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小巷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故乡的小巷作文1
故乡,有着一条条的小巷子,有着一个个从前的故事。
巷子的那边,巷子的这边,墙上、地上,都长满了青苔。那青苔呀,绿得养眼,下过雨后又变得滑滑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巷子两边低矮的房屋仿佛在窃窃细语,为我们阐述着岁月的沧桑。
听祖母说过,她以前总爱在巷子里乘凉,听听老人家们的闲聊,偶尔见一两只小鸟从屋顶上飞过。祖母很久以前就住在这条老巷了,对它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巷里充满了一股古老的味道,混着青石板的气息和青苔的香气,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形成了独特的空气,独特的感觉。
故乡的小巷是深情的,连我这个不常回去的人都对他情有独钟。前几天,我回去了一趟。赶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回到这条亲切的巷子里,原有的疲倦也随之消失了,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徐步走进胡同里,闻着那熟悉的气味,脚下踩着布满青苔的青石板地面,一眼就看见了倚坐在门前的祖母,她那满头银丝和佝偻的身影辛酸得让人掉泪。忽然想起多年以前,身体硬朗的祖母背着我上幼儿园,我总喜欢顽皮地挠她后背,祖母常轻轻地扭过微白的头,装着疼痛的样子,略带皱纹的脸庞却慈祥地绽开了笑容。那阵阵欢声笑语,一路又一路地伴我走过了童年。如今,祖母已日渐苍老,背脊被无情的岁月压弯了,而我也告别了稚嫩的童年,日渐成熟,长大。想到这里,我快步走上前,一下扑进了祖母的怀抱……
离开以后,常忆起故乡,忆起那条老巷,它在雨里静默着,氤氲着淡淡的青苔的味道。在巷子的那边,站着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她在盼望什么呢?
故乡的小巷作文2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我找到了那条熟悉的小巷。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小巷。狭长的巷道,坑洼的石板路,巷道两边都是些年长的老屋。我伸出手,轻轻地触摸着小巷的墙壁,想透过它的沉默读懂它深藏着的生命底蕴。青砖上的斑斑苔痕,像是小巷在年轻时积攒下的金银细软。我安静地立着,任凭头脑自由地想像,想像着每天清晨,阳光是怎样如流水一般倾泻进来,给小巷和老屋注入第一抹亮色与温暖。抬起头来,可以看见墙内那棵高大的枣树,微风中满含着笑意,像在暗示着什么,我仔细地看,痴痴地想,如同看见童年的玻璃球在阳光下折射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然而,我却不能长久地拥抱这份寂静与安宁。因为我不知道,岁月的风会把我吹到哪个方向。但无论在何方,我都会记住这条年老的小巷,让它的安全时刻浸洗自己浮躁的心,就像在心灵深处有一根拴住风筝的长线。只有置身在这条幽静的小巷,才有我所需要的清风白云,山高水长。情感在这里能够得到释放,生命的真实在这里得到张扬,平日被束缚的心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赏赐。我不敢握紧这里的一切,怕不小心弄碎了它。我更不敢放手,怕它在转瞬之间飘然远去,只留给我一个模糊不清的回忆。于是,我温柔地收藏起这一切,用心去呵护,去珍惜,让它在夜晚点亮寒星冷月,让希望在星空下也如阳光一般灿烂。
终于,还是走出了小巷。我情不自禁地回头张望,这片寂静与真实会成为我生命中动人的定格,无论将来走多远,我都会记得在这里曾留下自己的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
故乡的小巷作文3
故乡,那弯弯的黄土小道,一不小心,脚上就沾了许多污泥;那稻谷飘香的田野,放眼望去,一望无际;还有那憨厚善良的乡民……这一切的一切,都曾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然而,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家乡的小巷子。
小时候,我们一家住在巷子口。夏天到了,当太阳无情地烤着大地,乡民们全都躲进自己的屋子里去了,但唯有巷子口是个乘凉的好地方。傍晚,我们一家人拿着椅子去乘凉,一家人有说有笑的……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同时也是小巷子里最热闹的时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人们都忙着去地里收获劳动的果实了,小巷子自然就成了我们小孩儿的'乐园。也许是当时年纪太小了,那个时候不管玩什么都觉得有意思,像“过家家”、“丢石子”、“乌鸦喝水”什么的,那时的我真是百玩不厌。我们尽可能地把好玩的东西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于是秋天的小巷子里回荡着的全是孩子们的欢笑声。
小巷子里的村民,也是最和蔼可亲的。一个巷子里的人都像一家人似的,请邻居到自己家吃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候,有的大人去地里干活了,小孩儿没人看,他们就很放心地把孩子送到邻居家,等他们忙完再接回去,邻居们也都很乐意;如果有村民到外面有事儿,碰巧又下雨了,村民们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家晒的东西,因为他们的邻居一定会帮忙的……总之,小巷子里的人总是相亲相爱的,可以说,我是在满满的“爱”中长大的。
现在回想起从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既清晰,又模糊……我只能将它留作记忆,留在我的脑海里。
不管我今后将会去哪里,那个充满了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小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故乡的小巷作文4
每当我看见那张我一个人在小巷里玩耍的照片,我的心像一只小鸟,飞过长江,飞过黄河,飞过山林,然后停落在故乡的小巷里。我仿佛又看到地上的灰与泥,以及被我涂画了的墙面,看到了那个给奶奶扎头发的小女孩……我怀念着小巷里的故事,那些事就和地上的沙子一样多。
我的心里总是浮现着那些事……
那时,我常常会拿着一把小椅子和一瓶水,找一处“风水宝地”,放下东西坐在地上,往地上倒入适量的水,用手一搅,泥料便成型了。先用手捏成一个大圆饼,再拿一条泥从中间一分为二,一滚一滚,滚成两个球,哈哈,成了两只耳朵!把它放在大圆饼上,又揪起一块,一捏一捏,捏成一只鼻子!再揪起一块泥巴,左捏,右捏,再左捏,哈哈,成了嘴巴,再放在大圆饼上,脸就做好了。
我的心里总是浮现着那些事……
十二月份时,天上下起了大雪,每一片雪花都像鹅毛一样雪白一样纯洁。我打开门走到院里,立刻让人有种冻僵的感觉。每一片雪打在头上,打在肩上,打在脸上,那种感觉简直是透心凉。雪停了,我又回到院里,雪已经积到我的膝盖了,我捧起一块雪,往上一抛,雪片哗啦啦地落下。我揪起一小块,放在嘴里,好冰呀!
我的心里总是浮现着那些事……
小巷里,我拿着两只小凳子,带着奶奶。她一坐,我拿着皮筋和梳子学着妈妈的模样,左一梳右一梳,左一扎右一扎,又梳又扎,扎了一个个辫子。
我的心像一只小鸟,飞过长江大河,飞过山林,停落在故乡的小巷里。谢谢你小巷,谢谢你看着我慢慢地长大,听着我每一次的欢笑声。谢谢你小巷,给了我那么美好有趣的童年。
故乡的小巷作文5
在喧闹的城市中,我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玩耍,骑着骑着,我来到了一条小巷,这条小巷分外安静,隔离了城市的喧闹声,就像与世隔绝了一样。
这条小巷对于我来说十分的熟悉,因为在我还小时,经常来这里。我慢慢地骑着自行车看着这一切:被风吹得吱吱响的老木屋;摇摇欲坠的老招牌;布满白色蜘蛛丝的屋檐……一切都变了。
我的记忆像悠扬的笛声,穿过层峦叠翠的山峰,穿过一望无际的草原,穿过枫叶飘扬的树林,穿越时光的长河,最后落到了以前热闹的小巷。
在我的记忆中,这条小巷是白天热闹非凡,晚上灯火通明。在以前,有个卖早餐的老人,他每天早上都推着一辆老木车来卖早餐。木车上放着蒸笼,蒸笼上冒着白色热气,热气慢慢地飘,飘到天空上被风一吹就散了。而在蒸笼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面点,有馒头、包子、花卷、鸡蛋……每当人们看到这位老爷爷推着车进入巷子时,就会争先恐后的跑过去买他的早餐。而这位老爷爷每天会带着一车的食物过去,会带着空车和满脸微笑回来。
在我的印象中,这条小巷里还有一家糖果店,这个店卖糖果可不是直接卖,而是通过抽签。抽签五毛钱一次,有的人可能抽到的不是糖果,而是玩具;有的人可能抽到一个巧克力,有的人可能抽到一个小小的可乐糖,有的可能什么也没抽到。就这样,这家糖果店就在孩子们的各种表情中开张了。
而现在,这一切都没了,小巷旁边的房子都用红色的笔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以前卖早餐的老人去哪儿了?以前的糖果店又搬到哪里去了?以前小巷里的欢声笑语又去哪里了?
这时候我骑到了一段破路上,剧烈的晃动把我从梦中唤醒了。我看着这些破烂的房屋和道路,心里想:小巷,你什么时候能回到以前的模样啊!
故乡的小巷啊……
故乡的小巷作文6
他乡多年,最让我怀念的就是故乡的小巷.它是我心灵的依靠,是我成长的印迹,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故乡的小巷不长,但很曲折。而且阡陌交通。没有去过的人似乎以为是返古步入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中。小巷的两旁是高高的黄土做的墙。与江南小巷一样,故乡的小巷也是用青石板铺的。记得小时候,我无数次地在青石板上奔跑,还有脚底冰凉的感觉。江南小巷总是那么深幽。若是下点绵绵细雨,忧伤的韵味便浓厚了起来。我没有去过江南的雨巷,但从戴望舒中的《雨巷》便可让我感到那种忧伤。故乡的小巷是明朗的。炎炎夏日,几束阳光穿过屋檐,斜射到黄土墙上。久了,小巷中便弥漫着黄土的气息。它穿过肉体抓住了我的心,让它留在最美的地方。
故乡的小巷是演奏家。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毛毛细雨。故乡的小巷总是会将雨水化成一曲曲动听的曲子。乡里人都是故乡小巷的忠实听众。不仅是免费,而且随处可听。雨下得小些,雨水便顺着瓦边滴到路人的雨伞或是青石板。一声声咚咚的滴水协奏曲便开始了。它似乎奏折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美好。奏出与大自然情感的交融,让心灵得到升华。狂风暴雨时,雨滴便有利地敲打着瓦片和青石板。像是大鼓震天。闭上眼,犹如千军万马勇敢上阵,一时间又有了生命热烈奋进的感觉,我觉得那是对生命的狂热,在暴风雨中昭示的对生活苦难的不屑,展示生命的顽强。小巷仍在演奏一曲曲壮曲。
故乡的小巷是那么美。它无数次感悟并教导我。让我成长,它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ngganzuowen/202201/211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