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名片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名片作文1
我的家乡在石城。如果你了解江西或是居住在江西,对于一条江河您一定非常熟悉赣江,一条纵横于赣鄱大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江西子女的母亲河。各具特色的赣鄱文化在她这起源,因她而兴。现在就让我们顺着赣江一路南行,寻赣江源品石城美。
山水与白莲共秀
当你站在石城野外的某一处较高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低矮的青丘,仿佛成了眼前的主角,但细细看去,便能发现在群丘坐落的中间常常分布着如丝绸般的农田,那田中细小的溪流若隐若现,依着太阳的照射闪耀着点点白光,似乎他们为单薄的青丘着上了玉衣。再向远看些,青丘变得渺小,两侧高峻的大山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像山村小道的栏子似的二字排开,中间傍着丘、田和溪,与天空浑然天成,绵延不断的群山一折一曲将小路带到了远方,空灵的感觉,仿佛在路的那头便是诗意。
石城的水更是别具一格,从古至今,丽水自有俊山所依傍,大多秀美的山水图也就仅仅如此了,可是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的石城山水却不愿平凡,那儿的水不仅让巍峨的山作陪衬,还邀请了白洁的莲与之共秀。来到荷花池边,细看莲花的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撒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了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微风袭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莲香飘然而至,那种感觉叫人觉着畅快舒爽。缓缓的水流牵动着白莲在水面上摇曳,荡起层层涟漪,沙沙,与水声交响成乐,白莲也便随着轻风舞动。
丰满圆润大肉丸
石城是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浓厚的客家文化与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的特色美食更加独具匠心。说到石城的美食,首先想到肯定就是大肉丸,在这儿的每家每户逢年过节或是置办喜事都必有的一道小吃。石城大肉丸的做法与隔壁邻居宁都肉丸的做法大致相同:将混合好的地瓜粉与肉馅揉成团一个一个摆在蒸笼里,下水,将一塔蒸笼摆在上边儿,盖上锅盖,蒸煮几十分钟便可出炉。但它与宁都肉丸最大区别就是,宁都肉丸小巧,讲究细腻精致,而石城大肉丸个头较大,讲究丰富饱满,虽个头大但不失圆润,一口下去料足味美。在有家人团聚的时候常常摆上餐桌,寓意着像肉丸一样团团圆圆。
皮滑馅香薯粉饺
石城的水饺也是其特色之一,来到石城必吃的一道美食就是石城水饺,也叫薯粉饺子。薯粉饺子因名可知,饺子的面皮是用红薯粉制作,红薯粉制作的面皮在蒸煮过后变得十分圆滑且厚,与肉丸相同的是薯粉饺子个头也大,两三个便能将碗给填满,包的馅儿一般是韭菜萝卜猪肉一起,可按喜好组合。饺子出锅了,红薯粉让饺子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平滑,抹平了棱角,让人品尝起来十分Q弹,当咬入内部时浓密的汤汁在口中四散开来,香醇味道刺激着味蕾,使人吃了还想吃。
石城的美食总结起来的就是:大,足,圆。大,体现了石城客家人的大气;足,体现了我们对丰富充实的生活的追求;圆,体现了我们渴望家人团圆的愿望。
家乡的名片作文2
家乡,是一个听来温暖,令人拥有无限回忆的字眼。我的家乡是个不大的县城,但每每说起来,却是无比的温暖,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说起家乡,首先想到的便是特色,何为特色?是独特的东西。既然是独特,那必须是有名的“饸饹面”了,它对于我来说还有独特的意义呢!
在我家里,想要吃上一碗饸饹面是非常容易的,并且妈妈很宠我,正因若此,我就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见什么要什么,妈妈也会给我买,渐渐地,我的性格开始变得很刁。一点不顺心就会大哭大叫,甚至有时还以沉默来证明我很生气,什么也不干,饭也不吃。为此,妈妈也不少操心。而我的学习也是一塌糊涂,每次布置作业,回家总是抄哥哥的作业,为此,我的成绩不知道和哥哥差了多少,但我并不在意,仍我行我素,这一点,就又使妈妈的笑容少了一些。而我的这种坏脾气和处事特点,也是从那时改变的。
小雨淅沥,打湿了我回家的那条路,路上因被雨水打湿而变得松软,雨过后,走在这条小路上,松软的泥土被我踩出一个个一深一浅的脚印,这使我十分的愉悦。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上。这本是一个好天气的,我也应该拥有一个好心情,不巧的是,我不小心崴了一下脚,便一下子趴在了地上,沾了一身的土,我苦着脸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本想不计较,但看到哥哥那憋笑的脸,我不禁十分生气。便丢下他回家了,回到家后,看见有客人,平时是会招呼的,但现在我十分生气,便看了一眼后便离开了客厅,妈妈看见我离开便找过来,带我到客人面前说:“快叫阿姨。”我倔强的别过头“不”,客人愣了一下,笑道:“没事,不叫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哥哥又在一边笑,我瞪了他一眼,客人开始打圆场说:“这样吧,我们去吃饸饹好不好。”我不禁说:“饸饹有什么好吃的?”客人笑了“去了就知道了。”
来到一家饸饹面店前,走了进去,点了几碗饸饹面,我闲来无事,便盯着它的做法看了起来:见厨师把一个面团揉好,塞入机器内,用手按压使它更流畅的挤出面条,用勺子轻轻搅动,使它不会搅烂,煮熟后放入碗里,加上冲汤和各种调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饸饹面便出锅了。坐在桌前,客人趴在我耳边对我说地说:“饸饹,意为‘和乐’就是吃过的人会和家欢乐,一家人的快乐最重要了,对吧,所以别再让你妈妈生气了,道个歉,好吧?”我点了点头,本来就不太生气了,再加上好言相劝,虽然听的不是太懂,但道歉总归是好的。道了歉,吃了面。客人便离开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忘不了她的话,这话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此后,我表现得好了,学习也跟上了,妈妈的笑容也多了,我从那件事后,懂得了道理,明白了真谛,学会了做人,辨别了是非。
家乡的饸饹面,是家乡的特色,是我家乡独特的美丽,是家乡的名片,更是人生的转折。
家乡的名片作文3
许多人有名片,打个照面便递出一张名片,就成功地将自己“推销”了出去——一场场应酬、一个个电话、一份份合同也许就接踵而至。那名片上多半是些简单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地址什么的,却像一块“吸铁石”,招贤纳士,招财进宝。名片比比皆是,也不需赘述——可是,名片的种类却不尽相同。
我们家乡的名片,自然不是一叠厚厚的卡片。若是卡片,则太轻薄,太功利了,也太无知了。对于生我们养我们的这一方土地,除了为它创造利益外,更多更重要的是传播家乡的文化、历史,将这张“名片”打造得令人耳目一新,丝毫不因循守旧;逸韵高致,贵在不落俗套。
庐山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秀丽的庐山,给家乡九江抹上一份灵动的色彩。“九江秀色可揽结”不正是此最有力的证明吗?庐山,古代文人墨客情有独钟,似乎他们的生命与此景情同鱼水。“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庐山,在历朝历代的诗歌笔下成名,或是说魅力浔阳绮丽庐山造就了千古绝唱。庐山上的五老峰又是美不胜收,峻险奇峭,又诞生了”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的佳句。当然,李白《望庐山瀑布》和苏轼《题西林壁》也是家喻户晓,自然可以不提,这些风韵极佳,傲视群山的'诗句都来自“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的诗人提供他们无限灵感的这山吧!
九江方言
一个区域的人说什么话,显示了这个人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视。一代代的老人传承给后人,一代代地提炼、萃取,使九江方言独一无二,成为了是否九江人的首要评判标准,也是九江人的骄傲。话不离口,一开口,别人就可以通过你的语言或语音确定你是哪里人。像是一种“领地意识”,上海人那独有的孤傲,认为除了上海,其他地方都是乡下的潜意识,便通过方言一览无余。你若要说你是上海人,就会有人问你这个用上海话这么说,那个用它这么说。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走四方时,其他人对于他是上海人的说法将信将疑。但无可厚非,方言,是一个地方的人的魂。九江方言,是以九江市区和郊区为主所使用的语言。东至新港镇,西至赛城湖,东南至威家,西南至沙河镇,九江话都很普及。九江话最最不同于其它方言的地方是“九江人聊天像打架”。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九江,并不是什么蜂聚过匪帮的黑恶势力的老巢,但话出口就恶狠狠、凶巴巴的。我在小学时曾上到一堂有关于此的课,至今记忆犹新——许多九江民间的老艺人在升旗台上讲解九江方言。九江人上庐山只要说两句九江话就可以免票进山,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好像是上海的缩影。
古朴的名片,在大街小巷中缓缓地渗透,化作一砖一瓦,构成了九江,一层一层地堆砌和垒盖,家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区划,而是心所及之处,将呼吸与家乡的脉搏错开,此起彼伏,相互填充,凹凸相合,将自己与家乡共命运,为家乡的明天传递他人一张名片,述说那说不尽的故事。
家乡的名片作文4
我不记得是在怎样一个斜阳暖照的午后,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从抽屉角落里翻出陈旧的记事薄。只是每当一张边角泛黄的明信片滑落出来,那鄱阳湖畔渔舟唱晚的独好景色又会将我拉回记忆深处。旧梦依稀,浮上心头。我仿佛还是那个喜欢站在湖岸仰头细数青天雁行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那是我永远的家乡,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
一直以来,我所深深眷恋着的,是家乡清丽的山光水色。这个依傍着山湖胜景的半旧小城,珍藏着我的太多太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我,喜欢怯生生地拉着外公的衣角,陪他涉足庐山南麓的秀峰。穿过葱郁的深林,绕过蜿蜒的山路,李白挥毫而出的那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便挂在对面山头灵动地飘忽。清新的水汽夹杂着幽幽松香,正扑向我的面庞,沁入心扉肆意点染。我与山水的不解之缘由此衍生,此后愈加向往薛萝中的“仁智之乐”。或许只有自然所蕴含的风雅情趣,才能给予人心最纯粹的滋养。
还在人生路上蹒跚学步的年纪,我最享受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亲近家乡的每一寸肌肤,以热忱的赤子之心去感怀关于她的每一丝历史的痕迹。我曾踯躅于横跨山壑的古老石拱桥上,小心翼翼地摩挲那布满点点苔痕的花岗岩筑就的桥身。曾经坐在白鹿洞书院青瓦白墙的古朴学舍里,臆想自己如英台一般,和众多书香少年一同摇头晃脑、执卷诵读。偶然间神游遐想,却又被先生手中戒尺的清脆响声而惊回。
当黄昏临近的时候,我总要央求外公带着我在鄱阳湖畔信步闲游。迎着湖面吹来的携着淡淡腥气的舒爽微风,我尽情地拥抱着眼前“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写意画。也许是受兴致的驱使,也许是想要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抑或是出于对诗意的信仰的寻觅,我游走在家乡的山水中,将对她最真切的印象在尚且空白的内心世界中一遍又一遍地描摹。这点点滴滴的印象集聚成了一张家乡的名片。它凝聚着奇秀,托载着灵魂,更牵系着我与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愫。
每个人手里大概都持有一张家乡的名片,一枚由记忆拼凑汇合的纪念章。他可以拿出与好友共睹,可以自豪地向路人展示,也可以藏在贴近胸口的衣袋里,当作一个温暖的依靠。风华正茂的岁月,许多人都满怀飒爽豪情,不再甘愿被圈在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背起行囊外出闯荡,在更广阔更纷杂更自由的世界里追寻心中的信仰。当那些锋芒与棱角经过时光的冲刷和打磨,年轻时的不羁劲头也将慢慢消逝,届时人们大概才会意识到,自己无法如蓬草般漂泊无依。人总是有恋土情结的,他们与那块生命最初扎根最终凋落所在的热土早已血脉相通。回乡,免不了的是无心的慨叹。昔日荣辱已一去不复返,曾经轻狂的青年终于衣锦归来。这时,归乡的游子自己已成为了家乡的骄傲。原来,每个人又都是作为一张家乡的名片走出去的,肩上寄托着家乡的希冀,就如同在外游历的孩子永远走不出慈母的牵挂。你要为家乡而赞颂,为她而讴歌,为她的历史续写又一传奇篇章!
我的家乡,那片孕育着梦的丰饶土地,俨然融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脑海中关于她的一切,合成了一张可爱的名片,夹在了繁杂的情思中。它将被我永远紧握,在手心掌纹间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28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