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考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思考作文 篇1
天空依样晴朗,燥热的天气仍然笼罩着大地,殊不知,夏天将近结束了。
三天的校园生活,依然未能把我从暑假,从初中拉扯回来。我常常发呆,脑海里晃过几张熟悉的脸,我高兴地呼唤他们,转过来的却是素不相识的脸。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中,时不时与脑海里的无数画面重合,分离,再重合,我仿佛没有长大过,依然过着初中。但是,眼前的书把我狠狠地拉回现实,从那些过去的幻想里。
当一个人小的时候,总是渴望自己长大,有着坚毅的意志,强健的体魄,能担当起责任。
可是,当他真真正正地长大时,便开始害怕,恐惧着长大。“长大”这一个神圣的词语,是一个时间段的分割点,面对这个词,我们会不自由主地想起“未来”这个词,或许,我们畏惧的不是“成长了”这三个字,我们害怕的是那些字里带着的责任与对未来的迷茫。
当夏天的阳光在我身上留下古铜色的印记时,当流到我背上的汗逐渐少了时,我才意识到夏天快要过完了,暑假过完了,我长大了。“当我过完了夏天,我才发现我留不下我的足迹,我才知道我什么都没有做,我什么都做不到。”这句话是网上一个同学留下的签名。我看见时,心中有一阵阵的共鸣,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没有做到什么,也做不到什么。
9月3日的下午,满天的阴云笼罩着我的心,雷声宣布着夏的结束,结幕式里没有炫目的太阳,没有灿烂的云霞,只有遮天的阴影,远处的雷声。我支着伞,疑虑着是否要向前踏进时,后面的人推动着我,我不自由主地落下这一步。回过头来,想要训斥推我的人,猛然一惊,当我们迟疑着是否前行时,时间的洪流早已推动着我们走下不可避免的一步,我们真真切切地长大了。
坐在车里,我睡得一塌糊涂。梦里的初中同学相继向我挥手,叫我回来。我无奈地摇了摇头,人生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头,当你生命完结时才有那个权利回头。我转过头,向着前面一直一直走,仓促的人生拉着我前行,我的茫然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在夏与秋的交际,我傻傻地被时间推着走,向这那依然看不到的未来走着。
然后我醒了,迷迷糊糊地盯着窗外的大雨。夏末了,我长大了,我迷茫着,我懊悔着,我那看不见的未来不知藏在哪一片乌云里,也看不到彩虹。我依然迷茫着,但我知道我要前行,因为在迷茫中前行是我们青春的象征,是成长的毕业书。
思考作文 篇2
先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20xx年美国召开的机器翻译大赛中,Google公司没有编译一句语法格式的代码,却拿了冠军。别人在准备语法素材时,他们在做的是连接服务器。这不是翻译比赛吗?怎么被他们玩成了网络运输比赛,且听我来陈述。
计算机的“思考”,由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和数据运输组成。当今,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运算已经变成了提取。人们发现了量变终究可以改变为质变。因此结合上文事例,Google所做的,是连接了因特网,让机器去提取文章,这个数据总量可谓无穷无尽。在提取完一定量之后,进行分析,哪些句子结构一致等等。在机器的分析学习中,数据库形成模板。下次再有句子需要翻译时,直接带入模板中,一切便迅速完成。当年,Google的翻译成功率在50%,而现在我们使用的翻译软件远比这个成功率高,这又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机器经过十多年数据的采集,量大了,自然就更准了。
那么,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一个机器运算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做的就是学习人类的动作、语言、思路,加以收集与分析,形成数据库,在需要时加以提取。说白了,它就是在学人类。只是它有点笨,不太聪明,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学习,因为它量大,总会学会的,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所说,都是在讲计算机的“思考”,我们反观自己,我们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们从生理角度说,我们大脑中的脑电波刺激着大脑中的区域,它们也在进行信息的传输。从心理角度讲,我们与机器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在两点上:情感与灵魂。先说情感,历史上的四面楚歌,古人们在秋天看到南飞的雁群而悲,辛弃疾的一份报国杀敌的满腔热血……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情感。情感带给我们的不是说做什么事,而是说怎么做事。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学习,他所表现的是我要学。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则表现出冲动、烦躁、忧虑,此时的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这些表明受心情的影响,人们做同一件事,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说完情感,我们再谈灵魂。这也是我想重点讲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什么让他有了思维,是什么给了他那种无意识,是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决定了他的三观,更决定了他的有意识。在叔本华所写的《作为意志与表象世界》,第一章便提及,跳出童年的无意识,我们需要觉醒。这觉醒的是什么?是灵魂!你的灵魂决定了你是什么样子的人。每个人在血体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在于灵魂。而我们发现灵魂是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的。两者不可分割。灵魂中,你的思考方式是根据你所喜好的方式去进行的。我们知道,为什么学习中往往会在有新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却选择了墨守成规,还用老方法去解决。正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方法,我们知道这是正确的,至少不会出错。那么,我们认同的这些方式方法寄托在哪里?在灵魂里。灵魂承载了思维。这里,我想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次在书城购书时,我偶然碰到一位老教授在讲关于灵魂的知识。我很好奇的问他,怎么去理解灵魂?他用手指了我的手臂,问我:“这是什么?”我答道:“手臂。”他说:“是你的手臂告诉你这是什么吗?错,是你的灵魂在回答。灵魂给了你无意识的思考。”所以说,若把我们的行为划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灵魂造就了无意识,同时灵魂加情感也造就了有意识。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些便是理解的基础。
回到那库克的话中,同情心作为无意识中的情感便不难理解,那么价值观,便是打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一颗不可缺少的树。我的理解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生的价值,即价值观,而人生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两者似左右脚,共同迈出,且互不干扰。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在完成某一价值观的同时发现了新一步的思维,这新的思维给我们以启迪,使我们发现新的价值认同。正如走路,左脚迈出,迈右脚。可以说若一个人失去了价值观,就如失去双脚,寸步难行,唯一能做的,只有去替别人思考,没有自主意识。如同机器,工作、完成,工作、完成。价值观失去的人生,不,那根本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人。
所以说,我们懂得机器人与人是可学习不可复制的,人工智能终会超越人,但一个人若是机器的思维,那么失去了情感、灵魂、价值,这个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在,他在世上只不是一台机器罢了。
思考作文 篇3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
——叔本华
不同言论逐渐弥漫了当今社会,有各持己见的互不相扰,也有剑走偏锋的针锋相对。如何在取舍之间寻见正确的答案,着实要下一番功夫。你说,未必真,我说,未必对,他说,未必实。
关乎现下社会弊端的讨论随处可闻,新闻媒体网络等介质的发展推动了全民言论时代的到来。人们只要端坐小小机器前,手指轻敲键盘,就能发表自身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也尊重了所有人言论的自由。“网民”成了中国的第三方驻扎人群,这是时代的决定,无可厚非。但恰恰是这第三方的加入使得原本浮华的社会更加焦躁不安,人人都能说,也使得迟早会应了那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空间上的距离,认知上的距离,造成了言论上的距离,真实与虚假的距离。能佐证此观点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就不再举。
若是将与自身无多大关系的第三方撇置一旁,就还剩下一方朋友圈。换言之,就是第二方人群,通常所说的“你”。对于这些“你”所说的言语,我们通常报以更大的信任,至少说这话的人存在于面前切实可见,比起远方的第三方空间看似要实在得多。因为作为生活的初学者,我们的一切认知来源于生活,身旁的朋友自然成了我们认知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透过他人的双眼拓展自我,是不可置疑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人可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我们又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对待这些“你说”呢?大多数人有自我的一套判断标准,朋友或是亲人在眼中或是心里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取九舍三。面对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无权干涉,更无法妄加评论。
反复玩味“他说”、“你说”,总有餐桌上被他人夹过舍之之物之感。这些取之于他人之物必将立足于他人。如此思考,慢慢产生了时间静止,唯有我在的觉知。这种“觉知”让我与现实拉开一段不小的距离,以至于使我有时间去想想语言本初的意义。
如若要谈社会对“话语权”的隐形争夺,则避不开对其本质的解读。语言文字自发明之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想法的媒介。通过语言,内心的想法得以表达,相对的,理解体会他人的心境也成为可能。语言的重要性从我们面对陌生世界的第一刻就开始体现,广义言之,哭是所有人的第一语言,也是生命最初的见证者。如若说是狭义的语言,从开始呢喃的“爸爸妈妈”,到最后的一句“再见保重”,语言无不是贯穿我们整个生命的东西。
既然语言有如此重要性,且按照耳听八方而博见广闻的观点,我们确是该取万家之言,方能知明而行无过矣。然而对于当今言论的方式,我却要打上一个问号,驳了大众的想法。
我并不反对“兼容并包”的理论,那又为何自称为悖论呢?一是当今社会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的境地,二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是非观判断的本身。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说”在他人那会成为“你说”和“他说”的潜藏矛盾。除自身以外的空间有着铺天漫地的言辞,到处充满的是别人的想法。这些想法指引着你认识事物,而它绝非你内心本真的想法。此类情况一多,就成了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社会憔悴”。
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存在第一方人群,就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自身。面对任何事任何人我们都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第一观点,称为“我说”。只不过这些最朴真的藏识,往往因为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被掩埋。因为我们并非专家学者,有发言权却没有多少分量,既然言多必有失,那还不如沉默来得保险。于是随意附和几句,成了一个个“规训个体”。
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自由人格”。从自由人格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从而实现自我个性的超越。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为何我们身处社会却可以不被其他言论所左右,具有自由人格的个体应该既存在于社会群体当中,同时也应该区别于社会共性。从“你说”、“他说”中摆脱出来,形成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的“我说”。人只有完成两层障碍的突破,才能超越自身,达到自由之境。
既然“我说”能培养“自由人格”,由此发展为“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那何必要将“我说”湮没在“他说”、“你说”之后?自由是人的灵魂,也唯有自由之人方能成为世界的认知者、价值的判断者和生命的缔造者。
你说他说谁说
他说你说我说
我说他说谁说
谁说你说我说
管他谁说的
听我们的
关于你说我说他说的讨论到此作结,以上言论,都是我说。
思考作文 篇4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开儿子刚上三年级时写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学会了洗袜子。看了这篇作文的内容和老师的评语,我思绪万千:一是作文错别字多,未用叉形符号“×”打叉,而用“└”打了错字,又未要求更正;二是句子语无伦次,没有标点符号,怎么念也不是句子,但评语是:“应该写一写你是怎样学的!”这样的批改符号,这样的批语,能对一个连句子都写不完整的孩子批写吗?下面我把这一篇老师用红笔改后的作文及批语原版复制来和大家探讨:
我学会了洗袜子
我小时候不会洗袜子,大了就会洗袜子,妈妈说还要└方洗衣粉。我就└方了二年级我天天洗袜子,姐姐说我也会我们两个都会洗袜。
我还洗的非常干净有一次爸爸让我洗他的袜子我洗很白我很高兴小朋友你洗过袜子吗?小朋你们要把这一句话要记起来你们洗的时候不能让爸爸和姐姐和哥哥和妈妈不能洗要自己洗我说的话听见了吗?老师给你说过吗?自己的袜自己洗你干过这样的事吗?干过。自己的事自己干。
评语:应该写一写你是怎样学的!
我看后写了下面的话:句子无标点符号又不成句子,还能谈上怎么写吗?家长建议:小学低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首先应把错别字划出来要求更正;其次要求把标点符号加上学会一句一句把话说清楚,才能谈得上写好一段话乃至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的写和老师的批改给我们的思考:
一、批语不看对象、对牛弹琴,批改效果为负值
1.批改符号不规范,孩子看不懂,起不到告知的作用
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用叉形符号“×”打叉,学生都知道是错了,就会更正,用“└”打了错字,又不做解释,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错字没有更正。我问孩子:这篇作文有错字吗?他回答不知道。我又问孩子:老师在“方”字上打“└”是啥意思?孩子回答不知道。我又问:“×”是啥意思?孩子说是叉形符号,表示字写错了。我又问:“老师要求你改正错字了吗?”他说没有。这时我才明白孩子为什么没有更正错字:一是孩子不知道错字,二是老师又没要求更正。我又问:老师写的评语你懂吗?他说不知道啥意思。这个七、八岁年龄的孩子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或怎么样,孩子只知道打分是50分。
2.批语不恰当,没有抓住这篇作文修改的要领,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洗袜子很简单,只要大人洗的时候,孩子看一遍就会洗了。无非是把袜子放到盆子里,倒上水撒上洗衣粉,使劲搓几下,再用清水淘一下就好了。我认为对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娃娃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怎么写,而在于教会孩子先把一个一个的句子写完整,边写边读,写通读顺,读起来不拗口,连成一、二段话就可算作一小篇作文了。只要坚持学会说好每一句话,日积月累,就能首先写出完整的句子来,只有句子完整了,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至于思想内容,那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见识多了,思想自然来了,也会构思了。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写起作文来句子不通、前言不搭后语?我觉得正是小学基础没打好,初中老师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导致学生说话语无伦次、思维混乱,还谈什么构思和思想?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我认为这样改作文,搞混了学生,自己花费了精力,结果难道不为负值吗?不如不改,要改就应确实起到指导的效果。
二、专业水平和学识修养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
1.不能用教育学、心理学指导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教学要从孩子实际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教法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调整方法,因材施教。一个教育理论丰富、专业学识渊博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不抱着学生走,也不牵着走,而是引着走,既不走弯路,也不摔跤,而是有技巧地走,走得轻松而快速,当堂任务当堂完成,这样就可以少留家庭作业,不留枯燥的重复的练习作业,减轻学业负担。减轻学业负担的表率是素质教育的领军人物、北京市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刚老师,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他是高效课堂的典型。如刚起步学写作文的孩子,首先教会把一句话说清楚,少有错字,只要把字写正确、句子写完整、读起来清楚就算好作文。这样训练一学年后,进入四年级,再教怎么写能抓住重点,依此类推,高年级学会结构和谋篇,循序渐进教会突出中心、立意创新等。作文学写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拔苗助长,低年级学生应该以抓基础为主,如果基础抓不上去,素质就成为空中楼阁。同样,低年级语文教学应先教会笔画顺序、拼读,学会组词、造句,然后才能谈上写作。目前,小学素质教育华而不实,不教基础,素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认真写改一篇作文,改过之后让学生再按改过的写一遍,要比另写一篇的效果好。不教方法,不假思索地写批语,不针对存在的问题作指导,写十篇都不会有效果,只能是机械重复,浪费时间,增加学习负担。刻意追求素质而实际远离素质教育,这正所谓是“素质教育越喊,学生负担越重”的缘由吧!
2.专业素质不过关,符号批语不规范,会误导学生
用什么批改符号,用怎样的批语,用什么教法,这都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识修养。对小学生来说,怎样能表达清楚就好,最好用明白易懂或具体的符号、语言,让孩子能知道他该干什么。错字就应该用叉形符号“×”打叉,不应该节外生枝、抽象化,孩子看了不明白,起不到提醒作用,更没有指导价值。因为,他的第二篇作文错字更多,达到十一个,老师照样用“└”打出了五个;第三篇达到七个,老师用“└”打出四个,孩子也没更正。从这三篇作文的内容及错字和老师的批改看,错字越来越多,句子分不开,第三篇和第一篇毛病一样。所以,我认为,这样写十篇还是没有进步,因为教师没有起到指导作用。
三、职业道德修养和人品决定教学态度
教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钻研业务,注重教书的过程更要重视育人,把育人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学生涯。
不要只喜欢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而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要求人人进步,要耐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更应该关爱,不要像个别班主任,势利眼看人,对送礼的或家长是某某单位领导,就大加关爱,对家庭困难特别是农家孩子,就冷眼看待、漠不关心,这是育人的灵魂所不允许的,是素质教育坚决反对的。对教学负责任的班主任和教师,即使专业上薄弱一点,他会为了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甚至为了更好的一个教法,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孩子减负着想,从课堂到批改作业,都是费尽心思,课堂教学始终贯穿着育人思想,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为核心,克服只重视智育、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切实重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这方面,我认为,教师的德性重于知性。也就是说,对教师道德素养的要求要高于、先于专业素养的要求。周济部长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曾提出了四个字——爱与责任,我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则悟出了五个基本要求,即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不伤害学生、不做负道德榜样。
思考作文 篇5
读书与思考如同孪生的姐妹,如影随形。只读书而不思考,则读书便觉得乏味;只思考而不读书,则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所以,孔圣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读书与思考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但,是边读书边思考,还是读完后再思考呢?这个要按照个人的读书习惯,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别人的读书方式不见得对你管用。若世界上真的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读书与思考的方式,那么人类对知识的掌握岂不统统一样了么?到那时也就无所谓学者与博士,因为大家都是半斤对八两。
所以,读与思因人而异,实在很难找出一个对大家都适用的所谓“方法”。但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先读书而后思考的顺序进行的。因为只有对一本书从头至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对书中的有关内容做深度的思索,穷其就里,探其根本,并从书中发现与发掘与己有益的内容,这就是读书的佳处。若边读书边思考,不但读书的速度放慢,而且由于没有掌握书中的整个内容及结构,未免使自己的思考产生偏颇,影响了对书的兴趣。因为不论哪一本书,其中的内容、结构、情节等,都是逐步展开的、慢慢地又浅而入深的。若一叶障目,光看了开头就觉得无聊甚至恼火,使自己丧失了对书的兴趣,岂不是丧失了一次与“好友”结识并做心灵交会的机会。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实重要的不是怎么阅读,如不求甚解、粗通大意、精读细思等方法,都是读书的好方式。读书不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读书是对自己的心灵的喂养与呵护。因此,读书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如古人的“马上、厕上、枕上”等读书方式,与其说是他们惜时如金,莫不如说他们就是有这样的癖好。因此,才曲不离口,书不离手,把有限的一点时间都用在用功读书上。如鲁迅先生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所以,读书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而不是讲究哪种方法更有效。只要你从书中受到了启迪,增长的智慧,增加了才干,那么你的读书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或崇拜其他人,甚至是伟人、圣人的阅读方式,因为对他有效的,对你可能低效或者干脆无效。读书的方式要自己摸索,要用心去体会,去揣摩,若有一天你发现了一种很好很有效的读书方式,那么你已经向智慧跨近了一大步。
而思考却是需要安静的,因为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或黄昏日落,或夜深人静,或半夜醒来,或乘车小憩,或排队等候时,都是闹中求静,让自己的心灵与书做直接的碰撞的好机会。因此,若你在车上座位上或者在公园的某一个角落的长椅上,发现一面目慈祥的老人闭目养神,请千万不要打搅他,他可能已经陷入沉思,在书海中畅游呢。
至于什么季节读什么,古人已有论述,如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说:冬宜读经,可专心;秋宜读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读诸集,心智机畅;夏宜读史,天长有时间,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尝试,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特点,符合自己职业规律的读书与思考的方式。
读书使人心灵纯净,读书使人胸怀宽广,读书使人睿智涵蓄。读一本好书,就是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个中的妙处,只有读者自己才能体会得出。
思考使人清明,思考使人和谐,思考使人缜密。对一本好书做深度的思考,便是让自己的思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那书中所描述的时空里翱翔,那是多么幸福一件事情啊!
思考作文 篇6
江南三月:本该是草长莺飞的季节;生命也该一如既往地展示它的美好;春风里应该有孩童的玩耍嬉戏……
然而,今年春天的头两月,很是萧瑟。十天半月的寒风,有时还裹着雨雪,飞飞扬扬。路人或披着雨衣,或撑着雨伞,面色匆匆。
回家的路,一如往日。下公车后,步行在回家的路上,呼出的气体,如烟如雾,迅速混入霏霏细雨,弥散在雾霭阴霾之中。
路的两旁,是尚未抽出新叶的白杨,树干笔直而斑驳。
突然,拐弯处的视野变得开阔,一片触目惊心的开阔!
那里曾是一片树林啊!现在,却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只剩下满目的枯枝败叶和地底深处涌出的“血液”。
一只鸟儿,扑棱着翅膀,低飞而落。有那么一阵风吹来,拂动它身上灰褐色的羽毛。它的翅膀柔弱,身形瘦小,看上去,不堪一击。
或许,这里曾有它的家!
我不知道别处剩下的杨树,还能活多久。但在我的眼里,它们不是树,我深信它们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路旁的杨树,还挺立着。迟来的春,一定会给它们穿上绿装,用甘甜的雨露,滋润得它们生机勃勃。可那片树林里的树木,其生命却终止了!那些树兜,在野草之中,那么显眼,显眼得让人心疼!
我不知道,那些夭折的树木,“临终”前怎么想。但我敢肯定,它们知道得很多。妈妈远行的脚步,它们聆听过;爸爸匆匆的身影,它们凝望过;姐姐落榜的眼泪,它们必然珍藏着……或许,它们还铭记、并珍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永远珍藏下去!
霏霏细雨,在眼前结成一帘雨幕。远方好似升腾起烟雾一般的模糊,雨点滋润着光秃秃的杨树。树梢,却没有鸟儿嬉闹。
木桩似的树兜犹在,一圈圈浅浅的年轮,诉说着如烟的往事和过去的酸甜。可惜,它们再也不能享受春天了!
这个星期一,我坐在飞驰的摩托车上,两旁的景物,飞速地在眼前更替。我又瞥见了那片让我伤心的,已没有树木的“林地”。我睁大眼睛,想看清什么,直至初春的寒风,将我的眼睛吹得生疼!
我忽然明白:虽然,有那么多往事,不可逆转与违背,但它却可以在心中永驻。有时,还枝繁叶茂地生长。
最记得去年暑假,我和几位同学,在那片树林的庇荫下,听着周杰伦的《东风破》。在林隙间,看高而远、高而纯,高而蓝的天。偶尔微风吹来,翠叶沙沙,如歌中悠悠的琴声。这时,整个心灵、树林、天空,都似乎弥漫着令人惬意的.优美旋律。
请原谅我写得很乱,自从那片树林消失以后,我的思绪一直异常紊乱。我本想写些华美好看的东西,譬如美好的春天、亲情、时代什么的,但我做不到!或许,我们在习惯了华美之后真刻留些别样的思考给自己。
思考作文 篇7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很久以前,动物王国决定办一所学校,以此提高动物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所学校招录了鸭子、兔子、老鹰和泥鳅,开设的课程有游泳、跑步、飞行和钻行,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动物能够掌握各种本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带来的各种变化。动物们到了学校之后,很快就通过了自己擅长的课程,但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课程。于是学校中经常发现勤奋学习的动物在学习:鸭子在练习跑步,兔子在练习钻行,老鹰在练习游泳,泥鳅在练习飞行。虽然动物们很勤奋,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并最终发现没有学会别人擅长的课程,还由于缺乏练习的时间,把自己原本擅长的课程考砸了。
不难看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就是: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基础而展开。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潜能进行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每位教师都清楚,而且都只它是千真万确,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的猛增,要想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就真的只能“独善其身”了吗?“因材施教”就真的不再具有教育意义了吗?
虽然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学习个性,但在特定的群体中却有着相近与相似的学习个性,正是相近与相似的学习个性的存在,又为我们提供了师生共享课堂的思路。那就是,李校长提出的分层教学。随着分层教学的出现,我们就不用再适应所有的学生,而只需适应班级中具有不同学习潜能层次的学生群体。
教育是一种慢艺术,它需要老师冷静的思考、冷静的分析,它需要老师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田,它需要老师聆听每位学生的心声,它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所以尽管在我们班级人数极大的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就不怕我们的学生人格不完美,身心不健康。有了这些还怕什么呢?
思考作文 篇8
曾经我不会去思考,在面临着生活的种种快乐或悲伤,只是淡淡的一笑而过,没有惊动我任何情绪上的变化,也没有思考过着一切是否重要或者是有意义的。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不在乎生活的琐事,不在乎生活的起起伏伏,因为不曾思考,不曾放下心去体验着当前的那份感受。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要将自己的本分做好,只要自己不表露出自己的心思就不会受到伤害。后来我才懂得生活需要思考,需要停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在自己只过好的生活的时候忽略了别人的感受,需要去再别人的位置为别人考虑。
生活虽然平平淡淡的,但是生活只要有着那份拥有着兴趣的心,对着这世界感恩的心,生活也将有着不同的韵味。还记得大姐敲过我的头,对我说,你别总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过着自己的生活,生活不仅仅有着自己,还有着家人,还有着朋友。大姐很懂我,我总会呆呆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去体会别人,事不关己也就不会去操心。
生活需要思考,如今的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他人,开始尝试的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思考作文 篇9
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儿在朦胧的睡梦中醒来后,仿佛在梦中得到什么启示般,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甚至于自己的存在,却在这一天如梦初醒地道破天机:思考着的人才是活着的。
也许可以说,生活不是需不需要思考,而是说,思考,是生活的前提条件,但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那我只好拿前者来说了。
人从呱呱落地就学会思考,但他们不会表达出来。他们会思考,他们从何而来,这个世界从何而来?随年龄渐渐地增长,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理应越来越多,但有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思考被父母包办解答了,一部分精神生活的思考被父母和别的长辈阻止了。由于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少,他们渐渐“长大”,或相对于婴幼儿时期来说,他们渐渐衰老,因为他们的思想已不再象孩童时期那般活跃。
物质生活上的思考,大多数人还是有的,思考每天的茶米油盐,思考和上下级的关系,思考与父母小孩的相处,思考如何赚多点钱,思考…这些“身外之物”的思考是生存之本,但这是生存,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动物也会“思考”,但它们不会“生活”。
精神生活上的思考,大多数人没有,有的也只是寄托于某种宗教或某一哲学派系,于是那些哲学家的思想活下来了,那些哲学家活下来了,但这些人却在历史中转眼即逝,他们没有去思考,他们不知道来到这世间的意义是生活,是来感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象去看一场电影后回家写观后感一样。来到这世间就象来到一个电影片场,自己既是演员,又是旁观者。
生存是来到世间的任务,思考才是目的。没有思考,生活怎会完整?
思考作文 篇10
“如果地球上没有一口干净的空气,一滴干净的水,有再多的钱都是死路一条。”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美人鱼》里面的女主角姗姗说过的一句对白。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对地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人类对海洋生物造成的种种危害吧!一是过度捕杀鱼类。人类通过大型渔网,一次性将整个鳕鱼群一网打尽。经过推算,每年人们从海洋中获取8300万吨鱼类。虽然鱼类是很健康的食物,但是如果我们依然肆无忌惮的的对鱼类进行滥捕,那么终有这么一天,海洋里面的鱼类会被我们捕捞殆尽。
二是海洋和海滩污染。被污染的海滩会变得很难看,再也看不到美丽的海岸线和细细的白色沙滩,同时污染还会给海洋生物带来危害。由于人类乱扔垃圾,漂浮在海水中的塑料袋会被海龟、海豚当成水母误食,这些垃圾在鱼肚子里无法消化,最后会导致他们死亡。
三是贩卖濒危海洋生物。虽然全世界都禁止出售濒危海洋生物。但是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在旅游地,向游客兜售这些禁品。比如:鲨鱼的牙齿,珊瑚、海龟壳制作的饰品。由于人类对这些物品的买卖,就导致了杀害。
为了保护海洋和海洋生物,世界各国都发布了相关海洋保护的法令。世界环境保护组织也在努力拯救各种濒危物种,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濒危物种保护区。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为海洋提供许多的帮助和保护,让它成为人类和动物的天堂。
从小,我最爱的就是大海,每年旅游,我的首选都是海岛游。望着浩瀚无垠的蓝色大海,欣赏着千奇百怪,色彩缤纷的海洋生物,总让我流连忘返。所以我不想美丽的蓝色瑰宝受到伤害,我想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海洋,让那些神秘、美丽、有趣的海洋生物不会濒临死亡。海洋是大家的,我们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破坏掉鱼儿们的家园。
“如果地球上没有一口干净的空气,一滴干净的水,有再多的钱都是死路一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lizhizuowen/202201/208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