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规则与道德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规则与道德作文1
学生违规偷书出馆,却在大火后勇于认错归还,到底该不该罚哈佛给出的答案是该。 兴许会有无数人发问:“知错就改,难道不该放他一马,将功抵罪吗?
我想不然,面对一位将书偷带出馆的学生,校长对其表示感激——赞扬其知错就改的勇气和责任感,后将其开除——惩罚其违反规定。一分为二地客观对待,正彰显了哈佛人对规则的尊重,对品质的注重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也许正是因为这赏罚分明的严谨与公正,哈佛法学院的树林才会郁郁青青,无数杰出人才才得以在这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星空之所以绚丽夺目,是因为他引起心灵感性的共鸣;法律准则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流露出的理性和严谨。理性与感性合一,规则与道德的合一,构成了美好的世界。哈佛校长所做的,恰恰是尊重规则与赞扬责任感这一美德的统一。因为尊重规则,校长的感激才不显放任;因为赞赏道德,校长的开除令才不是冰冷而有了温度。
而我们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理念:秉承道德与人性,“有温度”地保护规则,当下的我们所走的正是两条极端路线:因为太过重视道德与感性而忽略了规则,或苛求规则的绝对化而丧失了感性的温度。曾经让国人叹服的抗震少年——雷楚云,人们为了标榜道德楷模而特许其登飞机头等舱的特权——规则的打破最终让道德的丰碑崩塌,城管们为了城市秩序的维护而掀翻小贩的小车,背上骂名——冰冷的规则促成了人性的丧失。殊不知道德与规则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作为内核,规则作为外壳,社会才能持久和平地运作。很多时候,我们缺的恰是一个开除令或一声温暖的感谢。让规则有温度,精神的天空才能在理性的土地上美好地伸展。
要想构造起有温度的规则框架,需要的是每位社会成员付出共同的努力。每一项规则都是人性与道德的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同时,执法者应在“依法”的过程中心怀一丝感性,以更平和、更温柔的方式维护这个社会的稳定,当一丝不苟中有了一点温情,当“开除令”不那么生硬,世界才会更和谐。
让规则有一丝温度,这是哈佛人的智慧,亦是社会平稳运作的良方。
规则与道德作文2
道德,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如果人人都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我是一名小学生,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就应该做到: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自强、自律、自爱,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热爱生活环境,热爱大自然。
我不仅是小学生还是一个普通的杭州市民,就要做到:热爱家乡,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移风易俗,讲究卫生,举止文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自尊自爱,不损国格,艰苦奋斗,建设杭州。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去外婆家,我上车后刚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就看见一个妇女手里抱着孩子颤颤巍巍地走上车来,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那位妇女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里想:我该不该给那位妇女让座呢?这时,我想起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便鼓起勇气对那位妇女说:“您坐这吧,那位妇女感激的对我说:“真是个好孩子。”
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决定以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记得还有一次,我在路边的摊位里买个杭州的特色小吃葱包烩儿,那次我拿着一张十元去付钱,摊主老奶奶多找给我五元钱,我手里捏着那张滚烫的五元钱,心里打起了鼓,我还给那位老奶奶的话,那白白拿到的五元就没了,如果不还给那位老奶奶的话,在我的钱包里又增加了五元呦!我的心里就像有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和可恶的小恶魔一样:小天使说:“把它还给那位老奶奶吧!你是一个有道德的孩子啊。”
小恶魔说:“别多想了,你把这五元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去吧,没关系的,又没有人看见,老奶奶也不知道,再说了你多了五元的零用钱明天不是还可以买好吃的吗?”小天使说:“还给那位老奶奶吧,她赚钱挺辛苦的,再说你们学校里老师不是说要拾金不昧吗!这时我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您刚才多找了我五元钱”“呦!是吗!”老奶奶接过钱,连声道谢。其实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时都用心仔细想一想,该不该做,多为他人考虑一点。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让我们一起去做有道德的人吧!
规则与道德作文3
当规则与道德被同时放在真理天平的两端,天平会向哪端倾斜?这二者的关系无疑是法理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其实我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是制定规则的最高目的,大多数人不滑出道德底线是制定规则的普遍要求。换言之,规则本就是维系道德的工具,所以两者实在不必也无法被放在天平上比较,因为它们的性质本就不同,而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实在难以分开。不过这里需要明确的有两点:一是规则的'制定需要基于道德,二是道德的维护需要借用规则这一手段。
为什么规则的制定要基于道德?因为规则分善恶。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则与法律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法之善者,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种族平等,再例如今日,大部分地区男女平权,保护弱者,阶级平等,自由民主,规则由人民共同制定;法之恶者,希特勒颁布了迫害犹太人的《身份法》、《剥夺犹太人财产法》和《强制劳动法》,并大肆搜捕、残害无辜的犹太百姓,一时间人性崩塌,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举起屠刀,泯灭正义的正是这些所谓“守规则”“遵法律”的纳粹分子,他们用荒谬的规则作为自己恶行的借口和遮羞布,他们只是遵守规则的武器,武器是没有道德的。
我们提倡守法,一定是遵守经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善法。只有对规则一步步的选择与改进,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一百年前,我们的英雄们,正是以道德为准则,对封建统治者和军阀政府的规则深恶痛绝,用伟大的革命,换取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民主。所以,只有规则而没有道德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那样,规则就没有道德性,就会被扭曲、利用,以达到少数人的一己私利。规则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人性的良与善,若是不以道德为制定规则的基础,反而将规则奉于道德之上,岂非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道德的维护需要借用规则?因为规则具有更普遍的约束力。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完全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这时规则就显出其重要性了。所谓“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如果一个社会只空谈道德而无规矩可言,那么就会涌现出一群人前满口仁义,背后堕落不堪的伪君子。“走后门”“讲关系”的风气就会成为社会毒瘤,难以拔除。
人类社会需要秩序,而维系秩序的,便是规则与道德。规则为刚,道德为柔;规则为客观,道德为主观。只有刚与柔并济,客观与主观结合,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lizhizuowen/202202/217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