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赛龙舟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赛龙舟作文 篇1
我家旁边的石井河今天开始赛龙舟了。一大早,阳台下面的街道就热闹起来了,待道两旁插了好多彩旗,还有大大的氢气球高高的飘扬。今天来参赛有30多艘船,场面好壮观的。河旁的街道也实行了交通管制。今天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听说还有好多家住得远的观众也来观看,同时也来了好多自愿者,交警,医务人员……
下午2点半左右,听到一声声加油的呐喊声。我们一家人赶紧去河旁观看,呀!太多人了,我和爸爸妈妈转了一大圈,也没挤进人流中。妈妈提议:我们还是回家到阳台上看吧。
站在阳台上用望远镜往外观看,还是很清楚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一艘艘参加比赛的龙船争先恐后的往前冲,听到“嗨哟!嗨哟!……”划船的叔叔鼓气呐喊声,几分钟过后,已有龙船到终点了,迎来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接着还有好多村组的彩船也开过来了,妈妈赶紧拍下了激动人心的画面。
大约一个小时后,比赛结束了。站在阳台上我没能看得非常清楚,但还是感受到了赛场的气势和观众的热情。明年看比赛我一定要早点去河边观看,争取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赛龙舟作文 篇2
我们故乡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是我们故乡的传统习俗。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很期盼,我们盼了好久,终于盼来了赛龙舟的那一天。水面上有两条龙,分别是红胡子的龙和绿胡子的.龙,两条龙上有年轻力壮的青壮年组成的队员。比赛开始了,两条龙互相追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青龙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动作整齐,好像信心十足。青龙遥遥领先,红龙远远落后,红龙的队员们立刻团结一致,奋力追上了青龙。两条龙不相上下,最终,两条龙一同冲过龙门!观众们很过瘾,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在叫着:“好!好!”久久不愿散开。
这就是我们故乡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我们欢迎你来我们故乡做客。
赛龙舟作文 篇3
每年端午节这天,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特别是赛龙舟,我很喜欢。
今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去美丽的塘河边看赛龙舟。一到塘河边,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我看到平静的水面上都是五彩缤纷的龙船,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还有很多很多……
比赛开始了,水面上彩旗飘扬,鼓声震天。每一只龙船都仿佛箭一样冲了出去。划船的队员个个使劲地划着,他们的动作都是一致的。打鼓的队员都还喊着:“加油!加油!”两岸的观众喊声叫声为他们加油助威。
我看到红队领先一步,后面的黄队紧追着不放。他们两队各不相让,终于,黄队超过了红队,遥遥领先了其他队,得了第一名。
我看了这次的赛龙舟,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赛龙舟作文 篇4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天空万里无云,校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阵阵的芳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外操场,迎接四年级的划龙舟比赛。看得出我们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四个人一组,一人拿一根棍子在地上划,划行时不能超过分界线,看哪一个班先到终点谁就赢。
比赛开始了,首先上去比赛的队是我们班。我们班的运动员面带笑容,非常自信地站到了“舟”上。只听“啪”的一声,比赛的发号枪声响了,只见我们班的运动员使劲地划着,一起喊着“哎哟哎哟”的口号声,我们班的啦啦队呐喊着“四班加油,四班加油”,还有的同学一边挥舞着彩旗,一边在场边追着运动员,看他们的表情,恨不得在旁边帮运动员出力。还剩1米、1分米、1厘米……“耶!我们胜利了!”我们全班同学欢呼着,运动员下从“舟”上跳下来互相击掌庆贺。可是,这时,裁判员却把运动员叫了过去,跟他们说了什么。原来,在离终点1厘米的地方,我们班的运动员以为已经到了终点,就停止了前进。当我们班的运动员重新上“舟”划行到达终点后,已经耽误了30左右秒,最后,我们只获得了第六名。
这次比赛,我们班虽然没有获得好的名次,但是,我们已经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
赛龙舟作文 篇5
端午节我们去看赛龙舟,参赛队伍有红队和黄队。
比赛终于开始了,红队的敲鼓手有节奏地打着鼓,红队就像一条鲨鱼似的冲向终点。黄队也不甘示弱,飞快地冲向终点,红黄队不分上下,每个参赛员都使出全身的力气,旁观者也不停地喊:"加油,加油。"比赛终于结束了,红队胜利了,红队的每个人都很高兴,有的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有的高兴地跳下了水里,还有的激动地落下了泪水。
这使我懂得了"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这一天,我真高兴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jierizuowen/202203/251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