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成长作文

生活反思作文

admin 成长作文 2021-10-15 08:18:00 反思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反思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反思作文 篇1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每当我对周遭的人有点儿小小的怨念时,我就会对自己这样说到。

  人是群居类动物,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总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而大家的性格脾气,思想观念,或多或少都是有所不同的,于是,摩擦在所难免,看不惯,不想理会的时刻总会是有的。

  首先第一点还是要学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看起来有点儿憋屈但也是最能让自己成长的一点。毕竟能像从事物中去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从中得到成长,其实算是幸运的一件事。

  当然,如果反思了自己之后,发现错误还是在对方身上的时候,要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很难,但的确也有人做得很好。

  可有时候,当你发现对方是一个”装睡的人“,你就会明白,你所设想的方式方法,人家可能都不屑一顾更有可能像看耍猴一样的任你在一旁蹦哒跳脚。

  这样的时刻,你就要明白开头说的那一句话了,同时透过表象看内在,懂得你不过是和他们是在一个段位上的,如果你想遇见更为优秀的人,那你能做的还是重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成长自己,跳脱出这个让你觉得压抑的圈。

  说白了,你需要的是努力。

生活反思作文 篇2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作业。因此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始终困扰着教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锻炼学生作文的勇气,将学生这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转变为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从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体会。

  一、 观察生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好奇心胜过一切。正因为好奇,他们在上学和回家的途中,往往会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田园风光;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有令人难忘的乡土人情……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每周的作文课时进行一次新闻发布。久而久之,学生们由依事论事,见物说物,进而能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些问题,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最终能生动、鲜明地表达某种意境。这样训练随意性大,学生无拘无束,任凭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例如:入春后的一场大雾,同学们惊奇,感慨万千。于是我让同学们描述一下大雾中的景色,大家竞相表述:啊!朦朦胧胧的,模糊一片,那村庄,那树林,那楼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当浓雾渐退到像一面轻纱的时候,先前的树木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村庄开始晃动她那美丽的身躯,楼房展开了含羞的脸庞。雾散尽后,大自然恢复了它本来面目,公路上汽车在疾驰,田野里又有农民欢歌了……同学们七嘴八舌,有满肚子的话要讲。于是,我马上在黑板写一个作文题《雾》,同学们信手拈来,基本上能抓住雾中的特有景色来写,达到写作要求,有的学生写得十分生动。这样长此以往对学生训练,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生动,其作文能力便会与日俱增。

  二、 体验生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味。

  我让学生从对生活的体验中去增加作文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人,会把学习看作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老题目,老教法,怎么能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新颖的题目,别开生面的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走作文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条件。

  体验生活,让学生有为而作。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完小结对子,同学们纷纷和他们交流思想和感情,还相互赠送纪念品,结成互帮互助对子。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一连几天电话不断,这使我们感到: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发挥内在潜能,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

  多举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带领学生春游,在食堂包饺子,让他们自己动手。好多学生第一次包饺子,心里十分高兴,看着学生的高兴劲儿,我真感动。吃饺子时,同学们胃口大开,就连平时在家吃饭像“小猫”一样的李丽,也吃了一碗又一碗,把肚子吃得都不能动了。后来,我便以《包饺子》为题,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把自己在包饺子和吃饺子的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写得淋漓尽致,非常有感情。

  三、 感受生活,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作文教学仅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有话想写,还是比较容易的。而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喜欢写作文是不容易的,这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不断获得写作成功的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把他们的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困惑的忧愁,热情地抚慰幼小的心灵,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每个月,我向校刊和报社推荐学生的优秀日记。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写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有的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有的写自己在玩耍过程中的新发明;还有的把家庭中的烦恼诉说给老师听。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日记的奥秘,越写越有趣,好日记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为了使学生喜欢写作文,我特别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先让学生互批和轮批,然后再由教师批改。尽量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写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之处,热情加以鼓励,也诚恳地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使他们从批阅同学作文中受到启发,从教师的点拨中得到提高。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特别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当众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从而喜欢写作文。

生活反思作文 篇3

  《小学习作教学“生活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以来,经过课题组老师大胆地实验、研究与探索,到目前为止,呈现出了学生喜欢上作文课、积极交流、乐于表达的可喜局面。课题实验让多数学生的表达欲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作文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觉得,这样的结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活动中作文并做人

  课题组根据传统节日,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设计体验活动,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

  儿童节,课题组的老师组织了全校范围的游艺活动。一年级教室的“水中戏球”,学生屏息凝神,考的是眼疾手快;二年级教室的“吹乒乓球”,学生鼓足了气,争得面红耳赤;三年级教室是最热闹的,“体感游戏”吸引了全校师生,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想过一把瘾;四年级的教室玩的是“套圈游戏”,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五年级教室,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运乒乓球,师生小心谨慎,心随球动;六年级教室里,老师认真协调,不断提升踢球的难度。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谦让。

  端午节,学校请来了老奶奶和外国友人一起包粽子。 老奶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认真地学着、包着。不管包成什么样,看着自己包的粽子,他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拿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拿着粽子闻了又闻,塞进书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

  此外,在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节日,课题组的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中华文化,汲取民族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

  在作文训练中,课题组的老师拟选了《开心的一天》《有趣的游戏》《我们的节日》《无法忘记的一件事》《我爱我家》《悠悠粽香》《中秋月儿明》等习作题目,要求学生选择最深入自己内心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的小事、细微处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既写清了这些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怎样有趣,又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揭示了自己得到的启示,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在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强调在生活中学做人,在做人中学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在作文中做到自然倾诉,不会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作文内容也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了。

  二、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我们要尽可能地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并在生活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五年级的《黄果树瀑布》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三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作者真实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的濡染和训练,不仅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还欣赏了课文的结构之美、表达之美。于是,在教学细节上,教者要处处注意引导学生遣词造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内化,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学生写景比较困难,写游记更是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适时组织学生到园博园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联系《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观察: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出来。我带着学生逐一观察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以浏览为顺序展示景物的全貌。我们先后游览了园博园里的热带植物馆、“农家乐”、“长江畔”,并指导学生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另外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流水账。最后的习作成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学会了怎么选材,怎么过渡,怎样前后呼应,怎样描写才生动具体……我想这是因为学生有了先前文本的濡染,进入了真实的情境,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指导,才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三、在分享习作的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习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习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中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妙语连珠,那么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快乐而高效的。

  比如,“献宝”(让小作者在学习小组内、班内读自己的习作)活动中,往往会有师生、生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学生互相批改,积极合作,就能在别人的习作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小作者在呈现及倾听同学的评议,回答同学的质疑中反思、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特别要求小听众:第一要务就是发现同学习作的亮点,评议的时候先谈“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哪里最精彩”,再谈如果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写,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甄别瑕瑜,修正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展板上。在这种公开的展示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如在写一次活动习作时,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一个学生这样评价:“小作者擅长运用拟声词使自己的习作有声有色,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她的开头写得很有气势,如果在结尾处前后呼应就更好了。”还有的说:“‘又高兴又紧张’,把高兴、紧张的表情和原因写出来,或许会使你的习作更加细腻,更容易让读者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觉得,作者有的地方是群体的场面描写,有的地方写个人的内心体验,有详有略。这学习了《水》的写法,富有变化,生动形象,如果再加点对观众的描写,作文会更丰富。”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学生在点评和被点评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四、在畅所欲言中体现真情

  学生的习作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艺术加工,只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因此,真实的生活、纯真的童趣、真切的儿童言语是学生习作追求的目标。真情才是学生习作的根基和生命。

  然而,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修改本想升华学生习作的主题,使内容更丰富,描写更具体,却忽略了学生的本真和童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的修改改变了他本来的意思。有些学生按老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他们觉得那是套话、假话,不再是自己独特的语言。更有甚者,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些指导显然是欠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老师一味按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和习惯来规范、指导、要求学生的习作,不仅会令学生的习作缺少个性,使学生对真实的生活缺少兴趣,还会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作文即是“编造”的错误观念。这是教师必须尽力克服的。

  以上几点是课题组老师在一年多来总结出的经验,也许并不新鲜,并不独特,却是老师们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表达生活!

生活反思作文 篇4

  “富二代”、“文艺青年”、“白富美”、“土豪”……当我们周边频繁地出现网络新词时,其正面价值和负面效应随之而来。为此,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正视这些标签所带来的后果。

  几年前的“扶老人被讹”事件在社会上引发广泛的争论,这起道德风波平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也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所谓的标签。

  而在今天,这一“标签”所带来的后遗症仍不可忽视。去年的一个配图帖子,就是讲述北京当地的一个大妈经过骑车老外身边时突然摔倒,老外下车搀扶却被大妈一口咬定是他撞倒的事件,说是外国小伙还给了一千多的医药费才让自己暂时得以脱身。这个帖子非常具有倾向性,纯粹把大妈塑造成一个碰瓷者,而外国小伙显然成了“扶老人”事件的又一牺牲品。一时间,“外国小伙扶中国大妈反被讹诈”的话题见诸各大媒体,当事的大妈也遭到了外界的愤怒声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后又有目击者证明是外国小伙为夺回摩托车对大妈大吼大叫,这才使两人起了争执,随后大妈也被小伙撞倒在人行道上。至于“老外流泪”、“交通堵塞一小时”等,纯属无稽之谈。

  “标签”能够让这类剧情在时隔几年后重新上演,同时也能够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曾有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让一组人每天无所事事地闲逛,另一组人每天有意地想象自己进行锻炼,进而获得名次的场景。一个月以后,他们分别对两组运动员进行体能测验,却意外发现那些每天闲逛的运动员体能明显下降了,而那些每天在头脑中“锻炼”,却并未进行实践的运动员的体能反而提高了。

  当一个人被贴上特定的标签时,就会对自己的形象重新管理,使自己与“标签”一致。多给别人贴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标签,就能多给人以好的心理暗示,催化人朝着设定的方向发展、进取。有这样一个实例: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兵力不足,于是政府就决定派遣心理学家训练牢狱中的犯人。训练期间,专家要求犯人们每周给自己的亲人写信,内容统一拟好,大致就是犯人在牢狱中表现得如何好,如何服从指挥。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毫不逊色于正规军队。

  辩证地看待“贴标签”,并理性分析,利用“标签”中的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去做的事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24736.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