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励志作文

孝的思考-作文

admin 励志作文 2016-10-17 08:18:00 思考作文

  1、弟子规首孝悌

  有一种爱,含蓄而深沉。有一种爱,宽广而辽阔。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没有浮华背后的浮躁,没有虚伪之后的虚假。默默地付出,是爱的全部。面对父母的爱,才知道什么是大爱无言,才知道什么是无私付出,才知道什么是春蚕、蜡炬,才知道什么是爱的真谛。

  儿子上二年级了。最近按照学校的布置,在背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语音朗朗,入耳竟似惊雷。

  弟子规:首孝悌。然而翻遍所有的相片,竟没有找到一张和父母的合影。我彷徨了,忽然一下子明白,我距离孝悌竟然如此之远。回过头来,的确,这些年,为人子者,竟然做的如此之少。

  急匆匆,赶回家去,迎接自己的依旧是平淡的话语和思恋的眼神,深邃而悠远。急切的想说一声爱您,却一直嘴拙,拘谨已久不知如何表达。惭愧。拘谨已久难以表达,只好默默地相对。我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您的爱呢?词汇贫乏了。

  父亲母亲,依偎在您的身边,我又觉得自己永远没有长大。

  记忆中,父背如山。而今,忽然发现那一个像山一样苍劲的背景也开始微驼。心疼,隐隐。

  父亲半数的白发,母亲脸上的皱纹,眼中流露出来的牵挂……我豁然如悟,原来父母已在不知不觉终老了。

  2、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父母,我惭愧了,竟然第一次觉得这句话竟然如此的虚假。

  如今,亦为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我才知道,我竟然不会感恩。

  墨子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大意是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在爱人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我相信作为任何一个父母,可能都是如此做的。反之作为子女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所以我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竟是一个虚假的、虚伪的传颂。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生不如意,十之七八。面对我们残缺的、没有去做的,我们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是啊,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看待所谓不如意事物的态度。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这些不足,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反复这句话的时候,不仅在问,真的“子欲养”吗?

  对待一个孩子,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而对待我们的父母呢?愈发惭愧罢了。

  3、有关教养

  上网百度了一下,关于教养是这么解释的: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子曰:“文质彬彬,养者文也,教者质也。”世称教养,教前养后。养而无教,不如不养;教而不养,终不久长。

  时下,养之一道,足可称“道”。观最近网上热炒的、卫生部于2011年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若干年后,可能是个最大的笑料。反观之,皆因“养”之过。

  关爱老年人,相信这句口号耳熟能详。现实呢?为什么接连发生“老年人跌倒”事件。说到家,还是一个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日益关注。许多老年人无奈的感叹:“养儿防老防不住,国家养老保险不完善,老有所养由谁养?”

  一直以来,我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社会主流信仰的缺失问题。而养老问题同样作为主流信仰的缺失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前有种风气很不好,就是一切事物利益化,一切标准金钱化,不少人、,甚至大部分人都在崇尚物欲。贪强壮、贪美色、贪美食、贪华服、贪富贵、贪安居、贪功名、贪货利、贪闲适、贪太平,口诵圣贤之语、身行利己之私,反躬自省,何敢称教?抚幼必溺之,谈何说养?

  长此以往,试问教养何在?

  4、欲养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子这段话,讲的`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历代执政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社会保障。即,要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2300多年前,中国处于生产力低下、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孟子提到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比如五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衣服,七十岁的人能吃上肉,头发已白的老人不需要挑着担子跋涉在道路上。但就是这样的低水平,对孟子而言,只是一个梦。农耕社会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科技欠发达,商品交流不频繁,有限的土地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再加上专制社会政治清明时期总是十分短暂,政府对居民的养老保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法定义务,养儿防老是不得已的选择。可以说,孟子的梦,在过去的2000多年难以实现,是历史的局限使然。

  反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或许我们很快能将这个梦变为现实。

  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lizhizuowen/202201/2091795.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