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面是郑州乃至河南的饮食标志,小编收集了有关河南烩面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河南烩面
相传,明代永乐年间,朱元璋的儿子沈王朱模在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县)时,常到民间察访。有一年秋天,他行至南门外西和村和八义村一带时,偶遇一位给爷爷送羊肉老圪(gē)扯 (长治县一带百姓称宽面条为老圪扯)的回族少女。见沈王很饿,小姑娘就给沈王倒了半碗,沈王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
沈王回到王府,念念不忘那半碗“羊肉老圪扯”,就派人找到那位回族姑娘,聘为王府厨娘。沈王去世后,回族厨娘离开王府,在集市搭棚垒灶开了家面食馆,专营“羊肉老圪扯”,很多当地回民都跟她学习“羊肉老圪扯”的制作方法。由于“羊肉老圪扯”好吃,便渐渐传到了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天津等地。
第二篇:河南烩面
每次去吃美食时,我总会想起家乡的烩面,甚至会暗暗地说:“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烩面味儿最美。”瞧,我这个美食大王对家乡的烩面真是情有独钟! 烩面不仅好吃,还很好看,一个个“白雪姑娘”在汤里表演水中芭蕾,一块块儿诱人的牛肉、红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绿色环保的白菜,拼成一幅“五彩图”,让人一看,不禁垂涎三尺。
烩面的做法并不难,将揉好的面团儿擀拉一个长约十厘米的长椭圆形面饼,再将表皮抹上一层食用油,然后醒上一会儿,烩面在入锅之前,得先炒菜。首先厨师往锅里放少许油,等油冒出一缕缕白烟,快速地将牛肉和配好的作料放进锅里搅拌,然后将枸杞、木耳、白菜放进锅里,最后放上熬制好的老汤。待汤沸腾之后,厨师像变魔术似地把一个个面饼变成一个长长的、薄薄的、软软的白色长带融入“热情奔放”的汤中。这时,只见厨师脸上滚动着汗珠急促说道:“吃不吃辣的?”待你回答完毕,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热气腾腾的烩面就随之上桌了。 每到周末,我就缠着妈妈往烩面馆里窜,迫不及待的跟服务生要上一碗香喷喷的烩面,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儿,我吮吸了一口浓浓的汤汁儿,闭上眼睛,那美味儿……甭提!挑一根儿烩面放在嘴里嚼一嚼,那烩面犹如一颗qq糖蹦到我的牙齿下面,真是劲道十足啊!可这种细细的咀嚼满足不了我的味蕾,我肆无忌惮地吃烩面,结果被烫了好几次,真是“心急吃不了热烩面”啊!但很快这碗烩面被我“消灭”掉了! 朋友,我想你这会儿已经是“口水直下三千尺,灵魂一到烩面馆”了吧!
如果你想吃这么美味的烩面,请到我们河南来吧,我保证我家乡的烩面一定会让你不枉此行的!
第三篇:河南烩面
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作为一名小小河南人的我对河南烩面更是情有独钟啦。
从小生长在河南,面食几乎成为我最主要的盘中餐,而奶奶最拿手的就是做烩面了。它那丰富的营养,优良的味道,使我健康茁壮地成长。小时候每一次去体检,身高几乎总是高出其他同龄孩子一大截,家里人常常为此津津乐道。
如此好吃的.烩面,我就来介绍介绍它吧。
制作烩面的主要原料:小麦面粉,羊肉,香菜,豆腐皮,海带,菠菜,当然还少不了油盐酱醋等调料。
烩面的制作过程其实也不复杂:首先是和面,一共需要和3~4次面。然后是醒面,醒面这个过程最重要,至少要醒3小时以上。为什么叫做“醒”面呢?面粉本来是处于休眠状态的,“醒面”是将它从沉睡中唤醒的发酵过程。当然在醒面的同时,我们需要将带骨牛肉或者羊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肉炖烂后将其捞出并准备香菜,海带丝,豆腐皮等备用。然后将面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后两面抹油,接着再次醒面半小时。之后,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直到拉成细面条后将它伴着海带菠菜一起煮熟,最后再浇上肉汤入碗。这样,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营养丰富的河南烩面上桌了!也许正是这种各种各样的配料烩制在一起的做法,所以叫烩面吧。
烩面对于河南人的意义十分重大,号称“烩面之城”的郑州,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羊肉烩面;本地人款待亲朋好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浓的河南烩面。原来,相传在李世民建立唐朝的时候,烩面就已经流传下来了,怪不得这么有名呢!当然,烩面里丰富的营养元素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我已经好久没有闻到那熟悉的味道了,个子也跟着抗议似的,大大降低了长高速度……
朋友们,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郑州不吃烩面,那也是人生一大遗憾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diyuzuowen/202202/222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