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扫墓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扫墓作文 篇1
往年的清明节,天空中总下着蒙蒙细雨,这雨中仿佛夹杂着我们抹不去的哀思之情。
今年,却截然不同,天气好极了,墓地边也就不再死气沉沉了,很多人都拿来了五彩缤纷的花篮,其中白菊花和黄菊花居多,也有人摆上艳丽的茶花和淡雅的康乃馨。
路上,看到许多人拿着扫把上山。不用说,肯定是要去扫墓。但是,一些不文明的人就拿着纸钱,纸手表去山上烧,这多危险那!
我翘起嘴,喃喃自语:“要是着火了怎么办?他们这么做又没用,而且还污染环境。难不成去世的人真的会在天堂拿到被烧掉的东西?!”
妈妈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往前走。弟弟看大人们拿着扫把,便闹着也要一把。出于无奈,他们只好给他了。我觉得无聊,所以也拿了一把。
到了目的地,只见遍地都是落叶。这下,我和弟弟可乐了,抡起扫帚,大喊一声:“秋风扫落叶!”
然后在地上乱挥扫帚。“嘿嘿,左青龙,右白虎。”弟弟左一下,右一下。我也不甘示弱,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旋风”,高喊一声:“还是看我的佛山无影扫吧!”
地上的落叶被我们弄得一片狼藉,结果被训了一顿:“这里是山上,你们安静点,还有,看看你们自己的‘杰作’!”
妈妈皱起眉头,指了指地上比之前更乱的落叶堆。我一下子变得非常沮丧:“这么多落叶,不玩真可惜啊!这可是很少见的啊!”
“哼,清明节一点都不好玩!”
弟弟也嘟着小嘴巴,失望地说。小姨安慰他:“别忘了,我们本来就不是来玩的。我们是来扫墓的。所以呀,乖点儿,别闹了啊。”
弟弟静下来后,我们各自拿了三根香,缓缓闭上了双眼,开始祈祷:让他安息吧。睁开眼睛,我看到外婆和妈妈的脸上,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在了地上。也许是思念已去世的曾祖父与曾祖母吧。但是我与弟弟还是耐不住长时间的安静,到一边玩去了。。。。。。。
大人眼中的清明,该是一个“沉重”的节日吧。而孩子却拥有“放纵”自己的权利,甚至淘气,甚至捣蛋。随着年龄的增长,“清明”于我而言,是否也将变为一个“沉重”的节日呢?
扫墓作文 篇2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姑妈,我妈妈和我一起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呀!
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高山上,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拿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哥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外祖父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外祖父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
扫墓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这是一个缅怀亲人的节日,会使我们心情悲痛。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去为已经离去的亲人扫墓,有些地方也叫“上坟”,为他们的墓地培上新土,还有很多的人们会去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人民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他们送上一束鲜花。大人们都说,每当清明前后,天空经常会下雨,所以,我便想起了诗人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听爷爷说,按照以前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物、果品、纸钱等东西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把纸钱焚烧,另外,我们潍坊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这天,要吃单饼和鸡蛋。我们国家的风俗和传统真的非常有意义!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应该去长辈的坟前祭拜一下,以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
星期六上午一早,我和爸爸、妈妈一行三人就买好了祭拜的食物回了老家,给姥爷扫墓。妈妈在姥爷墓前先摆上食物,倒上酒,然后烧了些纸钱。妈妈说“烧纸钱”是为了给姥爷送钱,让他们不缺钱花。虽然我有点奇怪,有点不明白,但看到妈妈和爸爸肃穆的神情,感觉到了他们对逝去人的怀念之情。虽然我从小没有见过姥爷,不知他长什么样,但我知道他肯定很爱我们,也许在某个地方一直关注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扫墓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又是清明节了,这是一个追思的季节,学校组织我们来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
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直入蓝天的青松,它们像一个个战士守卫着烈士的英灵。再往里走,我们便来到了烈士碑前,在主持人的宣布下,从党员代表到少先队代表一一作了宣誓,并向烈士墓前敬献了花圈,我们在低缓的哀乐声中,陷入了深深地追思,我心里想要不是这些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不会有今日这样幸福的生活,也许我们还在忍饥挨饿,也许早已死去。默哀完毕后,我们来到墓碑后面,瞻仰了烈士的英勇事迹的介绍,我想他们可真厉害呀,要是我们遇到那样的严刑拷打,早就吓得昏过去了,对于烈士那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为了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我充满了敬意!我想我们也要学习先烈的精神,多多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这样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挺身而出!
阳光是那么明媚,已经完全没有了冬天的阴冷,仔细地看树梢上已经吐出了嫩绿的新芽,我们说着、笑着,呼吸着春天的气息,三三两两的围坐在一起,开始了我们的午餐。大家一起开心的吃了起来,不知真是零食好吃还是由于我们饿了,我们把零食吃了个精光!“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在一起玩了起来,我和几个同学抓了条蚯蚓,准备搞个小恶作剧,我把蚯蚓突然放在了女生的肩膀上,然后我表情严肃的指了指她的肩膀,便马上跑开了,果然我跑了没多远就听到女生们的尖叫声,随后我们就被追杀了,我们笑闹一团,整个陵园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想先烈们一定能够听到,我们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心愿!
临走前我们在陈潭秋烈士的雕像前合了影,结束了今日的扫墓活动。我们看着先烈们的墓碑,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先烈们的`牺牲和心血不会白费!
扫墓作文 篇5
清明前夕,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一起出行,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
我们穿过白沙大桥,一路步行来到烈士墓。烈士墓坐落在雄伟的高山上,葱葱茏茏的树木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碑石的踪迹,我想,那应该就是烈士墓吧!我们沿着整齐的石阶拾级而上,经过一座亭子后就看到了一座庄严的墓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的大字,那八个大字在我眼中显得格外耀眼!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烈士墓前,举行庄严的祭奠仪式。首先是少先队员代表宣读悼词,从悼词中我们了解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的先辈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强大,冲阵杀敌,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唱起了队歌,用它来表达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接着,我们默哀一分钟,那一分钟虽然只有六十秒,但在那六十秒中却包含了我们队革命烈士深深地敬仰和深深地钦佩。最后,少先队员代表吧花圈献给了革命烈士,我们也把自己手中的小百花献给了烈士。
我们下了山,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些最可敬的人。
扫墓作文 篇6
在周五的中午,老师带领我们去了烈士陵园扫墓,我们每人都做了一朵小白花,穿上了洁白的毛衣,带着红领巾,坐着汽车就出发了。
到了烈士陵园,我们站在马路边等着其他同学,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到齐了,我们就走进了烈士陵园。
一进大门,几棵葱郁的松柏映入眼帘,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再往里面走,无数名学生排着整齐的路队笔直地站着,我们也站在那里等着等着,过了好大一会儿,我们开始进行仪式,前几项都是一些领导的讲话,有一项是我们跟着宣誓,最后一项就是给烈士陵园里的烈士们献上白色的小花,我们跟着来到了那里,我看见一排排一行行的烈士墓碑,井然有序地竖立在那里,老师轻声地告诉我们:“进里面以后可不能笑!”我们按照老师的吩咐,没有笑,献上了白花。
然后我们又看了一些好多英雄的介绍。
我们又乘车返回了学校。
扫墓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到了,每年我们都会到山上去祭扫外婆的墓,今年也不例外。早早地,我们带着祭祀用的点心和花圈来到了外婆的墓前。
外婆的墓在半山腰,站在这里放眼望去,一片青绿,这就像是刚染上去的,丛中不时闪现出一簇簇火红的杜鹃花。妈妈拿出点心供在了墓前的石桌上,点上蜡烛和香,然后双手合十,祈祷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走过去,祈祷我们全家都平安。这时只见爸爸拿起扫把,把墓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又拿起镰刀清理一些杂草,为坟墓培上新土。不一会儿,外婆的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香快烧完时,妈妈拿出一叠纸币,用火点燃。看着纸币燃烧完,我们整理东西回家去了。
在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jierizuowen/202205/288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