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被诗的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吸引。在白居易的旅途里,路边的野花开得那样美丽鲜艳,迷住了他的眼,我仿佛看到了诗中的西湖,就如同一位身着五彩华裳的姑娘,正明朗娇艳地笑着。我想,这实在是美极至艳的一幅画面。
而在我重读这一联时,我发现了有一处矛盾。白居易在诗中写道: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分明是初春时节的情景,又怎会有“迷人眼”的乱花?我顿时产生了一种疑惑——像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的诗歌中也会出现逻辑上的错误吗?
然而,当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又细细地品读了一番后,我才终于发现这其中的奥妙。我将先前的`设想全部推翻,重新构建出诗人游历时西湖的真实样子。当时应该是初春时节,才能依稀见到几只黄莺、新燕在叽叽喳喳地争着暖树、啄着春泥;浅草青青,刚好没过马蹄,也衬得那几簇野花格外鲜艳。诗人就沉浸于这样的景色之中。在诗人的眼中,即使大自然并不是绝对的美,也是恰到好处的美,也值得他为之沉醉。美不在自然,而在于诗人的心。
想到这里,我又突然记起了那人生的三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我在初读时所看见的西湖,看到的只是诗人表面上流露出来的喜悦。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我第二遍读时就是这样一种心境。我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发现了诗人心中的秘密,发现真相远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美好,竟然生出了一种怀疑,进而产生了一种不信任。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我还未达到,但我想白居易已经达到了。他在这首诗中那处“矛盾”就是最好的证明。是的,初春的西湖并没有那样足以“迷人眼”的乱花,他深深知道这一点。那他仍然爱这一切,也甘愿沉迷于其中。
不做愚者,只看到世界的美好的表面,却不知隐藏在美好表象之后的污浊;要做一个智者,看透掩藏在美好之下的残酷;更要做一个勇者,在明白了生活的肮脏一面后,还仍然热爱它,在看到残酷的同时,也拥抱美好。
那么,做一个甘愿驻足湖东的人又有何不可呢?做一个被生活中的小美好所迷住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41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