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思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思作文 篇1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自己好好反思。
这一天,我在和弟弟一起玩抓人游戏,我来跑弟弟来抓。在玩前妈妈好严肃的对我说:“小心妈妈心意的花瓶,是妈妈去旅游买回来的很珍贵的。”妈妈说完我想到:我一定不可以把妈妈这个花瓶打碎。我答应了妈妈,但妈妈还是再次严厉的吩咐我。我当时好像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
游戏开始了,弟弟费尽全力来抓我,而我就拼命的跑。这时我已经把妈妈的话远远抛开了,完全没记在心里。这时我用手一抓弟弟,不小心“啪”突然传来哗啦咚咚声音,我转身惊讶一看,又害怕的说:“噢,不,我把花瓶给打碎了。”我心想我把妈妈宝贵的花瓶打碎了,这下我玩蛋了,我怎么跟妈妈解释呢?我有一种很不安的感觉,生怕妈妈骂我。弟弟说:“姐姐,你可能闯大祸了。”我心里突然想起妈妈开头的话了,千万吩咐我要小心花瓶。过了一会妈妈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看见这一幕,大吃一惊,我却无处可藏。妈妈生气的一叫:“这是谁干的,给我站出来。”我心惊胆跳,再看看妈妈,妈妈似乎头上冒起了火。我往前站一步,是我。妈妈数落我一顿,看见妈妈两眼红红的看地上的花瓶,伤心的离开。
我觉得当时不应该那样做,不应该一时自己贪玩,就把妈妈是话抛开,应该把妈妈的话听明白,把花瓶放好,这样就不会把妈妈心意的花瓶打碎,现在回想起来真该给妈妈好好的道个歉。
这是件小事,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
反思作文 篇2
我向来不喜欢那些“呼啦”一下就完成任务的人,也就是效率高的人。因为我认为,他们难保一次就能做到完美。
我是一个效率较低的人,因为我总是考虑到许许多多的小细节,例如“标点符号有没有标清楚?”“上一个式子是否正确?”“我的计算有没有失误?”“默写是否有看不清的地方?假如我是改卷人,我会怎么看?”……
做事精细,在小学是很“吃香”的,因为小学考试题量少,所以我可以用精细的方法压倒一些高效率的同学,我的成绩也会比他们好上不少。
但升入初中后,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略显吃力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提醒我要注重效率,不要死抠细枝末节。但要让我改掉一个习惯,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一次次熬夜,一次次考试失利,像沾了盐的鞭子不断抽打着我的心。我纳闷了,为什么我做事如此细致,反而不如那些做事大手大脚的同学呢?难道真的是我效率不高?我慢慢开始反思。
这颗失败的种子因此种在了我的心里,而这次的月考则让它生根发芽,令我痛苦不堪。
考英语时,我发现我的手表没带过来,我有些慌了。但毕竟也是身经百“考”的初三学生,我很快便掌握住了平时考试的节奏。英语的题并不难,我有些窃喜。当然,这次又是细致的考试做题。看着一道道题目被我攻下,我有些得意了,但并不表露出来。我“高歌猛进”,打好了作文草稿,然后用较标准的衡水体抄录在答卷上。
正当我写得正欢时,“嘘”——“嘘”!考试结束的哨声响起了,我打了个寒战,失声到:“什么?”考室的老师和同学一齐看向我,直到监考老师确认:“起立,收卷!”我这才反应过来。因为我的座位在这一排的最后一个,所以我要起身收试卷,我便一个个的将试卷收起,我收的每一张试卷都写满了黑压压的单词,像一个个小精灵,嘲笑我的无能。收完试卷后,我趴在座位上哭了出来,同学们都来安慰我,可这并没能让我好受一点,当我那糟糕的成绩出来时,谁又知道脆弱的我又会躲在房间里哭了几回呢?本来拉分的英语却成了我的“拖油瓶”,老天似乎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令我悲伤透顶。
挫败终于在我心中结出了苦涩的果实,我也终于意识到,打败我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是我的愚昧害了自己,高效的确与风险常伴,但低效却经常与失败相伴。我放弃了风险,选择了失败,舍大求小,愚蠢之极。我们可以将高效转化为精细,却很难将精细转化为高效,效率至上并不是什么错误,而是追求强大与成功的法宝,效率至上,没有高效谈何精细?
反思作文 篇3
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 在教学实践中实行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仿效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拨指导,让学生明确运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 、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教学方法写几篇下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看,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作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学生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有的放矢进行突破。
三、 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能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于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需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 及时反馈篇评价,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 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 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的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讲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
3、 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反思作文 篇4
上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今天成绩已经出来了,我考的不理想,每门成绩都在意料之外,尤其是我的语文成绩比较不好,我发现我的错误基本都出在阅读理解上,看来我还是读书读的太少了,所以对文章的理解就不是很准确。
从今后我要好好读读书,提高我的读书速度和阅读量,数学考试我竟然又漏题了,本来简单的东西竟然都丢分了,看来我确实不认真,下半学期我一定好好努力,认真听讲,多读书,多问几个为什么,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
反思作文 篇5
三年级的作文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三年级阶段开好了作文的 “头”,这不仅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能从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事物性的内在联系等不同方面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学生习作要求要适度
每个单元上到作文课时,学生都有一种“恐惧感”。他们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若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教师先要把学生“写作难”的心理包袱卸下来,改变“怕”写作文的'观念。那怎样改变这种观念呢?
首先对学生作文要求要适当。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尺度,不要过高要求学生把语句写得如何华丽,内容写得如何具体。如果在每次作文时提出一大串的要求,最后一句“不少于300字”。那么对于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兴趣全无、谈文色变。其实,三年级作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写出几句通顺的话,会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就行了。如果教师能帮助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对待每一次作文,彻底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并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反,如果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挑剔,一味训斥,这样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如何选好写作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这方面解放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民族传统文化”。当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要求时都傻眼了。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写什么呀?怎么写呢?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到是有几篇例文,但是这些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什么节?”
同学们都说,“我喜欢过中秋节” “我喜欢过春节”“我喜欢过保保节”……
师:“为什么呢?”
同学们有的说:“我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赏月、吃各种口味的月饼,我最喜欢火腿口味的了。”
有的说:“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时全家团圆,还可以得到许多压岁钱,还可以放烟花。” ……
老师在学生充满激情的发言、讨论后,相机提示:“小朋友们,看来大家的节日过得真是丰富多彩。像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这个单元要我们写的作文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去写一篇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作文。”这样学生写作的“米”不就找到了吗?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说,我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让他们有话可写。
如: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是提示学生按照所谓的“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来写。“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翠鸟的头、背、腹部羽毛。最后再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本课后,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要求他们仿照《翠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优美,使文章生动感人。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之后加批语”。因此,应该教师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三年级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还不广,对学生的修改不要期望过高。一般看他们修改的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能否找出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对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是刚刚起步,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于与同行们进一步努力探索。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地“扶”一下,要把他们“送”上更高的科学的写作途径,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反思作文 篇6
其实我在写作文时,我没想太多,就是提笔就开始愣愣地写……
在写该作文首段时,由于时间仓促,为了不至于低分,所以我决定用老师平常教的一些技巧开头,先夺得一些分数。我们老师说比较容易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开头,一般是修辞手法比较集中的。所以,我决定采用比喻、对比(这是由关系型作文题决定的)等等。当然,为了使形式好看些,我是比较想用整句的。我原来是想用上排比的,但因为单单一组显得有些单薄;但后来发现写完两组后,再加上一组就有点拖沓,就算了。至于,比喻喻体的选择,我的感觉是主流给人以博大厚重坚实的印象,另类则让人觉得“细微零碎”,所以我选择喻体主要从浩大、细微两方面去联想。选择自然意象,则是因为老师的一篇文章的启发,其实只要往自然意象一想,首先当然是日、月、天、地、林、海……至于怎样想到皓月、林海、华章、小令、交响、独奏,我也不清楚。我在能在记忆中生拉硬扯了……去年在老家过年时,半夜一家人在路上走,那晚的月亮特别的明亮,照亮了夜空中漂浮的云朵,皎洁的月光落在地上,像霜一样晶莹冷清,那时我觉自己是在时间的流里前行,浮想联翩思接千古,连连感慨;至于林海,则是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常到山上野炊吧。林,从小就在我的记忆里;海,则是为了显其大。华章和小令是平时读优秀作文常遇到的;交响和独奏,则是因为前几天兴起看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获得的启示。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用主流另类做本体,我也不清楚。其实当时我脑里只想着皓月、林海、华章、小令等等,完全把主流和另类忘了,两组比喻完了之后,才忽然想起应该扣题,于是干脆再用了一组比喻。没想到效果似乎还好,这是运气吧……
“考试,有时真要点运气。”我们语文老师的这句话也许正式我这篇作文的最佳概括吧!
谁知道,意外这么多……
起先,当监考老师(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宣布时间仅剩50分钟的时候,我刚刚完成文学类阅读,正下决心改下仿写题,待仿写题拿下后,时间仅剩45分钟左右,那道短评是怎样也不能写了——转移战场吧!可是我还是慢悠悠地准备写作文,我知道我可以完篇——完篇的作文成绩大概不至于太低吧。当时也就是有那么点乐观的想法,才不至于慌了手脚。
考试题目是“主流与另类”,明显,关系型作文题。实际上,我比较少接触关系型作文,心里有点不踏实。但当时想也没想就决定来个“大综合”。其实考前前几天,我们老师刚好讲评了一篇关系型作文题,题目是“快与慢”,他说一般思路三个:立此驳彼,立彼驳此和综合辩证,强调忌仅谈一面。我还记得他说综合会比较难写,但我身体构思还是选择了这一方向,因为留给我的时间不是很多,写综合会比较充实;其次这样实力的可选择面也会广一些。后来查看当时的草稿,才知道我当时决定是先谈一下主流话题,再谈一下另类话题,再将两者综合一下。
构思完成后,大概还剩40分钟左右(实际上我语文考试看到是腕上的电子表,所以对所剩时间没有直观的感知)。接下来是动笔,时间不容戏我玩什么创新,更别谈什么深刻。事实上,我也就是照老师所教的标准顺手写下去。如果真要谈点什么,就写题目是,划去了一个错别字,心凉了半截;写首段时,再写错别字,又凉了半截;写主题时,尽量使引例部分漂亮点,多些论证,以避免空洞举例;注意了一下过度,避免生硬连接造成不良印象;在写综合段时,我注意到时间仅剩15分钟左右,再捏一把汗……
有点调侃的说完成“写作”过程,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疯狂。事实就是这样。有点感谢平时的小积累,自己才不至于在考场上就玩完了。
我的积累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素材,二是老师的指导。素材方面,老师定了几本素材书,我们平时也就是在空隙时间里看看。其实那些素材也真是多,要全记下来我可没信心。我喜欢挑自己喜欢的人物,了解得深入一些,最好在结尾时想一下自己在考场上会怎样遣词造句。事实上,我觉得那些片段式的素材并没有给我多大的感触,反而是曾经读过的大著在记忆中比较有分量。例如于谦,自从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怎样都不肯离开我的笔。我觉得我们老师说的“要对素材有感情”很有道理。土木堡之变后,于谦能以一介柔弱书生之名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本身就是对国家的一种热爱、一种担当,这对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莫大的启示。读《贝多芬传》,贝多芬面对苦难时的孤独、挣扎、反抗以及那种含泪的乐观的确是值得我们去讴歌,去学习的。文采方面,我认为主要得益于日记和书籍。日记给了我比较多的练笔机会,甚至有时我会在其上练习一些比较陌生的句式。日记并非一定要质朴才是真,优美的文辞下也可以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书籍的作用毋庸置疑,我觉得贵在坚持,有“前辈“就习惯于每天结束时读上半小时。针对文采的话,我觉得泰戈尔、徐志摩等等诗人给我很多启发,当人不局限于文采。我觉得考前一定阶段内保持良好的语言氛围使我获益良多,仿佛再拿起笔时脑内多了一眼活泉。
我们语文老师也有谈过,事实证明他的的话很多都有重量级意义。他曾对我说,我不擅长于思辨性议论,而善于抒情性的语言写作,因而在高二时就要求我加强文章深度方面的挖掘,后来因为我沉迷于理化生也就不了了之了。升入高三时,我发现作文成绩每次都要拉我后腿,便决心提升。语文老师先让我回到从前的风格,然后在几次作文训练中针对我的薄弱环节,如引出话题的合理性、过度的自然性、议论的充分性等等,提出了意见,使我的作文有了较大改观。
相对于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我的作文会显得更加中规中矩,也就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我想,这可以解释一点高分的原因吧。这也许也是一种启发……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2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