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同情心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同情心作文 篇1
“乞丐”,一提到这个词语,你的心里一定起了一阵怜悯之心,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有些乞丐的心中“处着一个恶魔”,他们往往是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中年人,还有乞讨时可怜巴巴,乞讨后摇神一变的骗子。
之前我看到乞丐都会情不自禁地给他们两三元,一个电视节目更让我觉得乞丐很可怜了;现在我只有特别相信一个乞丐才给他几毛钱。是什么使我产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一次逛街时,作者和姐姐看见了一个乞丐,作者想给他几元钱,姐姐却说:“看看再说。”等人群散了后,“乞丐”左顾右盼,接着,他走进一家豪华酒店。我读到这儿,想:难道他要到酒店乞讨吗?不,结果出乎意料。
从酒店出来后,“乞丐”跟脱胎换骨了一般:他穿着金灿灿的衣服,满面春风、珠光宝气,从“无底深渊”跳到了“人间天堂”。我惊诧极了。
读完后,我觉得煞是奇怪:难道同情乞丐是错的吗?“乞丐”明明富裕,为啥要低下身份当个微不足道的人呢?看来,乞丐可以同情,但不要过分地给予他们,不然的话,人们就会把乞讨作为赚钱的好办法了。
同情心作文 篇2
同情,是一种美有些人,就连儿童文学都能使他们腐化,他们带着特殊的乐趣阅读《诗篇》和《索洛门寓言》里那些挑动人心的章节。政论家律师医生等,摸透人类罪恶的全部秘密,却并不以不道德出名;现实主义作家常常比寺院方丈更有道德。
——题记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
一颗金灿灿的种子潜入了本是荒芜的土壤,它是那样的悄然无声,既使当它带着喜悦钻出地面,欣赏着已经成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显得如此安详。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圣典上,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后者——悄然无声的种子,而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同情心作文 篇3
在我们成长的足迹里,不时出现着“心”,有“爱心”、“信心”、有“同情心”等等。而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同情心的事,这件事让我至今也难以忘怀。
记得在“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一天后,我们小区组织了一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活动刚开始,就有不少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我看到后,赶忙回到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五十元钱,我便急急忙忙地下楼跑向了中心广场地募捐点。
这时,一位妈妈拉着一个比我大二、三岁的女孩也走向了募捐点。女孩妈妈身上穿着都是名牌,手腕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金表,手上提着一大包零食和饮料。当她们走到募捐点时,我听到女孩指着现场悬挂着地震发生时的一组图片对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些被压在废墟底下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捐点钱吧!”女孩还拉着她妈妈的手臂摇了摇。大人说:“好吧,”接着喝了一大口雪碧,说道:“给你200元,捐100元,剩下的钱留给你当做零花钱吧!”接着亲了那个女孩一下。那个女孩笑了一下,便把钱朝捐款处甩了过去。看到这里,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拿着妈妈给我的五十元钱,认真地把钱递给了志愿者。
过了几天,我在一处商场又见到了那对母女了,那女孩的妈妈上洗手间去了,女孩在等着妈妈,这时一个乞丐走向了小女孩,并向她乞讨,她厌恶的甩了甩手,一下子打翻了乞丐的碗,碗里的零钱“叮零零”地撒了一地,乞丐可怜地在地上捡着撒向四处的零钱,她不屑一顾的看着乞丐的行为。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那个女孩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女孩面对人们的指责有一点怕了,朝着她妈妈那个方向跑去。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沉,现在怎么就是有那么一些人那么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呢?我想起了一句话:人要是没有同情心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有一句歌词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特别喜欢这句歌词。因为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每个人的渴望。
现实生活中,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多么需要你我奉献的爱心。爱心犹如一把火能把坚硬的冰融化。爱心犹如一把铲能把痛苦斩草除根。爱心犹如一场春雨可以滋润大地上所有生灵。请人们把丢失的爱心找回来,让爱洒满人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双手共同奉献我们的爱心,让爱满人间。
同情心作文 篇4
几天前,我一个人逛街买衣服,走进一家服装店里,随便挑了几件清新可爱的衣服,付钱时无意地朝外看了一下,却发现对面那家童装店居然有人偷东西!一位老太太偷偷地将一件女童装放进左手里的破布包里,小心翼翼地隐藏好衣服,张望着四周,然后又假装看衣服。这家童装店虽然有摄像头,但她们不会启用,因为老板对顾客的信任特别高,正因为这样这家店的顾客特别多,人气特别高。正巧今天举办大促销活动,来的人很多,所以偷东西老太太才不会被发现。那家店的老板是我妈妈的老同学,我跟她也算是认识,这可怎么办?我要不要跟老板娘说一声?毕竟我们认识,她们家店被偷东西了,又正好被我看见了,我总不能坐视不理吧?再说了偷东西可是犯罪,轻则赔偿,重则到派出所呆个几天啊!我的视线又回到老人身上,她看起来有七八十岁了吧。她衣衫褴褛,衣服裤子全都是粗布料,也都退了色,就连身上提的布包都是破的,应该家境挺贫寒的吧。老人家长得慈眉善目,一脸慈祥,全是朴实善良的气质,完全不像坏人啊!刚才她拿的那件是小女孩的衣服,莫非是没钱给家中的孙儿买衣服穿,迫不得已才决定偷的?我又疑惑了,老人没钱,那么孩子的父母多少应该有点钱吧?她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思来想去,不知怎么办才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的良心可过不去。举报老人?不,不行,她太可怜了。店家的利益呢?店家对顾客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而且老板娘特别善良,让她家店亏本不好吧……“你的衣服,还有找回的钱。”老板娘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哦,好。”再转眼一看,老人已经走出店门,我拿上衣服,出了店,就一直跟着老太太走。我明明不想跟着她的,可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我当时很纠结。老人的脚步很慢很慢,骆着背,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她来到了菜市场,走到了一个卖豆腐的小摊位前,将手伸进破布包里,掏出一个折得整整齐齐、干净的塑料袋子,慢慢地打开,里面是叠得整齐的零钱,目测应该有90多块钱。老太太用硅裂的手指点好了三块钱递给老板,冲老板笑笑,“我要三块钱的豆腐。”“大娘,三块钱的豆腐太少了吧?都没几块呢,哪够你一家子吃啊?”老人犹豫了会儿,又掏出五毛钱,“那再加个五毛钱的。”老人顿了顿又说道:“我们家就剩我和孙女两人了,好不容易上一趟街,从郊区走到这里可不容易。这豆腐啊买回去给孩子尝尝鲜,偶尔换下口味嘛,不用整天吃青菜和猪肉。这三块钱的豆腐够她一个人吃了,我吃那份五毛钱的就行。”老太太微笑着说,这一笑,她的脸上全是褶子。
老人刚一说完,站在她对面不远处的.我就忍不住了,眼泪不停地掉,这位老太太真可怜啊,是个好奶奶,太可怜了,看来偷衣服也是迫不得已的……我的同情心又在作祟,有种强烈的欲望想帮助她,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一想到这儿,我又哭了起来……等我偷偷地擦干眼泪,再转过身时老人已经走了,我仍看得见老人渺小瘦弱的背影,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走,左手拿着三块五毛钱的豆腐,右手提着破布包,里面还有那件拿(请原谅我说不出口“偷”字)来的衣服,渐渐的消失在十字路口……
老师上课时老教育我们说看见违法犯罪的事情要及时制止,不要一味地纵容犯罪分子,这样就是助纣为虐,在帮助他(她)们犯罪,可那个老人真的很可怜,她的家庭那么凄苦、贫困,我怎么忍心举报她呢……不,我不能,像她这样的人应该受到社会或别人的帮助,而不是别人一味的指责!我真的没想到,在这座小城市里居然有这么贫困的人,可能也不止老人一个,或许还有许多……在别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生活的贫困或其他的一些因素而去当小偷,他们已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是迫不得已、善良的,但我还是相信老太太是善良的。我真的好同情他们,可这份同情心让一个偷衣服的人逃走了,如果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偷,那么我的良心绝对会过不去,那时候我也会想如果当时我告诉店长阿姨的话,她也许就会有个警诫不再犯错。我相信老太太不会再去偷了,她的初心是好的,想让孩子穿上新衣服,可毕竟是偷来的,孩子可能也不会接受偷来的这份爱。真正的爱,是要用真心的。
我想了很久,我看见了小偷却没制止她,还让店长阿姨亏了本,我这样做错了吗?我知道了老太太的窘迫生活和凄苦贫寒的家境,我没有举报她,她太可怜了,她应该受到帮助,我这样做对了吗?大街上的纷纷扰扰闯入我的思绪,但当老太太走的那一刻,我知道了答案……这也是我想要的答案。
同情心作文 篇5
有一位长期参加极地探险的科考队员讲述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极地科考中,一只企鹅被海豹捉住了,企鹅发出凄惨的嚎叫,听者无不动容。这位科考队员就在不远处,只要威吓一下便可使海豹受惊而逃。可是他只能忍住泪水与愤懑,眼睁睁地看着海豹把企鹅拖入海里。
听起来的确十分残忍,但那位科考队员明白极地的生存法则。他出手可以救下企鹅的命,但也就此破坏了极地的不可侵犯的优胜劣汰法则。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
企鹅并非生下来就注定成为海豹的猎物,就像蚊虫并非被创造出来用来吸食人血。可是如果那位科考队员救下企鹅,究竟是正确的义举,还是残忍的同情?
大自然看似是个不公正的天平,让狮子雄踞草原,让鲨鱼称霸海洋,让雄鹰统领天空。可是大自然也有它的金字塔法则,越是金字塔顶端的猎手,数量越是稀少。当灾难降临时,它们也更难逃灭顶之灾。这是大自然所建立的至高无上、天衣无缝的法则,屡屡以同情的理由破坏法则,则会毁掉我们想要保护的生物。
由此再拓展到社会当中,我们又可以感悟到更多超越同情的举措,看到更多将私情埋藏在心里的伟人。
吕蒙白衣渡江,下法令不可妄取一物。一位吕蒙同乡士兵取斗笠遮蔽铠甲防止被雨打湿,吕蒙不顾其哀求将他斩首,之后又流泪埋葬了他的尸体。论情论理,这名士兵不是为自己需求索取民物,又未造成重大损失,完全可以通融过去。可是还有比同情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法则。通过严格执法,吕蒙树立了威信,这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支柱。
传说中的正义女神是一位蒙眼,一手拿天平,一手拿宝剑的女神。天平表现着公正无私,宝剑象征着严格执法,而蒙眼则是要去除一切蒙蔽正义情感,包括可能导致法令偏离正确轨道的同情。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法官的判决看起来是那样不合常情。
从自然中的竞争法则,从社会中的法令秩序,我感悟到了许多。
同情,常常是必要的。但是倘若它与更重要的东西——法令相碰撞,就应毫不犹豫地舍弃同情,让法令完成正义。
同情心作文 篇6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早早起来,踏着我的小车飞向奶奶家。
一路春风拂面,蝴蝶翩飞,花儿招手,鸟儿歌唱……好一派明媚的春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心情舒畅。我喜爱春天,因为春天总能带给我惊喜,我就是春天出生的,骑车也是春天学会的……
到了奶奶的村子口,很远就看到奶奶在门口迎接我了。我赶紧飞过去,扑在奶奶怀里,叫声奶奶好。奶奶照旧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零花钱,我收下谢过之后,便拿着椅子坐在门口。不远处一个人影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步履蹒跚的老人。他慢慢地向我走近,饱经风霜的脸上有几道像刀刻出来的皱纹,脏乱不堪的头发散在脑后,衣服上结满了补丁,粗糙的手递过来一只破旧的饭钵。很显然,他是让我给点钱。可是,可是我只有奶奶给我的一点零花钱啊,我真不想将这刚到手还没捂暖的钱给他。于是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我没有……”我不知所措的样子也许得到了他的谅解,没有半点怨言,他又缓缓地向前移去。
我这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给吧,也许下个星期就要艰苦生活了;不给,又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寒假里刚读的《水浒传》里的人物,哪个不是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英雄啊,这么一点忙我都不想帮,我真的是小气鬼,是懦夫!想到这,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于是打定主意,迈开双腿向前奔去。终于追上了老爷爷,我拉着他的手,掏出仅有的十元钱,气喘吁吁的说:“老爷爷,对不起,给……”他终于收下钱,眼里满是泪花。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我收获了同情心,收获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我为我自己而自豪!
同情心作文 篇7
对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给与帮助,即使最终发现他是个骗子,也绝不后悔,绝不诅咒;对那些身残志不残的个体,报以常人的目光对待,而绝不特别对待……是的,这就是真正的同情心。
真正的同情心,绝不是那用可怜心态布施的1元钱,绝不是那将身残人士当特别的帮助……一次真正的同情,也许能让一个骗子从此诚信起来,也许能让一个身残志不残的青年重创奇迹,又也许让一个颓废的身残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相信吧,一次真正的同情一定比一次带着异样目光或者载满悲痛情愫的同情更让人欣然接受,也只有真正的同情才能从心灵深处帮助一个受难的人。
真正的同情,才能帮助一个人。
哪怕是送一碗热腾腾的饭,哪怕是递一瓶冰透清甜的泉水,更哪怕只是布施你身上仅有的1元钱,只要你用真心,用充满善意的同情,这都是真正的同情千万别把热腾腾的饭倒在受难者的身旁,更别大张旗鼓地围着受难者布施你那可恶的十元钱,这绝不是同情,这是一种对弱者生命的侮辱和不尊重,这更是一个人品质低下的可笑的举动。
也许因为你的嘲讽,你的大张旗鼓,让一个刚刚燃起的火焰再此熄灭,让一个受尽肉体上折磨的人再受精神的耻辱……别忘了,一个厌恶的眼神可以杀人,一句无意的话可以刺痛人,又何况一次充满异样目光的同情呢!
真正的同情,是帮助人走向光明的火把。
有些人,我们不能同情,我们更没资格同情。因为,当他们身残时,他们的灵魂却比我们任何一个都要坚强、高贵。贝多芬双耳失聪,我们却同情不起,因为他那“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灵魂创作出了多少隽永的乐章;史铁生半身瘫痪,我们也同情不起,因为他那“顽强不屈”的灵魂创作出了多少精美的篇章;居里夫人身患血癌,我们依然同情不起,因为她那“成功路是由血汗铺成的而并非汗水”的坚韧创造了多少化学上的奇迹……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正常的目光看待这些与我们所不同的人物,我们没资格同情一个高尚的灵魂……
西方有句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大,是因为上帝更喜欢他的芬芳。
既然如此,我们能做的是,该同情时,用真正的同情心;不该同情,没资格同情时,我们则应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那些缺陷更大的人,甚至更多的是敬佩。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ngganzuowen/202201/157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