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知识百科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

更新时间:2023-05-26 08:07责任编辑:孙大明关键词:成语,主人公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评价的诗人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2、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3、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扩展资料: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4、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5、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参考资料:不为五斗米折腰-百度百科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描写谁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描写的就是这首诗的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心中一直有着鸿鹄之志。但可惜却不能抒发自己的才华,在一次又一次的宦海沉浮之中屡屡碰壁,所以也就有了安能弯腰折眉事权贵的这样一种两袖清风的形象。

在陶渊明41岁的时候,就一次选择出仕做官是当一个县令官职不大,本来我们的陶大诗人是想用自己的才能把这一个县城治理好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上任后仅仅81天。上级领导就来视察这位前来视察的督邮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如果限位不给他送礼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看是。

陶渊明知道此事之后也就有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意思是什么呢?我当个项链就赚这点钱,我何必去难为自己去讨好小人呢我不干了,所以咱们的大诗人就甘愿去种地种田当一个田园诗人。很多人为了陶渊明的这份气节这份坚持,而认定陶渊明是一个有着高尚节操的人这种认知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办法改变那么就应该顺应时代,你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而丢弃了自己的职位,那么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啊!如果你真的是个有能力的人,你为什么不改变现状?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这个县城治理好?直接选择逃避呢,这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理想的人该做的事情吗?

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标榜的是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连一个县令都做不好的人,你又能指望他真的能干成什么事情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的人?敢于去挑战一切,敢于去面对危险明知前方是万丈悬崖,但依然能够舍身取义去证明自己的道,去证明自己的意去证明自己的信仰。

而不是遇到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甘愿退居一下,你这不是淡然你这就是懦弱,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还能怒打督邮,然后辞职不干您可好我直接辞职不干。你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县城里的老百姓该怎样过活吧,陶渊明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无人能够出其右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伟大的诗人不见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们不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评价过高,还是那句话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敢于去面对困难然后解决困难的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为人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改名陶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还是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指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在他29岁时,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官吏职,少日自解归”。

意思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公务员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

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作事。

第二年(401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作了刘裕的参军。后来又作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

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

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你对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哦。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