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误会
在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都被误会过。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大家都怎样向别人解释呢?请听我为大家细细叙述。
我有一天放学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妹妹跌坐在地上,就急忙上前扶她起来。这时,一个阿姨走了过来,硬说是我把小妹妹撞到的,还把我骂了一顿。
我赶紧解释,说:“阿姨,您误会我了,这个小妹妹不是我撞倒的,我只是看到她坐在地上,就上前扶她一下,可正巧这时您出来了,就认为是我撞倒了小妹妹。”那个阿姨却说:“如果不是你撞倒的,那你怎么会扶她呢?这不是做贼心虚吗?”我又解释道:“阿姨,真的.不是我碰倒的,不信你可以问问这位小妹妹啊。”
这时候,那位小妹妹告诉阿姨:“是这位姐姐把我扶起来的,不是她把我撞倒的。”阿姨听了,这才转怒为喜,微笑的对我说:“对不起,好孩子!我误会你了,我替我女儿谢谢你。哦,对了,你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我要给你们学校为你写一封表扬信。”我也笑着说:“不用了,只要您没有误会我就够了,再见!”“再见!”阿姨说道。
回家的路上,我想:这一次还好是这位小妹妹为我说话,要是这位小妹妹不吭声,那可就有理说不清了。怪不得社会上有很多因为做好事被误会的人,也弄得很多人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愿意做好事呢?就是因为有时候没有证据而讲不清道理,还往往被人倒打一耙,做了好事反而惹上官司。看起来,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啊,我们在做好事时,不光要学会口头解释,为了解释得更有力,还需要保留证据,用人证、物证解释才行。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既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帮助、理解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改变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误会
每个人都会受到误会,我也不例外。然而,我曾经看过一场误会。
这学期,老师把我和小鸿分到了一桌。我们成了好朋友。
天不遂人愿。一次,他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替小玲说了句话,免除了一场误会。以后,他便成了班里“重色轻友”的典型。沸沸扬扬的闲话在班里传开了,就连我这个好朋友也不时把“他怎么怎么样”挂在嘴边,故意说给他听。他若无其事地说:“这种事情越涂越黑,倒不如别理那些人。”
小玲似乎明白小鸿的想法,也没理睬这件事。有人开玩笑,他只说:“别胡说!”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闲话传出:他们两个果然心有灵犀,看来是默认了。
天啊!简直是无稽之谈。于是,小玲开始采取措施了。平时和小鸿尽量少说话,免得别人再说闲话。小鸿也变得沉默了许多。所谓“日久生情”,于是他似乎明白了小玲对他的好感,又受同学的劝说“化被动为主动”。
一次作文课上,小玲正认真地写作文,了。突然钢笔不下水了。没办法,只好换笔。真糟糕,一支油笔没了珠,另一根没了油。她向周围同学借,同学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不借。
有人递过来一个铅笔盒,我抬头一看,是小鸿的。小鸿用手指着铅笔盒,示意小玲用他的笔。小玲不得已接过铅笔盒。打开以后,发现里面有张字条:“其实,我真的很喜欢你!”
小玲先一愣,然后迅速拿了笔,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放学后,人走得差不多了,小鸿才准备走。这时,小鸿装做不经意地说:“那张纸条你看见了吗?”小玲沉默了。她转身就走了。小鸿呆呆地站在那里。
第二天,她茅塞顿开,便高兴地来到学校,见小鸿还没来,她就写了张字条:“本应该在秋天结出的果实,不应在夏天就挂在枝头。放正心态,我们还是好朋友。”
后来小玲又收到了张字条,上面说:“我收回我的话,我们还是好朋友!”
这场误会终于结束了!这场误会是我们同学的封建思想的起因啊!
啊,这是一场不应该产生误会的误会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ngganzuowen/202201/152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