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童话故事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编童话故事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编童话故事作文 篇1
那一年我八岁,妈妈在核桃木书柜中找到了一本落满灰尘的硬壳童话书,封面是灿灿的镀金大字——“影子童话”,妈妈抱来,坐在我的床前,翻开第一页,一副大大的黑白图上一大把菊花散落在一个单人小沙发上,沙发上的靠枕上绣着一个模糊的影子。看上去唯美落寞,那么显得孤单。下面有一行小字:公主被囚禁在了抱枕上,等待王子前来救她。
第二页,同样有一行小字:公主被救了出来。我很疑惑,画面上没有骑着马的王子载着公主,只是一副和第一页一模一样的画面。原来还有一行小字:王子只有与公主交换位置,公主出来,王子就囚禁在靠枕上,王子出来,公主就囚禁在抱枕上。
我第一次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抑,一种很是同情公主和王子的感觉,这种残酷的感情我终于知道这就是让人死去活来的爱情了。
第三页,一个华丽的阳台上一个背影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凄惨,虽然是黑白图但是我仍感到阳光的惨烈。当时我在想公主的.心一定比雪还凉吧,她的心在为她的爱人流血。
在没看到第四页的时候我的心一直在为这对相爱又不能相守的悲惨恋人默哀,而且一直在对这个残酷的感情发出一声声愤怒的喊叫。
第四页,又是那个沙发,那把菊花,不同的是靠枕上的影子由一个变为了两个。我看到这幅画后深深地沉默了,心在抖,在抽搐。
那个晚上,这个故事很好的为我诠释了爱的意义。
自编童话故事作文 篇2
在蔚蓝清澈的大海里,长久地居住着各式各样的鱼儿。它们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其它事物所打扰。
有一天,海中霸王鲨鱼下大了一条命令——所有的鱼儿在他生日当天都必须送上真诚的祝福和丰厚的寿礼,否则就小命难保。霸王鲨鱼大寿当天,所有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鱼儿都战战栗栗地送上礼物,生怕霸王有一点点不满而危及生命。鲨鱼慵懒地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检阅下属居民们送来的贺礼,可点来点去就是少一份。有鱼提醒他:“墨鱼还没送呢!”鲨鱼听罢,立即让他的带刀侍卫将罪民墨鱼带来,准备亲自审问。侍卫把墨鱼带到了鲨鱼面前,鲨鱼气急败坏地跳下宝座:“大胆墨鱼,竟在我堂堂海中霸王大寿时不守规矩,搞得我心情好一番扫兴!我早就下达通知在我大寿当天每鱼必须送礼!你说,为什么不送礼?” 墨鱼挣脱开侍卫:“我又不是鱼!为什么要送礼?”围观的居民们在底下窃窃私语,心想着这次墨鱼可能小命不保了。鲨鱼听了墨鱼的话后,直接径直游到墨鱼前,抓着他的衣领就问:“你不是叫墨鱼吗?怎么不是鱼了?说来给本王听听!”墨鱼一甩:“虽然我的名字里确实有‘鱼’,也和你们一样用腮呼吸,可我没有脊椎也不用鳍游泳,和你们不是同类!海中的牡蛎,河中的蛤蜊,陆上的蜗牛才是我的亲戚!”鲨鱼冷笑一声:“哼!它们身上都有坚硬的贝壳,为什么你没有?”墨鱼从容地说:“我在海中生活,可以快速游泳,用不着用笨重的贝壳来保护自己。”鲨鱼恶狠狠地扑过来:“你不是鱼我也不能饶你!我把你当点心吃了!”墨鱼“嗤”地喷出墨汁,向大海深处逃走了。鲨鱼什么也看不清,只好在一片漆黑中干瞪眼。
自编童话故事作文 篇3
小羊苏珊和小狗奇奇是一对好朋友,至于真朋友还是假朋友请往下看。
奇奇总是指挥苏珊做各种事情,每次,苏珊都是无条件答应,大家劝苏珊说,你干嘛这么傻,总听它指手画脚。可苏珊觉得对待朋友就该这样。奇奇闻听暗自得意,有这么一个百求百应的跟班,做啥事都不用愁了。
一天,苏珊拿着食物和奇奇去野餐,苏珊想让奇奇帮自己分担一点,奇奇却说:“我在帮你看路,好朋友不就该这样吗?说完拿着扇子跑走了。苏珊心想:他说的也有道理,我还是自己拿着吧。终于到了野餐点,苏珊在一旁忙着为奇奇准备食物,而奇奇却在悠闲地晒太阳,还时不时催促道:“快点呀,我肚子都饿扁了。”
一只狼闻声而来,一看是苏珊和奇奇,心里立刻有了菜谱,它悄悄的一步一步逼近,二人还未察觉,狼突然一扑,咬到了苏珊的脚,苏珊大叫一声,奇奇吓得头也没回,撒腿就跑,苏珊的惊叫声,附近的动物们都听到了,连忙赶来,看见被抓的苏珊,大家蜂拥而上,最终救出了苏珊。苏珊得救后,想起了逃跑的奇奇,心里特别委屈,它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拉你走出困境,而不是借着好朋友的名义为所欲为,所有人对你的帮助并不是理所应当,真正的朋友会默默为你付出,关心你的一切。
真朋友,假朋友,要去认真分辨,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sannianjishangce/202203/256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