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中秋节学生作文1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 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 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 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 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 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 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 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家乡的中秋节学生作文2
中秋月圆,意味着团圆。我不远千里赶回家中,为的是我那并不太小的小儿在节日里不至于寂寞,我们父子两人赶到他外婆家,总算过了个有点气氛的节日。可是还惦记着那个陷于痛苦的孩子是如 何过的中秋?同时多么想回到老母亲身边,陪她过个我儿时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乡,除了飞机不能去外,通过轮船、火车、汽车、甚至摩托车、拖拉机都可以去,路程不远100公里左右,却非常闭塞,有人笑谈,我家是战乱时避难的好去处。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 车、月饼和面包是什么样子,可见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与众不同的习俗,我家乡在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不吃月饼的。当城里人月桂飘香、月饼送来送去的时候,我家乡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一块块不大的稻田里人们有的在割稻子,同 时有2——3个男人围住一个比斗要大出两倍被称为“板仓”,喊着唱着不知道什么朝代的歌子,抡起一把稻子使劲往板仓里拍打,已使稻谷粒脱落到板仓里。只有此时此景,才能让你感受什么叫收获!当 然,稻谷粒还需要晾晒,然后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脱谷机器的地方“打米”。说道这里,你也许知道了,我家乡中秋节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饭,当地叫做“干饭”,当然城里人很快就知道 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饭”了。家乡的稻谷成长期长,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饭那个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两大碗!如果伴以家乡的腊肉,那感觉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儿时虽小,那是没有油水,所以 两碗米饭相当于今天的8两米作的米饭,能吃啊!所以家乡的中秋节就是“尝新米”,而不是吃月饼。前些年我请人在中秋节前带回去的月饼,几乎都放在那里,他们不习惯这种甜腻腻的月饼。
当然,中秋节人间里的人不能忘却故去的亲人,晚上要给他们烧纸钱,在地上划上圈圈,在圈圈里按照亲疏轻重的不同烧上不同数量的纸钱,口中念着他们的尊称,请他们查收。尽管破四旧时被称 为迷信,可到了今天,人们仍然不能忘却那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亲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着老母亲过节,重温儿时的快乐。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不知那板仓今天还有多少?随着工业的发达,使用化肥的稻米还有我儿时那是的香味么?随着社会的进步, 八月十五晚风里的纸钱灰味是否还在弥漫?
亲爱的妈妈,我所有的亲人,我爱的人,你们节日好吗。
我家乡的中秋节学生作文3
我家住在客家五华的一个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更是一道亮光。
家乡的中秋节,有趣 热闹 和谐祥和。中秋节的早晨,阳光明媚,很多人早早地起了床走到了热闹的大街上,大街上有卖肉的 卖鸡的卖饼干的,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家都抢着买东西,这一天,我想最 赚钱的就是店铺的老板了。
东西买好后,各家都呆在家里准备中秋节要吃的食品,各家忙东忙西。
到了下午,很多人出来走动了,有些人到别人家去窜门,每逢来客,我们必先泡一杯茶敬客。敬茶时我们都要很讲究,例如婴儿满月 老人做寿小孩上学,子女入仕,病人康复,一场虚惊,儿子结婚 ,女儿出嫁。
到了晚上,要过中秋了,我们把桌子摆在门口前面,摆出了香喷喷的菜,大家都做下来,开始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先替老人和小孩盛饭,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笑,看起来非常祥和
晚饭后,大家把盘子拿了进去,又提出了一大盘月饼,他们先是把月饼一个个拿出来,在用刀子把他们切成一小块,放进盘子里,则里面的蛋黄我们把他放在正方形饼干中间空出一个圆,再把他放进 饼干的'中间,在放进去之前,还要沾点酱油,末在别面上给蛋黄铺上一层皮,再放进去,这样吃起来味道更好,我们一边吃一边笑,
这就是客家的中秋节。
我家乡的中秋节学生作文4
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节: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春节……
中秋节在8月15日,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 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 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 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 “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 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 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 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 《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我最爱中秋节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29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