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作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作作文 篇1
世界上一切有所繁衍的物种,其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的。
生存是以竞争来展开的。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中心是“物竞天择”,也就是说,要生存、要繁衍,就必须以自身的优点去取得发展的机会。在非洲的一个大草原上,一条大河将草原分成两半,东岸的鹿群有着它们的天敌——狼,西岸的鹿群则在享受着草肥叶嫩的天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岸的鹿群虽然被狼有所消耗,但它们却越来越精壮、越来越团结;西岸的鹿群无所节制地繁衍,食物供不应求,整个鹿群逐渐消亡殆尽。所以说,没有了竞争,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与能力。现代社会,竞争亦是无处不在的,在能力上竞争,在金钱上竞争,在权力上竞争,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更精彩;要是哪一天大家都与世无争,整个世界不就变得死气沉沉吗?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位也要说:不懂竞争、不想竞争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学生。
如果生存只有竞争,那这种竞争是事倍功半的,所以我们更需要合作。如果生存是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路,合作就是我们挽起的手;如果生存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合作就是我们互相支撑的肩膀。三国烽火纷扰之时,曹操大军直压南方,刘备于是打算与孙吴结盟,并派孔明去做说客,因此有了舌战群儒的佳话。他们结盟成功后便合作“火烧连环船”,曹操只有败走华容道。这就是著名的“联吴抗曹”,也是合作的一个好例子。如果说竞争是生存的方式,那么合作便是生存的秘诀了。
要生存,我们就要竞争;要更好地生存,我们就要学会合作。
合作作文 篇2
许多名人都会让后人在自己的墓上刻下几句话:比如为丢番图刻下的“年龄谜”,还有为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刻下的“永远没有长大”。不过,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却让人们在自己的墓上刻下了一个几何图形“圆柱容球”。
为什么阿基米德让人们刻下圆柱容球呢?圆柱容球又是什么呢?
原来,阿基米德在他众多的发现中,对圆柱容球最为满意。圆柱容球就是把一个球放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盖上容器上盖后,球恰好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侧面紧密接触。
这样一个奇怪的搭配,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数学道理呢?
阿基米德发现,当圆柱容球时,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那么圆柱的体积V柱=πr的平方×2r=2πr的三次方。阿基米德发现并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是V球=三分之四πr的三次方,所以V球=三分之二V柱,即当圆柱容球是,球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
他还发现,S柱=2πR×2R+2πR的平方=6πR的平方。S球=4πR的平方。因此S球=三分之二S柱。
到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个几何图形: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个几何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不难发现,设圆柱与长方体的高为h,圆柱半径为r。那么V柱=πr的平方h。而V长=2的平方倍的r的平方h。所以,V柱=四分之πV长。
而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一几何图形,表面积没有关系,因为圆柱的侧面积和长方体的四个面不成比例。
这样一次小测验告诉我:数学常常可以把许多事物相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物体。把球与圆柱结合起来,把这样事物和那样事物结合起来,把这个思想和那个思想结合起来,甚至于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试着通过结合,联系和比较来创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呢?
合作作文 篇3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比较自由的句子,一般来说,骈句之外的句子都可看成是散句。骈散结合,指的是骈句和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种方法,往往也会呈现长短句的形式,使文章节奏明快,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了文章的韵律美。
在冯骥才的《泥人张》一文中,有两个片段很精彩: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2.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张海五当个人物。第一处,“有第一,没第二”,是一组骈句,紧跟着“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一散句,意思有递进,读起来充满着音韵美。第二处,“手艺人靠手吃饭”是散句,紧跟着一组骈句:“求谁?怵谁?”强调了结果,泰然自若,铿锵有力。同理,“飲酒,吃菜”镶嵌在一组散句中,读起来满是灵动的感觉。
当然,骈散结合不能刻意追求,要根据文章的语言风格而定,不能牵强附会。
村口
李顺栋
村口是村庄的眼睛,村庄的一切变化它都看得清清楚楚。
——题记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退隐,只余一抹红霞横亘在天边。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挂在树梢。土地深情的呼吸变成薄薄的青雾在四方飘荡着。田间小路上,三三两两的农民,牵牛的,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收获,有说有笑,从四面八方向村子走来。一个妇女伫立村口,呼唤孩子乳名的声音伴着袅袅炊烟,回荡在村庄上空。
村口,铭记着村庄沉甸甸的牵挂。
如漆的夜色,闪烁的马灯,黑压压的人群,一闪一闪的旱烟袋,一张张通红的脸,一条条暴起的青筋,一双双瞪得溜圆的眼睛,比比划划的身影,歇斯底里的声音……全村的果园、池塘、树林承包投标仪式正在进行。
村口,见证着村庄分娩时的阵痛。
丰收的年景,伴着一张张笑脸,一车车玉米、高粱、大豆流向村庄;一车车棉花又从村庄流向收购站,欢声笑语在乡间小路上流淌;歉收的年景,村里人没有眼泪,也没有悲伤,他们把收获的希望寄托于来年,把遗憾和叹息关在门外。
村口,见证着村庄的丰裕和匮乏。
一顶顶花轿在悠扬的唢呐声中被抬进村子。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喧闹声此起彼伏;一口口棺材在凄凉的音乐声里被抬出村子,素服逶迤,悲怆溢目,哭声悠远。
村口,见证着村庄的成长和消亡。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口空荡的场院里布满了崭新的砖瓦房,几栋二层小楼夹杂在中间。而村内却变得逐渐空旷起来,犹如一个垂暮老人的头顶。
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挣脱土地的束缚,纷纷加入了外出淘金的队伍,他们早晨带着希望进城,晚上带着疲惫回家。对他们来说,异乡成了家乡,故乡成了旅店。
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嗷嗷待哺的幼儿拴住了手脚,蜷缩在家里一连几个月都不见踪影,失去了以往凑在一起拉呱的悠闲。
上学的学生如一只只候鸟,在村庄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留给村口的是短短一瞬的背影。其余时间则被电视电脑所奴役,将美好的童年幻化在荧屏的色彩斑斓之间。
原先热闹的村口变得异常冷清。别说人,就连村庄里的狗也不再到村口来了。只有在早上或晚上的时候,在接连不断的鸣笛声中,才能通过汽车玻璃或摩托头盔玻璃看到一个个模糊的人影。
村口,正连同它的经历一起走进村庄的历史。
本文有着浓浓的文学韵味,妙语佳句,俯拾皆是。特别是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融入全篇,熠熠生辉。以“村庄的成长和消亡”一段为例:“一顶顶花轿在悠扬的唢呐声中被抬进村子。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喧闹声此起彼伏;一口口棺材在凄凉的音乐声里被抬出村子,素服逶迤,悲怆溢目,哭声悠远。”“锣鼓震天,鞭炮齐鸣”的骈句,连着“喧闹声此起彼伏”的散句;“一口口棺材在凄凉的音乐声里被抬出村子”的散句,连着“素服逶迤,悲怆溢目,哭声悠远”的骈句。读起来,感到旋律优美,就像伴着广场舞的节拍,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心旷神怡。
合作作文 篇4
在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中,有一种已沿袭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的生存方式——互利共生,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和谐互助、合作互惠的模范与样本。
揭开自然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犀牛与犀牛鸟在河床边暖洋洋地晒着太阳,当我们初次看到这一幕时也不禁为之吃惊,为什么庞然大物会与此等小物和谐共处?原因是犀牛长期水陆两栖,在河水中它的毛孔张开,很多细小的微生物会钻进去,等待犀牛上岸后,阳光的照射会使其毛孔闭合,微生物的侵噬会使犀牛痛苦不堪……此时犀牛鸟带着欢快的曲调,伏在犀牛背上,喳喳几下,使犀牛“药到病除”,自己也获得了免费的午餐。
这就是大自然的和谐,是大自然的生存之道,成功之道。
自人类诞生起,就处在自然的环抱之中,向自然索取了很多,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合作双赢就是我们向自然学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位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二十个学生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每队共有四百美元,双方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协商,想办法从对方获取美元,哪个队能率先筹到八百美元就会收到教授的奖励。一开始,红蓝两队派出的'代表可谓气势汹汹,执意要获得对方的那四百美元,几轮协商下来两队都没什么进展。这时,红队中的一名队员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们不把这八百美元集中到一队,向教授领取奖金后再平分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因为如果两队你争我抢,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而如果两队合作,结果却是双赢。这种看似平凡的想法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忽视的。
我们总在追寻,追寻那种孤胆英雄的胜利,追寻那种不切实际漫无目的的人生。为什么不看看眼下的机会呢?那些仅需合作就能成功的机会。我们在与人合作的同时,也同样锻炼了自己的胆识,培养了自己沟通的能力,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学学自然吧,那简单而和谐的道理,正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国球乒乓精神……他们正是将团结合作、双赢共生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团体。
让我们的人生从此绽放合作双赢之花,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彼此,用合作的方式去缔造成功,创造奇迹,改变世界。
合作作文 篇5
星期二上午,我们照例来到陶艺室上课,陶艺老师让四个人一组合作做一套茶具,我们可高兴了。 我和同组的郑汉等三个同学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我做茶壶,他们做壶盖、壶把子和茶杯。分配完后,我们就开始做了。我的任务最重要,所以我要好好做。我先拿起一坨褐色的陶泥揉起来,揉啊揉,硬硬的泥团越揉越软,我再用两手把它搓成了一个光溜溜的大泥球,接着把大拇指按进泥球中,然后把泥的外沿凸起的部分往外张大、张大,再把它捏长些,最后在泥的一边捏出一个小壶嘴,这样,壶身就做好了。我仔细端详着这个壶身,我觉得它好像有一个大肚子,能装下很多茶呢!
我看了看别的同学,他们都特别认真,时而捏,时而切,时而拍,把一坨坨陶泥“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圆圆的盘子,有的像弯弯的枝条,有的像尖尖的的小塔……我又细心地检查起我做的茶壶来,仔仔细细地抹平每一处凸起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我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要开始拼接了。
我把我做的壶身拿出来,跟另外两个同学做的壶盖和壶把一拼,正好相配,我们真是知心朋友啊!我们让这套刚刚“出炉”的茶具“站”在桌子上,大家都笑了。我不禁脱口而出:“真是团结力量大呀!”“对,团结力量大!”哈哈哈…… 这件事,真让我难忘,因为这是我和同学的一次成功的合作。
合作作文 篇6
每次放学回家,都要独自背着书包经过那幽静曲折的小径。在小径的深处,有一堵残墙。经常我都会来到这堵残墙前,思索许久,想发现些什么……
这一堵又苍老又破旧的墙,是用暗红色砖块砌成的,在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镌刻着它多磨难、多曲折的生命印痕。任凭风吹雨打,岁月流逝,它依然独自伫立在那里……墙的不远处是一座花园,花园中孤傲的花朵绽开着,它们在篱笆的围绕之中,在人类的呵护、爱怜之下才得以生存,这些花儿们瞧不起园外的野花杂草,瞧不起周围的藤蔓植物,更瞧不起附近那堵又老又丑的残墙。它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这小径图画中最美丽、最高贵的……(有交代)
可是有一天,这里的一切却因一株小小的紫藤萝而改变了。一缕紫色的,带有无限生机的紫藤萝爬上了那堵又老又丑的残墙,残墙在花儿的包裹之中挺得更直了,它用自己宽阔的身躯来包容并呵护着这株小生命;而紫藤萝也友好地用自己仅有的绿色来装点这堵残墙。一天夜里,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一会儿暴雨骤降,小径的幽静和深邃被打破了,这时我真担心那一段残墙的存亡,尤其是那一株紫藤萝娇嫩的小生命,是否还能迎接翌日的朝阳。第二天清晨,等我醒来便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而当我跑到残墙前,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藤萝与残墙居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就在此时,站在残墙前的我欣然顿悟:紫藤萝以它的枝叶遮挡住残墙免受风雨的侵蚀,而伟岸的残墙却用自己宽阔的胸怀保护了紫藤萝柔弱的身枝免遭摧残。而当我转过头去看看那些花园中骄傲的花朵时,它们早已面目全非并在泥水中抱怨着命运的不公了。(有照应)这时我发现了,我终于发现了这弱小与高大;年轻与衰老;美丽与普通相互合作,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特殊美。(形象的对比,精练的语言)不论是在晴空丽日的天气,还是风雨交织的时刻,都一样的美。这是一种包容之美;一种谦虚之美;一种乐观之美;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之美。是的,事物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相互合作,彼此互补,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更好地呈现,才能使自己的美得以保持永恒。
合作作文 篇7
终于一个星期中最重要的一天又盼来了,在这一天中有两节综合实践课,准备多日的材料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铃声响后,赵博伦便走上台,简要的介绍了今天要做的东西后,便叫我们开始动手制作。
我们小组一听到这个消息迫不及待地从课桌拿出自己所带的东西。硬纸板,紫沙泥,泡沫,水彩笔和树枝,我仔细清点了一下,一样也不少,大家都为带齐了材料而感到庆幸。
二话不说,我们小组马上开始自领任务,杨明来涂色,王霑用紫砂泥做花坛,我负责用泡沫做树,周旭东负责把泡沫和树枝连接起来。就这样分配好任务后我们就开始做了。
我先拿出塑料袋将泡沫剪成一个个程约三厘米的长方体,将它放在塑料袋上,然后用剪刀把他八个棱角剪圆了。但没有想到,刚一剪,这泡沫就一下子不能出来多的满天飞,并没有乖乖的落在塑料袋里,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决定用手去拨,这一下就好多了。
抬头看看小组的同学,他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做着。我做好的泡沫,杨明涂色 后,会传给王霑,他会根据树的大小制作花坛,待王霑做好,周旭东就会来做最后一道点睛之笔,将树枝与泡沫连接起来。就按照这样一个流程,我们完成了许多成功的作品。
看来这次可以顺利的做好校园的树木,团结协作必不可少,只有合作才能使小组的力量放到最大。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chengchangzuowen/202201/200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