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 刘朔岑
看了这个题目后,我随口问同桌:“说到自由,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同桌头也不抬地回答:“飞!”见他爱理不理,我又去问另一个同学,那个同学言简意赅地答道:“鸟!”
看起来大家对自由的第一反应都是与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鸟儿有关的。这大概是因为鸟儿有一片独属于它们自己的、我们所无法企及到的空间吧?
每当我们看到一只孤鸿无声地划过天际飞向远方,我们总会不禁感慨鸟的自由,“天高任鸟飞”就是这么一种带着些许羡慕的慨叹。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到被禁锢在笼子中的八哥儿时,我们会联想到自由吗?——不会。因为这些鸟儿翱翔的权利已经被剥夺了,它们现在连拥有一片小小天地的能力都不再具备,我们又怎会认为它们自由?
其实,自由从来都需要一个空间来实现。
只有自由的心灵才会需要一个空间,才会在意有没有这样一个空间。同样被禁锢着,鸟类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渴望飞翔的光芒。可一头猪从来都不会在意自己是否被禁锢了,它们本身的心灵就从来都不曾自由。没有自由的生物是可怜的`,而没有自由心灵的生物是可悲的。前者还有希望,还有坚持,而后者只有一天天走向死亡的麻木不仁。
有了空间,我们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诚然,没有表明自己想法的空间,我们还可以有一颗向往这样一个空间的心灵。但是,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下,我们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又如何?空有一腔热血无处挥洒,只能在心里凝成血块,最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散溶解,心自由了又有何用?照着镜子看自己的黑发慢慢变成了白雪,而我们所向往的东西却从来不曾到来,最后却只能痛苦地悲叹“可怜白发生”。幸运的是,只要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对自由的向往,那么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迎来自由的空间。一声怒吼,一声呐喊,铁屋子中的人全部醒来,固然有可能一群人在痛苦中挣扎死去,但是我们又有希望一起将这个铁屋子拆掉!自由的心灵渴望着这样一个空间,为了自由的心灵,我们必须要得到这么一个空间。
听说北大有一个公告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贴在上面。而当年北大的师生们早晨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告栏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消息。北大的学风是自由,而那个公告栏正是北大自由风气的标志!所以空间实际上就是自由的标志啊!只有有了这样的空间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在精神上需要自由,需要一个能够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个能让我们自主选择航行方向的天地。没有选择权的天地只是一个伪空间,自由也只是伪自由而已!曾经听闻某地政府网站中对政府的评价只有“满意”、“非常满意”两项,这种伪选择命题并不是我们所希冀的空间,我们所盼望的空间应该是能指出政府的不足,并且能让它走得更好的空间,而不是为了满足而满足的伪权利、伪空间!
但是自由也是需要被约束的。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自由的含义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识活动的权利。我们需要有理智的自由,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有理智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像野地里的疯狗一般见人就咬!我们要存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理地说服别人,而不是一场争执乃至争斗的无理智地狂欢!
请给自由的心灵留下一片空间,只要一片,无需太大,我们要自由地阐述自己。
点评
郑文龙
面对“自由”这样的文学母题,作者不由大家、典籍之径路,以经验中的见闻感悟独辟蹊径、别抒机杼,以“大题小做”“举重若轻”破题、立论,构成了本文辞约义丰、逸趣横生的小品文特色。文章以“飞”“鸟”为“自由”的联想物,将“自由”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为熟知的动作、生物,既符合一般思维规律又暗合文学创作中的原型意象,巧妙地引出了自由需要空间的观点 随即针对自由所依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心灵空间、思想空间、精神空间、生活空间)由内而外依次展开论述,为个人自由张本最后,文章为自由空间鼓与呼,再次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与创造思路为抽象概念的具象化与推理演绎的情景化、事例化 正是这些技巧与思路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加深、拓展。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198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