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篇1
人的一生很短,所以每一帧画面都弥足珍贵,想要留住它们,使它们定格在记忆中更是十分不易啊!
定格在我记忆里的那个画面里有一条小河,小河中央站着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点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渔网,在河里捕鱼。
画面里的那条河是我家乡的一条小河,是我小时候的乐土。当然,画面里的那个“小鬼”就是七八年前的我。那个渔网,是奶奶也亲手为我做的。
小的时候一放暑假我就会回到乡下奶奶家。每次我都喜欢去家门前的小河里玩耍,在小河里捕鱼。我总会拿着奶奶洗菜用的水盆,可渐渐的我发现水盆用起来特别不方便。所以。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天天缠着奶奶希望他给我做一个渔网。起初,奶奶并不答应,我有些失落。突然一天,她就准备好了工具和材料叫上我,一起在家门前“行动”起来。我搬着凳子乖乖坐在奶奶旁边,静静地看着她。奶奶一边做,还时不时的望着我,对我笑一笑,慈祥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只记得,那时正直黄昏,太阳落山了,只剩一抹余晖照在奶奶的脸上,也照在我的心里,温暖极了。
没过多久,奶奶就将渔网做好了,那时我可高兴了一直紧紧攥在手里,恨不得立马就去试试。可那时天已变得昏暗了,于是那晚我带着这一丝小小的遗憾和满满的欣喜,早早就睡了,期盼着第二天的到来。第二天一早我就拿起渔网跑着跳着去了小河边……
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我也不像小时候那么顽皮了,那个渔网也不再用了。奶奶的脸上也多了很多的皱纹,但唯一不变的是奶奶对我深深的爱。
每当看见那个靠在老家墙角的渔网,头脑里的美好回忆,一涌而出。那个小小的渔网不仅记录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包含了奶奶对我的爱。我很感谢这一帧画面依然清晰的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篇2
春夏秋冬,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走过,与亲人相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与家人在一起的画面,总能让我记忆深刻。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四口踏上了了去姥娘家的路。一棵棵树从车窗闪过,一条条街道溜到了我的身后。不远处,老娘家所在的社区已模模糊糊的出现在了眼前。来到社区,望着那东久违的小楼,想着又能见到姥娘姥爷,又能和小表弟一起玩,心中便多了一分甜蜜。
老娘家是旧村改造的,去年才搬到楼上去,集中供暖还没送上,虽然身上有些冷,但看到一家人团聚的情境也就不觉得冷了。到了午饭的时间,我们和姥娘姥爷还有大姨小姨一家围坐在一张餐桌前,一边说笑一边品尝着姥娘精心准备的食物。食物都是一样的,但却因为做它的人不同,吃的地方不同,吃起来感觉也会不同。因为那是团圆的味道。
吃完饭,我们坐在一起,吃着瓜子,谈论着一年的变化,其乐融融。我们几个孩子当然不会参与到几乎听不懂的当中,我们每人搬一个小板凳,端一杯雪碧围坐在一起玩剪子包袱锤,游戏规定谁输了谁就喝饮料。游戏开始了,第一局小表弟就输了,愿赌服输,喝下了一杯饮料。我们玩了一局又一局,快乐的笑声充满了屋子。很少团聚在一起的我们玩的不亦乐乎,这温馨的画面也定格在记忆里。
玩着玩着,姥娘走了过来,说:“来一人一百。”我们都高兴地领到了压岁钱,对姥娘说着谢谢。
那画面上的我们多么开心啊,脸上的是毫无隐藏的笑。那画面定格在记忆里,也定格在我的童年里。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篇3
夜幕垂落,电闪雷鸣,自然在怒吼,望着被遮蔽的星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跨过山水,肆意漂浮。
同样的夜晚,低沉的心情,学校被风雨包围,教室内气氛显得十分压抑,讲台上老师正讲评着考试情况,台下静得只有自然的声音在吟唱,我望着老师手里的成绩单,紧紧的盯着老师的嘴唇,不由得攥紧了拳头,冷汗从脸颊划过,手心里已然潮湿,一个个名字过去,我的心不由得加快了节奏,那急速的跳动使喉咙有些堵塞。
“放学!”老师一声令下,我的心神瞬间被惊动,迷茫的看了看四周,急忙扯了下同位,“念我了吗”传来我有些急切的话语。“念了。”他轻松的笑了笑,不好的预感围绕在我心头,我的心一下沉入谷底。有些胆怯的拿起书包,向讲台走去,望着正在收拾的老师,我刚要开口,他却在这时抬起了头,四目相对,老师眼中的些许责怪打破了我内心的最后一丝希望与温暖,寒风像开了风的利刃击穿玻璃,深入我的内心,无尽的寒冷淹没了我。
艰难地晃了晃身子,麻木的看向成绩单,鲜红的标记在我名字旁环绕,那数字使我羞愧不已,两步并做一步飞快的出了教室,一出教室寒风袭来却没有感到寒冷,只是心寒的无法呼吸,机械地走着,任凭雨打在身上。不知走了多久,无意识的看了多少风景,忍受了多少寒冷,忽然,空洞的眼神有了神采,直直的盯着某处。
几只蚂蚁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推着米粒,忽然,风汹涌起来,它们被吹了几个“山头”,可还紧紧的用残余的手抓着那被撕裂的米粒,比它们大几倍的雨滴重重降落,蚂蚁被砸陷了身躯,在我看来应该放弃了吧,可它过了几秒又重新站立起来,艰难地向洞口走着,一次次被吹倒,一次次被打陷,终于它爬到了洞口,在它身上已经找不到完好的地方,可那个米粒竟然没有再损失。它不惧怕风雨,因为它坚定不移。
在这时我的眼神中不再迷茫,多了一丝坚定与温暖,这将永远定格在我记忆里的画面一直激励着我。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篇4
翻看心灵的相册,一幅幅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记录下了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神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画面一:领奖台上,我高兴地双手接过奖状,灿烂的笑容浮现脸上,嘴角处,竟然出现了两处“小酒窝”。一旁的妈妈也高兴地为我鼓掌。这是一幅我九岁时的照片。那是我上三年级,出于好奇,我参加了区文艺大赛。第一次怀着忐忑之心参加比赛,我万万没想到,只学了一年长笛的我居然得了一等奖。当得知这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时,我如神舟十号成功对接一般兴奋。这次获奖的经历还让我鼓起了自信的风帆勇往直前。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不,我又看到很特别的一幅画面。
画面二:一个人流密集的广场,一个穿着溜冰鞋的小男孩仰面躺在地上,手、膝盖等处流出了鲜红的鲜血,地上,泪水和血水融成一片这是我十岁的一幅画面。我初学滑旱冰,自以为技艺娴熟,速度快得惊人。终于,悲剧发生了——我不幸摔倒了!那种因伤痛而紧皱眉头的表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一丝悔意从心中升起,后悔我的鲁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现在,每当我看到腿上的那个伤疤时,我总会感到心中一阵疼痛。
有时,画面上还会出现两个人。
画面三:炎炎的烈日灼烤着大地,令人汗如雨下。阵阵的热浪在地面上翻滚。房间外,一丝凉气由内而外的飘出,空调外机发出嗡嗡的噪音。房间里,我幸福地躺在床上,黑色的`药均匀地洒在伤口处,妈妈则坐在一旁,双手不住地在我身上按摩,豆大的汗珠布满了她的额头。这是我十二岁时的一幅画面。那年,我先天性的皮炎竟然复发了!全身上下体无完肤,奇痒无比。妈妈不知从何处求来了一种“灵丹妙药”,涂于伤口处并加以按摩,皮炎便会消去。妈妈决定试一试。从那以后,这样的画面便重复了好几十次。有时,我也曾说过:“妈,你休息会儿吧”,可妈妈却说:“我不累,只要你的皮肤好了我就高兴了”
愈翻愈快,一幅幅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从我眼前掠去。哦,那美好的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真的要离我远去吗?
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作文 篇5
夜色昏沉,星辰寥落,灯光无力地驱赶着黑暗,显得苍白、无助,壁角的蜘蛛网骄傲地炫耀着它的战绩,似乎它主宰着这个狭窄的房间,我听到它轻蔑的声音,使这样的黑夜显得更加凄凉。
窗外风骤起,吹散了拂在耳边的头发,我紧了紧衣服,又为坐在床头边入眠的弟弟盖了件衣服,弟弟梦中的微笑甜蜜而悲凉,让我感到仓惶无助。
“铛铛铛……”,时钟适宜地敲了12下。我骤然一惊:“哦,12点了!”没想到这微小的声音惊醒了睡梦中的弟弟,他倦怠的声音中藏不住一丝期待:“爸爸妈妈回来了吗?”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他说:“睡吧!他们今天可能不会回了吧!”
我看见弟弟脸上闪过一丝失望,既而又满怀信心的说:“他们今天一定会回来的,因为我要亲口对爸爸说‘生日快乐’啊!”说完便幸福地笑了,似乎今天是他的生日……
我望了望安静地躺在桌上的蛋糕,寂寞而美丽,因为那是我们对长年在外忙碌的爸爸最好的祝福。对,他答应我们今天一定回来,我相信爸爸一定可以做到。
熟悉的鸣笛声终于在我和弟弟满满的期待中欢快地跳跃起来,弟弟惊喜地喊叫着:“姐姐,快,插上蜡烛,点燃它,我们要给爸爸一个惊喜……”
熄灭了灯,漆黑的屋里寻不到一丝光亮,弟弟躲藏在屋内,关上了门。
我飞奔到了门外,车前的灯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借着明明灭灭的车灯,我看到了父亲疲惫的身影,母亲惺松的睡眼,他们显得那么憔悴,那么令人心痛。
“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却又故作平静地问道。
“进屋看看啊!”我故意把嗓门提高,把语速放慢对母亲说。
“爸爸,你先进去吧!”
门推开的一那,我看见弟弟手里捧着点燃蜡烛的蛋糕,听到了风中我们的祝福:爸爸,祝您生日快乐!”这一刻,被永远定格。
父亲疲惫的双眸里闪耀着水晶般光亮的泪珠,快乐而幸福……
哽咽的声音在任由风传送,在寂静的夜里回转,飘荡……
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泪水,任由它流进嘴里,直至心底。
这一切,都被定格在这一秒,永不逝去……
父亲的声音响起:“谢谢你们,我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谢谢!”
我为父亲戴上了准备好的手表,对父亲说:“爸爸,我希望您分分秒秒都幸福,分分秒秒都记得我们……”
围坐在桌边,我们开心地吃着蛋糕,幸福地微笑着,这一切,被永远定格在心中……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36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