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思考作文 篇1
现代科学发展观要求基础教育以培养能力为主,我们要通过切实的语文基本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写作便是一种技能,一种能力,而技能和能力可以经过严格的训练得以提高。多年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再加上小学、中学、大学教写作(作文)课的老师研究教学时只研究自己所教的一段,不注意上下衔接,因此造成小学、中学、大学的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重复现象严重,无效劳动甚多,效果很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书面作文能力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试图寻找到切实有效的作文教法,做了以下一点思考。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往往就是学生害怕作文,进而厌恶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显然,不是生活中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学生对那些蕴藏于生活中的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失之交臂而不自觉。就因为学生缺少了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而写作素材绝不会自动进入学生的认识领域,这才是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可写的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对作文不致于望而生畏,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善于“务本”:从培养学生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入手,抓好写作基础训练。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作家,都是很重视积累的。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球考察,记录的资料有五十万字之多。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每年平均作六十本笔记。他死后,人们发现他写的读书笔记竟有二万五千本。我国的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到各地游历,遍访名川大山,搜集民间的传闻,积累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班固为了搜集资料遍读了当时存放在石室、兰台、东观和仁寿阁等处的几千车藏书,他博采群书之长,将有用资料一条一条摘抄下来,积累可谓“厚”矣!达尔文写出了《生物进化论》,凡尔纳写有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说,司马迁写了《史记》,班固修编了《汉书》,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和他们的积累丰厚分不开。
培养学生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写好日记、札记、记忆笔记和文字记录等实用性笔记文体起步,逐渐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既能充分适应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实际需要,又能从中摄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为专业性写作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实为学用结合的良好形式。
二、丰富思想,立意高远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有限的文章同无限的世界,在数量的多少上是矛盾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把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都不可能概括出全部的本质特征,只能选取浩瀚江流的一朵浪花,莽莽丛林的一片树叶,不尽人生的一个典型来写。选择这些有限的材料,目的是为了反映世界和说明世界。有限的材料怎么能反映和说明整个世界呢?这就是写作上讲究并努力做到的: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象反映本质。而能否在文章中体现出“一般”、“整体”和“本质”,也正是能否正确炼意志。
文章的主题的获得,要经过作者对生活观察、认识、把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通过作者对全部材料在意义上联系起来思索,使某种思想能贯穿全篇的过程。而这“思想”,也就是我们写作上所须“炼”的“意”。
写文章除了反映生活,还为了创造出一个美的新天地,让人们的思想受到启迪,让人们去追求美的理想,因此,提炼出一个美的意思、美的境界,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这美的意思、美的境界的境界的标志是什么呢?从哪里去“提炼”呢?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高远的立意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要从自己有深切体会和感受方而去炼意。因为,只有自己熟知、理解了的材料,才能变得到真知灼见,而所表达的思想,自己才觉得踏实,有把握。在写作中,不论是写古代题材、现代题材、未来题材,还是写外国题材,亦或写零星感触,都应为促进现实生活的进展而写作。当前,如果是写新人,就是为了表彰新时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如果写过去,那是为了反衬或对比今天的伟大时代;如果是写阴暗面,那是为了克服前进的障碍,以加速建设的进程;如果是写零星感触,也是为了加深对新时期新精神的理解,是为了认识生活的本质规律。一篇好的作文,要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接近,引导我们趋向真善美。
三、关注时事、与时俱进
写文章,时代感非常重要。那怕是写散文,写游记,也不能忽视时代特征,写好一篇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要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时事,与时俱进。一篇作文的选材与作文主题的表达密切相关,如果材料陈旧,就会影响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校园中,学生的生活相对封闭、单调,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看报,关注新闻,从而了解时代信息,为写作提供素材,使文章与时俱进,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现实情况是,学生老在故纸堆里找材料,老师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渊明,就是李白、苏东坡,千人一面,没有什么新鲜感,且这样的文章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因而,要想学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现实性方面多下功夫。
写作是思想的演绎与感情的流泻,其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也就是需要给予读者阅读的收获,如果读了你的文章,看到的只是人云亦云的材料或思想,这就等于枉费时间。我们要学会从社会热点里获取我们想要的素材,一周花半小时(能多点时间则更好)大致浏览一下一周的国内外大事,把觉得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做一简单的摘记。学生把自己的笔触投进现实生活之中,让自己的文章有了新意,从而也有了深意,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文章。
四、常看常思、常写常改
除了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材料,还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多阅读作文,寻求借鉴。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除了要求学生写作文、看作文,最行之有效的还有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一般来讲,教师只会让学生写文章,不用修改文章,就因为写文章是自己的事,非自己动笔不可,修改文章则是老师的事,用不着自己操心。特别是课堂作文,学生写作,老师批改,似乎已成为亘古难变的定例。效果呢?作文本堆成了山,老师为“移山”累得喘不过气来,便无力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智力开发;学生呢,只是一味用简单的劳动去为老师“筑山”,从未有过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念头,连认真阅读老师批语的兴趣也极为少有。这样,从课堂作文来说,学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负责修改的责任,也就无所谓主体意识与质量意识,其写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极为缓慢。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承担起自己修改文章的责任。
修改文章的程序,一般可以优化为四个层次,三大关口: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即立意是否新颖,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即材料是否准确、典型和丰富;三看是否言之有序,即结构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四看是否言之有文,即语句是否流畅,用词是否贴切、生动。如果“一看”、“二看”不合格,这篇文章便需要重新构思或重新选材,这便是“大改”;如果是“三看”不合格,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即重新调整结构或重新选用表达方式,此为“中改”;如果只是“四看”不合格,则专在语法修辞,即炼字、炼句上下功夫,此为“小改”。切实遵循由“大改”再到“小改”逐一过关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审读和修改,符合构思和写作文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提高修改文章的效率。
对于学生习作的修改,一般采用“上不封顶,下得保底”的原则,激励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写作习惯。所谓“下得保底”,指每一次课内作文的修改,务必达到中心明确、材料具体、条理清晰、文体规范等基本条件,才算是“合格”。对于那些基础差,或志趣、特长均不在写作方面的学生,当他一稿或二稿已经达到“合格”水平而不愿再多作修改者,都是可以不再强求他们“更上一层楼”。所谓“上不封顶”,是指对于已经进入行列的习作和对那些既有爱好又已初步形成特长的同学的习作,则鼓励他们越过班级内的面向社会,对外投稿,力争发表。“发表”的级别又划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在明确划分了“成功”的等级以后,一方面,严格把守“保底”关,以保证写作素质训练的严肃和严谨,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努力攻克“发表”关,主动让自己的写作训练接受社会的检验,学生便能在标志着“成功”的梯级系列中奋力攀登,自强不息。
把文章交给学生自己改,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好文章都离不开精心的修改;养成勤于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对于“文品”的精益求精,还是对于“人品”的刻苦磨砺。在一个学期内,与其不负责任地写出10篇、20篇涂鸦之作,还不如认认真真地修改出三至四篇成功的习作。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重视以上几点,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进而使文章清新脱俗,蕴蓄丰富的审美质感,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我们的作文指导力图使学生养成积累意识,时代意识和练笔意识,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思考作文 篇2
清明节的早上,天气非常昏沉,云层似乎要压下来。今天,是个不平凡的节日……
十点时,全国人民纷纷把头低下,为英雄们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嘀嘀”声、“呜呜”声、“嗡嗡”声响成一片。
三分钟的时间,我想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中,我的心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知道,这种力量来自英雄们!神般的力量,大爱的力量!
在疫情肆虐的时刻,无数医护人员早已站了出来。 “国家有难……我们连生命都豁出去了,还要什么头发?”为了表达抗疫决心,女孩子留了十几年的长发,就这样剪掉了。换做是我,肯定接受不了。更何况,你们队伍中还有一位即将结婚的准新娘!可是,无数英雄被病毒带走了生命,让我既敬佩又心疼。
这次的疫情虽然可怕,但是你们牺牲的背后,换来的是疫情的逐渐稳定,最终得到控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即将胜利!英雄们,你们看到了吗?
经过这次疫情,我明白了很多。灾难面前,只要大家万众一心,就能度过!作为新一代少年,我们应该发奋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
不一样的清明节,我做了不一样的事。我将游戏时间缩短了,面对着下降一半的五星红旗,我挺直身板,提起笔为医护人员绘了两幅画。第一幅画中,人们都乖乖在家隔离,医生们正在努力救治“新冠病人”。第二幅画,人们脱下口罩,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美满。
这幅画,虽然不能送到那些已经逝世的英雄手上,但我仍会把它珍藏,因为他们不能被遗忘!
我就坚信:就像我的画一样,一定能打赢“疫战”!
思考作文 篇3
窗户是透明的,但是你却不可因此而忽略它。——前言
窗户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作用不可低估。
火的出现,使人们不再享用还带着体温的兽肉;房屋的出现,使人们脱离了在野外喝西北风的日子;电的出现,使人们进入了光明的新时代;电脑的出现,使人们结束了重复计算的麻烦……每个新事物的发明,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新奇,更多的是带来了方便和用途。
但是窗户的发明也是如此吗?窗户是透明的,它不仅让住在屋里的人看到了窗外,也让窗外的阳光射进了屋内。人站在房间内,通过窗户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通过窗户在看你;阳光装饰了窗户,让房间充满光明;而窗户也装饰了世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因此可见,窗户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
生活中,窗户是一道有形的屏障。你可以看见外面,但是你却永远不能碰到外面的东西,除非你的手伸出窗外;现实中,如果你不打开窗户,那么你永远不能呼吸到窗外的新鲜空气,看不到窗外的美丽风景。
微软也有着一个叫做“窗”的东西,它的发明将电脑的使用进入了图象化、对象化的新阶段,也可以算是一个新事物。它带给人类的,也不只是一个鼠标的发明,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诞生。DOS和WINDOWS(窗)的区别,相信只要是使用了电脑的人,都会明白。其实,这套软件和现实生活中的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微软为了保护其专利,将所有的源代码都保密了。这对提倡代码公开化的软件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们只能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却永远不能接触到它内部奇妙的风景,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
社会如此,人生之窗也类似。生活中有不少人将自己的心囚禁在自己窗户中。留给外人的只是他表面的红心,是窗外美丽的一面,但是谁又能翻开表面虚伪的面纱,看到心窗里面腐烂的黑肉呢?
我们无法否认窗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每个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好有坏。也许看到表面的美好总比一无所知更好吧!所以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打开窗户,让我们不仅能看到窗外的世界,而且还能呼吸到窗外新鲜的空气……
思考作文 篇4
我们不担心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担心人类像机器人一样思考,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和同情心。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创新发展,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越来越占据我们的生活。比如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个英文单词的中文注释时,以前也许会拿着一本厚厚的字典一页一页翻找查阅;但现在,只需要打开百度,输入这个单词,便会跳出有关这个词的一系列注释。人工智能无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但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接受这种便捷,一味地相信人工智能是万能的是完全正确的,而不去加以思考和研究,那我们将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去追究为什么答案是这样。就像道尔顿一开始提出“原子是不可分的”,现在的我们都知道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如果当时的学者没有加以辩证和反驳,只是一味地相信这个理论,那么可能直到现在我们所坚持的就是这个错误的理论了。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应该是重视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也谈不上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是对已学习的知识加以分析、综合、比较,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后的觉悟过程。我们应该勤于思考,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
世界上没有绝对和必然,有的是不断探究的精神。“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不懈的努力探索后又研制出了“海水种植水稻”,无疑为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他的价值观来看,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人们带来便利,而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即使“杂交水稻”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但是袁隆平仍然在意着如何再提升这种技术。我们应当勤于思考与探究,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止步不前,安于现状。
人类是灵活的,而人工智能却是死板的,他们并不会像人一样富有情感;当我们像人工智能那样思考时,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思考的过程,更多的是情感。当身边的人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时,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那种如标答一样的解决方法,而是身边人的一声问候、一句关心。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一天十分饥饿。一位年轻的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杯牛奶给他喝。男孩喝完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一分钱都不用付。”男孩儿由衷的感谢这位女子。数年之后,那个小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医生,一位病人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看到病历上的住址时,他马上起身来到病房,一眼认出那位病人就是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竭尽所能,最终手术成功。当把医药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翻开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会花去他们全部家当。最后她鼓起勇气打开通知单,旁边的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
如果那位医生仅仅只是向人工智能一样思考,仅仅只是研究出了治疗方案,而不施以援助之手,那么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医药费却是付不起的。但正是那位医生常怀一颗同情之心、感恩之心,让这位恩人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人工智能能带给我们的只是一套系统,但如何去加以润色,附以人们所需要的精神上的帮助,这还是得依靠我们情感丰富的人类才能做到。
即使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于独立思考,不忘初心。鼓起勇气坚持自己的立场,用头脑、双手和决心去创建更重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信念。
思考作文 篇5
记得第一次看见松树盆栽是在电视上。当时认为松树盆栽是极好看的。这种松树长得不高,与常见松树不同,最高的看上去也只有一米多高。每个枝条上的松针都被修剪得圆圆的,像一个小伞盖一样,十分可爱。再加上人为的使它的枝条交错岔开,一个个小伞盖分布的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十分完美的图画,显得十分精致好看。
有一次去江南游玩,正好看见了一个松树盆栽的园子,便走进去看。园子里有十几棵松树盆栽。有一棵松树分了两个大岔,一枝树枝稍长,一枝稍短。长的那枝上有五六个小枝。每个小枝上的松针都被修剪成一个小伞盖的样子,一簇多,一簇少,搭配得十分和谐,很美。还有一棵松树,树干共绕了八个弯,松针被修剪得扁扁的,像一个小托盘,松针一层一层的,也十分好看。我十分好奇这些盆栽都是怎么做成的,就找到了这家园子的主人,询问他。他说:“要想让树干弯过来,就得在它很小的时候,用绳子,木棍把它固定住。过个好几年,等它定型了,再弄另一个弯。你看那盆,是父亲留下来的,很难得。还有,等它长出枝桠后,就要把那些不必要的修剪掉,不然会影响它的美观程度。松针也要每天修剪。”我愣住了,原来一盆松树盆栽的形成竟是如此不易。可人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又何尝想过松树的感受。人们为了追求大自然中松树的遒劲有力,硬生生地把树干弯曲,盘成虬龙的样子。人们为了追求自然中野松的美丽,把多余的枝条剪掉,把松针修剪成一簇一簇的。但是松树盆栽需要人日日呵护,它已经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了。没有人的照顾,它只会死亡。这样扭曲,娇弱的松树盆景,真的能与大自然中的野松一样吗?
我曾见过黄山的野松。那枝条真的是遒劲有力的。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中。它的根深深地扎在了石缝里。那株野松有两条向旁的枝,那枝上的松针与顶上的松针相互岔开,只为获得更多的阳光,那松针是墨绿色的,一枝上的紧紧地挨在一起,像一朵墨绿色的云,蕴含着无限生机。它的松针向上,向着阳光生长,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阳光与雨水。也只有这样的枝干,才能被称为虬干吧。
这样的松树想来是不愿意被人类摆弄的吧。可生活中却又有多少人因为社会的需求,他人的愿望,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样子。他们也曾感受到痛苦,但最终却不得不遵从。在现在,又有多少人能遵从自己的本心而活?希望人们可以自由的生长。
思考作文 篇6
去年初春,我家门前的一棵紫玉兰开花了,紫中带白的花瓣宛如一个个身着高贵紫色衣裙的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优雅美丽。四月初,花谢了,嫩绿的叶芽长了出来,生机勃勃。
可是,一个多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片片翡翠般的叶子之间,花朵又一次绽放笑脸,一股清香弥漫在树周围。看到这奇怪的现象,三五成群的人们聚集在树下议论纷纷,一些老人甚至认为,这段时间会有天灾人祸。
几个月过去了,人们慢慢淡忘了这件事。可是,这棵紫玉兰又成了小区的焦点:它居然在九月份开花了!树下再次聚集了一群惊讶的人们。这时,满树的叶子已经茂密青翠,大朵的紫玉兰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可人们好像看不到它的美丽,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
这件事太不可思议啦,我立刻上网搜寻了有关资料。紫玉兰本是在初春开放,而在一年内不同季节开三次花是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引起的,是地球给破坏环境的人们的一点小小警告。气候异常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问题是: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北极冰川的融化,全球气候不规律如异常的干旱、洪涝,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等。现在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也逐日上升;一些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工厂也在不断向天空排放大量污染物;越来越多的森林被砍伐等等都是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可喜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气候异常的严重后果,20xx年100多个国家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会议讨论有关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的问题。我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更要把“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辛勤哺育人类的地球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我们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私家车众多,汽油味和尾气在半空中漂浮,空气污浊,美丽的校园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看着这些景象,我心痛异常。要撕掉这层丑陋的面纱,还校园以美丽的面容,就要靠我们自己了。我要求爸爸不再用汽
车接送,改用自行车送我上学,再帮我买一张公交卡,放学时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环保又省时;我做作业时用的草稿纸原本是崭新的本子,写了几个字就扔掉,太浪费了,现在我把一面使用过的废旧纸张装订起来,在空白的另一面写字打草稿,同样也能做好事情。原来“低碳”做起来并不是很难,只要你愿意,身边的每一处小细节都可以让校园变得更美丽洁净,焕发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lizhizuowen/202201/208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