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条小胡同,见证了北京的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包容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篇一:北京的包容
随着道路变得弯曲狭窄,青灰色的屋檐抬头可见。斑驳的暗红大门,被近乎踩扁的光滑门槛,斑驳破旧的石狮子门墩,一切尽收眼底,嘈杂的声音也近了。不远的拐角处,北京话、东北话、河南话一齐响着、交织着,却不突兀;电动车紧张地鸣叫声与三轮车压过凹凸不平灰砖路的“哐当”声,给我的视线未及处平添了热闹。再往前走,商贩的吆喝声与买卖者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间或听见几句地道的本地儿化音,又夹杂着南腔北调。我不由地笑出声来,转个弯,街道豁然开朗。
映入眼帘的不再是胡同里陈旧的大门,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比邻接踵的店铺,时尚的店面与传统的老字号并肩。操着地道老北京话的羊杂店老板一边提着羊头一边热情地招呼着老主顾,夹杂着外地口音的“北京话”跟地道的京片子讨价还价,那耐心的店主忍着笑纠正着客人的儿化音。远处,低矮的老城墙遮不住湛蓝的天。蓝天下,扎堆儿的人们被街边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的各种小吃吸引着,围着摊儿有滋有味地大快朵颐。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这一切令我既熟悉又陌生,久违了的老北京味道,似乎又增添了许多不同的味道。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我从她童年的记忆里熟悉了这胡同里的一砖一瓦,夏天影壁后门洞里凉爽的穿堂风,冬天在冻冰的胡同里滑冰后围着煤炉烤白薯的温暖,和小伙伴玩跳皮筋直到各家各户喊着回去吃晚饭才恋恋不舍地散去,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望着胡同上空盘旋带着哨音的鸽子群发呆的童年……多么的无忧无虑。
“过尽千帆皆不是”,眼前的景象与母亲记忆里的胡同相去甚远。纷乱与嘈杂打破了胡同的恬静,一个个大大的圈上的“拆”字,诉说着老胡同的将来,老北京人的搬迁。看着这仅存不多的胡同也已失去原有的味道,我不由得生出些遗憾与感慨,想想母亲,此番“故地重游”大概也令她失望不已吧。
母亲正排队买羊头肉———她和姥爷还有许多老北京人都好这一口儿。我坐在旁边的老奶奶家小院里的椅子上休息。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向我打着招呼:“闺女,多大啦?”温柔又有些沧桑的声音让我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17啦,上高三了。”我忙答道。“你妈妈选的店地道啊,我们都做了几十年的邻居啦……”
一声“闺女”让我感觉暖暖的.。看看四周的嘈杂,我不禁问道:“您不觉得住在这儿有点儿吵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大街与安静清雅的小院形成鲜明对比。她闻言,笑了,指着我头上方:“是啊,这儿每天有很多人路过,一开始我也嫌吵,可慢慢也就习惯了,人老了就不愿意折腾再搬家了。我守着这院儿,养点花花草草,也挺乐呵。这不,这椅子就是我给路人准备休息的物件儿。你可别小瞧这椅子,五湖四海的人它可见过不少呐……”老人面带笑容的侧颜充满了岁月沉淀下来的慈祥,这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
母亲手上的羊头肉飘香四溢,她微笑的目光扫过老人,扫过小院,喃喃地说:“我想奶奶了,这位老人真像她,特别慈祥……”小小的胡同就像一个容器,满载着母亲的美好回忆。胡同的尽头就是大街,但这里的小世界,像是可以隔绝外界的一切烦恼那样,使我感到踏实安心。身处其中,我感觉这里就是故地。胡同包容了来来往往的外客,包容了许许多多原不属于这里的因素。它包裹着母亲的童年回忆,对美好平静的最初认识;用它独有的魅力,给了素昧平生的我厚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它让我看到了大北京兼容并包的小小缩影,也看到了来到此处的人们心中对于简单快乐的小幸福的追求与怀念。
一条小胡同,见证了北京的包容:包容了来往的外地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口音与生计,包容了“母亲”和“我”的过去与现在……那位老太太就像是北京城的缩影,给“我”温暖,让“我”感动。时代变迁,人来人往,北京不断包容,也在包容中不断丰富自我。
篇二:北京的包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担着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的作用,对待外来的人,对待不同的文化,北京都能兼收并蓄,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北京的核心精神——包容。
北京的包容体现在建筑之上。北京现代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互映衬、彼此融合,构成富有魅力的北京。北京作为历史古都,保存着无数的皇家建筑,以故宫、景山为代表的宫殿和园林无不体现着北京的古老。新中国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在CBD附近,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开始涌现,现代化的交通也纵横交错。古代的故宫、景山与新生的鸟巢、水立方共同构筑了北京的新型中轴线,富有象征性和文化意义。北京的古老与现代建筑交融在一起,既使北京保留了古老而又传统的特色,又使北京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北京在对外来人口上也是十分包容的。北京的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到北京生存发展,北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了他们。北京的两千多万人口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他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外来的民工,他们的生活可能与现代化都市有些不同,但是北京仍给了他们就业的机会,给了他们养家糊口的资本,并且宽容着他们的不良习惯,并渐渐感化着他们。对于那些追梦的年轻人,北京给予了他们圆梦的空间,在资金、政策、市场等方面给予了他们充分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展才华、自主创业,并逐渐吸纳他们成为北京的一份子。北京对外来人口的包容,使北京的基础建设更加完善,让北京的体系更加丰富,也促进了北京的快速发展,使北京成为更加和谐、安定的社会。
北京的包容也体现在文化上。北京的文化首先是一种融会贯通,京剧的发展繁荣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京剧结合了徽剧、汉调、昆曲、秦腔的几大种类,并快速融合,形成了京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让京剧成为了中国戏剧的经典,成为雍容华贵、雅俗共赏的国剧。北京的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在国家大剧院中既可以演出贝多芬交响乐、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又可以演出秦腔、昆曲这样的中国传统戏曲。人们生活中听到的西式乡村、摇滚音乐以及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都体现了多种文化的共同存在。北京对文化的包容,使北京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让社会更加多元化,让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更迈进一步。
越成熟的人越谦卑,越有底蕴的城市越包容。北京的包容恰恰说明了它的古老、成熟、大方和厚重。愿北京成为一个胸怀更宽广、内涵更丰富的城市。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ngganzuowen/202201/168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