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尽管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但阻挡不了我们全家的热情。我们撑着雨伞来到桐乡市文化广场,参加2016桐乡市“清明轧蚕花”甜麦塌饼制作活动。
一点钟不到,广场上已经是热闹非凡了。看,那儿有一群人在表演舞狮。这边,“蚕花娘娘”正在向过往游客分发蚕花,还有很多人在兜售各种小吃……但是我已无心观看与游玩,带着爸爸妈妈径直来到制作场地,期待学习制作清明传统特色美食——甜麦塌饼。按照主办方的要求,一个乡镇组成一支制作队伍,各镇分别派一位经验丰富的制作高手带领两个体验家庭制作甜麦塌饼,这次我们参加的是石门镇代表队,指导师傅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张奶奶。我和妈妈系上用蓝印花布制作的围裙,就准备听从指挥、大显身手了。
我先把张奶奶事先准备好的草头(俗名白胡子草,学名佛耳草)洗好、去根。与此同时,张奶奶在一旁把糯米粉倒进缸中、加水,让我把草头与米粉揉在一起,再投点甜麦(发芽麦子晒干揉粉)。要说这揉,可是项功夫活与力气活,我和妈妈一起用力、均匀、反复地揉搓。这不,不一会儿就把它们和成了一个淡绿色的“大球”了。张奶奶又把它分成好多块、再搓成长长的条状,放入蒸架上开始把它们蒸熟。咦?张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直接放蒸架上蒸吗?张奶奶笑着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节约时间、熟得快,熟了后冷却得快。”原来如此,看来制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窍门呢!一会儿的功夫,热气腾腾的蒸笼又摆回到了桌子上,刚一开盖,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吸引了更多的围观群众。待米粉稍稍凉却,我学着张奶奶的样子,掐了一块,把它捏成“窝窝头”的样子,中心部分塞入甜度适当的豆沙馅,然后把“窝窝头”口子底部围起来,稍稍用力一压,压成饼的形状。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制作着。张奶奶把做好的半成品放入锅中准备煎。说到这煎,又是一项技术活。因为煎的技巧是甜麦塌饼是否好吃的关键。只见张奶奶在平底煎锅又放油又放红糖水,在反复翻转甜麦塌饼的基础上撒上些白芝麻。真是香气扑鼻啊!我被香味熏得馋了,急忙想验证我的成果,夹上一口刚出锅的甜麦塌饼,顾不上烫塞进嘴里:软糯正好,甜度适中,实在是太美味了。最后,我们把成果分享给现场的游客们,得到点赞多多。
虽然这甜麦塌饼其貌不扬,但是非常美味。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制作这一传统美食,有机会我会在家里尝试着制作,以便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xiaoxue/snjzw/8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