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成长作文

一路欣赏作文

admin 成长作文 2016-11-10 08:18:00 欣赏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路欣赏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路欣赏作文1

  纵使我们仰望高山的巍峨,崇拜顶峰的威严,我们也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过布满青苔的石阶;纵使一路春光明媚或险象环生,我们也不能留连,不能停下攀登的脚步,不能忘记所景仰的高度。人生是让我们有所追求地去享受每一程的酸甜苦辣,一路欣赏那一生一遇的风景。

  那圣洁的珠穆朗玛峰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用生命去攀登她的高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君临天下的气势只属于杜甫,唯有我们自己历尽艰难让精神的圣火抵达峰顶,那才是我们自己的高度。“山高人为峰”,理想的乐土,是我们眼中不变的风景。

  然而谁能一步登天?“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没有过程,何谈结果。或许过程不尽完美,而就像常常要披荆斩棘穿过黑暗,才能翻越巍峨接近曙光,过程中所收获的不动摇的信仰已足够我们一路欣赏。我们欣赏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欣赏太史公面对刻骨铭心的耻辱而不屈的脊梁;我们欣赏“神七”宇航员漫步太空的瞬间,更欣赏工程师们为之抛洒青春的日日夜夜。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过程中风雨飘摇留下了滋润心灵的甘露,那每一次对极限的挑战、对自我的超越,都值得喝彩而终生铭记。

  人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命中注定要推一块巨石上山,靠近山顶时又掉下来,然后重新再推,循环往复。或许这便是人生的路,山顶永远都在,只等待我们义无反顾地走过一次次苦难的轮回去攀越,滚落山崖亦九死不悔,而一路享受攀登的过程,也是灵魂不断净化的过程。

  从歌德到居里夫人,从巴尔扎克到周恩来,多少人像西西弗斯一样劳碌一生,在过程中成就人生。孔子与弟子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是啊,我们无法选择地行走在岁月的流逝中,行走在过程中,生命的脚步不因我们是否饱览了过程中的风景而停留。于是我们一生孜孜不倦,勤心耕耘,收获每一秒的光阴而不驻足。即使是顶峰也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让我们俯瞰昔日的路、展望未来的方向的驿站,是下一程的起点,一山更比一山高,这也是过程。一路欣赏,无限风光——在险峰。

  险峰背后,是我们不懈攀越的路,一路欣赏的风景已融入我们生命的年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能一路欣赏,过程亦如青冥浩荡般的美好,朝朝暮暮,欣赏那蜀江水碧蜀山青,这边风景独好。

一路欣赏作文2

  站在回忆的十字路口,回头望去,无数记忆中的画面川流不息。邂逅、错失,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而正是缘于那一道份命运,让我在冠中留下三载年华。那是沓长时光里的一抹淡影,却在青春的光辉里化为永恒。同行·启程之章两年多前的夏日,灼热的阳光照射着少年未曾褪去稚气的脸,那时候的我,微笑着站在冠中的门口,没有想过我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的未来。

  直到我踏进校门的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席卷而来,望着肃静的教学楼以及匆忙的两年级的学长们,原本躁动的心绪在刹那间凝固而沉淀,似乎忽然明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供我玩乐的伊甸园,而是带给我磨砺的试炼场。我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家人殷切的希冀。我已经在中考落后于他人,我未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展开旅程,但那又如何?冠中依旧是我追寻梦想的起始点。那一刻的我刚刚启程,向着无限向往的浩瀚未来不断前行。同行·追梦之章在冠中的日子如同不停转动的轮轴,不断地向前延伸,却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从未孤单。感谢一直以来谆谆教诲我的老师们,你们是如此的可亲又可爱,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总在我的身边那份关爱就像寒冬里的阳光,给人温暖,让人安定;还有结识的那么多好朋友们,如果不是因为你们的出现,我的世界不会那么地绚烂多彩如果不是你们的陪伴,这一路上我会是多么的'孤单;最重要的家人,始终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让我觉得我是如此充满力量。在这样的岁月里,如果没有你们的出现,我该怎样继续我的路程?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不会这样的坚定又坚持。而正是冠中,将这么多值得用一生去珍惜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化为无限的动力,将我推向逐梦之巅。同行·未完之章还有两百多天我们即将奔赴最终的战场,那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我的旅程还未完成,我依旧需要拼尽全力去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通向终点的路上,荆棘丛生,只有化身为传说中的刺鸟,迎刃而上,即使忍受着血与泪的折磨,也要勇敢地前行。能够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的人是幸福的,而正是因为人有梦想,人才会变得伟大。我与冠中同行,冠中永远是我心中的骄傲!我与冠中同行,在这片净土上创造自己的奇迹!我与冠中同行,期待着归来之日铺满流光溢彩!

一路欣赏作文3

  在众星繁华的时代天空下,潜藏以“鄙视链”为名的生存方式。有人因鄙视得到自我满足,寻获自我价值。但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虚无的价值,而是由欣赏而来的真实的成长。

  鄙视链背后所反映的是时代错误的价值观,是对自我的虚伪的满足。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轻,是对生命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那么,鄙视则是对自己微不足道的优越感的一种可怜的伪装。简单来说,就是以鄙视他人来取悦自己。

  鄙视由“比”而来,但我们的成长不能止步于“比”。将自我与他人比较,在最初而言,是一种利于双方的好事。只是在自视甚高的一方的主观臆想下,渐渐成了对另一方的压迫和轻视。于是,原来是双方成长动力的“比较”,成了扼杀成长的第一凶手。自我感觉良好者自命不凡,沉浸于自我满足,被比较的一方则自怨自艾,最终二者都忘记了要去成长。

  你的价值,无须标榜。在一定意义上,国际游的确比国内游优越,知乎确实比贴吧高端,欧美原版动画片实在比国产动画片优质。然而,这不能为鄙视他人的依据。你的价值,你的优秀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必要经历你所鄙视的几个阶段。此时,若自己用鄙视他人的方式将其一标榜,这价值就变了味,颇有过河拆桥的意味。优越感的存在,往往使人迷失。价值从不是由鄙视他人而来,从不由标榜而得。

  他人的优劣,不由你评判。鄙视他人是对其价值一种妄自评定,可笑的是,你不拥有这个资格,除非你能证明他们的存在毫无价值。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事物的存在皆因其被需要着,即拥有一定的价值。

  鄙低他人、拔高自己和兼益二者,孰对孰错,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你所贬低的也许在你眼里只是一颗石头,而在需要它的人看来却是一颗宝石;而你所自视甚高的,可能也正是别人所贬低的对象。如此循环、轮回,似乎便不存在什么优与劣,高与低了。而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他人的行为,不免显得可笑。正所谓身在井隅,也能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鄙视既不是欣赏别人,也不是欣赏自己,于自身成长毫无益处,只能造成价值观的扭曲,导致畸形成长。所以,欣赏别人的价值才是自己最好的价值。

  我们没有资格鄙视,但我们有价值欣赏。一路欣赏,才能一路成长。

一路欣赏作文4

  清脆的铃响还未穿透托儿所,大门外就已被人拥挤的水泄不通,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如一棵苍松,屹立在人群的最前沿,别人挤不走他,他等待自己的小孙子归来,这一幕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外公,一老一小总手把手登上回家的道路,这一路上有我的外公相伴。

  如同往常一般,我一蹦一跳的跌进外公的怀里,他的衣服也总是因为这而沾满了欢乐,与天真,他见到我归来,紧皱的眉头,也顿时舒展开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总是习惯性的拉住了他龟裂的手向车站走去。 汽笛声惊醒了小憩于外公怀中的我,车上的人陆陆续续的下来,但是车里的人仍是多如璀璨繁星,他用瘦弱的臂膀将前方人用力撑开,带着我坐到了一个难得的空位上,我刚刚缓了一口气,就突然发觉屁股触到一个生硬的长方体物体,外公在此时把手伸进了宽大而深的口袋中,捞出了一块裹着锡箔纸的牛奶味巧克力,有一个巴掌大小,他话也未说就塞进了我胖乎乎的小手里,我因寒冷而发抖的手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温暖,我毫不犹豫的拆开包装,如向味灌了我一鼻孔,这又香又甜的巧克力喂饱了我的欲望,便迷迷糊糊的睡在了外公的怀中,这时外公却小心翼翼地从口袋中探到一块生硬的锅饼,轻轻拿了出来,大口地啃着,费力地咀嚼着。

  长大之后,父母常常因为一些我的错误而教育我,我也总是跟他们赌气,双方都闹得个心情烦闷,而外公总在此时出马打圆场,从各方面用辩证的态度,认真而不带有伤害性的话语来启发我,我也因此而熄掉了心中的不满的火焰,让我不但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他精通于象棋,我常常请教于他,每逢我遇到困境,两难相逼之时,他总能换到我的角度来教我怎样应对与避免这样的情局,他还能在一盘棋结束之后进行总结,让我得到启示。 每逢我得到好成绩或荣誉时,他便笑不拢嘴,亲人们总是认为他倔强,他其实是在宣泄自己的一些不满罢了。 寒冬时他用瘦弱的身躯为我遮风,酷暑时,他用背影为我遮阳,他就是我的外公,这一路上因为有你才让我更加坚强,因为有你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因为有你才让我的学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幸好有你——我的外公一路相伴着我,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7616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