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知识百科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的简介)

更新时间:2023-07-26 05:53责任编辑:钟先生关键词:大学,四川,简介,建筑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的简介)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拱门、青砖、黑瓦、红墙……西式的拱形窗户结合中式的额枋,一砖一瓦无不透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古朴幽雅。走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望江校区,你总能看见这些典雅而独特的建筑。四川大学近代建筑群,由数十幢中西合璧的建筑组成,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观”。这里的大小楼群,数十年容颜未改,生动地展示着这座百年校园的绝代风华。2017年12月2日,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1、简介

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拱门、青砖、黑瓦、红墙……西式的拱形窗户结合中式的额枋,一砖一瓦无不透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古朴幽雅。走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望江校区,你总能看见这些典雅而独特的建筑。四川大学近代建筑群,由数十幢中西合璧的建筑组成,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观”。这里的大小楼群,数十年容颜未改,生动地展示着这座百年校园的绝代风华。

走近它们,可以领略民国时期三合院落和中西合璧优秀建筑的风貌,可以找到陈寅恪、周太玄、吕叔湘等一批文化大师抗战时期在成都的历史痕迹,追忆大师们的成都岁月,触摸成都文化的厚度。

2、华西坝

西部首次公开招标英国人操刀设计

说到川大老建筑,不得不提华西坝建筑群。从川大华西校区东区正大门进入,直行数百米,在路的南边,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钟楼,中式的楼顶配以西式的时钟。围绕钟楼,一片风格相似,兼具中西方建筑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华西坝老建筑群向四周分散开来。钟楼的东南方向,是华西校区第六教学楼(原万德堂),屋脊上装饰着神态各异的麒麟、神龙、展翅的鸽子、远古的神兽。据悉,1960年因人民南路施工所需,万德堂从原址迁到了现在的大学东区,但其一砖一瓦都是按原貌重建。另一侧的华西校区办公楼入口中部矗立着一中式门楼,入口石栏杆上更是雕刻着华夏的图腾—龙,其内部竟然是一个西式的教堂。与华西校区办公楼遥遥相对的老图书馆(懋德堂),画栋雕梁,屋脊上反趴着的水兽、跃跃欲飞的盘龙等,使中国韵味更加突出。这些韵味十足的建筑,已经静静躺在成都的土地上百年有余。

1905年,英、美、加拿大5个基督教会决议,要在成都联合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华西协合大学,在1907年于成都南门外购置150余亩土地作为校址。到1912年,学校宣布了一项关于办公楼、图书馆、礼堂和医学院设计图的公开竞标,英国著名建筑师弗烈特·荣杜易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规划设计图在众多投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开招标,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现有文献等综合资料进行推测,这样大规模的公开招投标实属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次。”华西历史学者、四川大学档案馆研究员张丽萍说道。

这位来自英国的建筑师,没有照搬西方建筑模式,而是颇有远见地依照中国传统平衡对称的建筑原理。张丽萍介绍,尤其是在外观上,荣杜易着力表现中国特色,借鉴川西民间庙宇与民居屋顶,青砖黑瓦,间以大红柱、大红封檐板,清一色的歇山式大屋顶,两坡、四坡、攒尖、腰檐等手法运用自如。屋脊、飞檐上点缀以远古神兽、龙凤、怪鸟,檐下以斗拱为装饰,给人以神秘古朴的东方美,“尽力渲染东方色彩的同时,也融入了西式风格,如砖墙、玻璃门窗、拱廊,以及西式浮雕装饰等。使东西方建筑元素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显示了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

3、文化名人

陈寅恪、周太玄等在此留下足迹

川大老建筑,除了是建筑学上的典范,百年来更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处精神家园。在今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的15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便涵盖了三处川大老建筑,分别是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四川大学志德堂以及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在这里,你能找到陈寅恪、周太玄等大师们的成都岁月。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陈寅恪最后的光明

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位于华西口腔医学院内,兴建于1940年左右,是一处4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青砖碧瓦,静静地伫立于成都喧闹的主干道一旁。该研究所由海内外知名的文史大家闻宥任主任,云集了被誉为“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中国语言学的泰斗吕叔湘、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著名生物学家刘咸等海内外知名的顶尖学术大家,为当时中外学术界广泛注目。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瑞典人马跃然也曾在此师从闻宥,并在华西坝与夫人陈宁祖相识。

上世纪40年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流寓成都华西坝一年零十一个月,在这里,他的眼疾恶化以至目盲。成都,无疑是他眼中最后的清晰世界。陈寅恪是受聘于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他1943年踏上赴蓉旅程,流寓成都的日子,陈寅恪居住于广益大学舍(现川大华西校区光明路宿舍区)。足蹬布鞋,一袭棉袍,学贯中西的陈寅恪惯常这副中国传统着装行走在华西坝。在洋风甚浓的华西坝,甚至有人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校工。从陈寅恪的家到文学院讲堂很近,他每每腋下夹着一个布包袱,里面裹着厚厚的线装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已经目盲的陈寅恪聆听着华西坝的缈缈钟声,曾发出“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的无限感慨。

志德堂: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一条木凳子坐了几十年

位于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的志德堂,1915年建成,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曾在此办公,堪称中国近现代公共卫生学的摇篮。陈志潜的弟子张建新回忆,自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陈志潜就到四川医学院上课办公,并作为牵头人之一,创建了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一干就是48年,“即使1987年退休后,陈教授依然在志德堂办公,直到2000年去世。”张建新说,“陈老师喜欢吃花生米,时不时就嚼着花生米。他有一张很大的办公桌,一条木凳子坐了几十年,办公室里都是公共卫生方面的书籍。”至今,志德堂最大教室依然命名为“志潜堂”。

原四川大学女生院:江姐在川大两年的生活地

原四川大学女生院建于20纪40年代,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沿锦江河边的校区大门进入,在穿过一条小街之后,一栋红门青瓦灰墙的川西风格老旧建筑出现在了记者眼前。这是一处典型的三合院群落。虽然历经百年风雨,老房木制门窗已然破旧,但精致的雕花、屋檐曲线,依然完好。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谢文炳、周太玄、彭迪先、温建平等都曾在此办过公,也是“江姐”江竹筠在川大两年的生活地。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用作校长办公室和中共四川大学党委办公室。

4、纪念馆或陈列室

一百年历史风云转变,川大许多老建筑消失了,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华西坝的华美学舍和徐维理的旧居被拆除。不过,有关部门已越发重视老建筑的保护。2001年成都市公布的首批文物建筑中,四川大学办公大楼和华西坝老建筑位列显位。据统计,目前华西坝老建筑有10多幢,其中有8幢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建筑分别进行了挂牌保护,包括事务所(现办公楼)、懋德堂(现老图书馆)、万德堂(现6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现2教学楼)、钟塔(现名钟楼)、赫斐院(现4教学楼)、教育学院(现5教学楼)以及嘉德楼(现1教学楼)。

除了保护修缮,这些历史悠久的老建筑,更有面向公众的文化价值。比如,已完成维修加固的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旧址,计划打造纪念馆或陈列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陈列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以及陈寅恪、吕叔湘、闻宥等文化名人的文史资料,以展示华西坝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使之成为成都市又一处地标性的人文景观。

以上内容就是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的简介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四川大学早期建筑群的相关知识,请收藏本网站!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