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欣赏苏轼作文(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欣赏苏轼作文 篇1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题记
初识你,是在那曲《江城子》中。幼时住在外婆家,我常依偎着外公在窗下吟咏诗词。那些唐风宋雨早已熟记于心,在这首词中甚可以读出你的不羁。
那次密州出猎,全城军民都与你随同。你虽不甚年轻,却雄心未减。猎必射虎,自比孙郎。痛饮美酒,胆气豪壮。两鬓微白,又有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纵使年岁已大,你仍念驰骋疆场,杀敌建功。一腔豪情壮志,感染了我稚小的心灵。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报国恩的豪情。
再见你,是在那首《卜算子》中。虽是首小令,却也写得令人震撼。
小人弄权,奸佞当道,朝政日益腐败。你因豪放不羁的性格,为小人们所排挤。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以后,你连行动都受到监视与控制。那段日子是难熬的。可尽管失意潦倒,尽管“有恨无人省”,你仍坚持“拣尽寒枝不肯栖”,誓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你明白,即使举世皆浊,也要洁身自好,守住内心的纯粹。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高洁傲岸的操守。
又品你,是在那篇《定风波》中。上了初中,我更是广泛阅读你的诗词,甚爱这一首。
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此时的你,面对生活,已是泰然自若,且徐行,且闻雨啸,且听风吟,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失一空。自然界风雨阴晴变幻莫测,人生亦是如此。但如果不在乎风雨,也不必盼什么天晴了。读到这儿一种醉醒全无,胜败两忘的人生态度跃然我心。
苏轼,我欣赏你,因你旷世豁达的胸襟。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命不凡只属于李青莲,“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愁善感只属于柳三变。然而,我在你的诗中,你的词中,读出了饱经沧桑之后的成熟,正可谓“吹尽狂沙始到金”。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痴过,嗔过,过往的喜怒哀乐使你明白笑对困难,看淡名利。你,终而成了一位飘然世外的智者。
我欣赏你,苏轼……
欣赏苏轼作文 篇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初次读赏,便觉得格外感人,这是他梦见了早逝的亡妻而写下的。十年忌辰,正是个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绪心怀的情绪潜流,忽如闸门打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原来那个曾写下“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的人也会有如此的柔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已经忘记是在哪儿看到这句诗,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是啊,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的过客,所以人不应该为过往而伤怀,应豁达处世,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明明他有满腹的惆怅,却又以无可奈何,在孤身一人的境地,或许只有自己不厌其烦的告诫自己,才不能被惆怅和寂寞所包围。
中秋之夜,原本是何等的美丽,可在这花好月圆之时,他却只能一人独自坐在清冷的月光下。看着凄美的明月,他感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连月亮都会有圆满缺憾,人的欢喜悲哀,自古皆然,亦不是如此。最后他在忧伤中寄情于明月,倾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许清风拂过,美丽的月光与点点星光依旧,就这样在点缀着淡淡凄凉的环境中,全诗画上了句号。
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他用理想勾勒出一个豪迈的形象,他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流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他乐观依旧,即使经历的失败再多,他只是淡定从容地一笑置之。
他的短暂一生可谓是曲折多难,他本人却也未曾消极过。即使世俗再浑浊不堪,也玷污不了他的白衣胜雪;即使官场再乌烟瘴气,也掩去不了他的光芒万丈;即使死神再无情,也带不走他的情深似海。
“腹中有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愿我能像他一样在书海中遨游,忘记人间的喧嚣浮躁,红尘万丈。
欣赏苏轼作文 篇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衬出苏轼的忧郁,却也使这位诗人更加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这样灼灼其华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
英雄自古多磨难,此后又经几折贬。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个苏轼,半个北宋,“水调歌头,余词经废”,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成功。
欣赏苏轼作文 篇4
曾回味李清照那优柔寡断的词,曾仰慕李白那潇洒自如的诗,曾联想的白居易那活泼洒脱的意……他,使人总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似薄薄的雾,似若隐若现的窗……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死于公元1101年。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性格豪放直爽。它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一年,王弗已故十年,苏轼一直沉浸在悲伤中。那天苏轼所流下的泪,为他们的爱情有了见证。风扫着妻曾住过的房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苏轼从梦中惊醒,那一双水冷的双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许,只有爱妻王弗在世的十年,才是苏轼人生中的最亮丽的时刻……
再一次品味苏轼,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气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便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由此我们又仿佛身临诗之境:那苏轼宽阔的胸襟,因为当时的他正贬在黄州做刺史,但他却坎坷中还是始终不忘振兴国家,发扬国家光大,诗中,苏轼把他自己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肝胆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畅,壮怀难酬。
这两首格调不同的词,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苏轼:一个婉转多情,一个大气磅礴,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个被逆境逼得“早生白发”的苏轼。一代才子,湮没于历史的红尘却留下千古辞章,让后人读之绵尽,仰之无穷。
欣赏苏轼作文 篇5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创下了许多传奇。苏轼一生起起落落,却从未放弃,苏轼是个乐观的人。
从苏轼在被贬黄州时写出的《记承天寺夜游》就能看出他的乐观。当别人被贬时,通常都会意志消沉,难以振作起来。比如柳宗元在被贬时写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显得冷冰冰的,让人觉得有意志消沉的感觉。而苏轼却依旧能去与好友赏月。无论在什么时候,苏轼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也是苏轼能成为家中的主心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从《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能看出,哪怕被贬,苏轼的心态也依然乐观。能写出如此心底澄澈空明的诗句,心境往往是与诗文相通的。真不愧是宋朝最大的大文豪!
苏轼一生创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词中的代表作。在宋朝,文人称词为“诗余”,要求作词要典雅纯正,读起来令人感到婉转凄美。但在苏轼的词中却让人感到豪放,不拘一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千古吟诵的佳句。读着它,仿佛看到了那战争时的场景:无数飞石穿越天空,在水中激起千万层浪拍在岸边,卷起的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让人热血沸腾。同时,苏轼还有一首名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在古今中外也极负盛名,它被现代人重新谱曲,成了许多人都会唱的经典歌曲。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苏轼——豪迈、乐观!
欣赏苏轼作文 篇6
明月高挂,静谧得引人遐思。梦里,不知多少次,那一双满是皱纹,苍老无比而又饱经风霜的手,似乎在诉说着它主人坎坷的一生。但那双手依然紧握着笔,执着地写下一篇篇诗词文赋,我是多想握住这双手,只遗憾,一切只能在梦中。
又是细雨濛濛的初春,苏堤也被浸得发亮。我踩着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向那儿望去,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忙碌的身影,那双手正在搬着一块块大石头,湿嗒嗒的水和泥残留在你的手上,我多想握住你的手,为你抹去污渍,只因,你并不属于这里。
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双手写下了多少千古诗词。
多少诗词在这手下诞生!我看着你一路走来,那双手无时不握着笔在纸上尽情挥舞着,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印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你的情怀,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啊!你不追求物质的占有,只在乎精神上的满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道不尽你那万千衷肠。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追求?这又是一种多么高洁的品质?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给那微微颤抖的手带去些许的安慰。“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你的坚决;“羽化而登仙”,是你美好的向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你的无奈与遗憾。
当你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时,我能看见,你的双手在地上不断地扒拉着,似乎在挣扎地重新站起来,我看到你内心在咆哮,终是只能化为一声长叹。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好好地抚平你那双手上布满荆棘的刺伤和历尽风霜的皱纹吧!
在这个你没有经历过的现代科技社会里,我似乎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路灯忽明忽暗,闪烁着这个世界的光明和黑暗,我只能攀附着你的双手,带给我一丝丝鼓励,让我走向未来的.路,不至于那么彷徨无助。
怀抱着激动,我迈步快速地向那儿走去,但那个叮叮作响的声音,却在我一点点靠近时,慢慢地消失殆尽。我终究只能与那双手擦肩而过,惟见那儿的大石头被浸得发亮。
当我再一次陷入梦中与你双手紧握,一道疾雷震响,将我拉回了现实,我的手上似乎还残留着你双手的余温,脸上却惟有泪千行。
欣赏苏轼作文 篇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着这首气势豪迈、风格奔放的词,不禁让我想起了他——苏轼。
提起苏轼,人们都会想到他是“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词风豪放,感情激昂,是他开创了豪放派,也为我们铸就了一座文学的堡垒。
当我们面对苏轼这些辉煌的荣誉时,他已然远去了千年之久。世事沧桑,他的仕途是那么的坎坷,生活是那么的艰辛,一桩“乌台诗案”几乎断送了苏轼做官为民的政治梦想。近十年中屡次被贬至杭州、密州、惠州、黄州等地,这对才华横溢的他该是多么大的打击和遗憾啊!而他的辉煌也是在这样的遗憾中铸就。被贬官期间,虽然心境荒凉,他却没有丝毫的抱怨,而是抛却烦恼,任思绪飞扬,驰骋在无人涉足的原野上,看落日黄昏,赏万紫千红;把酒问月,临风当歌,情溢满胸。犹记得在他被贬黄州时,一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前往承天寺寻得友人张怀民,心有灵犀地去中庭散步赏月,欣赏着如水的月色,竹柏摇曳的疏影,陶醉在似真亦幻的唯美意境之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寥寥数字,就把这个澄澈如洗的世界勾画得淋漓尽致,就在漫步的悠闲之中抒发了一种了然、一种洒脱、一种旷达;犹记得在他被贬密州时,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像当年固守云中的魏尚一样,重新被朝廷重用,将出猎的狂气化作为国效力的热忱,唱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最强音。
再豪放的人也有亲情的一面,也有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情感。当他在密州任知州时,因内心孤独苦闷,便把酒问月,面对着月圆人不全的中秋,不禁想起了弟弟子由,更期望相隔千里的亲人能望见这共有的一轮明月,天涯共此,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自己,也给后人道尽了千千离别的祝愿。更让人难忘的是他那首梦忆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正是热情如火的生活中,一往情深的妻子却与他永世相隔,对于一个屡屡被贬的人来说,从此连个倾诉真心话的人都没有了,每当夜深人静,只有自己独对那轮明月,相洒泪痕,在明月夜下的松冈上,独自垂泪,把相思遥寄给思念的妻子,让自己孤凄无依的心灵得到一份安慰。
回望千年前的灿烂文明,一颗明珠正熠熠闪烁着经久的光芒。回首千年前的北宋文坛,一种由衷的敬佩涌动于心。苏轼,让后人记住了许多:才华横溢,仕途多舛,雄浑豪放,款款情深。
欣赏苏轼作文 篇8
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天才一样,苏轼是位跨界高手。他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还是一位美食家。
在填词作诗方面,苏轼的风格一向豪迈乐观。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当然要说豪迈的宋朝著名词人,能跟苏轼匹敌的,就唯有辛弃疾了。不同之处是,辛弃疾是真上过战场,在表达豪迈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苏轼则以其天生辖达乐观形成了自己的豪迈诗风。
当然,苏轼的慷慨豪迈个性也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苏轼虽然少年成名,但整个一生其实并不顺隧。中年时,曾因上书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弊病而受人排挤,无奈之下,自己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按道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苏东坡有着自己的活法。他修苏堤,兴水利,忙得不亦乐乎,故而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知道苏轼爱吃猪肉,于是大家便抬猪担酒来感谢他。苏轼则让家人把猪肉切成方块,与黄酒一起炖了,分给民众吃。当地百姓为了传颂苏轼的为人,便将这道菜称为“东坡肉”。于是乎,一道名菜就此诞生了,至今还非常的受大众喜爱。
毫无疑问,忙乎苏轼是个少有通才,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写的词。这里说说他的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外出打猎时创作出的,豪放派词风精髓尽在其中。开头一个狂“狂”字,铺排出整首词的“狂”。你看他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看上去格外的英勇。随从武士也都“锦帽貂裘”,作打猎装束。他们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卷”过了一座座山冈。为了报答全城士民盛意,苏轼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上半段主要描写的是打猎时的狂气,而后半段则是进一步描写了苏轼的“少年狂”。苏轼本来就乐观、豪迈,喝了酒就更放得开了。就算已步入中年,那又怎么样呢?然而,苏轼毕竟是个有抱负的人,内心还是有所渴求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在想,什么时候皇帝派一个像冯唐样来呢?让他告诉我将再次被重用。这时的苏轼幻想着那一天,自己拉弓如满月,看着西北的方向,射死所有的敌人。
苏轼,一位豪迈的诗人,他用他的乐观精神,去战胜人生的不完美。悲剧的人生故事,被他写成了喜剧。只是他的内心世界真实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才会知道。但我们后在,在他写的诗词里,哪怕只是轻轻一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豪迈之意。这样的一位历史上难得的跨界人才,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
欣赏苏轼作文 篇9
提起宋朝,我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事。虽然它没有夏朝历史悠久,没有唐朝繁荣昌盛,但是在古代历史上也是一颗永不衰落的明星。因为“词”这一新的文体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提到“诗,词”便不难想起宋朝伟大的诗人——苏轼。
提起苏轼,可能每个人都会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诗词。比如站在长江的岸上,我们会吟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不能与家人见面的时候,我们会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吟诵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安慰自己。而我对苏轼的了解还是在小时候。
第一次认识苏轼是在小时候。那是爷爷总是教我念一些诗词,读熟了以后再背下来。我接触到苏轼也只是因为背诗的时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背他的《题西林壁》时,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题西林壁》苏轼”然后背完全诗。我觉得苏轼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为年龄小吧。
上了小学,自然会学一些古诗。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几乎没有苏轼的。而且第一次学习他的诗也是在四、五年级,名字还是那首《题西林壁》。诗虽然只有二十几个字,内容也很简单,而且还很平常,但老师却说:“这首诗虽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个道理。”仔细品读一下的确如此。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告诉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这同一首诗,改变了我对苏轼的看法,一个能把诗写得优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这就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上了初中,边便很少学苏轼的诗了,大都是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了解了苏轼与朋友赏月散步时的闲适的心情;读了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时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了解了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比如“乌台诗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渐渐明白,苏轼是一个豪放派诗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别人被贬官时总是唉声叹气,但苏轼却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方式对待。乐观、积极向上——我想着这可能就是我从苏轼身上学到的。
也许苏轼的一生是崎岖不平的,但他会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闪烁在历史的天空。这便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欣赏苏轼作文 篇10
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正是春末,柳斜风细,晚云似火,城上高台,真个超然!
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
公元1075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宋将王韶率军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宋开国后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不可理解的是,北宋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苏轼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渐渐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的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上表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救助收养孤儿……此时的苏轼,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看起来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人的浪漫。
国家的边关战事,辖区的民生疾苦,每一件都让他不能释怀。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位爱国勤政的官员,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饥荒的密州正逐渐的显出生气来。一队人马轻快的奔驰在原野上,祈雨归来,他突发奇想,要顺便享受一下狩猎的乐趣。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猎犬、架着苍鹰,全城的人都来看他像孙权一样亲自弯弓射虎。他自比杀敌英雄魏尚,希望得到朝廷信任,奔赴边关,杀敌立功。
这一刻的诗人,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处逆境,昔日那些亲人的远去,手足的分离,宵小的暗算,官场的风雨……瞬间全都消失了。在自己的幻梦之中,他策马狂奔,弯弓射虎,他持节云中,征战边关。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豪迈的语句喷薄而出,横扫婉约柔美的词风,开豪放词之先河。“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双脚不离开坚实的土地,眼睛紧盯着国计民生;心中淡泊了个人的荣辱,梦里不灭的是凌云壮志。这才是真正的超然,紧密的拥抱着现实生活,却超越了一切声色狗马的低级趣味,超越了一切猥琐的世俗私欲。
这就是苏轼,一个真正超然物外的人,一个伟大的诗人。
土筑的超然台已经残破不堪,在斜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卓尔不群。
欣赏苏轼作文 篇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词的吟诵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在我耳边回响。闭上双眼,一幅景象从我脑中一闪而过:迷雾笼罩,细雨绵绵,滚滚长江水翻滚着,汹涌澎湃地打拍着岸边。江边,一名高冠长鬓,鹤发童颜的老者,站在岸边,一袭白衣在风中,雨中,静默着……突然,他一甩衣袖,转过身去,对着汹涌澎湃的长江唱起诗来,这首诗一传千里,长江,慢慢悠悠地安静下来……这就是苏轼,我心中的苏轼!
我心中的苏轼是一名被命运戏弄的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海南,让苏轼在海南自生自灭。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我心中的苏轼是一名豪爽乐观之人。苏轼尽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阴影。人到中年,苏轼被贬到密州任太守,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认为人生就此结束,可苏轼却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让人们看他“亲射虎”的场景。即使是“鬓微霜,又何妨?”,他依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万丈豪情,即使是年轻人,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我心中的苏轼是一名孤单寂寞之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后所写的悼念之作。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阴阳两隔,这对痴情人也许只能在梦中相见吧。
苏轼一生,坎坷一生。
欣赏苏轼作文 篇1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诗。他的才华一直令我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豪放的文笔,都令我十分喜爱。
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是一位豪放派的诗人。
还记得那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哇!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将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英姿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似乎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苏轼,不由得涌出一股敬佩之情。
苏轼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不被逆境所困,与苏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但他不在,一个小和尚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赞叹小和尚的聪明机智。
苏轼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给人视觉上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令人感到苏轼独特的性格特点。
苏轼还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颍州西湖听琴》《司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的诗文令我们受益匪浅。
欣赏苏轼作文 篇13
轻轻拨开历史朦胧的薄纱,穿过岁月的长河,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正坐在茂盛的大树下,仰天长吟着一首又一首诗,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而他的双眼中,更是浸满了充满沧桑岁月的泪珠,正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出生于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
苏轼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诗人。苏轼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书法颇感兴趣,也因此使得他精通各种文学书法。苏轼初入京城赶考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竟使得当时的考官--欧阳修赞叹不己,苏轼也因此一举成名。
苏轼是一位爱国情感超强的诗人。苏轼在抨击王安石的变法后,自请出京,被调至到富饶的杭州做通判。而初到杭州的苏轼倾底被杭州的美景征服,由景而生创作了许多名诗,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又被调至到贫瘠的密州任职。不过苏轼并未因此心生憎恨,而是调整了心态,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与百姓排忧解难。苏轼也在此创作出了许多名诗,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有一句颇为有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苏轼强烈的爱国情感,时刻准备着驰骋战场,以身报国的豪迈之情。
苏轼是一位高洁的诗人。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这首诗中,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苏轼高洁,宁死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苏轼也是一位乐观豁达的诗人。在"乌台诗案"这件事后,苏轼并未因此一厥不振,而是重新振作起来,乐观豁达面对现实,正如苏轼的名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叫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话,从中可以看出苏轼的悠然淡定,豁达开朗。
不知过了多久,我仿佛听见了苏轼停止了吟诗,看见他重新振作地站了起来,在落日的余晖下,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
欣赏苏轼作文 篇14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
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
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
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7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