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考作文 篇1
现代科学发展观要求基础教育以培养能力为主,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语文基本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写作便是一种技能,一种能力,而技能和能力可以经过严格的训练得以提高。多年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再加上小学、中学、大学教写作(作文)课的老师研究教学时只研究自己所教的一段,不注意上下衔接,因此造成小学、中学、大学的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重复现象严重,无效劳动甚多,效果很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书面作文能力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试图寻找到切实有效的作文教法,做了以下一点思考。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往往就是学生害怕作文,进而厌恶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显然,不是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学生对那些蕴藏于生活中的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失之交臂而不自觉。就因为学生缺少了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而写作素材绝不会自动进入学生的认识领域,这才是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可写的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对作文不致于望而生畏,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善于“务本”:从培养学生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入手,抓好写作基础训练。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作家,都是很重视积累的。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球考察,记录的资料有五十万字之多。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每年平均作六十本笔记。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写的读书笔记竟有二万五千本。我国的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到各地游历,遍访名川大山,搜集民间的传闻,积累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班固为了搜集资料遍读了当时存放在石室、兰台、东观和仁寿阁等处的几千车藏书,他博采群书之长,将有用资料一条一条摘抄下来,积累可谓“厚”矣!达尔文写出了《生物进化论》,凡尔纳写有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说,司马迁写了《史记》,班固修编了《汉书》,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和他们的积累丰厚分不开。
培养学生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写好日记、札记、记忆笔记和文字记录等实用性笔记文体起步,逐渐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既能充分适应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实际需要,又能从中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为专业性写作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实为学用结合的良好形式。
二、丰富思想,立意高远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有限的文章同无限的世界,在数量的多少上是矛盾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把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都不可能概括出全部的本质特征,只能选取浩瀚江流的一朵浪花,莽莽丛林的一片树叶,不尽人生的一个典型来写。选择这些有限的材料,目的是为了反映世界和说明世界。有限的材料怎么能反映和说明整个世界呢?这就是写作上讲究并努力做到的: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象反映本质。而能否在文章中体现出“一般”、“整体”和“本质”,也正是能否正确炼意志。
文章的主题的获得,要经过作者对生活观察、认识、把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通过作者对全部材料在意义上联系起来思索,使某种思想能贯穿全篇的过程。而这“思想”,也就是我们写作上所须“炼”的“意”。
写文章除了反映生活,还为了创造出一个美的新天地,让人们的思想受到启迪,让人们去追求美的理想,因此,提炼出一个美的意思、美的境界,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这美的意思、美的境界的境界的标志是什么呢?从哪里去“提炼”呢?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高远的立意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要从自己有深切体会和感受方而去炼意。因为,只有自己熟知、理解了的材料,才能变得到真知灼见,而所表达的思想,自己才觉得踏实,有把握。在写作中,不论是写古代题材、现代题材、未来题材,还是写外国题材,亦或写零星感触,都应为促进现实生活的进展而写作。当前,如果是写新人,就是为了表彰新时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如果写过去,那是为了反衬或对比今天的伟大时代;如果是写阴暗面,那是为了克服前进的障碍,以加速建设的进程;如果是写零星感触,也是为了加深对新时期新精神的理解,是为了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一篇好的作文,要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接近,引导我们趋向真善美。
三、关注时事、与时俱进
写文章,时代感非常重要。那怕是写散文,写游记,也不能忽视时代特征,写好一篇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时事,与时俱进。一篇作文的选材与作文主题的表达密切相关,如果材料陈旧,就会影响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校园中,学生的生活相对封闭、单调,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看报,关注新闻,从而了解时代信息,为写作提供素材,使文章与时俱进,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现实情况是,学生老在故纸堆里找材料,老师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渊明,就是李白、苏东坡,千人一面,没有什么新鲜感,且这样的文章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因而,要想学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现实性方面多下功夫。
写作是思想的演绎与感情的流泻,其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也就是需要给予读者阅读的收获,如果读了你的文章,看到的只是人云亦云的材料或思想,这就等于枉费时间。我们要学会从社会热点里获取我们想要的素材,一周花半小时(能多点时间则更好)大致浏览一下一周的国内外大事,把觉得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做一简单的摘记。学生把自己的笔触投进现实生活之中,让自己的文章有了新意,从而也有了深意,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文章。
四、常看常思、常写常改
除了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材料,还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多阅读作文,寻求借鉴。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除了要求学生写作文、看作文,最行之有效的还有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一般来讲,教师只会让学生写文章,不用修改文章,就因为写文章是自己的事,非自己动笔不可,修改文章则是老师的事,用不着自己操心。特别是课堂作文,学生写作,老师批改,似乎已成为亘古难变的定例。效果呢?作文本堆成了山,老师为“移山”累得喘不过气来,便无力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智力开发;学生呢,只是一味用简单的劳动去为老师“筑山”,从未有过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念头,连认真阅读老师批语的兴趣也极为少有。这样,从课堂作文来说,学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负责修改的责任,也就无所谓主体意识与质量意识,其写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极为缓慢。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承担起自己修改文章的责任。
修改文章的程序,一般可以优化为四个层次,三大关口: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即立意是否新颖,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即材料是否准确、典型和丰富;三看是否言之有序,即结构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四看是否言之有文,即语句是否流畅,用词是否贴切、生动。如果“一看”、“二看”不合格,这篇文章便需要重新构思或重新选材,这便是“大改”;如果是“三看”不合格,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即重新调整结构或重新选用表达方式,此为“中改”;如果只是“四看”不合格,则专在语法修辞,即炼字、炼句上下功夫,此为“小改”。切实遵循由“大改”再到“小改”逐一过关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审读和修改,符合构思和写作文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高修改文章的效率。
对于学生习作的修改,一般采用“上不封顶,下得保底”的原则,激励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写作习惯。所谓“下得保底”,指每一次课内作文的修改,务必达到中心明确、材料具体、条理清晰、文体规范等基本条件,才算是“合格”。对于那些基础差,或志趣、特长均不在写作方面的学生,当他一稿或二稿已经达到“合格”水平而不愿再多作修改者,都是可以不再强求他们“更上一层楼”。所谓“上不封顶”,是指对于已经进入行列的`习作和对那些既有爱好又已初步形成特长的同学的习作,则鼓励他们越过班级内的面向社会,对外投稿,力争发表。“发表”的级别又划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在明确划分了“成功”的等级以后,一方面,严格把守“保底”关,以保证写作素质训练的严肃和严谨,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努力攻克“发表”关,主动让自己的写作训练接受社会的检验,学生便能在标志着“成功”的梯级系列中奋力攀登,自强不息。
把文章交给学生自己改,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好文章都离不开精心的修改;养成勤于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对于“文品”的精益求精,还是对于“人品”的刻苦磨砺。在一个学期内,与其不负责任地写出10篇、20篇涂鸦之作,还不如认认真真地修改出三至四篇成功的习作。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重视以上几点,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进而使文章清新脱俗,蕴蓄丰富的审美质感,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我们的作文指导力图使学生养成积累意识,时代意识和练笔意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思考作文 篇2
小时候曾读过《格列佛游记》,临睡前总去想自己进了小人国会怎么样,自己成了巨人,肯定不会和格列佛一样像个白痴一样被人绑起来,自己是巨人,那小人国的玩意儿那么小怎么可能将我绑起来,那时候巨人对于我来言意味着庞大的身躯,强大的力量,就像奥林匹斯山上下来的赫拉克勒斯一般,直到长大了才知道,巨人并非是高大强壮的,有时候巨人很卑微,有时候巨人很柔弱,有时候,巨人是坐在轮椅上的。
曾经不止一次的想提笔写写史老文作的丝丝细微的感悟,但往往又是提了笔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实则是不知该如何去絮叨与品味了。人们会感慨史老文字里的悲切说这些文字,文章,似乎字里行间是带着丝伤春感秋的情意的,那凄凉与沧桑的心情似乎只能用军队作战后破晓下的情形才能比拟,但其实我的眼里看到的是生命,是简单的希望,我们祈求存在的价值如同史铁生一般无二,但是他是更浓重更入木三分的,也更朴实简单,我们拥有的一切有时候能成为别人的希望,我们自己恰恰正是别人希望的的载体,却无时无刻不在挥霍抱怨,实在是发人省醒又阵阵发笑。
“玩笑,命运”,看似是遥不可及却又是如此贴合,我们其实也是多了份匆忙而少了份思考,史铁生却有着足够的时间去思索,双腿瘫痪后,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像他所言:“世间好像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于是便有了那份思索而少了份烦躁和匆忙在这份独特中享受时光,这些个为这事业金钱人生目标而奋斗的人啊!怕是永远也寻不到的,这也许就是份无奈的色彩渲染,也许就是“天”的安排,或是人世的本质就是如此,我们不能看到的,也不可言说。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本质,是制衡的,就像春夜有绵入愁肠的雨,夏日有黄昏入暮后的晚霞,秋夜有凌乱感伤的风声,而冬天则有银装素裹下的雪夜都市。不过,任它苦也罢,心酸也罢,随性吧,这就是人生啊!
日月如梭,人行匆匆,那些逝去的,过去的那些日子中是如同大雁南飞而过的那一抹剪影,李白月下独酌下的“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孤寂,也是一抹破晓晨光下的丝丝感悟,其实这就是人生,我们的生活被浓重的压抑,被匆忙的行程与学业,工作、理想缠身,在那份压抑留给自己一份幻想,留给自己一份思考与闲适的空间与安逸的心境,或许会更好。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就像诞生是美的一样,我们就在这永恒的戏剧舞台上去历练自己,纵然是人生有时是郁郁寡欢,有时是悠哉自在,有时是怅然失神有时又是平静自信但是我必然是坚持着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坚持着我们自己,自己的信念,支持!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许会和叔本华,尼采悲观哲学觉得相似,人生是悲剧,无常堕落,然而人生就未免是一场现实带来的悲剧,欣慰,我们面对着它们,他让我们提起了勇气,有了自信却不置于不甘的说明我们已经败了,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不是承认失败,是为了我们的活而遐想更美好的活!
人生,我们不能道清,我们同样也不能去掌握去服从他,我们的人生是学会欣赏用心灵去发现属于我们在人生中的胜利。命运,人生,生死,人世,它们深邃深奥,就像是宇宙绵延而出的一切的学问,我无法去涉足,遥不可及。但有时它们又像是最为寻常的道理,就像是我们的本能,可只手摘星辰,易如反掌。
我们不必将其想的太复杂,也不要过于简单,平平淡淡,真实最美,太过复杂自寻烦恼,远不如夕阳下的美,也不是史老所述说的。
思考作文 篇3
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抬头仰望,只见他头戴官帽,身着朝服,右手摸着花白的胡子,左手紧握拳头,放在膝盖上。他端坐在石凳上,眼睛炯炯有神,遥望着大海。
我顺着林则徐爷爷的目光向古老的虎门寨望去。我仿佛回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硝烟的日子。我仿佛看到了他一声令下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他和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一样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盐巴,再把鸦片抛入池内,最后倒下生石灰,顿时,硝烟池内像开了锅一样,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们激动得跳哇,叫哇;我仿佛听到了老百姓们的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林则徐爷爷,我想对您说:您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我们的好榜样。要不是您带领大家销毁鸦片,我们中华民族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您带领大家销毁鸦片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我们也是有反抗能力的。
林则徐爷爷,在这里我真心地说一句:谢谢您,您永远是我们的英雄!
思考作文 篇4
世人皆说:“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不知你是否发现?或许你会说:“车上让座、挽扶老弱病残过马路,不是随处可见吗?人间确实有真情、有真爱!”我却不以为然......
那是刚放寒假的一天,我乘坐公交车。记着车上人很多,一个孕妇上了车,售票员急忙说了句:“哪位年轻人给孕妇让个座?”但,车上的所谓年轻人并未动,而且稳如泰山,倒是我们同行的几个伙伴商量似地纷纷站了起来!这让我不得不承认人间确有真情、确有真爱!人们常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那真情、真爱、人世间的温暖是否也只存在于少数人的心间,我一直在思索,却始终找不到答案!记着曾看过几则感人的故事,但大多是动物报答人类的恩情,这些动物却总被人们扣上“凶残”的头衔!时常自视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却让人丝毫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倒是那被“硬”扣上“凶残”头衔的动物让我透过“薄绢”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人世间的温暖,人类却给的少的可怜......”兴许有些人嘲笑我太过悲观!太过极端,片面地思考人世间的温暖!那,我完全可从另一个角度切换!
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也时时刻刻给予我人世间的温暖!记着有一次,去买东西,走得急,俩人儿撞在了一起,我和另一个人竟同时说的“对不起”!还有一次,语文老师说她搬着一摞纸准备印些资料;一路上走在连廊上好几个人问她:“老师,您是否需要帮助?”还有,自己跑操跌倒,同学们都扶起我“嘘寒问暖”......这些瞬间我都小心、欢喜地记在心间!因为它们让我思考人世间的温暖不再空白!
我,依旧思考人世间的温暖!但,它们却像是一个迷,等着我寻觅!
思考作文 篇5
都说生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已经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当提到“乞丐”这个词,有人会嗤之以鼻。他们常常受到歧视。
每每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到南大街逛街时,我们都会准备好零钱,因为那里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乞丐。乞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有能力赚钱的健全人;另一种是先天或后天残疾而不能劳动只有靠乞讨赚钱的人。我一般只会施舍后者,因为他们真正需要得到帮助。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季,在商店门口,都会有穿着破烂衣服的乞丐向行人乞讨。他们没处洗澡,身上脏兮兮的,浑身散发着臭味。他们不仅要忍受身体残疾的痛苦,还要经受一些行人的冷眼相对和言语侮辱,甚至是拳脚驱逐。我真觉得他们好可怜!人们为什么不能平等地对待他们?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我在友谊桥下看到这样一幕。一个乞丐可能因为饥饿晕倒在人行道上。一个个行人从他身边走过,一辆辆车从他旁边驶过,没有人停下来。我看了甚是心寒:现在人的心都不是肉做吗?竟是如此的坚硬。后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上前,扶着乞丐做起来,随后叫人拨打了120,并陪着乞丐等到急救车来。当时我就想,如果不是老奶奶及时伸出援手,很可能耽误了救援时间,那意味着耽误了一条生命。
爸爸告诉我,有些乞丐是被人从外地买来当做赚钱机器的。我想,如果不是因为需要钱,他们的亲人也不忍心让他们背井离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罪。我更痛恨利用乞丐赚钱的人。他们利用好心人的慈爱之心,利用可怜的残疾人来赚钱。根本不管乞丐们的身体健康,只管赚钱。钱不是万能的,钱堆成山也买不来生命,再多的钱也治愈不了乞丐们心灵的伤痛。
尽管乞丐们受到非人待遇,但他们阳光的心态着实令我感动。每当我弯下腰将钱投向他们乞讨的小碗时,他们总会以笑脸相迎。这是最朴实最纯洁不含一丝杂质的笑脸。更让我惊奇的是,这笑脸竟然属于乞丐,而不是自以为比他们高贵的其他人。
不要瞧不起乞丐,也许你的心态不如他;不要鄙视乞丐,这样会让他们受到伤害;不要歧视乞丐,因为生命是平等的。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lizhizuowen/202201/208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