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包天笑老师的《一缕麻》,联想到一首有点跑题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以看出来,诗人追求自由,高于生命和爱情。我想,如果能实现自由的爱情,该是多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呀。《一缕麻》的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也是自由的爱情吧。
文章的开始就对女士大加溢美之词。不仅风姿绰约,而且知书达理;既通旧学,又谙新学。活脱脱的“安琪儿”,不免让人感叹:此女应是天上有。另外出身于官宦家庭,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岂不是“官二代”与“富二代”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条件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羡慕得眼红。然而,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物极必反。站在哲学的高度论之,矛盾具有普遍性,在小说的情节中更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优越的家庭条件,也不能例外。既然能够合理的存在也就没有例外的理由。就这么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女子,也没有自由去追求自由地爱情。世上的人,每一代都活的不容易。活在一个特定的体制内就自然没有权利也没有可能去追求本心,顺应本心。
小说的前几段写女子如何的聪慧,那个男子如何的愚钝。极力营造压抑感,为后文的展开铺平了道路,也是前后对比更加的鲜明,作者巧妙的构思可见一斑。
如果除去封建礼教那一套不管,那么肯定是一个风度翩翩,满腹学识的`君子,如邻家某生。才有资格配上她。这看似的理所当然在封建礼教这把钢刀下面的案俎上,被劈得藕断丝也断了。
在这里面,女子的父亲算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了吧。女子的悲剧婚姻看似是他一手造成的,其实背后还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旧时包办婚姻制度造成的这个悲剧。女子的父亲明知道把女儿嫁给这个丑陋痴呆的富家子弟就葬送了女儿的幸福和未来。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自己的女儿自幼就许配给人家了。在他眼里,封建传统的礼教就是“道”,就是法。他本心里还是爱护着女儿的。本心和体制之间又一次的对立起来了,他虽痛苦,但还是选择顺应他心中的“大道”。在这样的矛盾中,这位父亲“伤逝悲存,亦成龙钟之叟”。他骨子里是有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的,在大的方面顺应大道,在私下里顺应本心。给女儿举《时报》上的《妾命薄》就是很好的证明,数次宽慰女儿,以尽父道。
女子反驳父亲的话,仰慕邻家某生等种种,正说明了她本心是追求自由的爱情,自主婚姻的。但,在本心和“道义”之间相矛盾的时候,还是选择了顺从“道义”,抑制本心,嫁给了那个毫无感情基础的又痴又傻的富家子弟。自己的爱情都没有权利追求,自由就无从谈起了。那么自由的爱情也只是海市蜃楼了。
文章越往后越给人压抑感。嫁给本不相爱的人对那个女子来说已是一个悲剧。在这个悲剧还惊魂未定的时候,更大的悲剧便接踵而至了,刚嫁过去一天就发现自己患上了致命的传染病——白喉。婆家视之如瘟魔,恐避之不及。唯有那个痴傻的丈夫殷勤伺候,这点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一面。不仅让人感叹,不论贤愚,人性本善。更悲剧的是丈夫不幸染此病身亡。女子得名医相助醒来后发现头上有一缕治丧的麻线,才知道噩耗,遂悲哀绝望,并为忠于丈夫而不愿改嫁,从此断红尘之心,吃斋念佛。这个情节显然包含了封建道德因素的东方美德——“忠恕”。与前文女子反对旧式婚姻来了个鲜明的对比。这虽矛盾,也在情理之中。在那种体制下,自由地爱情分明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只要有体制的存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顺应本心。物极必反,这世上哪会有真正的自由?羽化的状态,需要用心去体会,之于爱情,需要用心追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自由,我所欲也;爱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自由?舍爱情?追求自由的爱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8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