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相信大家都不感到陌生,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尤其是对于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将近二十个春秋的我来说,更是如此,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自我感觉良好。听了丁主任讲座“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后,才知道,原来“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是合作而已,还包括了孩子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分工合作,“互助”“共享”的学习过程······
纵观我们的课堂,存在的无效现象真的是不容小觑: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参与过少;预设意识过强,无效生成过多;内容的设计思维含量较低;合作的形式化······但如何尽最大努力把无效现象转化为孩子们的高效参与,这确实是个难题!但好在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这不,从丁主任的讲座中我明白了要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组方法,适度的合作时机,适当的奖励政策······
首先,选择合适的分组方法。
小组合作就像交朋友一样,有两人组,四人组和六人组之分,两人组合作节省时间,便于操作;四人组和六人组在合作的过程中合理的分工,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效果较好。但选择怎样的分组方法,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例如:探究计算方法时,采用两人组合作比较合适;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需要孩子们动手才做,并记录,这个时候,采用多人合作比较合适。
其次,小组合作的时机要适度。
就像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再来学习“小组合作”,才感觉到它的重要性一样。组织孩子们小组合作的时机也要适度,例如:在孩子一个人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得到帮助时;在孩子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在孩子们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探讨时;在孩子们争着发言,而我们又不能满足他的'表现欲时;尤其是在作业的评改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这不,这几天因为身体的不适,无法为孩子们及时的批改作业,所以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互批互改的方式,没想到,孩子们对合作之后得出的标准答案的理解,比我讲解的效果还要好;互批互改的过程中的火眼金睛更厉害,不但准确的找出了错误的存在之处,而且标出了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错误,同时也为自己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打了预防针,可谓一举三得!
再次,要制定小组合作的相关细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只有制定出合作的细则,并对孩子们进行岗前培训,我们的小组合作才能高效、有序的进行。例如:每个合作小组的小组长要学会简单的小组分工,力争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组员,不能轻视自己的组员;教师要规范交流时的体态语言,如别人回答问题时,要看着发言者,身体前倾,微笑,同意观点要点头,反之则摇头······还有,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如最佳合作小组,优秀组员,十佳组长等。
总之,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并在交流与合作中进步、成长,我们要像丁主任所说的一样“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那些特殊的学生适度的关注、宽容、激励和提醒”。因为成功与失败之间只隔着两个字“坚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坚持前行,收获一路的精彩和感动!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89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