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反思的作文 篇1
今天中午,王老师拿着一叠厚厚的试卷来到教室,许多同学十分惊讶,昨天考的今天批好发了?事实的确如此——
看着王老师似笑非笑的表情,同学们顿时明白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张试卷考90分以上的人寥寥无几!你们听听!”“陈锦粼90.5,陆贝尔91,李柯可91,王弛91.5……”随着剩下的试卷逐渐减少,我考90分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正当我对自己的考试分数失去信心的时候,突然一声熟悉而又带点鼓励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吕晓瑜91.5分!”那声简单而又温暖话语,让我心中顿时又燃起了希望,虽说比最高分低了一点,但也还是不错的了。
我拿到试卷粗略一看,就让我那一颗原本落下的心又顿时提到嗓子眼——我的选择题竟然扣了4分!阅读理解扣了3分,
下次考试一定要克服粗心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争取考个更好的成绩!
反思的作文 篇2
前几周,我上了一堂想象作文课。课后,我和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特别是陈刚老师提出的作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通过交流与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感觉收获很大。课堂教学的优劣,教学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评判标准之一,作文教学的效果更多地呈现于学生作文中。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我进一步认识本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这次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中心不明确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就自己变化后的事物进行想象,并能较为生动地写出来。但究竟为何要这样变,变化后做的这些事意义何在,许多学生文中并没有交待清楚。我觉得孩子们心中也未必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他们只是在变,在天马行空地想。王银光的《我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就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直接交待:“我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然后详尽地记述了变成小蜜蜂后的“我”如何动脑筋营救被蚂蚁抓去的邻居小花蜜的故事。单就这一故事而言,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故事,通过小蜜蜂“我”营救小花蜜,最后被族长授于“小英雄”称号的童话故事,告诉大家动脑筋的重要性。然而,作文题目是《我变成了小蜜蜂》,要求写一篇想象作文。既然是“我变成了小蜜蜂”,写出如何变化,和为什么如此变化,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变成小蜜蜂后做一个遇事能开动脑筋解决的“小英雄”,显得变化的理由不充分。为什么要变成小蜜蜂呢?难道只是为了动脑筋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这么变?”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好,使大多数同学的作文要么主题不明确,如高军霞的《我变成了燕子》,王丹的《变成小鸟》等,要么主是不新颖,缺乏独创性,如王银光的《我变成了一只小蜜蜂》,陈萍艳的《我变成了一只蝴蝶》等。
另外,课堂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游戏的确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路,然而由于后面课堂中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想象,所以仅仅是打开了思路而已。没有展开想象,创造性地想象。不少学生拟的题目不错:《我变成了太阳》,《我变成了蝴蝶》《我变成了宝葫芦》《我变成了书》可是变化之后,太阳和学生上学一样不自由地上班,蝴蝶和没变之前一样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书和平常接触的书一样只是一本书都有些换汤不换药的味道。学生笔下描写的大多还是日常生活,只是把平时文中的“我”改成了一只蝴蝶、一本书了。既然学生能想出一串新奇的题目,就说明他们的想象不是不丰富,那为何就只局限于现实生活呢?我想问题还在于课堂中的引导上,课堂中运用游戏打开想象的思路后,只是创设情境,提出要求让学生去想,去变;在学生简述自己的变化的故事后,教师仅仅做了简单的点评,没有引学生深入想象。
如何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想象呢?就这次作文而言,我觉得应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在“为什么这样变”这一问题上,这是这篇作文想象离不开的中心,有了这个中心,无论想得多远都有形散神不散的韵味。第二个部分主要围绕“变化后做了什么”进行,这一部分应当是整篇文章的重点,需要展开想象,细细描述。具体可针对少数几个学生的口头作文一步步引寻,提问、启发,使他们逐步使自己的想象合理化。举一反三,其他同学在一步步分析中也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再加上个别指导,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样的想象具有独创性呢?一定是想别人不曾见过的东西吗?不一定,就拿崔亚亚的《我变成了一个宝葫芦》来说,她也和许多同学一样写变成宝葫芦后帮助别人的故事,然而她帮助别人时,考虑到被帮助人的心里感受。想给穷人一些衣服,却不直接把衣服送给穷人,而大费周折,找人低价出售衣服。让穷人得到帮助而不曾察觉。这一故事于平常的助人主题中翻出了新意,引人沉思。为什么崔亚亚会想到这一层呢?结合实际,她家庭困难,却敏感而自尊。一方面她家的确需要帮助,另一方面,她的自尊又让她觉得接受是一种耻辱。她在作文之前,就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作文时,自然而然就能体现出她的独特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象作文中想象的独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作者的思想,有思想,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了,就能在平常事物中翻出新意,也很容易为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而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故事情节。
想象独特性的源泉就是灵感。灵感来无影去无踪的确不易捕捉,但它总会光顾那些勤于思考的人们。而课堂气氛,同伴的发言等等,都会激发那些认真思考的孩子们的创作灵感。课堂中学生的随机发言,常有惊人的想法。这精彩的想法大多数时候只是学生一时的灵感。这些灵感不及时记录,加深理解,过后,大脑中就像没保存于电脑中的文件一样一片空白。许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与课堂中的构思根本不沾边,有的尽管是课堂中选定的题材,但也没有了当时构思时的那份巧妙了。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记录闪现于脑海中的灵感,也是作文课堂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另课堂中,孩子们想变成孙悟空、侠客、领导人体现了孩子们心中对暴力征服的崇尚和对武力的迷信。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加以引导。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说教苍白无力,很难动摇孩子们心中对武力的迷信。孩子生活的环境中,处处可见暴力的威风,孩子屈服于家庭暴力,不少老师不也喜欢用体罚吗?同伴之间更用武力解决问题。媒体中,正义往往依靠武力而得以伸张,权力因为武力而得到巩固,不是吗?因此,要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绝非语文教师一个的责任所在。一个平凡的人,一群平凡的人,要改变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希望过于渺茫。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首先得学会独立思考,会动脑筋思考了,对身边的人和事就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会思考了,阅读中就能有批判地吸收。至此,作文与做人统一了,教书与育人统一了,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摸索前进,且行且思,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反思的作文 篇3
你有过插队的经历吗?我坦白,我有过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
来到餐厅,队伍已经排到门口,我和朋友赶紧站到队伍中。等了好一阵儿,队伍几乎没动。它像个极蠢的大虫,慢慢向前蠕动着!
“等我们买到饭,别人都快吃完了!该死的队伍,这么长!”A焦虑地抱怨着,我也附和了几句。
B灵机一动:“我们去插队吧!检查的老师不会发现的。”我和A都摇了摇头,否定了这想法。
我可从来没插过队啊!在我心中,插队是可耻的事情。
“快点跟我插队去吧,要不还要等好长时间,到我们可能就没饭了!即使有,也是我们不爱吃的,这队不白排了吗?快走吧!”
B拉着我俩的手,但我和A都没离开队伍。B真的有些着急。她知道A“顽固不化”,便将“攻击”目标转移到我身上!
她稍用力拉我走,但我仍旧未同意:“快点吧,等我们买完饭,A肯定还在排队!”
A得意地笑了,她感觉像在夸她。我终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跟她,去插队了。
插队很顺利,没有被发现,也没遭后边人的白眼。但我猜他们心中正用很不雅的文字描述着我。
端着自己喜欢的饭菜走向餐桌,我看到B向A得意地笑了。我稍带愧意走过A,我分明看到A的笑容才是最骄傲的。
真的,我后悔了,我把自己出卖了。我是插过队的人,我的成长中有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我没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没有耐住等待的心,没有把握住自己。而A,虽多等了一会儿,但没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有事对与错,成与败,只在一念之间,把握住自己,你就会永葆纯洁高尚。那些所谓的小机灵,只不过在坑害自己,它正一点点侵蚀你纯洁的心灵。
愿没出卖过道德的人坚持下去;
愿出卖过自己的人,知耻近乎勇,今后不做有损道德的事。
这样,在生命的结束之时,回首一生,你可以骄傲地说:“我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是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高尚之人。 ”
反思的作文 篇4
这一星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虽然这次我总分还是在全班前五名之列,但这次远远出乎我的预料,这次考的实在不是太好啊!
这一次,我语文考了108分,但改错了一道题,所以,我的语文分数应该是在110分以上,这个成绩一般,还算可以,英语这次因为粗心,又错了一道选择题,所以只考了99分,数学这次,全年级都考得不是太好,可能是因为这次的题比较难吧!最高分是87分,我只考了66分,但是其实改卷老师给我考错了7分,如果加上那7分的话,我就应该是73分了,但是这样,我仍然不太满意,今后,我将会在学习中、生活上更加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把成绩再提上去!我不会就此服输的!
反思的作文 篇5
一、现状分析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无标无序,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千人一腔,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学了课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若作为单项训练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为了配合阅读教学而置学生的写作现状而不顾,则劳而无功。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写什么丢什么,走马观花,过目即忘。(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而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 “议论抒情”、 “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直到走进教室才挤出一个题目来。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关心评语,只看一眼分数便罢。
那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从小学到中学全是一套话。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其次,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3.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宽学生的选材面,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年级多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反思的作文 篇6
“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习作练习。为上好这次习作,我在课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田野边,来到东方广场寻找春天,学生在游玩过程中兴致勃勃,边看边记录,还不停地相互讨论。回来后,先请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摘抄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然后说说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由以往的不知从何说起变得滔滔不绝,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时就十分轻松了。由此,我感受很深。
一、走出课堂四十分钟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春天,去感受春天,去体验春天,把习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言为心声,学生只有切切实实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才会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有了这种发现和体验的快乐,表达的愿望才会激发出来。
二、走进春天的语言世界
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的“开心词典”活动,学生搜集很多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抄在开心词典上,上课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开心词典上的词句,“春风拂面;花红柳绿;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学生收集的词句相当丰富。学生在和自然的亲近中感受到了春的信息,在交流这些词句中又一次领略了春的美好。
三、走进学科融合的新境界
“诗画同源”,确实绘画和写作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需要观察,选材,构思,布局,都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春天之后,让他们先把自己观察的春天画下来,这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一个凭借,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画的过程已经是学生把自己观察所得进行思考、表达的过程,眼中景已变成心中情倾注在画笔上。一幅幅色彩明丽的图画描绘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可以说是用语言进行二次创作。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教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
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导语。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春天刚刚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等等,语言确实很美,但是感觉和学生有距离,说的时候像在背台词,没有和学生自然交流的感觉,因而缺乏童趣,师生没有融为一体。
二、学生的发言不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虽然课前学生去亲自体验了春天,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多数学生谈的是自己印象中的或从书本中看到的春天,而不是自己去发现的春天,原因何在呢?我想,一方面和老师的语言创设的交流氛围有关,没有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另一方面,过早地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也起了一个不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以为只要用上那些词语,说的像那些句子一样就好了,而不是说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春天,不是自己心灵的自然流露。我想,学生在说自己发现的春天时,不要给孩子任何限制,任何暗示,就让他畅所欲言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话可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会与众不同。在大家充分说的基础上,再交流好词佳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春天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一定能更好地调动。
反思的作文 篇7
只是一场高考,剩下的交给时光。
转眼间已经距离高考过去了两个月。
整整走了12年,突然要步入社会,还真的有点不适应。家里有了大事小事都要找你,也已经不再是从前他们口中的那个小女孩了,所有的事情都应当理所当然的会做。6月8号仿佛还在昨天。
6月7号数学失利,我心里难受给妈妈打了电话,他们坚持来看我,我说不用了,你们在家吧,不就是个考试么。我发现我并没有老师们所说的什么多紧张,然而,我还是在夜里内疚,望着窗外的月光,我问自己,妈妈他们会怪我吗?泪水在脸颊上流淌,睡去了。
第二天文综考完了,觉得不错,一开大门,在人群中就看到了妈妈,那么热。妈妈还在张望,没有看到我,我叫了一声:“妈,你怎摸来了,不是不让你来吗,这么热。”后来妈妈说带我去吃饭,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板着个脸,说不让去。我还是没能止住眼泪叫妈妈把我带回了学校。和妈妈一路说了很多话,稳定了很多。妈妈问我中午要不要去送我,我说不用了,这么热,你在哪等我,一会我就跟他们一起走了,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妈妈同意了,临走的时候我问妈妈:“妈妈,如果没考好,你们怪不怪我?”妈妈笑着说:考成什么样是什么样呗,我们怨你什么。
后来最后一场英语考完了,妈妈来接我,我们就回家了,爸爸逼我估分,我说450最多,别人也说考的不好,尤其是我的最好的朋友她说400都怕到不了,结果考了511。也许是我不想离开她,我觉得被骗了。时间是最好的安排,我想就这样吧。可是我们之间发生了好多事情,最终还是各奔东西。高中的友情我就说靠不住,可是还是觉得遇到了对的人,倾注了一汪深情,最后还是一个人。
记住过来人一句话吧,把自己的真心装紧一点,不要轻易拿出来让别人看。
最爱你的永远是爸爸,妈妈。我问妈妈,我以后工作你是想让我陪你,还是在远方挣钱,给你寄回来。妈妈说,要那么多钱有什莫用啊,死了也不能带走。我笑了笑。
越长大越能体会出亲情的沉重,友情和爱情很像,你不要轻易付出一切,要不然最后还是你哭的最难过。
高考失败没什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只是要分配好生活与看透人心,剩下的交给时光。
反思的作文 篇8
期末考试结束了,成绩有些惨不忍睹,心情一下降到最低点。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那么一些信心,因为试卷还算可以,比较细,难称不上,估计班级的平均分应该在80分以上吧,可谁知道结果竟然是76·6分。不及格的有2个(1个为随班跟读),及格为10人,良好为26人,优秀为2人。
这样的成绩有些丢人,心中的怒火也抑制不住了,以至晚饭都吃不下(现在有点饿了,后悔啊),躺在床上半天之后,整理了下心情,好多了,也终于想通了。
谢谢叶老师,每次都会指导我一下,但是好像有点晚了。叶老师的这盆冷水泼的好,“你在帮谁复习?”“好学生还是学困生?”“有效果吗?”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理直气壮的对他说:“我已经很认真的复习了,只要听了,做了作业的,就没什么问题了,他们那些作业不做的,家长都不管,我能怎么办。”现在想想真的很好笑,叶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我要复习的对象只是学困生,好学生回家后自己也会看书的,不需要你多说什么的,而学困生呢?他们在家本来就缺少家长的管教,导致作业完成不是很好,压根就没复习到什么,上课的效率也很差,所以这样的复习效果微乎其微。
我将成绩翻看了一下,发现期末一直不做作业的3个成绩分别是还有5个作业也时常拖拉和完成不认真的也都在74分以下。现在我终于明白叶老师说的“复习是要帮学困生复习。”而我一直“一视同仁”,结果却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说我很失败。至少复习阶段是很失败的。没有抓住重点。
吃一堑,长一智。事不过三,经过了自己的摸索和叶老师的指导,我想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会改进我的方法的,努力将这条“尾巴”割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2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