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四年级上册

蚂蚁观察日记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蚂蚁观察日记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蚂蚁观察日记 篇1

  7月11日睛

  蚂蚁的力量

  七月的天气真热。我到外面去玩,坐在树阴下,正准备歇一下,忽然看见树阴旁停着一只漂亮的大蜻蜓,还在微微地颤动。我还以为是停落在地I几的一只蜻蜓呢。于是,我满怀希望,着准了,双手并拢,准备猛地一下捂下去。仔细一看,却愣住了:原来是几十只小蚂蚁在抬一只死蜻蜓,仿佛还在“吭喃,吭哨”地喊着一号子呢!由于刚才一吓,全乱了套,但不一会儿又聚集在死蜻蜓旁边,一步步地抬着走了。

  “咦!”我征征地站在那里,心里想:“这可奇怪了,这只大蜻蜓起码有蚂蚁的好几十倍,为什么蚂蚁能轻而易举地把它抬起来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同到家里,问爸爸:“为什么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几十倍的大蜻蜓呢?”

  “这并不奇怪,妈蚁还能举起比自己重100倍的东西呢!”爸爸说,“蚂蚁的这种本领,引起了科学界的垂视。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研究,原来蚂蚁的力量是从脚上的肌肉产生的。蚂蚁的肌肉虽然微乎其微,但是,在肌肉里却有许许多多的微型‘电动机’……”

  真想不到,一只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大的力量,真不愧是动物界的大力士。

  7月12日晴

  寻找蚂蚁的家

  蚂蚁的力量引起了我的兴趣。

  今天下午,我带上瓶子,去寻找蚂蚁的“家”。这里蚂蚁洞较多,我掘开一个蚁洞,顿时炸了锅,成百上千只蚂蚁从洞里爬出来,乱嚷嚷地挤成一团。但仔细一看,这些蚂蚁总是护着“蚁王”和一些像“米”一样的东西。不大一会儿,它们在蚁王的带领下。有纪律、有秩序地把“米”抬进了另一个洞里。它们不用手,也不用脚搬养“米”走,而是用嘴把它叼着就走。过了一会儿,一些蚂蚁和“米”已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洞穴里。

  我又犯了疑:咦!这“米”是什么呢?我拿了一粒“米”,仔细一看:它全身是白的,像米一样大小。为了弄个明自,我轻轻地将“米”弄破,发现“米”里喷出一小点乳白浆。我又划破了几个,有的还带有黑点,但里面都像一只幼蚂蚁。“哦!”我想:可能蚂蚁也是卵生动物吧,这大概就是蚁卵吧。=

  我把一群蚂蚁和蚁卵放进瓶子里,拿回家放在花盆里,准备再仔细观察蚁卵是在怎样的温度下变成蚂蚁的。

  妈蚁先在花盆里吵闹一番,便相继钻进洞去了,蚁卵被带了下去,顿时销声匿迹了。

  7月13日晴

  蚁卵的秘密被揭开了

  今天上午天气很热,温度较高,我一直在花盆边注意观察。我满以为幼蚁要由成年蚂蚁含着到洞外出壳。可总不见蚂蚁出来,我耐不住了,就掘开泥土,寻找出几粒蚁卵。9点多钟,一粒蚁卵微微地动了一下。接着,蚁壳里露出一个白白的东西,这可能就是幼蚁!因为蜷缩成一团,肴不清,我正想凑前一点,它却又不动了。

  我做了一会儿作业。约摸过了个把小时,它又动了一下,并且伸展了一下四肢,好像刚刚睡了一觉似的。可惜,这时候幼蚁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并被它叼走了。

  蚁卵的秘密揭开了——蚂蚁也属卵生动物!

  经过三天的连续观察,我解开了蚂蚁属卵生动物之谜。但仍有一些问题不明白。例如:怎样认识雄卵和雌卵?蚂蚁的毒腺和臭味在哪里?蚂蚁有声音吗?声音就是蚂蚁的“语言”吗?大自然的奥妙是无穷的!

蚂蚁观察日记 篇2

  说起蚂蚁,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蚂蚁是昆虫界里最富有团结力量的昆虫,可有人会说它们弱小,什么事儿都干不了,其实它们是强大的、坚强的。那么蚂蚁有什么本领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蚂蚁它是一个身穿黑甲的战士,小小的身体好像是三个小小的黑色小圆球拼在一起的;头上有两个长长的触角,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黑珍珠似的小复眼,还有一张大夹子似的嘴巴,从胸部又伸出六条又细又长的腿,每一条腿上又分为四个小节,非常可爱。

  那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面包,一不小心有一小块儿掉到了地上,引来了三四只蚂蚁。这时我自言自语的说:“切,就他们,想抬起面包再等到120xx年以后吧!”我在心底里轻蔑的想到,但又无法控制住那份好奇心,继续观看了起来。

  只见那些蚂蚁一会儿左转转,一会右瞧瞧,好像正在研究怎么将美味佳肴搬回家。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只蚂蚁循着自己来时的足迹向蚁群爬过去。我跟着这只蚂蚁快速地向蚁穴跑去,看见了这只蚂蚁冲进了蚁穴里,差不多又过了好几分钟,一只大蚂蚁出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只只小蚂蚁,我想它们应该就是蚂蚁军队了!只见它们浩浩荡荡的飞奔了过去,不一会儿面包就像长了腿似的向蚁穴跑去。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很后悔自己当初轻易做出的判断。

  可我就是不明白蚂蚁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向电脑发出了请教,上面说蚂蚁会分泌一种香气,它们靠这种香味的引导来找到回家的路。这时,我心底里的疑惑都得到了解决,我顿时恍然大悟,忍不住说道:“人心齐,泰山移啊!”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认真观察,也一定可以得到许多收获和体会。

蚂蚁观察日记 篇3

  今天下午,我在外婆家楼下发现了一群正在搬运食物的'蚂蚁,禁不住好奇,我便蹲下来观察了起来。

  他们身体呈黑色,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还有一对触角在不停地摆动。它们腹部有一、二节呈结状。前足距离大,呈梳状。回想曾学过的内容,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蚁、挖洞、搜集食物的是工蚁,那眼下这一排排歪歪扭扭的队伍应该就是工蚁了吧。接着,我又想起课本上写蚂蚁是靠气味辨别方向和传递信息的,就伸出手在蚁群周围蹭了蹭,他们立刻像摸不着头脑似的乱转了起来,估计是失去气味后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还觉得没有玩够,便想到了一个曾在书上看到过的实验:把一只蚂蚁烧成灰之后,撒在另一只活蚂蚁身上,其它蚂蚁就会认为它已经死了,不管那只“死蚂蚁”怎么动,其它蚂蚁还是要把它抬走。我按照实验步骤,把死蚁灰撒在了一只活蚂蚁身上,再把它放到蚁群当中,果然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只被撒了死蚁灰的蚂蚁被其它的蚂蚁当成了死蚂蚁抬着走了,尽管它在不停的挣扎,抬着它的蚂蚁似乎还像没感觉到一样,竟“毫不动摇”。但再一想,蚁群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嗅到了死蚂蚁的气味,自然会认为它已经死了。

  我高兴地把这些发现记了下来,又继续低头仔细观察了起来,我发现较大块的食物都是好几只蚂蚁一起配合搬运的,前面几只什么东西都不搬的应该是领头带路的。它们的合理分工真是令人惊叹!

  形成组织的蚁群能分工明确、团结一心,让我自愧不如。我们班级虽然有值日表贴在墙上,但也难以像它们那样有条不紊,也没有像它们那样团结。小小的蚂蚁倒成为了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群体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晚上,我利用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蚂蚁。知道了他前足距离大是为了清理触角用的,知道了它属于蜂科,膜翅目,并且雄蚁只有在和没有生育过的雌蚁时有翅膀,后翅膀就脱落了,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都不仅仅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老师。而生物学就是我们读懂自然奥秘的钥匙,热爱生物也就是热爱自然。

蚂蚁观察日记 篇4

  星期六下午,我和小嘉、阿恬一起组成了一个“探蚁小分队”,结伴来到公园里进行探索。

  也许是天气好的原因吧,上百只蚂蚁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小路上晒太阳。远远地看,地上就像有无数个小黑点在蠕动。这正方便了我们的探索行动。我们在地上搜寻着,看哪只蚂蚁适合我们进行持续的观察。这时,只听阿恬喊了一声:

  “看着这只蚂蚁!多适合呀!”

  我们循着她的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小个子工蚁正费力地搬着一个稍比它大一点的带有翅膀的昆虫。“这搬的是什么呀?”小嘉问。我冲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示意她别说话。因为,紧密的观察行动已经开始了!

  只见这只蚂蚁好像很累的样子,一步三停地走着。我们屏息凝神地望着它,生怕它消失在视线里。它爬到了邻近的一棵大树前面,而且好像还“召唤”来了一些蚂蚁。背着昆虫的蚂蚁摇了摇触角,其他蚂蚁则自动靠过去。啊!那只蚂蚁用头上的触角碰了碰第一只蚂蚁,然后还碰了第二只、第三只……被碰过的蚂蚁又分散开来,用触角又碰触别的蚂蚁。“天哪!这就是传说中的——‘蚂蚁传信’?”小嘉瞪大了眼睛,阿恬也一脸惊讶。是啊,我们都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次真是大开眼界了!

  大概过了十几秒钟后,那只蚂蚁开始上树了!只见它艰难地顺着大树凹凸不平的表皮爬了上去,可却又转了个身。“嗯?”我一愣。只见它又举步维艰地爬了下去。咦,真奇怪,它来来回回地是要干什么啊?它又在树下走了一阵,掉头又爬上;然后,又下去……就这么来来回回好多次,它还是没有要进洞的打算,这让我彻底打消了它要“搬蚁进洞”的念头。

  又过了一会儿,小嘉彻底坐不住了,于是提议说:“我们来看看它到底背的是什么吧!”我和阿恬坚决不同意,小嘉却自顾自地“截”下这只蚂蚁,取下了它背上背着地东西:原来只是只死雄蚁。“这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没错,这样的话,就真相大白了。

  原来,那只工蚁只是搬运受伤的同伴。步行艰难是因为它搬不动了,所以才会召集同伴来帮助它,而在树上徘徊则是因为它在等待同伴的接应。下树又是因为在察看同伴有没有来。最后小嘉的举动也一句击灭了这场美好的“蚂蚁视觉盛宴”。

  蚂蚁们仍在悠闲地爬行,有的在工作,有的在晒“日光浴”。它们丝毫不知道三个“庞然大物”正注视着它们。而我却非常兴奋,今天让我如此近距离地解除这些小生命。鼻尖尚还残留着泥土的清香和青草的味道,我大声说:

  “我宣布——本次小队蚂蚁观察活动到此结束!”

蚂蚁观察日记 篇5

  蚂蚁是我最喜欢观察的小动物,因为它们团结友爱,勤劳聪明。蚂蚁全身黑色,六只足细细的,头上长着一对细长的触角,这对触角的用处可大了,蚂蚁可以用它“说话”哦。

  蚂蚁身体小,但力气可不小,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它们能举起比自己重一百倍的东西,相当于一个男孩子举起一头大象。

  有一次,我看见一只蚂蚁在一个苍蝇残骸旁边转来转去。它抬了抬苍蝇,因为实在太重,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那只蚂蚁迅速地爬到一个角落里,不一会儿,一条“黑线”向苍蝇移动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十只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了。它们好像饿极了,津津有味地啃着苍蝇肉,一只调皮的小蚂蚁还钻进苍蝇的嘴里吃了起来。过了一会,蚂蚁们吃饱了,准备把剩下的留给蚂蚁宝宝吃,于上蚂蚁们齐心协力,有的拉,有的推,有的抬……晃晃悠悠地把苍蝇抬到蚁窝洞口,可洞口太小,很难放进去。它们就不断调整苍蝇的方位,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把苍蝇塞进了洞口。

  蚂蚁真团结呀!

蚂蚁观察日记 篇6

  自从这学期有了科学课,我就特别爱观察蚂蚁。

  今天,我又去校门口观察蚂蚁。

  我发现地上有几粒米,只见一只蚂蚁侦察兵发现了这几粒米,立刻回去报告了它的首领,首领立刻派出几百只蚂蚁,跟着这只侦察兵去搬食物,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这几百只蚂蚁都是按照那只蚂蚁侦察兵走的路来寻找食物的,这是为什么?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突然想玩一个恶作剧,我找来一块大石头,挡住了蚂蚁们的路,蚂蚁们顿时乱成一锅粥,有的想往石头上爬,有的上蹦下跳,还有的想把大石头推开。

  后来还是我把大石头拿开,它们才继续前进,等它们找到米粒,所有的蚂蚁都累趴下了,过了一分钟,它们才站起来搬食物,它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米粒搬到蚁穴,这时候,上课铃响了,再见了,小蚂蚁,下次我再来观察你们。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以前观察蚂蚁都是抓回去观察它们,有一次,我滴了一滴牛奶给它喝,它立刻开始猛喝了起来,但是它脚一滑,落到牛奶里去了,结果淹死了;还有一次,我放了一粒米给它吃,结果它被撑死了,我觉得现在这种方法比原来的方法好多了,我以后再也不把蚂蚁带回家去了。

蚂蚁观察日记 篇7

  今天下午,我在草地上观察蚂蚁.

  我发现一块大石头下面有个洞,我想这里面一定有蚂蚁,于是我用小树枝在洞里乱摆,终于有很多蚂蚁爬出来了,我看到一只小蚂蚁在和一只大蚂蚁打仗呢,我看着看着就自言自语地说:"大的不能欺负小的",于是我把大的用小树枝bei到一边,小蚂蚁得救了.

  我又发现一只更小的蚂蚁在找东西,可是没有找到,我就帮小蚂蚁找,突然我看到一只小虫子,我用小树枝把小虫子挑到小蚂蚁身边,可小蚂蚁好像没发现一样,反而回洞了,我真着急,不一会大群蚂蚁纷纷走出来,噢!我明白了,原来小蚂蚁去报信了,我高兴极了.几只蚂蚁上去就咬,虫疼的乱动,似乎在叫喊:"救命",一只大蚂蚁咬住它的脖子,虫死了,一只只蚂蚁齐心协力把虫搬回了洞.

  那只小蚂蚁爬出来抬头望着我,好像在说:"谢谢你".

蚂蚁观察日记 篇8

  20xx.08.05 星期五 气温: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从网上购买的蚂蚁工坊邮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容器,里面装着绿色的凝胶,模拟出蚂蚁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蚂蚁生态园。由于事先看过说明介绍,我先用吸管在软软的凝胶上戳了四个深约1厘米的小洞(以方便蚂蚁日后开工打洞),然后熟练地拿出旁边两个透明的塑料导管,装在容器端口,它们就像两架“天桥”,给这个生态园中的蚂蚁出行活动带来了便利。之后,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风口,只留下一个孔等待蚂蚁进入。

  蚂蚁是装在一个两端塞着海绵并被钉紧的小吸管里,共30只。吸管上还扎有几个小孔,以便蚂蚁呼吸外界空气。透过吸管可以看到,蚂蚁们都很活跃。由于担心把它们放入容器时会跑出来,细心的妈妈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绵,与此同时将此端口对准工坊的进口。蚂蚁陆续欢快地进入了“新家”,但还有几只似乎留恋旧窝,迟迟不愿进去。我们只好敲击吸管,将它们“逼入新家”。

  进入工坊,蚂蚁们都又活跃起来。起先在休息室里不停地爬来爬去,相互之间碰碰触角,打着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两只最活跃的蚂蚁离开休息室,通过“天桥”,爬到了工作室里。我以为它们要工作去打洞。谁知,它们只是来来回回爬了两三圈后,又回到了休息室。

  妈妈说;“它们刚入新家,还不适应,可能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气温:28~31℃ 雨

  没有打洞

  我购买的这些蚂蚁都是工蚁和兵蚁,据说善于挖掘打洞,一般在12个小时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它们靠吃胶体维持生命。我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浑身漆黑,比普通蚂蚁的个头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体长最大的有1厘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长有粗壮的上颚,头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较平,有胸腹节,身体有一定光泽。通过网上查找对比,我判断它们是日本弓背蚁,这种蚂蚁在我国东北地区、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观察了好多次,它们就是不开工,大多数蚂蚁集聚在休息室里爬来爬去,相互问候打招呼,只有少数比较勤快的几个沿着通道跑来跑去,偶尔在凝胶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营养,也许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气温:29~32℃ 雨

  还是没有打洞,但是死亡两只

  “这些蚂蚁真是太懒了!”每天观察蚂蚁好几次后,我都失望地感叹。它们总是簇拥在休息室里,有时一动也不动,有时爬来爬去,就是没有发现去工作。“它们怎么不打洞啊?”我总是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工坊说明书上说蚂蚁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20~30℃,也许天气太热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气温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们人类都热得受不了,何况这些小昆虫呢。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里发现了两只蚂蚁的尸体。可是,转眼又想:中午太热时,我不是也开着空调呢,这样温度应该也有25~27℃吧。唉!也许是湿度达不到蚂蚁们活动条件吧!

  仔细想想,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购买的只是一些工蚁和兵蚁,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它们打洞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气温:29~33℃ 多云

  陆续死亡,同伴清理尸体

  天气还是很炎热,每天爸妈去上班,我就开着空调呆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呆在蚂蚁工坊旁边,观察蚂蚁活动。但是蚂蚁们仍然没有一点要“动土”的样子。这十天来,真是让我很失望。你瞧!它们有的趴在绿色的凝胶上面,有的簇拥在一起,有的勉强爬动几步,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没有要打洞的样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简直要失去关注它们的兴趣了。

  突然,我发现工作区内有一小堆蚂蚁的尸体,数了数,死蚂蚁大概有十多只的样子,都是断开的,一节一节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几天陆续出现的几只蚂蚁尸体不见了。看来,是活的蚂蚁将同伴的尸体集中清理,堆积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气温:28~35℃ 晴

  蚂蚁尸体

  蚂蚁还是没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蚂蚁陆续死去。有时是死在休息室,有时是死在工作间。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会发现尸体集中堆积在工作室的凝胶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变成了较大的一堆,尸体堆里还夹有一些凝胶。活着蚂蚁照样爬来爬去,或一动不动或积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蚂蚁不管死在哪儿,其它的蚂蚁就会把尸体运到离休息室较远的地方,集中堆积掩埋起来。它们很有环保意识,怕腐烂的尸体污染自己的家园。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运送尸体的吗?那我就告诉你吧:它们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尸体咬成一节一节的,再把碎尸一点一点的清理运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室),堆积在一起,并衔一些凝胶进行掩埋。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对这群蚂蚁产生了敬意:它们真是既讲卫生又懂感情啊!

  关于蚂蚁的死亡,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只要有一只蚂蚁死亡,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味,其它的蚂蚁闻到气味后,会把这只蚂蚁“安葬”掉。工坊内透气性不好,这种气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蚂蚁身上只要沾染了这种气味,就让别的蚂蚁错以为它们已经死了,也会当作尸体来处理,但这些蚂蚁是活的,当然不会任人“活埋”。于是也会发生蚂蚁之间的互相撕咬和残杀,然后就有更多的蚂蚁死去。死去的又被活着的清理堆积,如此循环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气温:27~35℃ 晴

  终于打洞了

  早上刚刚起床,我来到蚂蚁工坊旁,只见尸体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来蚂蚁又死亡了几只,数了数,活着的蚂蚁只有9只了,它们在最边上那条事先戳的绿色凝胶洞周围进进出出,似乎在忙碌什么。当它们相遇时,还不忘用触须交头接耳。再看看凝胶洞,啊!比以前变长了。我测量了一下,已经有2厘米多了。“蚂蚁打洞了!”我高兴地叫起来。

  我想:这几天来,我把一直把蚂蚁工坊放在空调房里,一定是在晚上气温较低或恒定时,蚂蚁们陆陆续续工作了一些,只是因为进度不明显,所以我才没有及时发现。

  20xx.08.27 星期六 气温:25~31℃ 多云

  蚂蚁只剩一只

  我好伤心啊!蚂蚁现在只剩下1只了,看来这只蚂蚁的生命力还是最顽强的。它体型较大,应该是只工蚁,而且是这群蚂蚁中的领导。只见它孤零零漫无目的地爬来爬去,一会来到休息室,一会来到工作室。

  蚂蚁尸体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围长出一层白白的、黄黄的东西,我用小棍拨了拨,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长螨虫了吧。有机玻璃容器周围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来,随着蚂蚁们的死亡,这个生态园已经被污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气温:24~31℃ 多云

  清理工坊,总结经验

  今天下午,最后一只蚂蚁也死去了,它的尸体就躺在尸体堆旁,没有同伴替它清理。看来,我对蚂蚁工坊的观察生活也即将结束了。我拿着工坊来到小区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蚂蚁们的尸体,然后用土掩盖好。

  通过这些天来对蚂蚁工坊的观察,我总结出蚂蚁们打洞不太积极和陆续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凝胶质量较差,缺乏营养或者是营养单一。

  2、天气炎热,气温偏高,使蚂蚁的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3、工坊内通风不好,死去的蚂蚁不便及时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环境,加速了其他蚂蚁的死亡。

  4、蚂蚁群中没有蚁王和蚁后的领导,集体活动组织性不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sinianjishangce/202203/2591937.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