强,有一颗爱国的心。1884年中法战争中,他率苗族民众配合作战,歼灭了许多侵略军和仆从军。后来中法签订了停战协议。可法国人不甘心,想扩大地盘,就趁天黑派人把界碑挖出来,向中国境内移动了很远。项从周发现后,立刻带人把界碑搬回原处。双方来回反复了十几次,项从周忍无可忍,和法国官员当面争论起来。他把一只鸡一条狗的头砍下来,扔到界碑前,厉声警告法国侵略者:“谁再敢把界碑移过来,就让他和这鸡狗一样下场!”法国官员吓坏了,连连发誓,说再不敢移动界碑了。

卓其笃和项从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英雄,他们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主权。

土尔扈特人重返祖国

——祖国永远是人民的归宿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原来居住在大沙漠以西地区,后来因为受别的部落排挤,为求生存,就离开家乡,流落到欧洲伏尔加河流域,以放牧为生。可是过了很多年,俄国控制了伏尔加地区,就把土尔扈特人看成是它的臣民,千方百计剥削他们,向他们征税,还要求他们改信俄国宗教,甚至让土尔扈特人到前线为他们打仗。

土尔扈特人不断反抗,同时更加怀念故乡。当他们听说清朝政府对蒙古族采取优待政策、现在国内安定的时候,十分高兴,就忙派人回国,向康熙皇帝进贡问好,表示自己仍然是中国皇帝的臣民。又过了多少年,土尔扈特人再也无法忍受俄国政府的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决定返回祖国。

1770年的冬天,渥巴锡率领十几万土尔扈特人启程,义无反顾地向东方进发,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了。俄国政府派军队追赶阻截,土尔扈特人一边作战一边赶路,尽管有许多人战死、饿死和病死,可他们没有屈服,回国的决心更坚定了。第二年,只剩下几万人的土尔扈特人终于进入新疆境内,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这动人的爱国壮举使清朝乾隆皇帝十分感动。他嘉奖了渥巴锡和他的部下,并下令将他们妥善安置有关品德修养的议论文论据

推荐阅读:

读后感、观后感作文专题

标签:议论文论据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sucai/shishilunju/269152.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