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我知道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民俗我知道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民俗我知道作文1
世界上的爱多种多样,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人们对他所尊敬的人的寂敬爱,有对自己如意物品的喜爱,但我在这里要讲的,是师生之间真诚的爱,同学们的团结友爱。我们用这种爱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6月1日下午,我们张集中心校三百多名师生,在一阵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地来到前赵庄最南边的两间破草房前。只见这低矮、潮湿的土墙已裂开了好多口子,腐烂、乌黑的屋顶有几处已能望见天空;屋里几只破缸,一张旧床,几件家常日用品。“这就是赵乐典同学的家?”师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这的确是我班赵乐典同学的家。赵乐典五岁时,父亲就因病离他们而去,母亲是个哑巴,又多病,妹妹才三岁,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和妹妹拉扯大。父亲在世时,由于给父亲看病,借了很多债,原来一贫如洗的家,仙子看起来更加凄凉了。
听说我们要来找了点的母亲从邻居家借来了一个暖水壶、几个茶杯招待我们。当我们把全校师生捐的一百多元钱和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送给他们时,只见赵乐典的母亲双手颤抖、热泪横流,赵乐典和妹妹也滚下了晶莹的泪珠。看到这感人的场面,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这时,我的眼前好像又呈现出师生们为赵乐典捐款的情景。5月初,赵乐典突然不能到学校学习了,原因是他的母亲体弱多病,无钱休息破草房。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应该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要帮执赵乐典渡过难关。于是在班长赵海丰的带领下,开展了为赵乐典同学捐款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起来,到6月1日那天,全校共捐款一百多元,还有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钱物虽少,但表达了我们全校师生对赵乐典同学的热心帮助和最真挚的爱。赵乐典激动地说:“如同父母的老师们,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会把你们的友爱当作学习的动力。我会重返学校,和你们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师生们笑了,笑得那么高兴。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可是,我们看到小鸟们不愿回巢在树上喳喳地叫,好像和我们一起欢度这幸福的时刻,好像悲哀的浓雾包围了,陶醉了……
爱,是赵乐典同学返校了。看,他返校后学习多么刻苦,劳动多么积极,和同学们在一起,多么快乐。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家乡民俗我知道作文2
“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吴伯萧笔下的灯笼,为孩子驱赶了黑暗。我也喜欢温暖的灯笼,更钟情于家乡南安的拔拔灯。
每逢春节,游子归家,平常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会相聚一堂。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怎么能少了拔拔灯呢?拔拔灯起源于明代,属于中国九大灯会之一,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拔拔灯仅仅是数十人参与的小灯会,可随着热闹氛围的'传播,南安附近的乡镇也纷纷效仿,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同迎接春节的到来。渐渐地,南安灯会的规模越来越盛大,甚至出现了万人灯会。
每到正月初九,南安便格外热闹。街头巷尾人头攒动,谈笑嬉戏,热闹非凡。“拔拔灯”源于古代英溪的纤夫拉纤,沿用了拉纤一形式。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像拉纤的样子,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点灯前,人们会把新婚的夫妻安排在灯首和灯尾,期盼一家子将来能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随后,人们便将数千个纸制的灯笼拴在一条绳缆上。苍穹沉静,月亮悄悄来赴宴,等候多时的人们摩擦着双手,握紧大绳,缓缓地在街道移动。由于灯笼是纸制的,所以常有趣事发生。有时风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跑偏了,只要一个不留神,灯笼中的烛火便逃了出来,迅速爬到灯笼身上,这灯笼就像火球般燃烧起来,让人吃尽苦头。一些更愿意相信神佛的婆婆们便大声喊了起来,说灯笼“出丁”就意味着来年这家人必要生娃。每逢此刻,年轻人的脸总是羞红了,逗得旁人哈哈大笑。
站在高处眺望,每个灯笼发着微亮的红光,星星点点的红光连在一起,汇聚成一条线,宛若一条舞动的巨龙,正忙着舒展许久未动的筋骨。那场面如高山大河般雄伟,有着气吞山河之势。
此时,夜空静穆,“灯龙”盘踞,人间热闹。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liunianjixiace/202203/279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