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解放前,曾先后有10余个国家在青建立领事机构,其中,日本总领事馆是建立时间较早,存在时期较长的一个(参见本文后所附的“解放前各国驻青岛领事机构一览表”)。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经过“五四运动”及其后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政府于1922年12月10日收回青岛,同日,日本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
日本总领事馆原应以管理日侨(青岛日侨众多,最多时曾达到5万人)事务为主要业务,但实际上这个总领事馆比其它国家领事馆享有更大的权力。该馆建立之初即设有警察署,并在吴淞路、若鹤街(今台东一路)、山东街(今中山路)、早舟街(今肥城路)、沧口街、台东镇以及四方、李村等处设立了派出所,拥有上百名武装警察和宪兵,公开执行警务。同时,由于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日本一直凭借着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优势,继续垄断着青岛经济。青岛的港口、铁路、胶海关、运输贸易,以及主要的工商业均操纵在日本人手中。从1922至1937年,日本总领事馆不断在政治上对青岛市政当局施加影响,以期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同日本人,尤其是同日本总领事馆打交道成为历任青岛市行政长官最头疼而又不得不做的'事,这严重影响了青岛市的行政秩序。在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1931~1937年),曾数次就各种争端与日本驻青总领事馆交涉,如日侨焚毁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并捣毁《民国日报》社事件、收回国武农场、日商纱厂工人罢工、“8•14德县路事件”等。为了不影响青岛的各项建设,沈鸿烈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备战交涉,大事不让,小事不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diyuzuowen/202202/224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