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六年级下册

民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有关民俗风情的。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民俗作文 篇2

  大年初三,爸爸妈妈带我到七贤民俗村去玩。那里人可多了,从远处看个个就像小蚂蚁一样,黑压压的一片。走近一看,更是人山人海。里边还有很多好吃的。我想,这次可要吃个够,玩个乐了。

  一进大院,我一眼就看到一个蹦蹦车,这个车跟一般的碰碰车不一样,他的底部是个椭圆型的,就像一个躺椅一样,驾驶不好人就会掉下来的,我简单的听了叔叔的指导之后,就迫不及待得上了车。哇!这个车还真不好开,我推前档,它偏往后跑,我让它往左转,它偏往右移,差一点没把我掉下来,幸亏有20年驾龄的爸爸坐在旁边,我才幸免一难。这会儿我想让胆小的妈妈坐上体验一下我的.开车技术,我就让叔叔给我换了一辆车,这辆车还真听话,就是时不时会向后仰,好几次差一点儿把妈妈掉下来,妈妈被吓得手足无措嗷嗷直叫,可我的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我学会了开车。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遨游太空这个娱乐场,我看到有好几个哥哥姐姐都在坐,我就有点心动了,但是还有点害怕,到底敢不敢坐呢,万一掉下来怎么办,那可是十米高呀!听到哥哥姐姐的惊呼声,妈妈问我敢坐不敢。我说,不敢,妈妈说,这有什么好害怕呢,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己呢?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坐上了飞船,刚开始还略带兴奋,一会儿就不行了,那飞船在十米高空上不是朝上就是朝下,不是左转就是右转,转地我是头晕眼花,我紧紧地闭着眼睛,手抓地牢牢的,生怕掉下来。这时我听见妈妈在下边喊,儿子快睁开眼睛,看看下边,体验一下感觉,这时我才慢慢地睁开了眼,心里还是很害怕,我听到隔壁的哥哥姐姐都在欢呼,我想,如果我也叫出来,是不是就不害怕了,我就像他们一样尖叫了起来,我真有点不害怕了,还感觉到很刺激,可惜又转了几个回合,游戏结束了。

  这次民俗村之游真是太爽了,因为我战胜了自己的恐高症,相信你们也一样很开心吧!

民俗作文 篇3

  一弯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满天,忽明忽暗,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传来一股清香,那香,诱人,往东边一瞧,是柚子树传来的香味,那香,在空气中酝酿着,带些青草味,闻后使人头脑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这香味最浓之时,而这,也是因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们家总要用柚子叶水冲凉,而它,也是有讲究的。

  1、必用自家种的柚子叶八片;

  2、必须自己在外摆锅架铁烧水;

  3、烧火必用荔枝柴;

  4、荔枝柴必须自己上山拾回来。

  想到这,忽然记起来,荔枝柴还没有上山拾,可现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凭爸爸的一句话:这柴,必须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坏了民俗。于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刚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让我提心吊胆,再加上山上还有许多虫子,爸爸让我在这等,可我担心爸爸,便随爸爸一起上山了,虽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护我,但心还是乱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吓死我了,不过还算有惊无险,是一个树枝。

  很快,我们便走到了山里头,这里面的树叶密密麻麻的,连月光都射不进来,这时,我才感觉到了原来眼前还有一束光,那是手电筒发出来的,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犹如照亮了整片树林,温暖着我的心。很快,我们便拾够了荔枝柴,便马上赶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随着火焰的燃烧而消失。

  在家里,妈妈摘下八片柚子叶,而柚子叶:长为爱心形,一片叶子有两个爱心。而八片叶子,寓意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于晚上的荔枝柴有点湿,所以要用火热一下后,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烧出的缕缕炊烟,缓升上空,而那炊烟,承载的是祖祖代代们的爱。

  很快,柚子叶,已从青而泛黄,水也开了。月光,繁星,为祖先们寻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间里,满是油子叶的清香,沐浴着,迎来新的一年,获得成长,不再为过去而烦恼,只为现在的幸福而骄傲。

  一轮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载着我们大大小小的爱,还有传承(无论什么困难,都不得已阻挠。)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夜风是暖的,而这样的习俗,定会得到传承,永不遗失。

民俗作文 篇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我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朝。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朝,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欢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作文 篇5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

民俗作文 篇6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是生活中最真的底片;民风是未飘散的诗歌,是人心中最甜的方糖;民族文化是越放越香醇的美酒,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瑰宝。什么时候,底片消失了?什么时候,方糖融化了?什么时候,瑰宝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民族的民俗、民风成了全世界遗失的瑰宝,却不去寻找?不!底片依旧在,方糖仍旧甜,瑰宝也会失而复得。随我们去,找寻民俗,找寻生活,也去找寻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文化!

  中国古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它有五彩的瓷瓶,有传统的美食,更有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端午节、中秋吃月饼、赏月的美说,还有特有的新年。

  不妨谈谈端午。它因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人们在汩罗江疯狂地寻找他,驾着船向河里投洒米饭,因为害怕米饭散而包成三角状,用艾叶及绳索绑起来,从而才形成了划龙舟、吃粽子的传统,传承了屈原投河的故事。

  说起中秋节,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中秋是因为嫦娥而产生的。嫦娥因为吃了仙丹而飞上寒冰宫,终日守着寒冷的宫殿,思念着地下的亲人。而丈夫也思念着妻子,终日望着天空,望着月亮。因为嫦娥与丈夫未能相聚,为了象征团团圆圆,所以制出月饼,它是圆形的,刚好象征了团团圆圆的寓意,听说就连那天的月亮也是格外的圆。所以吃月饼、赏月就成了团圆的象征。

  中国民俗的精粹我想必定属于新年了。据说以前有个年的怪物,在大年三十常常进入村庄伤害村民,村民年年上山逃难,回来后一切总是要从头再来。突然有一年来了一位老人,他告诉人们不必害怕。人们见他穿红大褂,手上拿一串鞭炮,半信半疑地留下来了。“年”来时,老人点燃鞭炮,开亮家家户户的灯,人人穿红衣,果真“年”再也没有来过了。后来一年接一年放鞭炮,穿红衣也成了大年三十的习俗,寓意为红红火火。后来又有了发压岁钱的习俗,意为压“年”之意。

  或许这些民俗渐渐被人们淡忘,让我们重拾历史,融入生活,挑起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吧!民俗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瑰宝,让我们拥有最淳朴的民风,找回那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吧!中国的历史文化永远不能忘记,它必须深深印入我们的心里,记住这些灿烂的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应尽的义务。

  请牢记:雅语雅思雅行,俗语俗思俗习!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liunianjixiace/202203/279661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