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深秋时节,正是赏枫的好时候。星期六,我们“达人文学社”的全体社员和老师,乘坐包租的空调大巴,载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来到苏州城郊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平山,开始我们的游山揽胜之行。
下午12:30左右,我们顺利抵达天平山,在门口购好门票,走进山门。那天有点飘雨,天平山被簿雾笼罩,仿佛人间仙境。
沿着笔直的石阶往前走,跨过一座小石桥,石桥下是一个小小的荷花池,池子里的荷叶已经枯败,早已不是盛夏绿意的景象。石阶两边种的是古柏苍松,据说有几棵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庭院里有着一种浓郁的古朴和幽静。走过石桥,便来到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范氏祠堂,这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对称美的檐瓦式结构的殿堂,抬脚跨过高高的木质门坎,走进祠堂,祠堂里的光线有些昏暗,祠堂正中央端坐着一尊塑像,神情宁静而安祥,静静而慈祥地看着前方――这就是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上之乐而乐”千古名句的范文正公。抬眼凝望着范仲淹的塑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祠堂的两边回廊上并排竖着十余块的石碑,碑上刻着范仲淹的文章和书法作品。
从范氏祠堂出来,转到祠堂后边,我们已站在天平山西麓的山脚下。山脚旁是一大片枫林,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树向天际四面八方展开无数枝杈,那一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寂寞的林间小道,从来没有积满落叶之后的这般灿烂。一眼望去,视觉顿时蜕去了秋季的寒意,目光变得温暖起来。踩在落叶之上,沙沙的声响令我兴奋不已。——这就是秋天的声音,干净而松脆。
接着,我们准备登山。我们从西麓登山,山脚的路比较好走,山路都是由人工石子铺成。越往上走,路却变得越来越难行。一级一级的台阶渐渐地变得断断续续,终于没入土里,再也寻不着了,只剩下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在树木和草蔓丛中向前延伸。我们在山石中曲折而上,一路山回路转,崭岩峭崒,樵径清幽,常常会从路边不经意发现一道奇异的石景。
天平山的一线天灵秀而小巧,煞是可爱。两块大石静静地紧倚在一起,只剩夹缝间透出一道缝隙,站在山道上回首从缝隙中向山下望去,正好可以看到山下寺院里照壁上那个大大的“佛”字――这是天平山一线天最特别的地方。由于爬到一半,下起了雨,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下山。下山的路要好走得多,其实我们下山的路才是平日里游人上山的路。从山顶往山脚走,齐整的小石阶一直铺延到山脚。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和西麓登山时的攀岩寻路、披荆斩棘相比,下山轻松容易多了。我们一路鱼贯着下山,石阶边尽是高高的树。茂林乔松,树荫掩映,只觉凉风习习,吹在身上顿觉清爽怡人。
下了山,来到一条河旁。河岸边是一棵棵枫树,水边的这株长得很是奇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那么一两条枝蔓贪婪地伸向水里去,树影摇曳于水面,无数光斑闪烁,水面潋滟,水下总有小鱼纳凉,难道那么冷了他们还怕热么?
跨过一座小石桥,我们又置身于大片的枫树林中,天平山之行也即将结束。抬头仰望天空,枫叶犹如团团红色的火焰,染红了天空,绚丽夺目,千年古树也越发显得古韵今风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xiaoxue/snjzw/10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