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五年级上册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1

  前五章讲的是有一个叫王葆的男孩,他从小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在学校常常受同学欺负,只能去钓鱼,结果钓出了一个宝葫芦,这下王葆开始享受了宝葫芦的顶级服务。

  我也不喜欢苏鸣凤,总觉得自己了不起,说别人这不好那不好。

  如果我也有一个宝葫芦,我就让它变成飞行器,载着我满天飞;我还要让他变出好多好多的钱来,可是世上没有宝葫芦,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2

  假期里我阅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要数《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一个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议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可以帮他做任何事,让王葆觉得很幸福和快乐。可王葆最后发现,不付出任何努力,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而是无聊和苦恼。最后他把宝葫芦的秘密揭开了,他扔掉了宝葫芦。

  我曾经也幻想着拥有宝葫芦这样的宝贝,让我变得神通广大,想要的东西都能信手拈来:每次考试都可以名列前茅,每次作文都能拿高分,易如反掌的解决难题,竞选班长也不会落选……可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神奇宝贝,成功的取得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我特别喜欢王葆的老师说的话,“世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新学期,我要加倍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只名副其实的“宝葫芦”。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3

  星期五,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宝葫芦的秘密》。

  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名字叫王葆,还有是一个宝葫芦。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本来宝葫芦和小男孩是好朋友,但是小男孩却要宝葫芦离开他。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从前。有个老奶奶经常讲一个宝葫芦的故事,谁能得到它,就能实现你所有的愿望。后来,有个小男孩得到了它,他想:我有了它就可以不用努力学习了,然后,小男孩就叫它帮忙做事。但是,最后,小男孩却说:“你走!”因为每次宝葫芦的帮忙,总是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4

  书里面有个叫王葆的小孩,做什么事情都不爱动脑筋,他无意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连考试也一点脑筋都不用,可是“宝葫芦”也给王葆增加了很多的麻烦。

  我从王葆想到了自己,我也有很多的缺点,凡是都不愿意费力气,动脑筋。每次作业都让爸爸妈妈帮我检查,即使是自己能做到的事,只要爸爸妈妈在,都想让他们帮我做。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老是依赖别人,凡事都要自己做才有意义。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5

  看完《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后,我对王葆的宝葫芦羡慕不已。

  刚巧,姐姐送给我一只毛绒小熊,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宝熊”。因为我梦想着有一天,它也能像 “宝葫芦”一样,变成一个能说会道、无所不能的小精灵!每天晚上,小宝熊静静地躺在我的枕边,陪我聊天、睡觉,我还常常跟它说我的小秘密呢!

  暑假里,我报名参加了市里的钢琴比赛。比赛曲目有很多难点,练了好长时间还是不会弹。于是,我悄悄地把苦恼告诉了小宝熊。晚上做梦时,小宝熊突然开口了,只听它用清脆的声音说道:“我的小主人,你不要着急,再过几天我就能变成小精灵了。到时候施点小魔法,就能让你十指如飞,弹任何曲子都能不练而熟!”我真是高兴坏了,并答应小宝熊不会将此事告诉任何人。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有时间就锁上门,躺在小宝熊旁边,催促它赶紧变成小精灵。可是一连七天,它还是老样子,一动不动。去老师那里回琴的时候,由于进度慢、熟练度不够,还被老师批评了。

  我很生气,于是想从《宝葫芦的秘密》中找出些让它变精灵的线索。读着读着,我发现书中的王葆最终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宝葫芦的帮忙才取得游泳冠军的!我只顾关注宝葫芦的神奇,却忽视了王葆的努力与奋斗!

  离钢琴比赛只剩两星期了,我发誓一定要凭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于是,每天一大早,我就坐在钢琴前练习两小时,手酸了,屁股坐疼了,稍作休息再继续练,有时一个难的句断要反复练习四五十遍……两个星期下来,我不但熟练地弹出了曲子,而且在曲子的节奏、情感表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比赛那天,我把小宝熊也带去了。进入赛场时,妈妈抱着小宝熊等候在门口。最终,我获得了市级比赛的二等奖!

  我终于明白了:读书,除了读懂内容,还需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

  点评:读了《宝葫芦的秘密》,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能拥有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精灵呢?小作者也不例外,遇到困难,他希望小宝熊也能帮他一把。但是,就像小作者说的那样,他只关注了宝葫芦的神奇,却忽视了王葆的教训!幸亏还不晚,最终小作者成功了!同时,他也明白了“读书,除了读懂内容,还需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带着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表面的文字,另一双眼睛看文字背后的内涵。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6

  近期我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本书——《宝葫芦的秘密》,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接下来就讲讲自己的阅读感受吧。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叫王葆的学生,他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到自己在河边钓鱼时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可以帮他实现各种各样的愿望。从此王葆无论想要什么东西都“得来全不费功夫”,例如他想要金鱼、玩具、零食……宝葫芦都可以帮他实现,特别是他在和同学下象棋时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在考试时也有做好的试卷摆在他面前。无论他想做任何事情都用不着思考奋战,导致王葆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很多乐趣。后来,宝葫芦告诉他所有东西都是偷来的,王葆心理防线终于崩溃,最终他与宝葫芦决裂,回到正常健康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总是去幻想不劳而获的'好事,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取得,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换取到成功,才能懂得它的意义和价值。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实事求是的学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7

  大家肯定想拥有一个宝葫芦,让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宝葫芦的秘密》就讲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主人公王葆从小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在一次钓鱼中,他也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这葫芦神通广大,给王葆变出了自行车、花草、鱼……。但王葆并没有为此而幸福,而引来的是老师、同学、家长的误会。最终王葆坦白了这件事。但这是王葆的一场梦。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感悟。生活中,我们许多事情依赖家长,就像王葆依赖宝葫芦一样,就会逐渐变得懒惰、依赖、迟钝,还会引起他人的嘲笑。像王葆有了宝葫芦,却引来老师同学的误会。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问妈妈,但考试时又该怎么办呢?所以,我们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一定要多思考、多动脑,用一切办法打败困难。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不劳而获、不动脑筋、凡事依靠别人的危害性。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就会被被人嘲笑、误会,给自己引来很多麻烦。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同时,我们也不能像宝葫芦一样,做错事也不愧疚,比如在家里,犯了错也不承认,还和妈妈犟嘴,我们更要做一位诚实的好孩子。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 篇8

  妈妈:

  读过《宝葫芦的秘密》,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二是幸福到底是什么?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 《宝葫芦的秘密》的道理是深刻明显的,教育我们无论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劳动,只有双手才是真正的财富。不劳而获的代价是很重的,社会上的小偷也不就是为了不劳而获的欲望才会行窃结果就变成了监狱里让人可悲的犯人。所以我们是绝对不可以有不劳而获的念头,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并且从中受益,所以我们就要从自我做起,做到自立自强,自己面对生活,让不劳而获这个词在你的脑海里消失。

  幸福是什么呢?也许幸福是一缕久违的阳光;也许幸福是一根棒棒糖;也许幸福是一个温馨的拥抱,总而言之,幸福的感觉应该是暖暖的,甜甜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却不是《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不劳而获、让人提心吊胆的感觉。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幸福的感觉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幸福的每个瞬间吧。

  其实,不劳而获就能幸福快乐的想法不只是孩子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偶尔产生的念头,当我们劳累的时候,当我们得到的少于预想的时候,当我们比较其他人的财富和享受的时候,我们也曾有过这些想法:如果……,该多么幸福啊!幸好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幸好我们还在发挥着脑和双手的作用,幸好我们懂得“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那就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和双手的创造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天地吧!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danyuanzuowen/wunianjishangce/202203/277486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