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 篇1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去青岛旅游,我们在长途汽车上,眺望远方的田野,感受田园风光。 汽车驶出南京市区后乡村气息逐渐浓了起来。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的稻苗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当想到秋天农民伯伯收获了一堆堆黄澄澄的稻子的时候,我不由得兴奋了起来。公路旁大大小小的荷塘不时映入眼帘,荷塘里长满了绿色的荷叶,盛开的荷花格外美丽,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有我从未见过的白色……让我想起了“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千古名句。我真想把这美景画下来给大家欣赏。突然,只见不远处一群大白鹅在青青的草地里埋头找食,仿佛是绿油油的草地上的`朵朵棉花,煞是好看。公路旁也偶尔能看到农家小院,小院旁竹篱笆上爬满了丝瓜藤,绿油油的丝瓜叶,黄灿灿的花,还有青青的长丝瓜挂在其间。小院门前还有一片茂密的小竹林,青翠欲滴,十分美丽。三、两只鸡鸭在竹林中自由自在的散步,嬉戏,觅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 我多么希望置身其间,融入这美景中啊!
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 篇2
我的老家在农村,这里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
我老家最美的景物是田园、河流、山岭。
春天冰雪融化,小鱼小虾从水里探出头来。小鱼在水里东躲西藏,好像在玩捉迷藏。渔民们一大把一大把的撒网,把那些鱼儿们抓了上来,里面有鲫鱼、桂鱼、鲤鱼、草鱼、黄鳝、泥鳅、鳊鱼……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鱼汤饭,每年鱼丰收的时候,我们就会把鱼用大锅红烧,然后用鱼汤拌饭,别提有多美味了。
这里还是鸟儿的天堂,村前的小山丘上,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现在正是它们孕育小生命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打扰它们的生活,它们尽可以安心的生活。地上新生的竹笋也被春雷公公唤醒,被春雨婆婆滋润。山岭白露春笋绘成了一副别有风趣的水墨画。
周末,我和外公来到地里,看着一垅垅整齐的绿苗,我很好奇下面到底长着什么样的宝贝。外公用手拔掉绿苗,用铁耙轻轻地拨开泥土,一个个乒乓球似的土豆就被翻了出来。外公在前面挖土,我在后面整理土豆,不一会儿,我们就收获了一篮子土豆。拿回家后做成红烧土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这就是我家的田园风光。
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 篇3
早晨,叫醒你的可不是喧闹的喇叭声,而是远处缓缓传来的”咯咯“声。
一起床,清香夹杂着些露珠的气味扑鼻而来,可清爽了。到处是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清脆而动听,我在这时还有着几丝睡意,吃过丰盛的早饭,我慢慢地来到了我的“小菜地”,在那里我种的两小棵杏树早已长到几米高,可惜的是一小棵杏树被当柴火用了,他们还说树多了营养不够。这时,我种的小土豆已经有一片了,看上去像一条绿色的河,清澈的都可以看到“小石子”,哈哈!其实“小石子”当然是土豆了。他们各个都像士兵一样挺拔站立着。
中午到了,我带着对“小菜地”的留恋之情回到了家,我刚吃了两口饭,就嚷嚷饱了,我急匆匆地跑到我奶奶的大菜地,我拿着水管就往地里冲,我和叔叔浇了几亩地的水,我奶奶来了,她一个劲地夸我是“好孩子”呢!
中午连着下午,很快地过去了,只留下最后一抹晚霞,我悄然无声地从鸡窝里拿了几个蛋,不料,被鸡妈妈看见了,它左啄右拦,我害怕极了。还好奶奶看见了,把鸡赶回了窝。奶奶做了几个煎蛋给我吃。我一边吃,奶奶一边把我被鸡啄的事告诉一家人,大家都笑翻了天。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一次作文也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再见!
田园的风光作文300字 篇4
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去过各种各样的乡村吧!而我的乡村却与众不同。
乡村的早晨可热闹啦!太阳公公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从东边冉冉升起。公鸡跟着唱起高亢的歌声,还有鸭子也跟着伴起奏来。而人们,早已起床干活去了。他们一个个背着锄头,来到田里辛勤地耕耘起来。田园里金黄的小麦,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乡村的中午可有趣了!太阳公公散发着强烈的光芒,有些老人们,总喜欢坐到庭院里的凳子上,开心地聊天。小孩们总喜欢到不远处的小溪里捉鱼、虾。小溪里,总会看见一只母鸭带着一群小鸭在水里玩耍,不时还扎下头去觅食。
乡村的夜晚是安静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四周安静,整个乡村都沉沉地入睡了。只有纺织娘在门前的瓜藤上“织——织——织”地唱着歌,让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很想来我的乡村玩呀!我随时恭候你的光临!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sinianjixiace/202203/274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