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劳动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写劳动的作文 篇1
走进深处的小巷,一缕阳光透射出来,前面,就有一个小小的裁缝店,缝起了大家之间的友谊,缝起了一件件手中的“艺术品”。
“缝衣服了!缝衣服了......”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用嘶哑的声音吆喝着,眼镜的镜片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彩色的光,她已是两鬓斑白,用笑容迎接着每一位客人,她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眉毛自然舒展开。
一位叔叔走了进去,将已经折叠着的衣服平摊在桌子上,那位老奶奶笑着坐在了椅子上,开始了自己的缝补衣服。她倒举着那根针,顺手拿出一根线,将线头搓了搓,搓细后,小心翼翼地插入了针洞里,另一只手捏住了插进来的线,往后扯,用两只手打了一个结,固定在针眼中,老奶奶用手挠了挠眼睛,又聚精会神地缝了起来。
老奶奶又悠然地用针尖慢慢地穿过,“破泪”,把线给引了进出来,又继续捏着针,往后又重新调了个头,穿梭在衣服“破铜中”。
她掐着的地方非常好,正好缝合在破洞之间,那精湛的手法,就不像在缝衣服,像缝着一件“艺术品”,也缝着这地方的人们对她的信任。最后,她又将针眼中的线一剪,大功告成!
台灯,照在她那认真、紧绷的脸上,闪出一道亮光,她笑了起来,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她又将衣服甩了出来,看看还有什么没缝好的地方,检查一番后,又将衣服折起来,衣服就焕然一新了,背后的老奶奶头上流下了劳动的汗水,欣慰地笑了笑,接着长叹一口气,示意衣服已经缝好,客人可以走了。
她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默默无闻。
接着,又有客人来了,她擦干了脸上的汗珠,又干活起来。
又看见一道弧线划在空中,又听见线剪掉的声音,又看见一个个“艺术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写劳动的作文 篇2
今年暑假,最快乐而又最辛苦的事莫过于劳动了。
刚放假,妈妈就带着我到田里去拔草。我和妈妈来到稻田边,只见大片大片的水稻绿油油的,正茁壮成长呢!田里都是水,要穿着靴子才能下田,初次接近灌满水的稻田,我很兴奋,很快地穿好靴子,迫不及待地下了田。可刚站到田里,就东倒西歪,站也站不稳,但我丝毫没有退缩,勇敢地弯下了腰。
开始拔草,我很用力,但怎么也拔不起来。结果,才拔了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站在稻田里再也不想拔了。这时,妈妈看着我的狼狈样,笑着对我说:“你那样拔不到根,这样草还会再生的。只要抓住草的茎,往上轻轻一提就行了。”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抓住草茎轻轻一提,果然一棵草就被我连根拔起了。拔草的时候还要特别小心,否则就会踩到水稻了。就这样,我一边走一边用心地观察杂草,再弯腰拔草,虽然有点累,天气也很热,可是我看到妈妈劳累的背影,就一直认真地拔草没有喊一句苦。
我已经拔了很多草了,腿脚有点酸,这时便抬起头来,看看田野的'景色。蓝天今天好象格外蓝,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千姿百态;电线好象是五线谱,小鸟们就象是指挥家,而下面的昆虫就随着演奏起来;蝴蝶翩翩起舞,野花小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整个田野好象在开舞会,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田野真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我便跟着妈妈回家了。这次拔草,我不仅看了一场免费的舞会,而且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艰辛。
写劳动的作文 篇3
五一节到了!妈妈为了让我们亲身体验从劳动中带来的快乐,就趁着四天假期带我们去乡下好好体验一把!
乡下的下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似乎要把地烤焦。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摘豌豆。妈妈拿了一个大桶子,弟弟看了,满脸惊讶:“这么大个桶子?”妈妈笑着说:“对呀!我们出发吧!”
我们一行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正在辛劳的工作。到了绿油油的豌豆地,妈妈教我们摘豌豆要摘大个的,不能摘小的,因为小的豌豆还在努力的长大呢!我们按妈妈说的方法来摘。太阳越来越大,我的脸上晒得通红,汗水时不时地从额头上流下来。
一个桶子终于被豌豆角填满了。但我和弟弟都表示意犹未尽,还没摘够,妈妈告诉我们,还有比这更好玩的呢!
回到家,妈妈展示给我们看,原来,就是剥豌豆啊!弟弟笑着说:“哼!摘豌豆我都摘好了,剥豌豆,对于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嘛!”
开始剥时,总有豌豆的浆溅在身上,弟弟没剥一会儿就想放弃了,在妈妈的鼓励下,又坚持了下来。我呢,剥豌豆越来越熟练了。其实,剥豌豆很简单,只要把它的壳轻轻往外一拔,把里面的豌豆取出来就可以了。
晚上,吃着我们自己摘的、自己剥的豌豆,格外好吃。是啊,通过这一天的劳动,让我神清气爽,并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最光荣!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qitahuati/202202/2436834.html