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优美句子素材

滕王阁序序教案

admin 优美句子素材 2020-06-30 22:53:18 王勃作者

【篇一】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2.积累掌握故、尽、属、即、胜、数、舛、幸、且、矣等实词虚词的多义用法;

3.背诵课文名段并积累有关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知识。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滕王阁序》是骈文的优秀

第一段:扣“洪府”,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语言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名题讲析】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A.鹳鹊楼B.岳阳楼C.滕王阁D.黄鹤楼

解析:本对联用典较多,且多为文史典故,好在我们学过四楼的有关作品。其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本题考查对对联中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上联“杜少陵……三过必醉”写有关岳阳楼的史实传说,下联“洞庭湖……东道崖疆”盛绘岳阳楼的山川形盛。尤其是范希文、滕子京两个人名及“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描绘在中学学习《岳阳楼记》时接触过,据此断定为岳阳楼。答案:B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又由《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两字关情”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忧”、“乐”。鹳鹊楼、滕王阁、黄鹤楼没有影响如此深远的两字。答案:C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

【风景剪辑】

风景1:

①《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周公意属于婿盂学土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②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膝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缯。———《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风景2: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催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亦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

【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翼轸(zhen)骖(can)騑睇眄(mian)捧袂(mei)

B.瓯(ou)越潦(liao)水簪(zhan)笏桑梓(zi)

C.台隍(huan)舸(ge)舰帝阍(hun)叨(dao)陪

D.懿(yi)范彭蠡(ni)虢(guo)州遄(chang)飞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填空题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

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

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

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

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黄鹤楼记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③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④之芳尘。乃喟然曰⑤:“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懒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③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④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⑤“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

1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划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13.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②月孟夏,日庚寅

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

14.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苍桑感。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创新试题】

五.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从上述三首诗中各找出一句与“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同属主谓结构的对偶句:

王诗:

崔诗:

杜诗:

16.理解三诗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简述理由):

①从诗的格律形式来看,三诗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诗的立意内容来看,哪两首更为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诗的主题来看,哪一首更切近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比较喜欢哪一首,理由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C3.C4.A5.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子安、《王子安集》6.略7.C8.D(动宾结构)9.D(虚实结合)10.B(无恨主之意)

11.C(刚上任就治理得好)12.D(只指穆公)13.A14.C

1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6.①三首都是律诗。八句四联,双句末尾押韵。②王诗和崔诗更为接近。因为都表达出了物是人亡、繁华不再的感慨。③杜诗更接近现实。写出了自己的贫病交加和国家战乱的忧患。④略

【篇二】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3、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4、理解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5、背诵第二、三段。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3、背诵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1、

2、理解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命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四、文题解释

1、《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斌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滕王阁序》是一

(1)讲究对仗,一般四六。

(2)平仄相对,音律整齐。

(3)多用典故,讲究词藻。

五、朗读感知

1、示范朗读

2、朗诵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六、研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1、齐读课文

2、具体赏析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小结本段:

起笔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由古及今。接着由天及地,写天地的广大,写滕王阁的具体地理位置,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更写出了滕王阁的宏大气势。

如此灵秀美丽的工地,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雄州物列,俊采星驰”一句由陈述地理位置转而对人进行描写。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后,又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

第一部分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二)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1、齐读课文

2、具体赏析

(1)第二、三段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前两句“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天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人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彩饰丹漆,鲜艳欲滴,恍若画中。“鹤汀凫渚”一句将静态打破,紧接着“桂殿兰宫”“阎阎扑地”“炯舰迷津”等景色,以目不暇接之势纷至沓来,犹如工笔画,细致人微,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繁管急弦之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此句出自庚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庚信不如王勃写得优美动人。此二句可谓本段的点睛之笔。至此我们已对作者的笔力叹为观止,但后面“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一句意境高远,文断意连,又创造出一种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效果。回首此段,作者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浑成,饱含情感,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锦心。


(2)归纳段意:

第2段:写驾着马车造访滕王阁时所见到的优美的环境和雄伟的气势。

第3段:写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滕王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3、背诵

4、小结:

第二部分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三)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1、齐读课文

2、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3、具体赏析:

(1)第4段: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4段笔锋一转,由外景描写转至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上。箫管齐鸣,清风徐来,如天籁般的歌声似乎能阻住行云。环顾四座,佳宾贤主,俱才气横溢,在这样欢乐畅快的场面中,作者感到好景不能永久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宇宙无穷”“盈虚有数”,感到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兴尽悲来”,而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绝世才华、却远离都城,无可施展;心怀君主,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被召见。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自我悲伤之情。

(2)第5段: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

第5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大有生不逢时之感。又将自己比做屈原、贾谊等前贤,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转为悲愤。

但作者并不是一味低沉感伤,反而因之以自励。在列举到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难封侯爵的李广,逃避海曲的梁鸿等典故后,笔势锋回路转。表明要从消沉中振作起来,将人生失意看作常态,并借用典故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所赖”之下,再写一种理想的人格,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及开朗的情怀。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勇气。

这样,前面的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后面的积极壮怀,有人世的乐观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机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如韩愈曾称其“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

4、小结:第三部分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四)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1、齐读课文

2、分析引用的典故所抒发的人生感慨:

①“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②“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③“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3、具体赏析

第6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第7段:感叹盛宴难再,交代写作目的。

4、小结

最后两段收束文笔,表明自己目前的志向、行程,表达对主人的知遇之恩不胜荣幸,对盛宴佳境配留恋,以此照应开头。

第四部分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七、问题探究: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滕王阁的。

明确: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膝王阁的景色:“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两句,从仰视的角度写滕王阁所在地势的景色。“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膝王阁本身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鹤汀凫渚”以下四句则描写了阁周围的近景。“披绣闼”几句从俯视的角度,写了在膝王阁上看到的远景,“云销雨雾”以下四句,描写了滕王阁上眺望的更远的天地。“渔舟唱晚”以下四句则从听觉上描写了在膝王阁听到的美妙的乐曲。

这样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等角度描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秋景图:

①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②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受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岭、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渺的远景。这种写法,是《腾王阁序》写景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③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统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④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眼界开阔,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妥于日卞”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_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读者在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之美时也在精神上受到启发,领悟到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八、名句鉴赏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这两句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天”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这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全文最具有思想意义的警句。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作者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表明了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身处逆境也不轻言放弃的积极、乐观、坚定的品质。作者在行文中采用的是对偶句中比较难的正对写法,对仗工稳,语韵铿锵,句中“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现代均作为成语使用。

九、归纳艺术特色:

本文是一全骈偶与“四六”

①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披绣阔,俯雕甍

c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

例如: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例如:

四四四四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六四六四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①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要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唯园绿竹,气凌彭泽之蹲;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请思考这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叙事抒情时运用了大量典故。】

这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滕王阁序》与六朝以来流行的宴饮作序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以往此类作品往往内容空洞,陈陈相因。本文则融人对现实与人生的新的感受认识,真情实感贯穿于文章中,使骈文的四六句式及骈偶形式有了充实的内容,变得灵动起来。因为有了生命,所以华丽的辞藻和繁多的事典中表现出流丽自然的气势,迸发出真实纯朴的心声;而且,文章用典贴切自然,字句绚丽富于表现力。四六句式参差富于变化,音节整齐,和谐可诵,在这里,王勃已不是戴着骈文的锁链跳舞,而是随心所欲地驾驭种种骈俪文规范,为自己要表现的内容服务。

小结:全文典故横陈而语言清丽可喜,有流动自然的气势,音节铿锵而和谐上口,读来流转如珠。结构层次自然而不乏波澜起伏之美,是骈文中的极品。

十、拓展延伸

1、《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都是序文,试比较它们思想内容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两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对人生的坚持蕴藏在字里行间,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疡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扰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在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这正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时代背景是魏晋时期天下名士被统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问题,正说明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作者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并不直接说出来,是因为时代的残酷,文人多谈玄以避祸,受大背景的影响,作者也将强烈的感情用凝练而委婉的形式传达出来。到了王勃的时代,文士已经不再思考生命意识的对错,而是思考生命的价值问题,如何让个体的生命发挥出最大光彩是他们关心的,这是文人生命观的进步。文章在被压抑的苦闷中观照前代名士,发现个体价值不能实现而辜负生命的大有人在,这就更加重了对生命短促的恐慌与伤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样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让王勃发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宣言,这种强烈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的是唐代文人的风格,表现了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

2、课外推荐阅读:潘碧秀《流泪的滕王阁》

十一、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供槁人:浏阳九中李淑辉

【篇三】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王长福

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和“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3、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4、玩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①文言实词和虚词意义、用法的积累与整理;

②体味文中写景状物的句子内涵及创设的意境;

③深入理解文章,诵读全文;

④揣摩文中多处用典,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方法及手段:

A、诵读法B、分组讨论、探究法C、多媒体影像设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整体感知序文内容,整理并积累文言字词及句式。

一、导学新课

1、影像展示,设问导入

【播放影像资料——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

——这些古代名胜建筑均有传世美文。请同学激活大脑中的记忆,说说有哪些文人墨客写下了赞誉的诗文?

【多媒体课件展示】

岳阳楼—《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黄鹤楼—《黄鹤楼》—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鹳雀楼—《登鹳雀楼》—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滕王阁?

——板书:

滕王阁序唐•王勃

2、关于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

①王勃(公元650-675),英才早逝的年轻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为振兴初唐诗坛,转变魏晋形成的萎靡诗风,促进近体格律诗的成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有众多的传世佳作和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如本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②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王勃于上元二年(675)秋,前往交趾省父,路过洪州(今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公于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借此一展才情,祈望大志得申。(有人称此文为王勃的“投名帖”,盼望得到赏识。)

二、整体感知全文

1、播放配乐朗读《滕王阁序》MTV【多媒体影像显示】

——关于骈文的小知识:骈文,又称骈俪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注藻饰、用典。

——本文全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D、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3、整体内容理解点拨

前三段:登滕王阁观赏风光

中间一段:承上启下

后三段:临滕王阁抒写情怀


4、学生随课文录音一起读文

三、讨论整理文言知识点,促进课文理解

1、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理解文本;

2、分组讨论并整理文言知识点

①第一小组整理本文古今异义的词

②第二小组整理词类活用

③第三小组整理本文的文言句式

——部分示例:【多媒体课件显示】

古今异义: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远——赊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困窘——贫困)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迎接——言行迎合别人)

俨骖騑于上路(高高的路——动身)

词类活用: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看、望)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文言句式: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宾语前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之”标志性助词)

四、梳理文章内容和思路

1、讨论并明确各自然节的内容

第一节:故郡新府——“故”、“新”

第二节:访阁所见——色彩、造型(风光登阁见闻——建筑、声音

第四节:兴尽悲来——承上启下(过渡)

第五节:表信念——不甘沉沦

第六节:言志向——投笔从戎(抒怀诉心愿——渴盼提携

2、明确思路(要点板书):A、写景抒情

B、“四美具,二难并”统领全“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投影显示二】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记载:“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师述: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王勃赢得了“天才”之誉;但是,《滕王阁序》的美不仅在于此……

六、课后作业

1、进一步整理本文的字词;

2、逐段(重点揣摩前三段)赏析,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研读第1-3段,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写。

一、文体特点导入

1、本文属于骈体文,多用四六句,亦多对偶句式,用词工整,注重藻饰(词语华美)。

2、本序为《滕王阁诗》前的序言,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里应为赠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王勃前往交趾县省父,恰逢滕王阁盛宴,名流云集,王勃挥毫作赋一展才华。

当王勃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宴会主人都督阎公拍案叫绝……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的优美风光中——

二、合作学习第一部分(前三节)

——风光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二)、研读文中的写景文字

师述:少年失志的王勃,此次南下省亲,幸遇滕王胜宴,面对名流云集,自然要有所显示其才华之高。据说,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意在夸耀女婿孟学士的阎公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落霞”一句实为写景之经典名句。

探究1:“落霞”二句写景之妙趣。

“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这两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对仗工整贴切,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从文意上理解,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自上而下;孤鹜凌空,自下而上。

意境开阔高远,情致深婉飘逸,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和情调。

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优美相融合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千古绝唱”。

师述:王勃在下文更是以“四美具,二难并”,表达对滕王阁周遭美景、胜宴场面的赞美。

探究2:王勃所言“四美具”的内涵。

①学生齐读第1、2、3自然段。

②思考:王勃所言“四美具”在文中指什么?

——交流明确:“四美具”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分组讨论

【多媒体课件显示】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秋时节)

A、“良辰”的体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喜逢假日)

“潦水尽”“寒潭清”(雨后傍晚)

一组美丽的意象:潭水、山峦、楼阁、

鹤凫、山原、落霞、孤鹜、秋水、

渔舟、雁阵……

B、“美景”的体现一组鲜亮的色彩:清、紫、翠、丹

一组多样的动作:上出、下临、扑地、

弥津、齐飞、唱晚、惊寒

一串悦耳的音符:钟鸣、渔歌、雁声

C、“乐事”的体现阎公设宴、躬逢胜饯

——师述: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岂能不“赏心”?那么,王勃的“赏心”之感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讨论后,明确)

D、“赏心”的体现风光之美、宴饮之欢

探究3:品味一组写景的句子。

句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交流,明确要点):这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可谓“写尽九月之景”。

句二: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交流,明确要点):这四句借不同视角,写出了上下浑成之美:上联写出了阁前仰望,群峰竞秀、耸入云霄之势;下联写出了阁前俯看,滕王阁凌空而起,“流丹”写出了倒影之美,“无地”写出了悬空之感。

句三:“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就冈峦之体势。”“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交流,明确要点):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写出了远近变化之美。“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登阁所见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闾阎扑地”四句则写远景。

句四: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交流,明确要点):“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尽现虚实相衬之美。

探究4:王勃之言“二难并”,何以见得?

——结合注释,并联系第一自然段思考

——提问交流,师作明确:①“二难”指贤主、嘉宾。

②“二难并”意指自己既遇阎公、宇文这样的“贤主”,又遇胜友高朋、孟学士(文)、王将军(武)等。

——师述:如此天赐良机,不知王勃等了多久,岂能错过?(欲知王勃在“滕王阁”这个舞台上还将会有怎样的表现?且看下节课分解!

三、课堂小结

文章前三段从滕王阁的背景(洪州的人文历史、地理位置)到滕王阁的风光,既写出了人文景观之美,又见王勃才华横溢,还体现出骈文重藻饰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

1、熟读前三段,并背诵。

2、自主学习后四段(抒怀理解作者抒发的复杂情感,体会本文用典的意蕴。

一、导入本课时内容

1、检查对前三段的背诵情况

2、师作背诵点评并导入本课时内容:

一本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

——交流明确并作要点板书:宴饮之乐—(过渡)—人生之悲

【多媒体课件显示】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心情好

爽籁发清风生,纤歌凝白云遏氛围浓

宴饮之乐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品位高

四美具二难并,中天暇日时机佳

承上

启下

宇宙无穷、盈虚有数人生无常

人生之悲望长安、目吴会,极深高远报国无门

失路之人不见、他乡之客何年怀才不遇

(二)、研读第五自然节

1、找一组同学齐读本段(师生互动,提出齐读中的不足)

2、再找一组同学串解本段文字(采用“接龙”的方法)

3、讨论:从“抒怀”的角度看,本段中王勃针对上文的“悲”,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表信念——不甘沉沦

【多媒体课件展示】

冯唐、李广君子见机

列举先贤以自慰贾谊、梁鸿达人知命

表信念不甘沉沦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追赶时间

直抒胸臆而自励扶摇可接、桑榆非晚超越空间

(三)、研读第六自然节

1、师述导学本节文字:王勃胸怀大志,不甘沉沦,要学“孟尝高洁”,不学“阮籍猖狂”。面对现实,面对阎公,面对这一帮“胜友”“高朋”,他大言“不坠青云之志”,意在何为?

2、师范读本节文句,请学生听读后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学生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要点:言志向——投笔从戎(报国)

【多媒体课件显示】

对比:微命书生—请缨投笔志向大

言志向用典:巧接芳邻—喜托龙门机会好报国

用典:自况相如、俞伯牙才华高

3、学生诵读本节文字,加深理解。

(四)、研读第七自然节

1、学生齐读本节文字

2、结合注释,指导学生译解本节文字;并思考王勃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讨论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要点:诉心愿——渴盼提携

【多媒体课件显示】

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梓泽墟(一切都将过去)

诉心愿(投名帖)

幸承恩、是所望—敢竭鄙怀、请洒潘江(期望群公提携)

(五)、梳理第二部分的情感发展脉络(板书要点)

宴饮之乐

(风光本序与《滕王阁诗》的内在联系

1、多媒体展示王勃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学生反复诵读,体味《序》与《诗》的内在联系。

3、师述:《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滕王阁诗》。

①《序》与《诗》都写到了诗人的感慨:《序》中,先喜后悲,抒发了人生感慨;《诗》中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②《序》与《诗》所表达的感慨的丰富度不同:《序》细腻地抒写了王勃的人生之悲,既有报国无门的济世之悲,也有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悲,也有处境艰难的困顿之悲,还有盛宴难再的离别之悲;而《诗》所表达的人生感慨要单一些,主要是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③《序》与《诗》写景状物的细腻程度不同:《诗》限于诗,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既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形势及其胜景,还写洪州的物产与文化以及滕王阁欢宴的盛况。

尽管《诗》在内容上不如《序》丰富,但这并不能小视《诗》,不能只知序而不知诗。《诗》本就是《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序》不能替代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诗》的内蕴;反过来,只有注重《诗》的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对《序》有个深刻的把握,才能对才华卓著的王勃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拓展:突破难点——本文多处用典

1、师述:《滕王阁序》作为王勃生命的绝唱,韵文的高标,而传颂千古。这初唐文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以及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王勃也不例外。但王勃更“伟岸”之处在于,面对人生困境,王勃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在滕王阁的秋水长空之间。

2、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以记叙为线索,把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前半部分侧重抒情,以华丽的文笔,写壮美景色,神采飞扬;后半部分侧重抒情,以跌宕之笔,写悲壮情怀,反复曲折,真挚深切。全文辞采华美而清新流畅,多用典故而自然贴切,充分发挥了骈体文的长处。

六、作业巩固

1、熟读全文,完成指定背诵片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

3、比较阅读《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

附:相关链接

含蓄蕴藉精练典雅

——例说《滕王阁序》的用典艺术

《滕王阁序》一文大量运用各类典故,或以古比今,或借古抒怀,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典故的运用手法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连用等类型。

一、正用。指作者从典故的正面意义出发取用史实,以利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用典方式。例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文中援引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在座的嘉宾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又如“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作者借典故含蓄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才气高旺,也流露出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是作者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再如“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作者以伯牙自比,传达出际遇阎都督的欣喜和被举荐的期盼。

二、反用。指作者从典故的反面意义出发取用史实,以利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用典方式。例如:“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句中“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典出《逍遥游》;“天柱”指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典出《山海经》。这里作者以广漠的宇宙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又如“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中“帝”指天帝,与“宣室”相对称,都暗指当朝皇上。作者借助典故慨叹自己难以接近皇上建功立业,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作铺垫。

三、明用。指作者对典故作出较为明显的改造与变换,以利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用典方式。例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又如“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句,作者暗用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典故,比喻开始有损失,后来终于得到胜利;年轻时荒废了,年纪大后努力还不迟。

四、暗用。也称为化用,指作者把典故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以利于表情达意的一种用典方式。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作者巧妙化用,或事或语,而典故中所蕴涵的却是他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字里行间作者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又如“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句,作者借用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意,来形容在场宾客的奇异文采。其实,这也是对自己卓越才华的含蓄肯定和委婉言表。

五、连用。指作者为了加强思想感情的表达,在一句之中连续运用多个典故的一种用典方式。例如:“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非常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艾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又如:“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句中连用三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跟终军的年龄相仿,却没有请缨报国的门路,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抱负,所以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王长福

【篇四】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 》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标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历代屡有兴废。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最著名。 明标: 介绍滕王阁,介绍王勃及写作背景,借助注释疏通课文,初步感知骈文的特点、感悟王勃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学生展示

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

⑤明确重要字词

棨戟 qǐjǐ懿范 yì 襜帷 chānwãi 笺 jiān骖騑 cānfēi汀渚 Tīngzhǔ闼 tà

甍 mãng孤鹜 wù鹤汀凫渚 tīng zhǔ 孤鹜wù云销雨霁 jì樽 zūn

天高地迥 jiǒng东隅yú

⑥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 萍水相逢 老当益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题

1、写作史实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解释大意《新唐书•文艺传》记载,都督阎某人他还有一个目的,想借此机会在众宾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某人准备了纸笔,遍请众客,别人当然不敢,也不好剥阎某人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王勃神情自若,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众写了起来。据说,他当时可是把都督阎某人惹恼了,致使阎某人拂袖而去。阎某人拂袖而去之后并没有出来看什么热闹,而是派了人给他传报王勃写的句子。怒气正盛的阎某人慢慢地被王勃的文章征服,当传报人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传进去时,阎某人不仅震惊了,而且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地感叹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2、介绍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本文就写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而事实正是如此,

那么,王勃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情辞并茂是这篇文章的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

三、探究交流

1.这篇文章在句式上采用大量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大量用典,而且词藻华丽,节奏鲜明,属于骈文。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写景、抒情。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说说作者在第一段文字中描述了哪些内容?并能找出相关文字。

资料准备明确:

1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第 一部分(第 1 段)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二部分(第2-3段)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远景

第三部分(第4-5段) 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四部分(第6-7段) 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2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1)点出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2)描述滕王阁雄伟的地势:星分翼轸„„控蛮荆而引瓯越。

(3)描述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俊采星驰。

(4)描述滕王阁正在举行的盛会:台隍枕夷夏之交„„王将军之武库。

归纳: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最后一句是谦恭的话,表明自己年纪轻轻就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四、教师精讲

1.典故理解

(1)豫章故郡(见注释)。

(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

(3)控蛮荆(见注释)。

2.分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思路,自主学习后面的四个部分,下节课请同学们展示学习成果。

2,熟读课文

六,课堂检测

《系统集成》“知识清单”34页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明标

《新唐书王勃传》中有:“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的才气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有如此才华,在

路过洪州,参加都督滕王阁宴会时,才能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骈文佳篇《滕王阁序》。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拜读这位才子的绝世之作、绝笔之作。

明标:把握本课的文言知识和典故,为下堂课赏析做铺垫。

二,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的文意理解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1.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2.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段(第一层):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第二段(第二层):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1.分析第三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2.分析第二层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4.朗读这一段,品味其思想内容。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1.典故理解

2.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三,教师精讲

出示一些学过的文言知识,请回答:

(1)注意读音和写法

鹤汀凫渚 tīng zhǔ

孤鹜 wù

云销雨霁 jì

樽 zūn

天高地迥 jiǒng

东隅 yú

胜筵 yán

(2)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云销雨霁 通“消”

青雀黄龙之轴 通“舳”

(3)理解下面加点词在句子中意思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衣襟 以„„为带 意动用法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像雾 像星 名次作动词

川泽纡其骇瞩 使„„惊骇 使动用法

屈贾宜于长沙 使„„委屈 使动用法

窜梁鸿于海曲 使„„流窜 使动用法

(4)说说下面几个句子的倒装现象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雅望之都督阎公 懿范之宇文新州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于上路俨骖騑 于崇阿访风景

四,探究交流

本课有很多借代和典故,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并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明确: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篇五】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

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

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滕王阁序序教案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

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

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

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

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

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

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

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六四对六四: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

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

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

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

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

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

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

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

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

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

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

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

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

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

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

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

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

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

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篇六】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第三教时

一、 课外拓展

1、《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的异同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滕

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2、文化拓展

①滕王阁有关书画,

②滕王阁有关视频,

③滕王阁有关诗文

二、 课内巩固

疑难词语

(一)词语解释

1.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动词)

2.时维九月 (时序,名词)

3.序属三秋 (时序,名词)

4.俨骖騑于上路 (高,形容词)

5.披绣闼 (披:开;闼:小门)

6.山原旷其盈视 (远,形容词)

7.声断衡阳之浦 (水滨,名词)

8.遥襟甫畅 (刚、顿时,副词)

9.逸兴遄飞 (迅速,形容词)

10.气凌彭泽之樽 (超过,动词)

11.天高地迥 (远,形容词)

12.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名词)

13.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形容词)

14.今晨捧袂 (衣袖,名词)

15.恭疏短引 (疏:书,撰写。引:序)

16.一言均赋 (铺陈,动词)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衣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衣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去。(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

目:看,望。(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

尽:都包括。(尽东南之美)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才俊。(尽东南之美)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四)《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篇七】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用

《滕王阁序》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滕王阁序序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蓬莱阁、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

的“绝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阎公)问王勃下人:“请问你家王博士,常酒醉写文章吗?”

下人笑答:“博士凡写文章前,不堪精思,先磨墨数升,一饮而尽,然后蒙被大睡,称为腹稿。然后,一跃而起,写成文章,不改一字。王博士今日只饮酒,假若饮墨,其文章更好。”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他们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王勃的死,众所周知,是在去交趾探望父亲的路上,过海溺亡的。时年不到28岁.

卢照邻,中风半身不遂,丢官得病,灰心学道,越学越灰,最终含泪投入自己最痴迷的颍水河自尽,时年40岁。

骆宾王,追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失败,一说被砍了头献给朝廷;一说逃入江湖不知所终,没头没尾没下场.

杨炯,神童出身,老老实实写诗做官,四十多岁病死,算是下场最好的了.

三、文体知识

赏读2014年满分作文《绿色生活》一段,了解骈文。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 ,至于弱冠,不明犍[jiān] 状。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 。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每啮毚臑[niâ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阓阓[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译文:呱呱哭啼的小儿,只知道喝牛奶,到了成年时却不知牛是什么样子。(人们)每天都吃着幼小猪崽的肉,等猪崽成年长成健壮的大猪后却不认识了。经常吃着煮烂的兔肉,却不知狡兔三窟的典故。而狡兔之窟中错综惊奇的形态,也是在闹市街区所看不到的。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

特点:

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

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四、正音

五、诵读指导

六、自主翻译课文并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 结合导学案检查预习结果

二、整体感知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

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文章写景、抒情的两个部分是?

2—3段:描写滕王阁美景; 4—5段:抒写人生感概。

三、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四、具体研习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

历史之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地域之广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人物之盛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序教案

与会人物 都督阎公 宇文新州

孟学士 王将军

2.赏三秋之美景

寒潭清 暮山紫

色彩变化之美 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青雀黄龙 彩彻区明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远近变化之美 山原盈视 川泽骇瞩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上下浑成之美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3.重点研习

读2、3两段,看看前后景物、心情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景物:静—动;暗—明;上—下;实—虚

视野:由集中到开阔

心情:由欣赏到震惊(既为一种崇高的美所折服,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兴)

4.赏析名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表现了欢快、喜悦、昂扬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赏析第三部分

1. 齐读四段,体会作者情感

讨论:这一段哪里写“乐”?哪里写“悲”?“悲”从何 来?

为何而乐?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

为何而悲? 天地阔远而自身渺小

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段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欢饮之乐;

对宇宙无穷的感慨;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第四、五段写参加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管弦之胜,歌声之美

写宴会盛况 宴会豪华,人物高雅

第四段

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兴尽悲来 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第五段: 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名句赏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二、赏析第四部分

1、作者自谦之辞是哪句?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何在?

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滕王阁序序教案

3、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4、作者写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第六段: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第六、七段表明写序的目的,以谦词作结,结束全文。

三、全文小结

初唐文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以及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执着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有的人执着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王勃的选择是什么呢?文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人生的困境,王勃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让人砰然心动,热血沸腾。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2—3段。

【篇八】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2、诵读文章,理解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并给予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着一千古绝唱。

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4、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5、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 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四、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明文体特点及文章运用的变化多端的句式。

五、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此序当为赠序而非书序。聚散之因缘,登高之见闻,贤主嘉宾之寒暄,旧识新交之志趣等都是赠序之应有之义。如何立意寓旨,如何取舍结构,则颇见为文之功底。王勃天生才智,宛如妙手偶得。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结构图: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六、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胜地、胜友、胜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自由讨论:

1、作者笔下的山川楼阁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写了怎样的宴会盛况?

3、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七、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下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或抒情的句子加以分析,另外由本篇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系其他的写水天相接景象的句子进行比较性鉴赏。

第二课时

一、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展示的画面。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教师总结: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萧绎《荡妇秋思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同霜天比净。(释僧懿《平心露布》)

教师明确: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3、前人又曾指出,王勃的句法出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试比较一下两句的高低。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显得雕琢造作,意境也不如王勃的优美动人。庾信的落花与马射队伍中绘着芝草的车盖齐飞,联想欠自然。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

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二、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在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句子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落霞是与孤鹜而不是群鹜齐飞呢?我们在许多图片资料中看到的都是许多只鸭子一起在晚霞中高低错落地飞着。这种描写是不是和实际景象不符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我们再看接下来的一句: “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伤感。为什么色彩明丽的景色背后有着灰暗的底色?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

可以说,王勃在最初表现出来的逸兴只是斯时斯地的感触,真的是“躬逢盛宴”而已,最后对宾主的客套寒暄也是表面文章,对《滕王阁序》而言,这些均不足观。足观的是“失路之人”在强烈的渴望“望长安于日下”,在热切的盼望“奉宣室以何年”;足观的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人,在痛苦又慷慨地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呐喊助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足观的是“有怀投笔”者“无路请缨”,只好“奉晨昏于万里”,无奈到绝望。只有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

三、作业:写给王勃,一两句话均可。

明确:让学生给王勃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王勃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

附: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骈文——讲究对仗 声韵和谐 藻饰和用典
对偶四六句式 抒发情感,言简义丰,含蓄隽永,情感复杂,正确评价

议古论今,以古喻己,委婉含蓄

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大纲要求、教材设置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2、诵读文章,理解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及其表达方式。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并给予正确评价。围绕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基本文言知识,同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搜寻文中典故及相关故事。

目标二、三达成主要通过诵读、讨论的方式。第一课时我将目标预设为音读与意读,即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明字义、读懂句意。主要学解决生提出的难读、难懂的难题。采用成果展示、小组对抗、男女PK等多种活动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实际课堂效果良好。

第二课时我把目标预设为情读与悟读,即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心得。主要学解决生提出的难背的难题。采取把握整体思路、边读边议,读中带悟的方式。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事——景——情,即在滕王阁上的盛会上,作者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内心非常的高兴,然而兴尽悲来,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据此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文本,在自主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兴尽悲来”:研习“四美”,探究“悲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一个个典故背后真正的意图,体会笑脸背后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年轻后的沧桑,辉煌后的伤痕。去感受王勃的失意与伤感,挣扎和自慰,为一颗不甘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的,只有这样的千古同悲才是文章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只有这样读出来才算对得起王勃。

总之,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深刻了,从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最重要的是学生把课本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得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去,又从中走出来,从而实现语文的熏陶作用。

【篇九】滕王阁序序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4)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第三教时

一、 课外拓展

1、《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的异同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2、文化拓展

①滕王阁有关书画,

②滕王阁有关视频,

③滕王阁有关诗文

二、 课内巩固

疑难词语

(一)词语解释

1.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动词)

2.时维九月 (时序,名词)

3.序属三秋 (时序,名词)

4.俨骖騑于上路 (高,形容词)

5.披绣闼 (披:开;闼:小门)

6.山原旷其盈视 (远,形容词)

7.声断衡阳之浦 (水滨,名词)

8.遥襟甫畅 (刚、顿时,副词)

9.逸兴遄飞 (迅速,形容词)

10.气凌彭泽之樽 (超过,动词)

11.天高地迥 (远,形容词)

12.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名词)

13.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形容词)

14.今晨捧袂 (衣袖,名词)

15.恭疏短引 (疏:书,撰写。引:序)

16.一言均赋 (铺陈,动词)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衣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衣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去。(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

目:看,望。(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

尽:都包括。(尽东南之美)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才俊。(尽东南之美)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四)《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三、课后练习

1.新课标链接

王勃《滕王阁序》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三秋景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历来赞不绝口。请你运用描写把这段文字改写成200字的短文。

2.高考模拟

高考考场联对考生无疑是一剂良药,或镇定情结,或激励斗志,或坚定信心„„请您贡献你的智慧,仿照例联格式为仙城中学考点作幅考场联!(4分)

例:上联: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下联: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格式4、7字分开,上下联相对(2分),内容上扣住与考试情境相关。(2分)

3.课外阅读《流泪的滕王阁》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sucai/youmeijuzi/283256.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