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能击败匈奴(汉武帝击溃匈奴)
网友提问:
汉武帝为何倾尽国力也要彻底打败匈奴?
优质回答:
匈奴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一直是秦汉两朝边彊地区安宁的“搅屎棍”。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北拒匈奴,派大将蒙恬把匈奴赶出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到了西汉初期,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并控制了西域地区,已严重威胁到了西汉的政权统治。白登之围与汉初和亲
高祖六年(前201),汉初7位异姓王之一的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汉军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击溃匈奴与韩王信联军。刘邦乘胜追击,一直追着匈奴打。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哨军劝阻,一路追至大同平城,与汉军主力步兵脱离。冒顿单于立即指挥匈奴30余万骑兵截断汉军步兵主力,将刘邦兵马围困在白登山。刘邦被围了七天七夜后,陈平献计向冒顿单于的阙氏行贿,才得已脱险。“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了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遂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和相当数量的财物来换取边境暂时的安宁。
“一封情书”引发的风波
刘邦死后,46岁的吕后临朝听政。期间,匈奴冒顿单于寄来了一封信。
信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大意就是,我没老婆,你也死了丈夫,不如咱俩凑一对得了。言辞傲慢轻佻,吕后勃然大怒,随后召集众臣商讨发精兵10万进攻匈奴。季布则说,凭高祖那样的贤明英武,领兵40万都尚且在白登被围,我们现在以10万精兵又如何能扫平匈奴?
听了这番话,吕后虽难消怒火,却也不得不权衡利弊。最后,吕后命大臣回信,不失礼仪地婉拒了冒顿单于,还送上了车马布匹。冒顿单于心情大好,“因献马,遂和亲。”实际上,汉朝的和亲政策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局势,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入侵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1.文帝三年(前177),匈奴入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
2.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掳掠人民畜产,其先锋队火烧大汉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
3.前166-前162的5年里,匈奴每年入侵犯汉。直到景帝时期,西汉国力渐盛,匈奴才停止了大规模南下入侵行动,但是小规模骚扰劫掠仍然不断。
汉武帝反击匈奴
汉武帝上台后,西汉王朝经过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军事力量日渐崛起。与之相对的是,匈奴王庭政变不断,内乱频繁,实力大为减弱,已不复当年冒顿单于时代“控弦之士四十万”之势。此消彼长之下,几十年的积怨,使得汉武帝按捺不住心中的自尊与自豪,决定与匈奴展开决战,以出一口恶气。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大行令王恢献策,建议以边城马邑诈降作为诱饵,将匈奴主力引至此,将其围歼,以报高祖白登围城之辱。汉武帝接受王恢建议,起兵30万在马邑周围设伏。结果,被匈奴识破,匈奴骑兵迅速撤离,围歼计划破产。马邑事件后,汉匈关系彻底破裂,拉开了汉朝对匈作战的序幕。此后,汉军与匈奴多次交战,其中决胜之战共分3次。
1.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派大将卫青率骑兵出云中,采用“迂回侧击”战术,绕到匈奴军的后方,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匈奴本部的联系。随后,卫青亲率精骑,飞兵南下,大败白羊王、楼烦王。活捉敌兵数千人,斩敌无数,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收复河套地区。
2.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人,大胜。
3.元狩四年(前119),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此役,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大败匈奴主力,俘获和斩杀敌兵1.9万人。骠骑将军霍去病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万,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
漠北之战后,匈奴王庭远遁漠北,再也无力掀起大的波澜。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汉匈之间的恩怨之战,以汉武帝的胜利告终。
其他网友回答
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是向往和平的国家,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北方游牧民族一直以来都对我们中原边疆进行扫荡活动,是的边疆地区民怨沸腾,这仅仅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仇富心里,中原王朝的富庶对于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匈奴来说,是极大的诱惑。
北方的匈奴一直都是我们中原地区的潜在敌人,中原一旦力量有所下降,匈奴必会来伺机侵扰。秦朝时期,因为有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存在,匈奴被蒙恬大败,逃往漠北,数十年不敢出兵南下,怂的一批,但是在秦朝灭亡,楚汉相争霸主之际,匈奴卷土重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乘此天赐良机,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也就是说,保护中原的屏障没有了,中原随时有可能被侵略,太危险了,并且匈奴肆意的入侵边境,攻城屠邑,掠夺财物和人口,西北地区宛如一片炼狱,惨不忍睹!
汉高祖刘邦携着一统天下的煌煌大势,带兵进攻匈奴,想要将西北地区重新收复,屡次大捷,最终刘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 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 断绝了联系。最终靠着贿赂单于的妻子才逃出生天,从此时此刻开始,刘邦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用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是在做春秋大梦,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文帝景帝严格遵守汉高祖的修生养息政策,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文帝、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经过不懈的努力,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国家终于变得富裕起来了,众所周知,打仗就是在烧钱,正是有前几代人的努力,汉武大帝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像匈奴进军。大败匈奴已经成为了刘家人的执念,当初老祖被困白登山,必须要用匈奴的鲜血才能洗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汉武帝十分执着于打败匈奴,甚至消灭匈奴。
其次,那就是经过文帝景帝的不断修生养息,汉武帝继续修生养息没有任何意义了已经,每年需要像匈奴进贡,大汉子民的血性就快要被磨灭了,急需一场打仗来奠定信心,汉武帝也需要不断的大仗来留名青史,所以,最终决定对匈奴用兵,进行国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最后一点,那就是当时的将士人才辈出,卫青,霍去病通通都是灭匈奴的高手,百年难得一见的帅才,不能浪费不能浪费啊!一定要好好发挥,为历史留下浓厚的一笔。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典型的国仇家恨,外加帝王雄心。
摧毁匈奴,不仅仅关乎大汉刘氏皇族的荣誉,更关乎大汉王朝的兴衰存亡的命运。所以,大汉和匈奴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从战国时期到秦始皇,各国一直在修建长城,对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奉行铁血政策,从未手软过,因为一旦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长驱直入,那么汉民族将会面临空前的浩劫,这个情况,并没有随着大秦帝国的灭亡,楚汉相争的结束,大汉王朝的建立而结束。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国力较弱,而匈奴却屡犯边境,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引爆和覆灭汉朝政权的定时炸弹。所以,刘邦痛下决心决定北击匈奴,可在攻打匈奴时,不但没有一战告捷,反而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 ,差点丧命,后来经过各种周旋,才得以脱身,但代价是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这是也是大汉帝国一直引以为耻的事情。
到了汉武帝,虽然和亲政策一直在进行,汉武帝的姐姐,女儿都在和亲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让其心痛不已,但匈奴人对边境的侵犯却从未停止,边境上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根本毫无契约精神,完全将大汉王朝当着掠夺和榨取的肥肉。这让刘彻恨的咬牙切齿。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屈辱”和“和亲无效”、“匈奴继续掠夺”等说法站不住脚,有史料现实从汉高祖推行和亲至汉武帝大规模对匈奴开展之间的六七十年里,汉匈的大规模冲突并不多,期间开放的通商贸易,也让许多的匈奴开始亲汉,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商业往来其实并不错。所以,匈奴威胁论,主要可能是强大起来的大汉王朝要对匈奴动兵的一个理由与借口。
而更深刻的原因,我认为可能在于汉武帝的大一统情结,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大帝,之所以穷兵黩武,其实是想建立超越秦始皇,超越先祖的不世功勋,想建立一个疆土更加巨大,统治更加稳定,经济,军事力量空前强大的帝国。而要完成这样的旷世伟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垮匈奴,夺取匈奴之地。
最后,汉武帝的功业得以实现,而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一个强悍的民族退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舞台,他们进入欧洲,成为“上帝之鞭”,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匈奴人是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劣,但艰苦的环境也早就了匈奴人性格坚韧,身体强壮,善于骑射的特点,为了满足自己,他们不断的骚扰富庶的中原王朝,给中原王朝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麻烦,历代中原王朝都非常重视防御这个可怕的敌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人迫于秦王朝的强大,不敢来犯,而到了西汉初期,经过多年的战争,百废待兴之时,匈奴人趁机不断骚扰,白登之围中甚至差点俘获汉高祖,汉朝不得不通过和亲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王朝国力强盛,恰逢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有远大抱负,开始了消灭匈奴的计划,汉武帝执意攻打匈奴,因为
第一,复仇,匈奴人不断骚扰边境,凶狠残暴,汉民死伤甚重;白登之围,毁了汉高祖在汉人心中不可战胜的形象;杀了汉朝前去和亲的公主,截住了前往西域的张骞,给汉王朝带来了不可饶恕的耻辱。
第二,打开通往西方的通道,匈奴人占领着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阻止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限制了中原王朝商业发展。
第三,永绝后患,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威胁,困扰着历代帝王,当国力鼎盛时须将其彻底消灭,使匈奴再无翻身之地,以免死灰复燃,再度成为汉王朝的毒瘤,威胁子孙后代的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大帝,打出了汉人的尊严!
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打败甚至灭了匈奴呢?
首先就是汉朝的几十年的耻辱,这个对于大汉王朝来说是最不能容忍的。不管是汉武帝还是之前的汉文帝,汉景帝都是想灭了匈奴的原因。在刘邦被围白登山之后,汉朝一直就是和匈奴采取和亲的策略,中间也是打打停停。也算是和平度过了几十年。但是匈奴对于大汉的侮辱可以说一直没有停过,在吕雉时期,匈奴竟然派人来说要娶吕雉,让大汉做匈奴的附庸。汉武帝登上皇位正是年轻的时候,年轻气盛,大汉受辱几十年,在汉武帝眼里肯定是需要一雪前耻的。
其次就是想彻底解决帝国北境的威胁。汉朝其实不是打不过匈奴,而是匈奴不和你打,游牧民族都知道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因为他们主要的就是骑兵,你来了我就跑,你走了我就来抢。这个也是历代中原王朝怕游民民族的原因。比如说在之前,匈奴骑兵打到了甘泉宫,但是等到大汉集结主力来的时候,匈奴一股脑的就跑了。根本不和你交手。中原王朝最缺的就是战马,骑兵。追也没法追。想要帝国彻底的安稳,就必须要彻底灭了匈奴,一劳永逸的解决帝国北境的威胁。
而且就是有了底气,汉武帝哪里来的底气呢?那就是文景两帝留下来的巨额财富。打仗我们都知道打的就是钱,没有钱怎么打。有了钱,汉武帝自然有了底气。这个时候匈奴也给了大汉帝国机会,匈奴内部也不和,而且西域的各个民族也是受尽了匈奴的压迫都想反抗。
正是因为汉武帝穷其一生和匈奴对抗,才有了汉宣帝时期终于说出了: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也正是在汉武帝时期打出了汉人的尊严,让所有的国家都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